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鲁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5月,他第一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祝福鲁迅作品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华盖集》、《而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呐喊》主要作品:《狂人日记》、《孔乙已》、《阿Q正传》、《故乡》《彷徨》主要作品:《祝福》、《伤逝》、《在酒楼上》写作背景《祝福》发表于1924年。是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故事叙述的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黑暗现状。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二千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中国妇女则是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祝福何为“祝福”?“祝福”是旧时浙江绍兴一带曾经流行过的一种迷信习俗。每当旧历年底,地主和有钱人家举行年终大典,杀鸡、宰鹅、买猪肉,并将三牲煮熟作为“福礼”,恭请天神和祖宗享用,感谢他们保佑当年“平安”,并祈求来年幸福。祝福生字词寒暄(xuān)银镯(zhuó)子烟霭(ǎi)瓦楞(léng)朱拓(tà)陈抟(tuán)瘦削(xuē)间(jiàn)或一轮诧(chà)异悚(sǒng)然踌(chóu)蹰(chú)不更(gēng)事谬(miù)种俨(yǎn)然新正(zhēng)荸(bí)荠(qí)草窠(kē)里驯(xùn)熟桌帏(wéi)讪讪(shàn)怔怔(zhèng)蹙(cù)缩炮(páo)烙(luò)蹒(pán)跚(shān)情节梳理阅读全文,思考下列问题:1、按故事“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的顺序把全文分为六部分;2、本文采用的叙述方式是什么?起到什么样的作用?祝福情节——内容——顺序序幕(1-2)——写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结局(3-33)——祥林嫂寂然死去开端(34-53)——祥林嫂初到鲁镇发展(54-65)——祥林嫂被卖改嫁高潮(66-111)——祥林嫂再到鲁镇尾声(112)——鲁镇祝福景象和“我”的无奈倒叙祝福本文在结构上采取倒叙的手法有什么作用?A、把祥林嫂悲惨的结局放在开头,巧妙地设置了悬念,使读者寄予探求事情的原委,有一定的吸引力;B、把祝福的景象和祥林嫂的死连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对比,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突出反封建的主题。祝福“要极节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鲁迅找出文中祥林嫂三次肖像描写,回答以下问题:1、三次描写有何变化?2、祥林嫂向“我”提出什么疑问,说明了什么?3、由此可以看出祥林嫂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衣着打扮脸色眼睛精神状态初到鲁镇再到鲁镇死前相遇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头发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提着竹篮,······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脸色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顺着眼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年轻耐劳生机还旺形容憔悴极端痛苦神情呆滞完全麻木三次肖像描写的特点祝福祥林嫂向“我”提出什么疑问,说明了什么?祥林嫂的三个问题有一个核心:死掉的一家在地狱能否见面。她希望其有,这样就可以和阿毛和贺老六见面,又希望其无,因为害怕被锯成两半。这是长期困扰她的内心深处的矛盾和痛苦。祥林嫂提出这个问题,是在遭受一连串的摧残和折磨后对封建传统观念的怀疑。