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采访报道精神病人和其它弱势群体的道德规范2
(二)采访报道精神病人和其它弱势群体的道德规范A2组:陈斌丁莉胡明凤刘玮郝源弱势群体的概述精神病人的概述为何关注精神病人及弱势群体现阶段媒体的报道方式媒体应当如何报道才正确弱势群体的概述弱势群体,也叫社会脆弱群体、社会弱者群体,在英文中称socialvulnerablegroups。它主要是一个用来分析现代社会经济利益和社会权力分配不公平、社会结构不协调、不合理的概念。弱势群体的三个基本特征:第一,弱势群体的成因受各种因素的制约。第二,贫困性是他们在经济利益上所面临的共同困境。第三,在社会和政治层面,他们往往处于弱势的地位。目前我过弱势群体的整体特征弱势群体的主体是社会性弱势群体。现有弱势群体中的很多人是在原体制下做出贡献的人。目前弱势群体是在社会分化加剧的情况下出现的,很多人有较强的相对剥夺感。目前的全球化进程有可能对国内弱势群体造成更加不利的影响,并且有可能使弱势群体的规模继续扩大。目前我们对于弱势群体的支持还很有限,难以有效地改变其弱势地位。精神病人的概述生物学:由于丘脑、大脑功能紊乱及病变而发生的感觉、记忆、思维、感情、行为等方面表现异常的病。医学:指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显得古怪、与众不同;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有程度不等的自制力缺陷,患者往往对自己的精神症状丧失判断力,认为自己的心理与行为是正常的,拒绝治疗。=tt#1精神病分类1、脑器质性精神障碍2、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3、酒依赖或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4、鸦片类及其他精神活性物质伴发的精神障碍。5、中毒性精神障碍6、精神分裂症7、偏执型精神病8情感障碍9心因性精神障碍10与文化相关的精神障碍常见症状11人格障碍12性心理障碍13精神发育迟滞精神病的种类抑郁症Depression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Psychosis情绪疾患MoodDisorder焦虑疾患AnxietyDisorder物质滥用疾患AddictiveDisorder人性障碍PersonalityDisorder学习障碍LearningDisability器质性脑疾患OrganicBrainSyndrome为何关注精神病人及弱势群体?一.精神病人现状二.精神病人在家庭,社会中所处的地位,状况三.媒体对精神病人的报道现状及影响四.国外精神病人及媒体报道情况(数据)一.精神病人现状1.中国大约有1亿7300万成年人患有某种精神疾病,其中的91%大约1亿5800万人从未接受过专业治疗。(BBC报道,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在2001至2005年间在中国进行的最大规模有关调查的估计)2.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公布的一项研究显示,中国患精神疾病的人数比过去预料的要高得多,其中绝大多数从未就诊。)社会的误解和偏见。认识误区:“疯子”“高危人群”“暴力”“社会不安定因素”不屑一顾,冷漠鄙视,恐惧远离;不能形成尊重关爱精神病人的社会风气2)不能得到家庭,亲人朋友的支持和关爱.错误做法:把病人锁在屋内或遗弃是农村家庭对待精神病患者的常见手段。延误了早期诊断与治疗,造成终身残疾而成为家庭与社会的负担。二.精神病人在家庭,社会中所处的地位状况影响三.媒体对精神病人的报道现状1.负面报道:精神病与犯罪,暴力,危险等联系在一起的负面报道接近40%。(事实是,大量医学研究结果显示,精神病人并不比一般人群更具有暴力或危险倾向。实际上,他们更容易被监禁,更可能成为暴力的受害者。如重性精神病患者被监禁率为6~15%,远高于一般人群的2.8%;监禁的时间也比非精神病患者长。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的风险是伤害他人的2000倍。)2.片面报道: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医学与生命科学学系高级导师Nairn发现,那些通过精神病患者自身来传播的报道,更能客观、真实、中立和人性化地描述患者的现实状况,因此他鼓励新闻工作者通过采访患者本人,而非第三方人士获得信息。而这正是国内媒体所欠缺的。3.不专业报道:偏见,措辞,精卫知识缺乏(“专业知识的缺乏影响报道质量”见中华传媒网《新闻报道如何消除“精神病歧视”》)三.媒体对精神病人的报道影响1.正面:关注,理解,尊重,关爱;精神病患能得到及治疗或好转;心理;2.负面:精神病患家庭社会国外:为什么媒体要加强对精神别人和弱势群体报道的关注?AnAustralianstudyshowsthatwhile90%ofrespondentsbelievementalhealthisasignificantissueinAustralia,Australiansdonothaveaclearunderstandingofmentalillness2.澳大利亚:研究显示,90%的受调查者认为心理健康在澳大利亚是个很突出的话题,澳大利亚人对精神病没有足够了解。51%ofrespondentsinanationalstudyintheUSfeltthatdepictionsofpeoplewithmentalillnessintheentertainmentindustrywerenegative,and43%believedcoverageofmentalillnessinthenewsmediawasmostlynegative3.