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旅游娱乐 > 四川旅游资源及旅游业
1第二章四川旅游资源与旅游产业第一节四川旅游资源第二节四川旅游产业第三节四川旅游发展思路2第一节四川旅游资源一、资源总量四川旅游资源丰富,拥有美丽的自然风景、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族风情,旅游资源数量和品位均在全国名列前茅,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资源大省。3全省有世界遗产5处,居全国第二位被列入《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的自然保护区4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5处,居全国第一位,省级风景名胜区75处。“中国旅游胜地40佳”5处。国家5A级旅游景区有3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34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1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1个,其中国家级大熊猫自然保护区11个。目前全省已建立森林公园88个,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31个、省级森林公园49个。四川地质地貌景观丰富,已发现地质遗迹220余处,有兴文和自贡2处世界级地质公园,国家级地质公园12处,其数量居全国前列。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7个,居全国首位,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镇)55个;已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8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37处。4二、资源特点四川旅游资源的特点是旅游资源类型多、品位高、组合好,自然生态与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族风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有较大影响力、吸引力和开发潜力的综合旅游景区。5三、资源分布四川西部会聚了壮美的自然景观、独特的地域文化和绚丽的民族风情,拥有九寨沟、黄龙、红原和若尔盖大草原、九曲黄河第一湾、泸沽湖、最后的香格里拉稻城亚丁等自然景区,既是大熊猫的栖息地,也是红军长征途经和聚集的主要地区,还是藏羌文化、康巴文化、彝族文化、摩梭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四川东部是朱德、邓小平、陈毅等伟人将帅的故里和“川陕苏区”的中心区域,丰富的红色文化融入华蓥山、剑门关等生态旅游景区内,与三国文化、古蜀文化交相辉映,旅游亮点接连不断。6第二节四川旅游产业一、旅游产业体系日益完善,旅游供给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从旅游供求态势看,我省旅游供给能力多年来有了很大提高。截至2008年11月,全省共有星级饭店521家,其中五星15家、四星67家、三星189家;A级景区122家,其中5A级3家、4A级42家;旅行社703家,其中国际社67家、国内社636家;大型旅游购物、餐饮及娱乐服务企业近1000家;我省现有包括全国第5大机场——双流国际机场在内的10个机场,已开通30多条国际(地区)航线和200多条国内航线。四川公路目前已形成了以成都为中心里程达1801公里的高速公路网,旅游客运车辆2000辆。四川铁路已形成包括宝鸡-成都等5条铁路干线、8条铁路支线和4条地方铁路组成的铁路网。旅游直接从业人员40万人,旅游及其带动相关行业从业人员达180多万人,形成了涵盖“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的旅游配套体系,接待能力大大增强,旅游产业规模逐渐成型,基本能够满足当前国内旅游需求。在供给结构上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如旅游高峰期,重点景区和时段出现结构性供给短缺,这需要在发展中逐步解决。7二、旅游收入迅速增加,国内旅游处于主体地位从旅游发展格局看,我省国内旅游处于主体地位。与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相对应,全省旅游总收入从2000年的258.10亿元增加到了2007年的1217.31亿元,年均增长24.8%,成为全国旅游业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全省旅游外汇收入由2000年的1.22亿美元增加到了2007年的5.12亿美元,增长了4倍多。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省GDP的比重从6.4%提高到11.6%,旅游业在全省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越来越突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已成为我省最具潜力和活力的重要产业。82009年1-10月,四川省已实现旅游总收入1250.10亿元,同比增长43.4%;分别超过2008年旅游总收入1091.52亿元和2007年旅游总收入1217.31亿元。