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现代诗歌概说诗歌的基本特征一、鲜明的抒情性二、悦耳的音韵美三、深远的意境美当代诗人郭小川说:“因为是诗表现感情的,而音乐性则大有助于表现感情。”可见,诗歌要有音乐性,不是为了点缀,也不是单纯追求动听,乃是“诗贵抒情”这个本质特征的内在需要和合理延伸。从汉语音韵的特点出发,诗的音乐性首先在诗歌外部形式上表现出音韵美:主要包括声调、韵脚、双声、叠韵、连绵词;声调的高低、长短、缓急,韵脚的变化等就形成了诗歌在形式上的节奏;此外,行、节的划分和组合,反复、重叠、排比等艺术手法的运用和变化,也是形成是个节奏的因素。有了外部节奏,当然就具有相应的音乐性,但不等于具备了诗的价值。只有把诗歌的外在节奏和内在节奏统一起来,把语言形式方面的节奏因素和思想内容方面的节奏因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才会富有真正具有诗意的韵味,增强诗歌的音乐美。在我国“意境”的说法由来已久,“意境”有时也可以称作“境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力主“境界说”,提出:“词以境界为最上。”,要求诗人“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水手---刘延陵月在天上,船在海上,他两只手捧住面孔,躲在摆舵的黑暗地方。他怕见月儿眨眼,海儿掀浪,引他看水天接处的故乡。但他却想到了石榴花开得鲜明的井旁,那人儿正架竹子,晒她的青布衣裳。一首好的诗歌:一要抒真挚的情感,二要有优美的旋律,三要有鲜明的意象,产生深远的意境。戴望舒(1905-1950),望舒是他给自己起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望舒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纯洁而温柔,多情又潇洒.30年代“现代派”诗歌的代表诗人。著有《我的记忆》《望舒草》《灾难的岁月》等诗集。1932年赴法国留学,1935年回国。20年代末30年代初,与一批年轻诗人一起,形成著名的现代诗派。被称为现代诗派的“诗坛的首领”。1941年,日本侵略者入侵香港,被捕入狱,遭受严刑拷打,表现了不屈的民族气节。抗战爆发以后,诗风有较大转变。1948年回上海。1950年病逝,年仅45岁。丁香,又名紫丁香.春季开花,花紫色,密集成圆锥花序.有淡雅细沉的香气.因为它的高洁与冷艳,文人墨客把它作为哀婉、愁怨、惆怅的象征反复吟咏,古来已久。唐代诗人李商隐有诗曰:“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唐中主李璟词曰:“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可见,丁香在古典文学当中是个“愁品”,是柔弱和哀愁的象征物。丁香一样的姑娘会是个什麽样子的姑娘呢?1、丁香姑娘可能是诗人渴望而终未能得的爱情2、可能是青年时未酬的壮志3、可能是年少时青涩的一个愿望4、可能只是对曾经偶遇的少女倩影的空自怀恋所以,丁香姑娘是一切转瞬即逝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美好回忆的寄托。诗人只是通过她来表达这种对于美好事物的飘忽短暂、转瞬即逝的痛惜和追忆,念念不忘却又无从把握,只剩下淅沥春雨中的深深追忆,只剩下物是人非之后的无可奈何。尽管全诗没有一句直白的情语,但情语却已洇染在委婉的景语之中了。《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这种情怀在当时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同学们总结一下,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对丁香姑娘的期盼,对眼前现状的迷茫和对往昔之美的深深追忆。艺术特色。(1)变幻文法结构,经过巧妙组合,实现由散文到诗的转化。(2)《雨巷》的音节特色诗中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宛转悦耳的乐感。因此叶圣陶先生称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3)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诗中的“我”、“雨巷”、“姑娘”并非是对生活的具体写照。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即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本文标题:《雨巷》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996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