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 二级医院评审标准讲解
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讲解(财务与价格管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规划财务部等级医院评审标准ABCD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有持续改进,成效良好有监管有结果有机制且能有效执行仅有制度或规章,未执行PDCAPDCPD仅P或全无项目类别第一章至第六章基本标准核心条款C级B级A级C级B级A级甲等≥90%≥60%≥20%100%≥70%≥20%乙等≥80%≥50%≥10%1O0%≥60%≥l0%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是医院各项业务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是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医院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是增强医院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能力的有效工具1、对外出租、承包科室,存在院中院2、有财务违纪、违法事件(包括小金库、账外账、开单提成等)3、将国有资产自行处理、转移、出租或变更国有资产用途《标准》中财务管理的单项否决项目1、通过违规收费、罚款及摊派等形式取得的资金。2、各类资产处置收入、出租收入未入单位账而形式的资金。3、以会务费、劳务费、培训费和咨询费等名义套取资金,未入医院账,私下运作的资金。4、正常经营收入未纳入医院账簿核算的资金。5、虚列支出转出的资金6、以假发票等非法票据骗取的资金7、上下级单位之间采用相互转移资金,改变资金用途而形式的小金库8、各种赞助和、捐赠等收入小金库的表现形式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规定执行《会计法》、《预算法》、《审计法》、《医院会计制度》和《医院财务制度》等相关法律法规,财务机构设置合理、人员配置到位,财务管理体制、经济核算规范,财务制度健全,财务管理部门集中统一管理经济活动。有规范的经济活动决策机制和程序,实行重大经济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有条件的医院可实行总会计师制。实行成本核算,降低运行成本。控制医院债务规模,降低财务风险,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益。全面落实价格公示制度,提高收费透明度;完善医药收费复核制度;确保医药价格计算机管理系统信息准确执行《政府采购法》、《招标投标法》及政府采购相关规定,执行药品、高值耗材集中采购制度和相关价格政策建立与完善医院内部控制,实施内部和外部审计制度,有工作制度与计划,对医院经济运行进行定期评价与监控,审计结果对院长负责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关于预算管理的有关规定,科学合理编制预算,严格执行预算,加强预算管理、监督和绩效考评。内部收入分配以综合绩效考核为依据,突出服务质量、数量,个人分配不得与业务收入直接挂钩。6.6.1财经法规、制度6.6.1执行《会计法》、《预算法》、《审计法》、《医院会计制度》和《医院财务制度》等相关法律法规,财务机构设置合理、人员配置到位,财务管理体制、经济核算规范,财务制度健全,财务管理部门集中统一管理经济活动。1.1、执行相关法律法规,财务管理制度健全,财务管理体制和机构设置合理。1.2、财务管理人员配置合理,岗位职责明确。6.6.1财经法规、制度一、财务部门工作制度二、经费审批及报销制度三、成本管理制度四、财产物资管理制度五、票据管理制度六、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七、门诊收费工作制度八、住院结算工作制度九、病人退费管理制度十、财务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十一、负债管理制度十二、预算管理制度十三、重大经济事项集体决策及责任追究制度十四、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制度十五、医保结算管理制度十六、财务内部稽查制度6.6.1财经法规、制度十七、招标采购制度十八、物价工作管理制度十九、医疗服务价格公示制度二十、医疗服务项目的病历记录和费用核查制度二十一、住院患者费用每日清单制度二十二、内部分配管理制度二十三、内部审计工作制度二十四、政府采购管理办法二十五、财务会计人员轮岗交接制度二十六、财务分析报告制度二十七、财务信息化管理制度岗位职责不得由一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全过程1)会计职务与出纳职务分离,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2)会计职务与审计职务分离;3)支票保管职务与印章保管职务分离;4)支票审核职务与支票签发职务分离,支票签发职务由出纳担任,其他会计人员不得兼任;5)银行印鉴保管职务、单位财务章保管职务、人名章保管职务分离,不得由一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业务流程患者退款流程预算审批流程经费报销流程患者投诉流程固定资产报废流程固定资产转移流程招标采购流程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流程执行相关法律法规,财务管理制度健全,财务管理体制和机构设置合理。评审要点:C1.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制订健全医院财务管理制度,并根据政策法规变动情况及时更新。2.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医院财务活动在院长及总会计师领导下,由医院财务部门集中管理。3.有内部监督制度和经济责任制。4.有月度、季度、年度财务报告。5.年度财务报告按规定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6.相关人员知晓本部门、本岗位的制度要求。评审要点:B1.定期开展财务管理制度的培训与教育,对更新后财务管理制度有培训的记录。(岗前培训、新制度的培训、新业务流程的培训、管理理念的培训、持续改进的培训)2.财务监督实行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相结合,日常监督与专项检查相结合,并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监督。财务监督的主要内容有预算监督、收入监督、支出监督、资产监督、负债监督等,财务监督有内部监督制度和经济责任制度评审要点【A】符合“B”,并1.无违法违规案件,无“小金库”。2.有定期财务管理总结分析报告,持续改进财务工作。即使有持续改进财务工作和财务管理总结分析报告,对违法违规案件的认定还存在不同财务管理人员配置合理,岗位职责明确评审要点【C】1.财务人员配置到位,会计人员持证上岗。(所有财务人员必须有会计从业资格证)2.各级各类人员有明确的岗位职责。