旅游已成为我省灾后恢复最快和增幅最大的产业之一。预计2009年,四川省旅游总收入将超过1400亿元,全省旅游业“十一五”规划的“到2010年实现1400亿元”的目标,将提前一年实现。9一、大力实施“两大战略”(一)积极实施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1.加强组织领导。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发展工作,书记、省长亲自抓,组建了四川省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省长任组长,28个省级有关部门为成员,每年召开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会议至少2次,研究决定四川省旅游发展的重大事项,制定工作措施,落实目标任务。2.开好旅游发展大会。从2003年以来,省连续四年召开了规格高、规模大的旅游发展大会和两届冬季旅游发展大会。3.抓好规划编制实施。1998年,四川省在全国率先邀请世界旅游组织专家编制《四川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随后又制定了全省各市州、重点县的旅游发展规划和五大精品旅游区的建设方案,对全省旅游的开发与保护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着眼未来发展,组织编制了《四川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第三节四川旅游发展思路10(二)精心实施旅游精品发展战略1.五大精品旅游区五大精品旅游区,即峨眉山国际旅游区、大九寨国际旅游区、卧龙中华大熊猫生态旅游区、都江堰-青城山生态文化旅游区和三星堆古迹遗址文化旅游区。2.新五大旅游区建设为加快我省优质旅游资源开发,不断优化旅游产品结构,2006年四川省制定了《新五大旅游区规划建设方案》和《新五大旅游区建设试行标准》,全面启动了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攀西阳光度假旅游区、嘉陵江流域生态文化旅游区、蜀南竹海石海生态文化度假旅游区和“两湖一山”休闲度假旅游区等新五大旅游区建设。11(1)川西旅游板块重点规划建设好大九寨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区和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1213(2)攀西旅游板块。加快推进攀西地区旅游资源综合开发,突出“阳光、风情、生态”主题,重点建设二滩、泸沽湖、邛海、螺髻山、红格、西昌卫星发射基地等旅游景区,推出西昌—泸沽湖—攀枝花旅游线,打造攀西阳光度假旅游精品。14(3)川南旅游板块以蜀南竹海、夕佳山民居、兴文石海、自贡恐龙博物馆为载体,开发竹文化、酒文化、盐文化,打造蜀南竹海石海生态文化度假旅游精品。15(4)嘉陵江流域旅游板块打造以嘉陵江旅游为纽带,邓小平故里、朱德故居为龙头,南充机场为中心的两小时旅游圈,重点开发建设阆中古城、朱德故里、千年绸都、小平故里、华蓥山等景区,形成世界知名的伟人故里和三国文化旅游精品。16(5)川东大巴山旅游板块依托大巴山原始生态、巴人文化及革命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以红色旅游为主,以大巴山自然生态观光、巴人民俗文化体验、大巴山科普、探险等为特色的综合型旅游产品。17四大国际旅游精品线路重点推出九环线、西环线、成乐环线、三国文化旅游环线4大国际旅游精品线路并整合完善与之匹配的航空、铁路、公路、水路等交通设施及沿线重要景区开发,增强旅游环线的吸引力。突出以旅游环线为重点的整体旅游市场促销,大力提升旅游环线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18九环线19西环线20成乐环线21成都—德阳—绵阳—广元三国文化观光游22二、紧紧抓住“两条主线”(一)大力发展生态旅游1.完善政策法规,促进生态旅游规范发展。1994年,四川省人大颁布了《四川省风景名胜区条例》。2000年,省人大又颁布了全国第一部地方世界遗产保护法规--《四川省世界遗产保护条例》,把世界遗产的保护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2005年,四川省委、省政府确立了“生态立省”战略,在省人大审议通过的《四川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将生态旅游作为生态省建设的重要内容;在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建设生态省的决定》中,也将生态旅游的发展列入生态省建设的重点。2.科学编制规划,推进生态旅游有序发展。2004年,四川省编制完成了全国第一本省级生态旅游发展白皮书--《四川省生态旅游发展报告》,提出了发展生态旅游的思路、目标、重点和主要措施,成为我省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生态旅游资源的指导性文件,受到了吴仪副总理和国家旅游局的肯定。3.加大保护力度,实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按照保护优先的原则,四川省大力实施生态保护工程,围绕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目标,把发展生态旅游与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生态工程结合起来。