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福利依赖是否存在 中国城市低保制度的一个实证研究
“福利依赖”是否存在?———中国城市低保制度的一个实证研究文章结构•一、研究背景•二、数据介绍与描述性分析•三、模型构建和回归结果分析•四、定性研究•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吴伟榕郑扬乌超作者介绍•韩克庆,男,山东淄博周村人,社会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社会保障系主任,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教授。研究方向为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分层与社会发展。郭瑜,香港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行政学系博士生研究概要•文章采用“中国城市低保制度绩效评估”项目的实地调查数据•用定量与定性研究探究“福利依赖”在当今中国是否存在•定量统计结果显示:低保户具有较强的求职意愿。低保受助者的工作决策主要受到劳动能力、健康状况、性别、年龄等因素的影响。•定性研究结果显示:低保金目前起到了重要的救助作用,被访者也显示出了较强的就业与改善生活的意愿。•结论:目前城市低保制度尚不存在“福利依赖”效应。•但在前瞻性视角下,不能忽视福利依赖未来出现的可能性,据此作者提出完善制度的相应政策建议。1.0研究背景•社会救助: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最后一张安全网。社会救助在资产审查的基础上,为有需要的人提供福利和服务,以助其达到基本生活水平。•经过资产审查而后提供社会救助,是许多国家长期采用的一种福利形式,并且被认为是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结合。•大多数支持“福利国家”的学者与政策决策者都相信,社会福利项目可以减少贫困。•但是也有不少反对意见,认为社会福利事实上并不能够减贫。其弊端主要是社会福利对于贫富差距的调和作用甚微、可能造成福利依赖,甚至可能影响经济发展。1.0研究背景•福利依赖:依赖是一种主观状态,福利依赖假设社会救助会影响受助者的行为,因此未受救助的穷人反而比福利受助者更善于解决问题和满足自身需要。•依赖总是与被动性,以及对经济援助与福利的自我毁灭式的长期依靠相伴而生,这就是“福利依赖”。•新右”和“第三条道路”理论流派都相信,传统福利国家会滋生福利依赖,并培育出一种“依赖文化”。政策专家已经普遍认同福利依赖是有害的,它会侵蚀人们自我支持的动力,还会培养甚至加重底层心态,从而孤立和污名化福利接受者。1.0研究背景•在欧美主要国家,人们更多地开始反思福利制度,对福利依赖进行批判。•为改进福利体制,福利国家的社会救助制度也相应发生了诸多重大变革。如,1996年美国《个人责任与工作机会调和法案》将福利制度从“资格机制”改为“工作优先”模式,具体做法包括对福利采取时间限制,以及强制提出工作要求,以此来刺激就业。1.0研究背景•福利依赖是否存在?•西方学界的瑟润德等人的研究结论是受访者都很重视有薪工作。在福利接受者中失业并未成为一种常态,且总的来看,失业者都有较强的就业动机。其结论认为,福利接受者仍然遵守着主流的价值观和志向,并未形成一种独特的依赖文化。•我国城市居民低保实施情况•2010年全国城市低保平均标准为每人每月251.2元,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189.0元;截至2010年底,全国共有1145.0万户、2310.5万城市居民得到了最低生活保障。全年累计支出城市低保资金524.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8%;其中中央财政补助资金为365.6亿元,占全部支出资金的69.7%1.0研究背景1.0研究背景•本文研究对象与主要研究问题•结合西方国家已经出现的福利弊端,本研究选取在我国建立时间相对较长的城市低保制度作为研究对象。•研究问题包括:•城市低保人员是否形成福利依赖?•他们的就业状况与求职动机如何?•低保人员的就业状况由哪些因素决定?2.0数据介绍与描述性分析•本文所采用的实地调查数据来源于民政部社会救助司2007的“中国市低保制度绩效评估”项目。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法,对城市低保制度执行情况进行了调研与评估。•问卷调查采取分层随机抽样,先从全国选取部分典型城市(北京市、重庆市、湖南省长沙市、广东省中山市、甘肃省天水市、辽宁省朝阳市)作为抽样单位,然后基于《民政事业统计信息管理系统》内记录的低保人员信息进行随机抽样。共选取1462名调查对象,得到有效问卷1209份。•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本研究选取部分低保对象和低保干部作为个案访谈对象,其中,低保户90人,低保干部18人。通过表1可以大致勾勒出低保受益对象的人口、社会、经济特征。我们要重点探讨的是低保户对于低保制度的认识和评价•主要从以下指标分析低保户对于低保制度的认识和评价:•1、低保户对低保制度的总体评价•2、福利自我退出机制•3、低保户的求职意愿•4、低保户对就业促进政策的态度•5、公益劳动参与程度2.0数据介绍与描述性分析2.0数据介绍与描述性分析•1、对低保制度的总体评价•近1/3(32.3%)的被访者表示“非常满意”;另有近一半(47.6%)的人表示满意,但认为低保制度仍需改进;14.7%的人表示“勉强满意”;只有极少数人不满意(4.3%)或非常不满意(0.6%)。•结论:低保户对制度的满意程度还是比较高的。2.0数据介绍与描述性分析•被访者对于低保制度的满意究竟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因此可以认为,现有低保补助并不能很好地满足领取者的生活需要,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低保领取者总体上还是维持了较高的满意度•结论:低保对象对于福利并没有过高期盼,较易得到心理满足。2.0数据介绍与描述性分析•2、福利自我退出机制•接近2/5(39.4%)的受访者曾经向街道或居委会报告过收入变化情况,有约1/3(34.2%)的人隐瞒不报。•仅有16.5%的受访者表示不会主动提出不要低保2.0数据介绍与描述性分析•3、低保户的求职意愿对于“如果有劳动能力,是否愿意积极找工作”的问题,超过9成的受访者表示愿意,仅有极少数人表示不愿意(2.3%)或是无所谓(3.3%)。•4、对就业促进政策的态度近一成(9.5%)受访者表示,希望通过就业增加的收入只有一部分计入正式家庭收入;超过两成(22.7%)的受访者希望,当找到工作提高收入后,政府能够再保留2-3个月的低保待遇;更有接近1/4被访者表示,工作以后如果没资格领取低保,但可以享受其他优惠政策,会令他们更愿意积极就业。2.0数据介绍与描述性分析•5、公益劳动参与程度•大多数(60.7%)被访者参加过小区组织的公益劳动。没参加过的样本中,超过一半是由于身体不好、残疾、年老或无劳动能力(57.6%),另有一部分人表示因为无人组织(29.3%),4.5%是在外工作而没时间参加,仅有极个别情况(0.9%)是因为怕碰见熟人难堪。2.0数据介绍与描述性分析结论:直观地看描述性统计结果,并没有明显证据显示被访者由于低保救助而削弱了就业动机;而就业状况则大多受劳动能力和身体状况的制约。事实上目前我国的低保金额普遍偏低,造成“福利依赖”的可能也相应较低。本文将进一步采用回归分析方法,探究就业状况的影响因素,并辅以定性访谈资料加以论证,从而判断是否存在“福利依赖”。
本文标题:福利依赖是否存在 中国城市低保制度的一个实证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881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