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医院感染管理知识(一)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二)医源性感染: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三)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四)消毒:指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者消除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五)灭菌:杀灭或者消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微生物,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胞和真菌孢子。〈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本办法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原2000年11月30日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同时废止。组织学习〈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原文。卫生部颁发的与感染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1、消毒管理办法:2002年卫生部颁布,系统、具体地规定了对感染管理的法定要求,特别是对医疗卫生单位的消毒、医疗卫生用品的消毒和消毒监督管理等几个方面的规定,是我们做好日常感染管理工作的准则。2、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卫生部颁布,从技术角度明确要求医疗机构如何做好消毒灭菌及其监督监测工作。3、感染管理诊断标准:2000年卫生部颁布,这是我国颁布的第一部国家制定的感染诊断标准,它为院内感染的诊断和医疗事故的处理提供了法律依据。4、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03年国务院颁布,明确要求医疗机构应做好医疗废物的管理,预防院内感染,防止对医务人员和社会的危害。同年,卫生部颁布了医疗卫生机构废物管理办法和卫生部与环保局共同颁布了〈医疗废物分类目录〉,进一步对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的处理和预防院内感染工作提出了具体、细致的要求。5、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卫生部颁布,明确指出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内镜清洗消毒工作,切实保证消毒质量,严格预防和控制因内镜消毒问题导致的医院感染。6、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2005年卫生部颁布,明确规定了对可以重复使用的血液透析器的使用要求,确保复用血液透析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7、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5年卫生部颁布,系统、具体地规定了对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的消毒工作要求,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医院应当按照《消毒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医疗器械、器具的消毒工作技术规范,并达到以下要求:(一)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二)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三)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用一灭菌。医疗机构使用的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手卫生医院内不同环境下工作的医务人员,手卫生应达到如下要求:(一)Ⅰ类和Ⅱ类区域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要求应≤5cfu/cm2。Ⅰ类和Ⅱ类区域包括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普通手术室、产房、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洁净区、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等。(二)Ⅲ类区域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要求应≤10cfu/cm2。Ⅲ类区域包括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及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等。(三)Ⅳ类区域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要求应≤15cfu/cm2。Ⅳ类区域包括感染性疾病科、传染病科及病房。各区域工作的医务人员的手,均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医务人员洗手的方法是:六步洗手法见图手的清洗方法,如下图所示: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应当洗手:(一)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接触不同病人之间,从同一病人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特殊易感病人前后;(二)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三)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四)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处理污染物品之后;(五)当医务人员的手有可见的污染物或者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后。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时应当进行手消毒:(一)检查、治疗、护理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之前;(二)出入隔离病房、重症监护病房、烧伤病房、新生儿重症病房和传染病病房等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前后;(三)接触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四)双手直接为传染病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人污物之后;(五)需双手保持较长时间抗菌活性时。医疗废物分类感染性废物:1、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一次性医疗器械及废弃的被服等,常见的有棉球、棉签、一次性使用手套、口罩、帽子、引流棉条、纱布、压脉带等;2、医疗机构收治的隔离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3、各种废弃的医学标本,废弃的血液、血清等,如:检验科的培养皿、试管、标本杯。病理性废物:手术室、病理科内产生的废弃的人体和动物组织、器官、尸体、病理腊块等。损伤性废物:1、医用针头、缝合针2、各类医用锐器,包括:解剖刀、手术刀、备皮刀、手术锯等。3、载玻片、玻璃试管、玻璃安瓿等药物性废物:废弃的一般性药品、细胞毒性药物、遗传毒性药物及废弃的疫苗、血液制品等。化学性废物:影像室、实验室废弃的化学试剂,废弃的化学消毒剂,如:戊二醛、酒精、碘伏、碘酊、洗必泰等,汞血压计、汞体温表。处理流程生活垃圾(剩菜、剩饭、果皮、纸屑等)装入黑色垃圾袋内统一处理。感染性、病理性、损伤性及药物性医疗废物应分别装入黄色垃圾袋内焚烧处理。(利器需装入利器盒内)可回收废物:使用后的一次性输液瓶、输液袋、玻璃瓶、液体外包装袋、纸药盒、纸壳外包装箱等。由服务中心统一回收处理。不可回收废物:使用后的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输血器。用后由服务(保洁)公司回收至垃圾暂存间称重、登记,统一焚烧处理。医院感染率应≤10%,医院感染漏报率应≤20%,Ⅰ级刀口感染率应≤0.5%发现感染病例应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送感染管理科,病人出院时填写《医院感染病例调查表》随病历送住院处。伤口的分类:伤口分为3类:①清洁伤口(Ⅰ):指未感染也无炎症的伤口。伤口没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或生殖道。清洁伤口主要是闭合的,但也包括闭氏引流清洁伤口及闭合性外伤清洁手术。②清洁污染伤口(Ⅱ):指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或生殖道,在良好控制条件下没有发生特殊污染的手术性伤口,没有感染现象。③污染伤口(Ⅲ):包括开放性、新鲜的意外事故伤口,也包括陈旧性有坏死组织和存在临床感染的伤口,以及在手术过程中无菌操作遭到严重破坏的手术如:开放性的心脏按压或胃肠内容物溢出的伤口。感染部位主要分⒈下呼吸道感染。⒉伤口感染。⒊泌尿道感染。⒋胃肠道感染。⒌血液感染。⒍皮肤和软组织感染。⒎骨和关节感染。⒏生殖道感染。⒐中枢神经系统感染。⒑心血管感染。⒒眼、口腔、耳鼻喉、上呼吸道感染。⒓全身感染。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下列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1.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医院感染按临床诊断报告,力求做出病原学诊断。应掌握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注意的问题1、各种消毒液的浓度:2%戊二醛、0.5%碘伏、75%酒精、2%碘酊。含氯消毒液配制浓度应为多少mg/L2%戊二醛消毒需要30分钟、灭菌需要10小时。2、换药、穿刺等操作时注意戴口罩、帽子及无菌操作。3、工作中及时进行手清洁或手消毒。(快速手消毒剂)4、用过的针头帽绝对不可回套。5、手术后送病人时应穿外出衣、鞋套。感染管理小组感染管理小组人员组成职责
本文标题:医院感染管理知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84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