1999-2005年,国家和四川省共投资260亿,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湿地保护等系列生态保护工程。23(二)突出发展文化旅游1.着力打造文化旅游品牌。以世界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城、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纪念馆为重点,推出以三星堆、金沙遗址为代表的古蜀文化旅游产品,以武侯祠、剑门关、阆中古城为代表的三国文化旅游产品,以藏羌文化、康巴文化、彝族文化、摩梭文化为代表的民族文化旅游产品,以峨眉山、青城山等为代表的宗教文化旅游产品。2.强化政策措施。四川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制定了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组织编制了《四川省文化旅游发展报告》,明确了全省文化旅游发展的思路和目标,指导文化旅游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省旅游局和文化厅建立文化、旅游发展联系会议制度,联合开展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大力推进对外文化交流与旅游外宣的结合,共同打造文化旅游精品,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24三、努力营造“两个环境”(一)切实加强旅游发展硬环境建设围绕旅游发展的重点区域,每年召开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会,在路网规划、项目建设、资金安排上对旅游项目实行倾斜扶持。四川省交通厅与旅游局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会商旅游重大交通建设项目,设立旅游交通专项资金。25四川省对旅游的投入“十五”以来,四川省投入旅游公路建设专项资金达23亿元,改建和新建旅游公路1800公里。目前,全省建立了以成都为中心的旅游交通网络,建成民用机场10个,开通国内航线200多条、国际航线30多条,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759公里、铁路营运里程3000多公里,形成通达全省各主要旅游城市和旅游景区的高等级公路和铁路网络。“十五”期间,四川省完成交通建设投资900亿元,新建高速公路759公里、铁路288公里,修建了九寨黄龙等4个机场,改扩建了成都双流等2个机场,双流机场2006年的旅客吞吐量达到1627万人次,居全国第5位;九寨黄龙机场在06年进行了改扩建后,当年旅客吞吐量就达到113多万人次。26(二)大力优化旅游发展软环境1.加强旅游法制建设。在出台《四川省旅游管理条例》、《四川省旅游服务质量管理条例》等旅游法规的基础上,制定了规范整个旅游行业的旅游地方法规《四川省旅游条例》。2.完善政策措施。四川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支柱产业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决定》、《关于加快四川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制定了规范旅游交通安全、线路设计、景区景点、购物场所、宗教场所和餐厅等管理办法。3.加强旅游标准化建设。建立了四川省旅游标准化委员会,制定了星级酒店建设、乡村旅游等级评定、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等标准。4.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四川省政府制定了《关于强化旅游市场综合治理机制的意见》,建立综合治理长效机制,设立省、市两级综合治理办公室,进行旅游综合执法,开展旅游市场专项和全面整治活动。在全国率先设立了“四川旅游执法网”,建立了省、市(州)、县(市)三级旅游执法信息平台。在全国率先开展“军警民共建安全文明旅游区”活动。27四、积极开拓“两个市场”(一)大力开发境外旅游市场四川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关于加快入境旅游发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推动我省入境旅游加快发展的通知》、《四川省旅游宣传促销管理办法》,为发展入境旅游提供了政策保障。重点巩固港澳台和东南亚市场,稳定日本市场,大力发展韩国市场,努力开拓欧美市场。加大赴海外宣传促销的力度,与德国途易和伊卡鲁斯、法国雅高等国际知名旅游集团签署互送客源的协议。在主要客源地建立多语种的旅游网站。把发展入境旅游作为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形象宣传与产品营销相结合,积极组织赴海外参加宣传促销活动,邀请海外旅行商、主流媒体来川考察旅游线路,加强与境外航空公司的合作,落实入境旅游包机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入境旅游呈现全面增长、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28(二)积极拓展
本文标题:四川旅游资源及旅游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861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