(财务部门职能全面发挥包括出纳、预算、费用成本、稽查、价格、医保核算、资产、招标管理、会计档案等,同时岗位符合内控要求)3.相关人员知晓本部门、本岗位的履职要求。评审要点【B】符合“C”,并1.财务部门负责人有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至少从事会计工作5年以上经历。2.有人员业务培训计划和执行记录。(培训的签到,培训的内容,培训的考核)评审要点【A】符合“B”,并重要岗位有轮转机制,转岗前进行新岗位上岗培训。(重要岗位轮转制度,交接制度、培训的记录、交接记录等)6.6.2有规范的经济活动决策机制和程序,实行重大经济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有条件的医院可实行总会计师制。公立医院应有规范的经济活动决策机制和程序,实行重大经济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评审要点:C1.有经济活动决策机制和程序。2.有重大经济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评审要点【B】符合“C”,并1.对重大经济事项决策实行权限管理、分级负责。2.重大经济项目有详实、合理的立项论证报告。【A】符合“B”,并1.对重大经济项目有跟踪评价、成本效益分析和审计,向职代会报告。2.医院实行总会计师制。重大经济事项一)涉及医院发展、建设的重大经济事项二)规模较大的投资项目,资金调度,资金借贷、财务预算及其他重大财务资金的安排使用等金额重大的财、物问题。三)医院的重大经济事项数额标准:单项金额达到5万元以上(含5万元)的经济事项。四)涉及全院职工利益的重大经济事项责任追究责任追究:对决策有关人员应签署“重大经济事项登记簿”,明确个人意见(同意、反对、弃权),项目集体讨论后按规定程序报批,分清级次,责任到人,建立事后审计评价和责任追究制度,形成决策失误的纠错改正机制,对违反决策程序、滥用职权造成损失的要追究责任。6.6.3实行成本核算,控制医院债务规模,加强资产管理6.6.3实行成本核算,降低运行成本。控制医院债务规模,降低财务风险,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益。6.6.3.1实现成本核算,降低运行成本。6.6.3.2控制医院债务规模,加强资产管理,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实现成本核算,降低运行成本评审要点【C】1.有成本管理相关制度。2.加强成本控制,建立健全成本定额管理、费用审核等相关制度,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成本费用支出。3.有专职成本核算人员负责成本核算工作,有岗位职责。评审要点【B】符合“C”,并1.建立科学、精细的科室成本核算、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病种成本核算、床日和诊次成本核算。2.按时完成成本核算月报表,有季度、半年和年度成本分析报告。【A】符合“B”,并根据成本分析报告,向医院管理层提交相关建议,控制成本费用支出,提高医院成本效益。控制医院债务规模,加强资产管理,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评审要点【C】1.有收支结余管理、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2.严格控制对外投资,对医疗服务相关领域的对外投资经过充分论证并获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并进行专项监督管理。3.有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管理以及负债管理等相关制度,非流动负债按规定审批。【B】符合“C”,并有对医院资产管理的监管机制,定期分析评价,国有资产保值增值。【A】符合“B”,并有根据监管评价建议,持续改进资产管理工作,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指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资产负债率=年末负债总额/年末资产总额×100%,一般认为,资产负债率的适宜水平是40%~60%。流动比率=流动资产合计/流动负债合计*100%,一般认为流动比率应在2:1以上,即使流动资产有一半在短期内不能变现,也能保证全部的流动负债得到偿还。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其中: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或: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预付账款-待摊费用,传统经验认为,速动比率维持在1:1较为正常,表明单位的每1元流动负债就有1元易于变现的流动资产来抵偿,短期偿债能力有可靠的保证。6.6.4全面落实价格公示制度,完善医药收费复核制度;确保医药价格计算机管理系统信息准确6.6.4全面落实价格公示制度,提高收费透明度;完善医药收费复核制度;确保医药价格计算机管理系统信息准确6.6.4.1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合理配置医院价格管理部门和人员。6.6.4.2健全、完善的医院内部医药价格管理机制和医药价格管理制度。6.6.4.3积极开展并不断改进医院内部价格管理工作。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合理配置医院价格管理部门和人员。评审要点【C】1.有价格管理部门,制订和落实相应制度。2.有价格管理专(兼)职人员和相应的岗位职责,能够正确掌握医药价格政策。医疗机构设立价格管理委员会,委员会成员应当由医疗机构负责人、价格管理部门人员及医务、护理、医保、纠风、采供等职能科室相关人员组成,负责全院价格管理工作的领导、组织和决策。各级医疗机构按照实际开放床位数配备专职价格管理人员。设有床位且500张床位以下设立1-2名,501-1500张床位设立2-3名,1500张床位以上设立3-5名,价格管理部门负责人原则上要具备中级以上职称。各业务科室(部门)设置兼职价格管理人员,每个业务科室(部门)至少设1名。评审要点【B】符合“C”,并合理配置价格管理人员,满足工作需要。(检查价格执行、价格公示、处理价格投诉等工作需要,至少要二名价格管理人员)评审要点【A】符合“B”,并有价格管理人员考核相关制度和记录。(专兼职人员考核)健全、完善的医院内部医药价格管理机制和医药价格管理制度。评审要点【C】1.全面落实价格公示制度,提高收费透明度。(公示牌、查询机、一日清单、投诉流程电话)2.有明确的价格管理工作流程。3.有医院内部医药价格管理机制和价格管理制度。4.有医药收费复核制度与监管措施。评审要点【B】符合“C”,并不断完善医院内部医药价格管理机制和医药价格管理制度,持续改进和优化价格管理工作质量与流程。评审要点【A】符合“B”,并定期对各部门、各科室的价格执行情况进行监管,监管结果纳入科室考核。(绩效考核)积极开展并不断改进医院内部价格管理工作。评审要点【C】1.根据
本文标题:二级医院评审标准讲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84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