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哈工大集合论习题课-第三章 关系习题课(学生)
1习题课例1设{,,}Aabc,给出A上的一个二元关系,使其同时不满足自反性、反自反性、对称性、反对称和传递性的二元关系,并画出R的关系图。解:{(,),(,),(,),(,)}Raabccbac,关系图如图所示。例2设X是一个集合,X=n,求:1.X上的二元关系有多少?22n2.X上的自反的二元关系有多少?3.X上的反自反的二元关系有多少?解:因为把所有的反自反的二元关系的每个都加上对角线上的序对,就变成了自反的关系,因此,自反的与反自反的个数一样多。即22nn4.X上的对称的二元关系有多少?2222nnnnn,故共有222nn个对称的关系。5.X上的反对称的二元关系有多少?22(32)nnn6.X上既是自反的也是反自反的二元关系的个数;(0)个7.X上既不是自反的也不是反自反的二元关系有多少?2(2(22))nnn解:解:可用容斥原理来计算设B表示所有自反关系构成的集合,C表示所有反自反关系构成的集合,则22nnBC。而BC,故BCBC,从而CCBCSBCSBC2222222222222(22)nnnnnnnnnnn于是,既不是自反的,也不是反自反关系共有22(22)nnn个。8.自反的且对称的关系有多少?[此结果与“反自反的且对称的关系有多少?”是一样多]即有222nn(对角线上全去掉)9.自反的或对称的关系有多少?2解:设B表示自反关系的集合,C表示对称关系的集合,则自反或对称关系的集合为:22222222nnnnnnBCBCBC。10.X上既是反自反的也是反对称的二元关系的个数为:223nn;11.X上既是对称的也是反对称的关系个数;解:X上既是对称的也是反对称的关系XRI,故有2n。12.X上既不是对称的也不是反对称的关系个数;22222(22232)nnnnnnn解:设A表示对称、B表示反对称,则既不是对称的也不是反对称的二元关系为:||||||||||||||CCABSABSABAB2222222232nnnnnnn例3设有集合A,3A,求A上具有反自反且反对称性的二元关系的数目,并写出计算过程。解:不妨设{,,}Aabc,将(,)ab,(,)ba看作一个抽屉,(,)bc,(,)cb看作一个抽屉,(,)ac,(,)ca看作一个抽屉。若要获得具有反对称性且反自反性的关系,其中的元素只能在三个抽屉中取且每个抽屉中至多取一个元素,分几种情况:(1)一个也不取,有031C种取法。(2)只取一个元素,有1326C种取法。(3)取二个元素,有232212C种取法。(4)取三个元素,有332228C种取法。故具有反自反性且反对称性的二元关系数目共有1+6+12+8=27个。若An,结果又为多少?抽屉数:22nnA,每个抽屉有3种选择,故共有223nn个。例4设{1,2,3}A,R是A的幂集2,{1},{2},{3},{1,2},{1,3},{2,3},{1,2,3}A上的二元关系且{(,)|}Rabab,则R不满足下列哪些性质?为什么?3(1)自反性;(2)反自反性;(3)对称性;(4)反对称性;(5)传递性。{(,)|}Rabab等价于aRbab(,)abRab。解:(1)自反性。因为2A,但,所以(,)R,故R不是自反的。(2)反自反性。因为{1}2A,{1}{1}{1},故({1},{1})R,故R不是反自反的。(3)对称性。,2Axy,若(,)xyR,则xy,所以yx,故(,)yxR,从而R是对称的。(4)反对称性。令{1,2}x,{1,3}y,则{1}xyyx,故(,)xyR且(,)yxR,但xy,所以(,)(,)xyyx,从而R不是反对称的。(5)传递性。令{1}x,{1,2}y,{2}z,则有{1}xy且{2}yz,故(,)xyR且(,)yzR,但xz,故(,)xzR,所以R不是传递的。例5设R是复数集合C上的一个二元关系且满足xRyxyabi,a,b为非负整数,试确定R的性质。解:1.若a=b=0时,则xRyxy[{(,)|0}{(,)|}]CxRyxyRxyxyxyxCI等价于,故R为C上的恒等关系,显然满足:自反,对称,反对称和传递性质。2.若,ab不全为0,则满足反对称和反自反性质,但不满足自反、对称和传递性。(1)xC,0xxabi,所以(,)xxR,故R是反自反的,但不是自反的。(2),xyC,若xRy,则xyabi,而yxabi,因为,ab不全不4零,所以abiabi,故不可能有yRx,即R是反对称的,但R不是对称的。(3),,xyzC,若xRy且yRz,则xyabi且yzabi,而22xzabi,因为,ab不全为零,故22abiabi,故不可能有xRz,即R不是传递的。习题课例1证明:RRRRR,其中0120iiRRRRR证:01223()()RRRRRRRRRtRR;同理可证RRR例2[书上做为定理出现]设R、S是X上的二元关系,则(1),是空关系。(2)()RR证:因为R是传递的,故()RR。(3)()RSRS证:因为RSR且RSS,故()RSR,且()RSS,从而()RSRS例3如图5所示给出下图中每个关系的自反、对称和传递闭包。··(a)(b)(c)图5(1)自反闭包5(2)对称闭包(3)传递闭包例4设R是集合A上的反对称关系,则t(R)一定是反对称的吗?证:t(R)在A上不一定是反对称的。例:{,,,}Aabcd,{(,),(,),(,),(,)}Rabbccdda则R的传递闭包为:(){(,),(,),(,),(,),(,),tRabbccddaac(,),(,),(,),(,),(,),(,),(,),(,),(,),(,),(,)}addcddcabddbbacbaabbcct(R)是全关系,故t(R)不是反对称的而是对称的。