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37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学习目标导入新课1.使学生了解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及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史实。2.掌握改革带来的影响及历史意义。时间:交战双方:有关的成语或典故:结果:影响:消除了前秦对江南地区的战争威胁,使江南的社会环境更加安定。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383年前秦──东晋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一、淝水之战苻坚拥有八十多万兵力,却不能统一江南,这究竟是为什么?从前秦方面看,前秦军队的民族成分复杂,军心涣散前秦军队指挥不当,战线过长,士兵疲于应战。从东晋方面看,正义之战,士气高昂将领足智多谋,指挥得当。苻坚拥有八十多万兵力,却不能统一江南,这究竟是为什么?讲授新课淝水之战是中国古代又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淝水之战以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你能说说你眼中的淝水之战吗?讲授新课淝水之战同在此以前历史上哪几次战争相似?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二、北魏孝文帝改革1.北魏政权的建立四世纪后期(386年),________的一支建立_____。(都城:________________2._____年,北魏统一_______拓拔珪鲜卑族北魏平城(山西大同)439黄河流域北魏统一北方,黄河流域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日常的接触和频繁的交往,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方面相互影响,民族融合已成为趋势。原名拓拔宏,改姓氏后为元宏,他四岁继皇位,是北魏王朝的第6个皇帝,继位19年时,祖母冯太后去世,开始真正掌握政权。孝文帝自幼在冯太后的教养下,深受汉文化的影响。北魏孝文帝洛阳平城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呢?1.迁都孝文帝迁都洛阳原因影响平城气候干旱,出产的粮食不能满足都城人口的需要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对中原地区的统治,也不利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洛阳获得发展和繁荣为进一步实行改革创造了条件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呢?2.迁都之后的改革措施:语言:服饰:姓氏:婚姻:官制:法律: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说汉语改汉姓通汉婚用汉制学汉礼穿汉服2.迁都之后的汉化改革措施: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了吗?影响:促进了北方大融合,有利于北方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背景内容影响:促进了北方大融合,有利于北方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①北魏统一黄河流域。②黄河流域民族融合成为趋势。①迁都洛阳北魏孝文帝改革②汉化措施说汉语改汉姓通汉婚用汉制学汉礼穿汉服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北方少数民族《采桑图》在生产方式上,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先进生产经验,成为农业居民。南北流行服饰--裤褶服穿裤褶服的南朝乐队北魏骑兵俑zhe蒸馍与烙饼原是少数民族的食物,魏晋时在中原却很风行。汉族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砖画胡床(交椅)席地而坐根据上述图片,请你谈谈对“民族交融”的理解?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互相影响,趋向一致。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种进步的历史现象。课堂小结淝水之战孝文帝改革汉化措施促进民族交融迁都洛阳前秦衰败北魏统一随堂训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资治通鉴》随堂训练(1)“魏主”是谁?上文反映了他的什么主张?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魏主”还采取了哪些措施?(3)今天鲜卑族不再作为一个单一民族存在,请分别站在中华民族大家庭立场上和鲜卑族拓跋部立场上对“魏主”作简要评价。随堂训练(1)北魏孝文帝。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进一步加强北魏对黄河流域的控制。(2)实行官吏俸禄制,严惩贪污;迁都洛阳等。随堂训练(3)站在中华民族大家庭立场上:孝文帝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少数民族改革家。他的改革措施,促进了民族大融合,推动了社会进步。站在鲜卑族拓跋部立场上:他的这些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使鲜卑族丧失了勇武之气,导致了北魏的衰落和鲜卑族的消亡。
本文标题:37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909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