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实验大鼠的麻醉2014年3月5日常用麻醉剂1麻醉方法分类2麻醉准备3麻醉时的注意事项4麻醉的效果观察5不同麻醉方法操作6麻醉后生化指标变化7其他8引言麻醉(anesthesia)的基本任务是消除实验过程中所致的疼痛和不适感觉,保障实验动物的安全,使动物在实验中服从操作,确保实验顺利进行。(一)常用的麻醉剂•由于动物种属间的差异等情况,所采用的麻醉方法和选用的麻醉剂亦有不同。•动物实验中常用的麻醉剂分为三类,即挥发性麻醉剂、非挥发性麻醉剂和中药麻醉剂。•1.挥发性麻醉剂这类麻药包括乙醚、氯仿等。机制: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乙醚吸入麻醉适用于各种动物,其麻醉量和致死量差距大,所以安全度亦大,动物麻醉深度容易掌握,而且麻醉后苏醒较快。其缺点是对局部刺激作用大,可引起上呼吸道粘膜液体分泌增多,再通过神经反射可影响呼吸、血压和心跳活动,并且容易引起窒息,故在乙醚吸入麻醚时必需有人照看,以防麻醉过深而出现上情况。•2.非挥发性麻醉剂这类麻醉剂种类较多,包括苯巴比妥钠、戊巴比妥钠等巴比妥类的衍生物,氨基甲酸乙脂和水合氯醛。这些麻醉剂使用方便,一次给药可维持较长的麻醉时间,麻醉过程较平衡,动物无明显挣扎现象。但缺点是苏醒较慢。•3.中药麻醉剂动物实验时有时也用到象洋金花和东莨菪碱等中药麻醉剂。特点:作用不够稳定,而且常需加佐剂麻醉效果才能理想。因而,多数实验室不选用这类麻醉剂进行麻醉。乙醚(1)药理学作用:乙醚在简便装置中也容易挥发。乙醚的使用是比较安全的,因为它很少因为过量而致动物死亡。(2)不良反应:动物诱导时不舒服,而且乙醚对粘膜的刺激可导致咳嗽、大量的支气管和唾液腺分泌物,偶尔还会导致喉痉挛。乙醚还能在动物的麻醉苏醒期后诱发既有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急性发作,特别是兔和啮齿类动物。乙醚是可燃的,和空气或氧气构成爆炸性混合物。巴比妥类•硫喷妥钠:超短效巴比妥类•戊巴比妥钠:短效巴比妥类,多用3%溶液。静脉一次注射,犬用40mg/kg,兔、鼠用30mg/kg,腹腔注射剂量增加20%,可维持持2小时有效全麻,在外科麻醉中,对呼吸和循环系统都有严重抑制。用于兔、鼠死亡率较高;用于大等较大动物,亦需要辅助呼吸和其他复苏措施,且完全苏醒需要6~8小时。•苯巴比妥钠:长效巴比妥类氯胺酮•适用于大多数实验动物。肌肉、腹腔或静脉注射皆可。对犬等体型较大动物,呼吸抑制不明显,但对鼠类则常有严重呼吸抑制,对免和鼠的镇痛效果不可靠。单独使用氯胺酮亦有骨骼肌紧张、唾液和气管支气管分泌物增多以及咽反射消失过迟等缺点,与安定合用可纠正此类缺点。静注诱导剂量,为1%氯胺酮溶液2~5ml/kg,复合安定1~2mg/kg。维持剂量每次用诱导量的1/3~1/2。肌肉或腹腔注射氯胺酮用5%~10%溶液4~10m1诱导。神经安定镇痛药•神经安定镇痛合剂由强麻醉性镇痛药和神经安定药组成。如氟芬合剂。神经安定镇痛合剂对大多数动物可产生良好的麻醉作用,给药途径有肌肉、腹腔或静脉注射,单独使用神经安定镇痛合剂,适用于无需肌肉松弛的表浅外科小手术。乌拉坦•用20%溶液静脉注射,剂量1g/kg;亦可作腹腔、肌肉或皮下注射,剂量1~1.5g/kg,宜用于鼠类。作用温和持久,有效麻醉时间可长达6~10小时,对于深度外科麻醉,呼吸及循环均无明显抑制。但此药本身有致癌作用,不能用作与肿瘤有关的实验。工作人员亦应小心,禁止长期接触。使用此药的动物,用后即作为有害废弃物,严格按照规定深埋或作其他无害处理。水合氯醛•用5%溶液;犬静脉注射100mg/kg,腹腔注射150mg/kg,兔和鼠用后常有肌肉紧张,宜与乌拉坦合用;临用前将两药等量混合,用60℃等渗盐水配制成5%~10%注射液,按1~2m1/kg静脉注射。麻醉持续时间长,深度较浅,苏醒期常有激惹现象。一般只用于不要求存活的刺激较轻的手术。(二)麻醉方法分类•1.全身麻醉包括:吸入法和腹腔、静脉给药麻醉法。(1)吸入法用一块圆玻璃板和一个钟罩或一个密闭的玻璃箱作为挥发性麻醉剂的容器,多选用乙醚作麻药。麻醉时用几个棉球,将乙醚倒可其中,迅速放入钟罩或箱内,让其挥发,然后把待麻醉动物投入,约隔4-6分钟即可麻醉,麻醉后应立即取出,并准备一个蘸有乙醚的棉球小烧杯,在动物麻醚变浅时给套在鼻上使其补吸麻药。•(2)腹腔和静脉给药麻醉法非挥发性和中药麻醉剂均可用作腹腔和静脉注射麻醉,操作简便,是实验室最常采用的方法之一。腹腔给药麻醉多用于大鼠和豚鼠,较大的动物如兔、狗等则多用静脉给药进行麻醉。由于各麻醉剂的作用长短以及毒性的差别,所以在腹腔和静脉麻醉时,一定控制药物的浓度和注射量。