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公文类》精选强化训练试题【19】(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公文类》精选强化训练试题【19】(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1.古诗文阅读(16分)(一)古文阅读(12分)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讒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小题1】下列各组加点字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古仁人之心属予作文以记之B.不以物喜醒能述以文者C.先天下之忧而忧云归而岩穴暝D.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其真无马【小题2】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分)(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小题3】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不与古仁人同道的思想感情,强烈而又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自勉之意及对朋友的期望之情。B.第⑤段结构上卒章显志总结全文,但都是为前文叙事、写景、抒情服务的。C.本文标题为《岳阳楼记》,内容上却大量描写洞庭湖的景色的用意是因为前人对岳阳楼的描绘已经很详尽了,作者另辟蹊径以湖的景色来烘托岳阳楼D文中③④两段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描写出览物而悲者和览物而喜者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表现了古仁人悲和喜的心情。【小题4】文章以“情”贯穿全文,既写了迁客骚人的情,又写了古仁人的情。请问:迁客骚人和古仁人的情各是什么?作者写这两种情的目的是什么?(4分)迁客骚人的情:古仁人的情:写这两种情的目的是:【答案】【小题1】C;【小题2】(1)我曾经探求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为什么呢?(2)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安居乐业之后自己才会觉得快乐。【小题3】C;【小题4】迁客骚人的情:以物喜,以己悲;古仁人的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或忧国忧民)。(各1分)目的是:通过这两种情的对比,赞美了古仁人的高尚品德,表现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突出文章主旨。【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A、的\代词指代这件事B、因为\介词用D、其:代词指代岳阳楼上\语气词可译为难道。C、表示顺承关系。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2】试题分析:抓住得分点,翻译通达即可。(1)予:我;心:思想情感;异:不同;何:为什么先:以、、、、、、为先;后:以、、、、、、为后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3】试题分析:A、未表达作者不与古仁人同道的思想感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正是作者追求的。B、前文叙事、写景、抒情都是为议论做铺垫的。D、览物而悲者和览物而喜者表现是迁客骚人的情感。古仁人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考点:筛选文言文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小题4】试题分析:筛选出文中信息迁客骚人的情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和则有去国怀乡,忧讒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古仁人的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两者形成对比,凸显作者的追求。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15分)【甲】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乙】王冕者,诸暨人。幼贫,父使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①默记。暮乃反,亡其牛,父怒挞②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③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④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注释】①辄:总是(常常)、就。②挞:用鞭子、棍子等打人。③曷:通“何”,为什么。④执策:拿着书。【小题1】解释加点字词。(4分)①普少习吏事()②家人发箧视之()③卒用其人()④暮乃反()【小题2】下列加点词语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普明日复奏其人曷不听其所为B.太祖乃悟断其喉,尽其肉,乃去(《黔之驴》)C.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人不得上,以实奇(《于园》)D.读之竟日亦荆吴形胜之最也(《黄鹤楼》)【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6分)①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题4】赵普和王冕两人共同的特点是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小题1】①习:熟悉;②发:打开;③卒:终于;④反:同“返”,返回。(每空1分,共4分)【小题2】B(3分)【小题3】①到了第二天,办理政务时,处理决断很快。(2分)②宋太祖大怒,把赵普呈上的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2分)③(王冕)拿着书照着佛像前的灯光读它,读声朗朗一直到天亮。(2分)【小题4】刻苦、勤奋读书。(2分)【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解析】试题分析:【小题1】“习”在此句中的意思为“熟悉”,不能理解为“练习”等意思;“发”在此句中的意思为“打开”的意思,不能理解为“头发”等意思;“卒”在此句中的意思为“终于”,不能理解为“士兵”等意思;“反”是“通假字”,同“返”,意思是“返回”。【小题2】A、那他。B、才才。C、把因为。D、代词结构助词、的。据分析,应选B项。【小题3】(1)“及”是“等到”的意思,“临政”是“处理政务”的意思,“如流”是“像流水一样”;(2)“碎裂”是“使----碎裂”的意思,“掷”是“扔”的意思;(3)“执”是“拿”的意思,“旦”是“早晨”的意思。翻译这几句话时,除了这几个关键字的意思,还要使整个句子翻译的完整与流畅。【小题4】甲文中的“赵普”到了晚年,读书手不释卷,具体表现: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乙文中的王冕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执策映长明灯读之。这两个人具有共同点,那就是:刻苦、勤奋读书。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点评:要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不仅要靠平时的积累,还要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还要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现象。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时,既要注意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还注意落实一些重点词语。特别要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翻译的句式要和原文一致。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8分)五柳先生传陶渊明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2)亲旧知其如此()(3)不汲汲于富贵()【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好读书,不求甚解。【小题3】五柳先生的率真体现在哪里?请结合文章的有关内容,简要分析。(3分)【答案】【小题1】(1)处所,地方(2)这里指旧交,旧友(3)心情急切的样子【小题2】(五抑先生)喜欢读书,(但)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小题3】(1)“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五柳先生竟然以宅边的五棵柳树作为自己的号,随意自然,绝不附庸风雅,性情何等率真洒脱。(2)“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读书一旦读到会意之处,便沉醉其中,忘记了一切,特别率真可爱。(3)“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可以看出他随心而为,毫不拘束,率真放达。(4)“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可知他面对穷苦的生活环境,依然泰然处之,并不追求物质享受,十分率真。(5)“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表明他读书不求名利,只求精神上的安慰,特别符合率真的性情。(答出三点得满分)【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解析】试题分析:【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解释。要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不仅要靠平时的积累,还要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还要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现象。许:处所,地方。旧:形容词作名词,旧交、旧友。汲:心情急切的样子。【小题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需要先将重要词语翻译出来,如“好”喜欢,“不求甚解”: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再按照直译的原则,翻译出句子的意思。要注意本句是省略句,要把省略的内容补充出来。【小题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能力。答题时,要注意是体现“率真”这个特点,可以要结合文章中具体的语句来概括。“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造饮辄尽,期在必醉”“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等表现了五柳先生的率真的个性特征。4.对下面一首诗的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①女,莲动下②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③。【注释】①浣(huàn):洗。②下:归也,作“回来”义。③留:居。A.首联把地点、时间、季节、环境全点出来了。B.颔联一静一动,一光一声,先视觉,后听觉,写出了山间自然景物的幽静。C.颈联以静写动,以有声衬无声,先听觉后视觉,突出表现了山村的和谐静谧之美。D.尾联是诗人有感而发,其喜归自然、厌恶宦海之情溢于言表。【答案】C【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解析】试题分析:C项中的“以静写动”的说法是错误的,根据理解和选项的表述可知,应为“以动衬静,以动写静”。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诗歌内容的理解、辨析能力。点评:做这类题目时,一定要在通读全文、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再精读各项涉及到的段落,并运用所学诗歌知识和自己的理解去认真辨析、衡量。5.请认真阅
本文标题: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公文类》精选强化训练试题【19】(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881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