美国:研究显示,51%的受调查者认为娱乐业对精神病人的报道是负面,43%认为新闻媒体对精神病人的报道大多是负面的。=83685国外:为什么媒体要加强对精神别人和弱势群体报道的关注?75%ofconsumersofmentalhealthservicesinaUKstudyfeltthatmediacoveragewas'unfair,unbalancedorverynegative',while50%believedmediaportrayalofmentalhealthissueshad'anegativeeffectontheirmentalhealth'4.英国:75%接受精神健康治疗的人认为媒体报道是“不公正,不公平甚至是非常负面”的,50%认为媒体对精神病人的报道“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有消极影响。”AmajorGermansurveyshowedthatthemediawerethemostimportantsourceofinformationaboutmentalillness,andthatnegativemediareportsweremorecommonlyrecalledthanpositivereports.FurtherGermanstudieshavefoundatrendtowardsavoidanceofpeoplewithschizophreniabythosewithahighleveloftelevisionconsumption.Inaddition,negativenewspaperarticlesadverselyaffectattitudestowardsthoseexperiencingschizophrenia6.德国:媒体是人们接受有关精神病信息最重要的渠道,而负面比正面的报道更常见。研究指出,目前在德国有一个趋势——看电视越多,越想远离精神分裂症患者。=83685现阶段媒体对于精神病人及弱势群体的报道方式①报道信息过度公开②渲染情节,描述语言过于具体③措词不当,尤其标题将弱势群体妖魔化④一些媒体关注困难群体报道的立脚点,往往在于赚取受众眼泪,并没有真正去挖掘蕴藏其中的新闻⑤没有将帮助弱势群体当作常态报道,只是到了特定节日才重视,而其他时间则无声无息报道信息过度公开例子:①杨日彬,男,10岁,现就读于隆安县南圩镇四联村小学四年级,成绩良好。该生母亲病重,为治病欠下巨额债务,两兄弟在校就读,全家四口人只靠父亲一人种地维持生活,家境贫困。②2002年3月,南方某城市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个痴呆女孩被人拐买又被强迫卖淫,患上了严重的性病。新闻媒体对此事给予了热切的关注。然而在电视上播出时,痴呆女孩的画面未作任何技术处理例子:被告人袁某称,2009年2月8日10时许,袁某在龙岗区龙岗街道某广场看见一个小童和一个老人在草地上玩时,产生了劫持小孩的想法,想以此引起警方的出现来帮助自己。袁某将小童扔进臭水河,自己也跳了进去,一边不断地对杨某某说“你报警,不报警我砍死他”。说着,持菜刀朝小童身上砍了几刀。当时小童躺在河内的淤泥里,只露出一个头。闻讯赶来的治安队员一边安抚袁某,一边报警。警察赶到后,袁某才主动将菜刀扔下。11天后,无辜的小童在医院抢救无效死亡。渲染情节,描述语言过于具体一次,陈学标从外面弄来一桶喂猪的泔水,要沈学芹和13岁的女儿喝下去,当时沈学芹说尽好话,陈学标才罢休,不过他自己却旁若无人地咕咚咕咚喝起了发臭泔水。还有一次,陈学标拿着砖头追着女儿跑,要不是沈学芹提醒得快,女儿的脑袋可能就开花了。沈学芹说,她和女儿每天都提心吊胆过日子,仿佛身边的这个男人就是一颗定时炸弹。《精神病患者清早连伤7人,民警迎着乱刀制服武疯子》措词不当,尤其标题,强调娱乐性,试图利用人们猎奇心理吸引读者。例子:《恶汉施毒弱女跳楼》、《变性失“性福”,“女郎”告医院》、《为续黄昏恋“私奔”养老院》、《连体女婴之迷》、《10岁女童惨遭“武疯子”撞脸毁容》等,从这些标题中可看到,弱势群体被妖魔化,严肃沉重的新闻话题却用一些虚张声势的标题,成为当代新闻传播满足受众猎奇心理的爆料,表现了当代新闻传播深层人文关怀的缺乏。措辞不当同时将精神病患者群体标签化,引导读者产生群体歧视心理。(接上篇)但由于精神病患者是一种特殊的群体,即使对公众造成了各种各样的伤害,却可以不用担待起相关责任,而这一现状也就给市民的生命带来了威胁以及心理上的恐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安定。然而我们不得不反思,类似马老太这样没有抵抗能力的、且儿女也不在身边的老人,碰到这种情况,他们的安全谁来负责,难道就只能自认倒霉,任由欺负吗?一些媒体关注困难群体报道的立脚点,往往在于赚取受众眼泪,并没有真正去挖掘蕴藏其中的新闻去年超强台风“桑美”在温州苍南登陆,苍南桥墩镇12岁的丁小云,在台风中亲眼目睹了母亲与3个姐妹被洪水吞噬的过程。巨大的心理打击使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重创。灾后很长一段时间,孩子每天都要应对无数记者的“长枪短炮”,上海某电视选秀节目,为了提升节目影响力,专程到苍南办了一场晚会,请丁小云上台述说当时的惨痛经历。一系列强迫式的回忆,让孩子心力交瘁,最后在心理专家的干预下,才正常进入学校就读。该位学生就读的苍南某中学的校长,为此曾先后5次拒绝记者的采访。没有将帮助弱势群体当作
本文标题:采访报道精神病人和其它弱势群体的道德规范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935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