例5是否可以定义二元关系的反自反闭包与二元关系的反对称闭包?为什么?解:不可以。设A={a,b,c},R={(a,a)(a,b),(b,a),(a,c)},则反自反闭包与反对称闭包不存在。例6举例说明(())stR与(())tsR确实不相等。解:设{1,2,3,}N,在N上定义小于关系“”,则(())()sts“不等关系≠”;而(())()tst“全关系”。因此的确不相等。例7(898P)是否存在X(Xn)上的一个二元关系R,使得2,,,nRRR两两6不相等。解:存在。令{1,2,3,,}Xn,{(1,2),(2,3),,(1,)}Rnn即可。例8证明:如果R是对称的,则R+也是对称的。证:证11(,)iixyRR,则mN,使得(,)mxyR。于是存在m-1个元素121,,,myyy,使得1112211(,),(,),,(,),(,)mmmxyRyyRyyRyyR。由R的对称性有:112211(,),(,),,(,),(,)mmmyyRyyRyyRyxR。于是(,)myxR,从而1(,)iiyxRR,即1iiRR是对称的。习题课例1设R是整数集I上的关系,mRn定义为22mn,则(1)证明:R是等价关系;(2)确定R的等价类。证:(1)因为mI,有22mm,故mRm,即R是自反的。,mnI,若mRn,即22mn,则22nm,因此nRm,即R是对称的。,,mnkI,若mRn,nRk,即22mn且22nk,故22mk,即mRk,所以R是传递的。由此可知:R是I上的等价关系。(2)因为iI,[]{,}Riii,所以R的等价类有:{[0],[1],[2],}RRR。例2设R是A上的一个自反关系,证明:R是等价关系若(,)abR且(,)acR,则(,)bcR。[书上习题]证:R是A上的等价关系。若(,)abR且(,)acR,由R的对称性有:(,)baR且(,)acR,再由R的传递性有:(,)bcRR是自反的,故aA有(,)aaR。7是等价关系不是等价关系(因为不传递)若(,)abR,由(,)aaR,有(,)baR,所以R是对称的。若(,)abR且(,)bcR,由R的对称性有:(,)baR且(,)bcR,故由题意得(,)acR,所以R是传递。因此,R是A上的等价关系。例3.令{1,2,3}A,A上的两个关系如图3所示,它们是否是等价关系?132231图3例4设1R,2R是A上的等价关系,则12RR也是A上的等价关系吗?解:12RR不一定是A的等价关系。因为12RR不一定具有传递性。举例:设{,,}Aabc,1{(,),(,),(,),(,),(,)}Raabbccabba,2{(,),(,),(,),(,),(,)}Raabbccbccb,则12{(,),(,),(,),(,),(,),(,),(,)}RRaabbccabbabccb因为12(,)abRR且12(,)bcRR,但12(,)acRR,故12RR不满足传递性,即12RR不一定是A上的等价关系。例5设{1,2,,},XnSXX。“”是S上如下的二元关系:(,),(,)ijklS,(,)(,)ijkl当且仅当ijkl。证明:(1)等价关系;(2)求等价类数。证:(1)等价关系显然;(2)等价类数为:21n。ij只能取2,3,…,2n,故等价类数有21n个。例6设R是A上的对称和传递的关系。若对A中每个a,bA,使得(,)abR,8证明:R是A上的等价关系。证:aA,bA,使得(,)abR。由R的对称性有:(,)baR。再由R的传递性有:(,)aaR。由a的任意性可知,R是A上的自反关系,故R是A上的等价关系。例7设R是集合A上的一个自反的和传递的关系;T是A上的一个关系,使得(,)(,)abTabR且(,)baR。证明:T是A上的等价关系。证:(1)因为R是A上的自反关系,所以aA,有(,)aaR,故由T的定义有:(,)aaT,即T是A上的自反关系。(2)若(,)abT,由题设:(,)abR且(,)baR。显然,(,)baT,即T是A上的对称关系。(3)若(,)abT且(,)bcT,由题设可知:(,)abR,(,)baR且(,)bcR,(,)cbR。由R传递性得:(,)acR且(,)caR,故(,)acT,所以T是A上的传递关系。由(1),(2),(3)即得T是A上的等价关系。例8设R是A上的一个二元关系,设{(,)|SabcA,使得(,)acR且(,)cb}R。证明:(1)若R是A上的等价关系,则S也是A上的等价关系;(2)证明:RS。分析:根据等价关系的定义,即关系R应满足自反性、对称性和传递性,分三步证明。证:1.证明若R是等价关系,则S也是等价关系。(1)自反性因为R是自反的,所以aA,有(,)aaR。根据S的定义,有(,)aaS,所以S是自反的;(2)对称性:若(,)abS,则cA,使得,acR且,cbR。因为R是对称的,所以,bcR且,caR,根据S的定义有,baS,所以S是对称的;(3)传递性:9若,abS,,bcS,则dA,使得,adR且,dbR。因为R是传递的,所以,abR。且eA,使得,beR且,ecR。因为R是传递的,所以,bcR。根据S的定义有,acS。所以S是传递的。由(1),(2),(3)可知:S是
本文标题:哈工大集合论习题课-第三章 关系习题课(学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935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