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孝经纪孝行章第十教学目标•1、了解《纪孝行章第十》的基本内容和精神•2、通过吟诵,体会文章的情感•3、传承传统文化,培养高尚的品德父母不仅赋予我们生命,而且含辛茹苦地哺育我们成长,教我们做人,这种恩情要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父母为家庭作出了的贡献,为我们付出了很多,他们应当得到爱的回报,理应受到我们的孝敬。纪孝行章第十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sheng)之养,犹为不孝也。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居养欣赏故事春秋时期,有个叫颍考叔的小官去见郑庄公。郑庄公赏赐他饭食,他把肉片放在一边舍不得吃。庄公很奇怪,颍考叔说:“我的母亲从来没吃过这么美味的肉食,请允许我拿回家孝敬我的母亲。”庄公听后十分感动。评价:颖考叔的行为我国有孝的传统,孝敬父母的人历来被人们称道、尊敬,不孝子孙常常被人们谴责。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优良传统。01百里负米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门生,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02拾葚异器蔡顺,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一天,巧遇赤眉军,义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03扇枕温衾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安帝(107-125年)时任魏郡(今属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灾,黄香尽其所有,赈济灾民。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病03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04鹿乳奉亲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18卧冰求鲤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丧祭卖身葬父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清明节扫墓、祭拜祖先纪孝行章第十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sheng)之养,犹为不孝也。《纪孝行章十》(带感情吟诵)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sheng)之养,犹为不孝也。•全文大意:课本第63页1、学习了本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当堂小结当堂小结2、你有哪些收获?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堂小结3.谈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做到怎样孝经父母?孝敬父母应该表现在哪些方面?把你尽孝后的感受说出来,与大家分享。:•背诵《纪孝行章第十》•每天做两件让父母开心的事作业
本文标题:42孝经的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986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