祥林嫂对生活本无多少希求,只想用自己辛勤的劳动换得起码的生存条件,可是尽管她不断努力地追求,拼命地抗争,却得不到这起码的满足,反而成了有罪的人。所以,她对整个传统的封建观念发生了怀疑。人物分析研读人物形象——祥林嫂大事年表:二十六七岁以前与祥林结婚。二十六七岁春上死了丈夫。冬初逃出家中,经卫老婆子介绍,到鲁镇做工。二十七八岁春上改嫁。年底生阿毛。阿毛一岁。二十八九岁阿毛两岁。丈夫患伤寒死去。三十或三十一岁四岁的阿毛春上被狼衔去。秋天经卫老婆子介绍,回到鲁镇做工。祭祀时很闲,只烧火。年底柳妈建议她去土地庙捐门槛。三十一二岁近秋到土地庙捐门槛。冬季祭祖时节,仍不让她拿酒杯和筷子。三十二三岁头发花白,记忆尤其坏。三十三四岁可能被赶出鲁四老爷家。三十五六岁沦落为乞丐。三十七八岁腊月二十四夜里或二十五凌晨离开人世。祝福祝福立春之日,丈夫死亡孟春之日,被卖改嫁暮春之日,痛失爱子既春之日,沦为乞丐迎春之日,一命归天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祝福概括祥林嫂的形象:善良,本分,勤劳,拼命硬干的劳动妇女,有决断而且勇敢行动(逃出自立),不逆来顺受(抗婚),思想圆通,能面对现实(在婚后不死守贞节),追求正常人的生活(捐门槛赎罪)。祥林嫂有强烈的生的愿望,有勤劳、淳朴、坚忍的性格,同时又是一个被践踏、愚弄的典型,以至被旧社会所吞噬。祝福祝福鲁四老爷?因为他剥削了祥林嫂……祥林嫂的婆婆?因为她强卖了祥林嫂……柳妈?因为她的“地狱之说”加重了祥林嫂的精神负担……“我”?因为我的无能,无法解答祥林嫂的疑问……人物分析支持她婆家把她抢回,自私伪善,冷酷无情,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迂腐保守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告诫四婶,不让祥林嫂在祝福时沾手。死后骂她是个“谬种”“既是她的婆婆要她回去,那有什么话可说呢。”.“可恶!然而……”三次皱眉,讨厌祥林嫂是个寡妇大骂新党“寿”字和“事理通达心气和平”的对联祝福祝福鲁四老爷是当时农村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政治上迂腐、保守,思想上守旧、反动,为人自私、冷酷,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一个重要人物。祝福祥林嫂的婆婆封建家长的代表人物。“那女人虽是山里人模样,然而应酬很从容,说话也能干。”她虽然生活在靠“打柴为主”的“小户人家”,但却死抱着“族权、夫权”,成为高踞儿媳之上的封建家长。祥林嫂的命运悲剧是这个圆滑的女人直接导致的。无论祥林嫂的娶来、绑回、再嫁,都是她亲手安排的。她不仅取走了祥林嫂第一次做工的工钱,还把守寡的儿媳当做“商品”换取小儿子娶妻的钱。其毒辣和贪婪令人发指!这说明封建家长制对劳动妇女的压榨是多么深重!人物分析祝福受压迫的劳动妇女受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思想的毒害同情祥林嫂的人也把祥林嫂推向深渊善意地把阴司故事讲给祥林嫂听,为祥林嫂寻求赎罪的办法,救她跳出苦海,结果适得其反。脸上已经打皱,眼睛已经干枯,可是还要给地主去帮工对祥林嫂改嫁时留下的头上的伤疤采取奚落的态度祝福柳妈和祥林嫂一样是旧社会中受压迫的劳动妇女形象,她虽然同情祥林嫂,但由于受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毒害很深,最终也造成了祥林嫂的悲剧。祝福鲁镇的人们祥林嫂再到鲁镇时,人们“音调和先前很不同”,“笑容也冷冷的了”对于她的故事,开始是同情,很快就感到厌烦,常打断她的话,走开去,后来还故意用别的孩子去逗引她,戳她的痛处,对她进行嘲弄。祥林嫂死后,短工“简捷地说”“我说不清”“淡然地回答”,漠不关心。被封建思想支配,不觉悟。冷漠、无情,缺乏同情心家中一律忙,都在准备着年年如此,家家如此的“祝福”大典。祝福“我”全文的线索人物,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展现的;是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不满黑暗现实,憎恶鲁四老爷,有鲜明的反封建思想倾向,同情祥林嫂,对她临死提出的问题只作了含糊的回答,是为了不增加末路人的烦恼,但同时也显出了“我”软弱和无能的一面。祝福谁是凶手鲁四老爷祥林嫂的婆婆柳妈“我”间接凶手谁是“幕后黑手”?祝福祥林嫂的“死因”?