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寻找身边的幸福09级78班那么幸福到底是什么呢?俄国的大文豪托尔斯泰在他的名作《安娜·卡列尼娜》的开头写下了这么一句话————“幸福的家庭都很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幸福是心理欲望得到满足时的状态。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世界上每一个生灵都在追求幸福,人也不例外。表面上人把心思用在很多种事情上,但他所欲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幸福。如果他渴望权力,是因为他期待着从行使权力中得到的幸福。如果他追求金钱,是因为他以为金钱是保证幸福的条件和途径。如果他追求知识、健康、美貌艺术或文学,是因为他感到其幸福直接依赖于这些。人的所有努力和追求都是为了获得幸福。幸福是驱使人从事一切活动的终极动力,这便是幸福的驱动力。幸福的来源•第一层面:来自于物质层面的幸福。物质层面重大需求的满足,能带来幸福感。比如说你买了一套别墅,看着大海,幸福感油然而生。这种幸福感是真实的,不能说是虚假的。这就是人发财、赚钱的动力。但物质层面的幸福感,是短暂的、递减的,还有可能是有害的。所以,人单单追求物质幸福是不够的。幸福的来源•第二层面:来自情感层面的幸福。亲情、友情、爱情、信任、拥护、爱戴,都会带来幸福感。来自人和人的真情所产生的幸福感,要比来自于物质层面的幸福感长远得多、持久得多。而且多多益善,没有害处。更重要的是不会破坏环境、不消耗资源。幸福的来源•第三层面:来自于自我实现的幸福。伟大的思想家、艺术家、科学家通过对社会的贡献,获得了自我实现的幸福。孔子的思想承传了几千年,爱迪生发明了电灯泡,人类永远纪念他们。作为一个普通人能实现永恒吗?只要生命存在能够给别人带来愉快、快乐和幸福,造福他人、造福社会,这就是永恒的幸福。幸福的历史•追述幸福的历史,中西方哲学家对幸福说有着不同的意见,有的主张精神的快乐为幸福;有的主张个人的快乐为幸福;有的主张全体的快乐为幸福。西方的哲学家德谟克利塔斯(Democritus,公元前460~370年)主张:【人生的意义应以快乐为主,所以人该尽量愉快,摈除痛苦。】并说:【幸福与否,乃灵魂之事,幸福不在于众多的家畜与黄金,而在于神明的灵魂上。】因此,德氏被称为精神的幸福主义者。苏格拉底(Socrates,前470~399)主张:【善就是知,知就是德,德就是福。】因此,苏氏主张:【人生的本性是渴求幸福,其方法是求知、修德行善,然后是一位幸福之人。】柏拉图(Plato,前427~347)主张:人生的目的是止于【至善】(SummumBonum),其方式是【修德即善】,修德是修养人的【智、义、勇、节】四枢德;行善是人行【中庸】之道,最后人的灵魂可以解脱以达到【至善】之境,如此,才是真正的幸福人。中国哲学家•杨朱(前440~360)主张:【人生的幸福是追求个人的快乐。】如他所言:【人之生也奚为哉?为美厚尔!为声色耳!】又说:【恣耳之所欲听,恣目之所欲视,恣鼻之所欲向,恣口之所欲言,恣体之所欲安,恣意之所欲行。】并言:【损一毫利太下,不与也。】因此,杨朱被称为【极端的个人纵欲主义】。•墨子(约前468~376,或479~381)主张:【兼爱说】,以人生的目的是谋取大众的安宁幸福,如其所言:【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若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因此,墨子被称为唯众的幸福主义。幸福感指数测试被试目前体验到的幸福感的工具。美国心理学者A.坎贝尔等人1976年编制,分总体情感指数和生活满意度两部分。总体情感指数由与被试生活质量有关的8个项目组成,从不同角度描述情感的内涵;生活满意度指数仅有一项。量表适用于18岁以上成年人,可采用纸笔测验形式,无答题时间限制。测试被试目前体验到的幸福感的工具。美国心理学者A.坎贝尔等人1976年编制,分总体情感指数和生活满意度两部分。总体情感指数由与被试生活质量有关的8个项目组成,从不同角度描述情感的内涵;生活满意度指数仅有一项。量表适用于18岁以上成年人,可采用纸笔测验形式,无答题时间限制。幸福量表•亦称“Paychap调查表”,评鉴一般人的快乐感的工具,目的是评价一项快乐技巧的训练效果,美国心理学家福代斯1986年编制。除测得总分外,还能测量4个因子分:(1)已获得的快乐感;(2)快乐性格;(3)快乐态度与价值观;(4)快乐的生活方式。适用于成人,采用纸笔测验。量表共有两套,每套包括两个相配的量表,每套量表有80道测题。被试对测题做出二择一的选择,分数越高,表示越愉快。该量表的复查信度平均为0.92,三周后的再测信度为0.86;其效度是计算与情感量表的相关,系数为0.72。
本文标题:寻找身边的幸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999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