下腹部腹中线两侧。2.局部麻醉浸润麻醉。根据手术,按皮下、筋膜、肌肉、腹膜、骨膜等顺序逐步深入注射到术野周围。3.麻醉的基本原则•注意不同个体的耐受性•及时判断麻醉的深浅•静脉麻醉坚持先快后慢原则•补充麻醉(三)麻醉前准备:•禁食8~12h,防止呕吐,可饮水。•犬、猪、猴等大动物可在麻醉前给予一些药物以减少动物紧张,减少支气管分泌。•实验开始时,首先应当根据实际条件,确定动物的药物用量。剂量太小,作用不明显,剂量太大,又可能引起动物死亡。(四)麻醉时的注意事项•⑴静脉注射必须缓慢,同时观察肌肉紧张性、角膜反射和对皮肤夹捏的反应,当这些活动明显减弱或消失时,立即停止注射。(配制的药液浓度要适中,不可过高,以免麻醉过急;但也不能过低,以减少注入溶液的体积。)•⑵麻醉时需注意保温。麻醉期间,动物的体温调节机能往往受到抑制,出现体温下降,可影响实验的准确性。此时常需采取保温措施。保温的方法有,实验桌内装灯,电褥,台灯照射等。无论用哪种方法加温都应根据动物的肛门体温而定。大鼠为39.3℃±0.5℃。•⑶作慢性实验时,在寒冷冬季,麻醉剂在注射前应加热至动物体温水平。(五)麻醉效果的观察动物的麻醉效果直接影响实验的进行和实验结果。麻醉过浅,动物会因疼痛而挣扎,甚至出现兴奋状态,呼吸心跳不规则,影响观察。麻醉过深,可使机体的反应性降低,甚至消失,更为严重的是抑制延髓的心血管活动中枢和呼吸中枢,使呼吸、心跳停止,导致动物死亡。因此,在麻醉过程中必须善于判断麻醉程度,观察麻醉效果。判断麻醉程度的指标有:(六)不同麻醉方法操作•1.吸入麻醉法①将乙醚棉球投入密闭容器中,放入大鼠。②计时观察与判断大鼠的麻醉程度及苏醒时间。当大鼠倒下,四肢紧张明显减轻,皮肤痛觉消失,则表示其已进入麻醉状态。•注意事项1.乙醚易挥发,易燃,应远离火源。2.实验过程中避免大鼠逃脱。`•2.注射麻醉法①实验开始时,应先称重,确定大鼠的药物用量。10%水合氯醛溶液经预试确定麻醉剂量为4.5ml/kg;按文献(刘忠和等,2006)戊巴比妥钠配制为1%溶液,麻醉剂量为6ml/kg。麻醉方法均为腹腔注射。②将大鼠固定,腹腔注射。③计时观察与判断大鼠的麻醉程度及苏醒时间。水合氯醛麻醉起效时间3.3±1.9分钟,麻醉维持时间为85.3±25.3分钟,麻醉死亡率为10.0%,总死亡率为15.0%。(七)大鼠麻醉后生化指标变化•初次采血后肝功能指标ALT、AST、TP、ALB、AKP出现不同程度波动,可能与呼吸系统抑制造成组织缺氧,肝功能继发性损伤有关。肾功能指标BUN水平随麻醉时间延长增加,而CREA水平无波动,提示机体由于蛋白质分解代谢加快使血浆尿素浓度增加,从而发生肾前性氮质血症。GLU水平随时间延长而增加,可能与麻醉方法和采血操作引起糖相关激素变化从而影响糖的代谢有关。而TG、CHOL水平则出现先下降后反弹,可能与腹腔注射麻醉剂使血容量增加有关。•ALT(谷丙转氨酶)、AST(天冬氨酸转氨酶)、TP(总蛋白)、ALB(白蛋白)、AKP(碱性磷酸酶)、CREA(肌酐)、GLU(血糖)、TG(甘油三酯)、CHOL(总胆固醇)水合氯醛和戊巴比妥钠对SD大鼠麻醉效果的比较•戊巴比妥钠对大鼠的呼吸频率、体温抑制较强,并能抑制大鼠的心肌收缩性,表现为+dp/dtmaxt值降低,t-dp/dtmax值增大,心室峰压及心率下降;水合氯醛对大鼠呼吸频率和体温的抑制作用较少,但与前者比较,维持相同麻醉时间,使用剂量对心功能的抑制作用明显•时间均达3h左右,戊巴比妥钠组动物在麻醉潜伏期内有较剧烈的四肢强直、痉挛等表现,需进入深度麻醉期后上述情况才能消失;水合氯醛组动物未有发现,且其麻醉潜伏期明显短于戊巴比妥钠,麻醉起效迅速。•水合氯醛腹腔注射PO2、血样饱和度、Hct(红细胞压积)、Hb(血红蛋白浓度)、血氧含量、aPA均显著高于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组细胞外剩余碱、剩余碱、标准碳酸氢根浓度、静脉血氧分压均显著低于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组。(八)其他•地塞米松缓解大鼠麻醉应激作用•常用腹腔注射(IP)给药、肌肉注射(IM)、静脉注射(IV):IM最简单,麻醉时间居中,诱导时间较长;IP麻醉时间长,适合长时间的实验;IV的诱导时间最短,适合急性麻醉实验及经静脉间断性给药、采血,但操作难一些,不易掌握。•其他注射给药问题不再赘述。
本文标题:大鼠麻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006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