客观原因:饥寒交迫(漫天风雪)寒(碗,空的,破的)饥主要原因:祥林嫂已经没有容身之地1、地主:鲁四老爷鄙视她,斥之为“谬种”;鲁四婶嫌弃她,不准她祭祀;2、资产阶级:“我”虽然同情她,但不能帮助她;3、无产阶级:短工鄙弃她;柳妈嘲笑、吓唬她;鲁镇人把她的痛苦当成“看戏”……祥林嫂生不能感受到丝毫温暖和同情,反而如置身于冰窖之中,所以只能走向死亡……祝福幕后黑手:吃人的封建礼教1、贞节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从一而终2、秩序男尊女卑三纲五常3、三从妇女,服也三从四德4、祭祀清白、圣洁5、迷信鬼神、阴司、灵魂祝福何为“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工(妇女的品德、辞令、仪态、女工)祝福生活风俗之中看“鲁镇”1、(本家和朋友)也都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家中却一律忙,都在准备着祝福。2、女人的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拜的却只限于男人。3、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封闭落后迷信守旧)(男尊女卑封建礼教)(封建意识根深蒂固)祥林嫂的死因概况谁是凶手鲁镇的社会环境封闭落后迷信传统鲁镇的思想信条顽固守旧尊崇礼教鲁镇的待人处事态度冷漠无情麻木愚昧合谋杀害祥林嫂元凶帮凶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鲁镇人悲剧的祥林嫂祝福综上所述:祥林嫂是被“吃人”的封建礼教给害死的!“人世间的惨事,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许寿裳拓展探究分析小说的自然环境小说共几次写到“祝福”?起到什么作用?为什么以“祝福”为题?祝福三次写到“祝福”第一次是描写镇上各家准备“祝福”的情景(第1、2段):祝福是“鲁镇年终的大典”,富人们要在这一天“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的好运气”,以便继续他们贪得无厌的“幸福生活”,而制作“福礼”却要像祥林嫂一样的女人“臂膊在水里浸得通红”,没日没夜地付出自己的艰辛。祝福第二次是对祥林嫂死后鲁镇旧历的年底雪天的描写。(第32段):鲁镇旧历的年底雪天渲染了悲凉沉寂的气氛,烘托祥林嫂死后的凄凉和我的“沉痛”心情。中间的议论是反语,表现了我对这个黑暗社会的憎恨,最后一句的“舒畅”是愤激和沉痛之语。第三次是结尾通过“我”的感受对祝福景象的描写(最后一段):这段景物描写是由回忆到现实。第一句是过渡,与前面转入回忆的句子相照应,渲染了热闹气氛,同时反衬出祥林嫂惨死的悲凉。祝福祝福这篇小说叙述的是祥林嫂的悲剧故事,为什么不以“祥林嫂”为题,却取名为“祝福”?⑴小说从鲁镇的人们忙于准备“祝福”的背景开始,又以鲁镇上“祝福”的爆竹声惊醒了正在回忆中的“我”结束。“祝福”是这个悲惨故事的情节线索,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的悲剧命运与祝福有着密切的关系;⑵“祝福”的场景为人物活动、事件发生提供了一个特殊的社会背景,在这“祝福”的风情画里,笼罩着封建礼教的浓重阴影,这也是人物悲剧性生活的社会环境;在旧社会,劳动人民无福可祝,无福可言,而祥林嫂正是因为这祝福而逼上绝境的。祝福⑶一般情况下,提到“祝福”,往往使人们感觉到的是一股浓浓的情谊――亲情、友情,和祥和喜庆的气氛,而在这篇小说中,作者巧妙地把祥林嫂悲剧命运中的几次重大变化,都集中在鲁镇“祝福”这一特定环境里,祥林嫂死在“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祝福声中。以“祝福”为标题,就把“凶人的愚妄的欢呼”和“悲惨的弱者的呼号”,鲜明地摆到了读者面前,形成强烈的对比,这就更能增强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更能突出主题,也包含了作者反讽的深义。而以“祥林嫂”为题,则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祝福“我翻开历史一看,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鲁迅《狂人日记》祝福总结:主题《祝福》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本文标题:鲁迅《祝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919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