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九年级历史(上)导学案与同步练习编委会主编:杨华利副主编:王学军赵向东唐和平吴明奎崔永学本册主编:张春华本册编委:宫俊岩王喜春金立艳赵秋文张倩冯旭彭琳罗天虹张杨牛志敏孙凤英李坤渊贾荣荣田海粟闻雯徐晓俞霍云乔蔡媛媛唐海莲前言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这让我们对历史教学的本质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当前历史教学改革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力度,2017年9月,教育部组织编写的历史新教材在全国七年级开始使用,2018年,初中历史学科已经纳入中考,这些都对历史教学改革、学业评价改革等提出了更加明确具体的要求:要“落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学中要“重视历史文化的熏陶,加强与革命传统教育的结合,使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悠久历史”;要重视传统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能力;要考宽、教宽、学宽。……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组织编写了九年级历史(上)导学案与同步练习。老师们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编写工作。编写的原则就是为同学们的学习提供基本知识与学习方法的指导,补充一些需要了解的历史常识,对要学习的内容预先有大体的了解,为下一步更深入的学习做好准备。同学们,希望你们与新教材一起成长,希望你们通过对世界历史的学习,了解并尊在宏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历史与文化,更加热爱我们的伟大祖国。在汲取世界优秀文化的同时,增长历史智慧,努力使历史学习与自身的成长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让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自己的人生远航把好方向。古语云:“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同样的教学内容,每位教师都有自己认识与理解,也就有不一样的教学处理方案。为了避免重复,减少不必要的负担,我们征求了部分老师的意见,以好用、有效为出发点,编写了这本小册子,供老师和同学们参考使用。最后,感谢密云区教委及研修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特别感谢参与导学案编写的各位老师付出的辛勤汗水与心血。尽管我们很努力,但因为时间有限,肯定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与缺陷,敬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本册主编2018年7月31日目录第一单元:亚非大陆上的古老文明第1课古代埃及………………………………………………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第3课古代印度………………………………………………第二单元:西方古典文明第4课古代希腊…………………………………………………第5课古代罗马…………………………………………………第6课希腊罗马文化…………………………………………第三单元:中世纪的欧洲第7课法兰克王国…………………………………………第8课西欧封建制第四单元:中世纪的亚洲第12课古代日本…………………………………………第13课古代阿拉伯…………………………………………第五单元:迈入近代社会第14课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第15课文艺复兴…………………………………………第16课探寻新航路……………………………………第17课早期殖民掠夺………………………………………第六单元: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第18课英国革命……………………………………………第19课美国的建立………………………………………………第20课法国大革命…………………………………………………目录第一单元亚非大陆上的古老文明第1课古代埃及一、“尼罗河的赠礼”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灌溉了两岸的土地,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河水带来一层肥沃的淤泥,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二、埃及的统一1.统一:公元前3100年左右,上埃及征服了下埃及,初步统一,定都孟斐斯。2.经济发展:国家修建并管理水利灌溉系统,主要种植大麦、小麦,畜牧业在埃及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三、法老与金字塔1.古埃及的国王称法老,执掌各项大权。2.金字塔是国王的陵墓。陵墓底部呈正方形,顶部为锥形,四面都呈三角形,像汉字的“金”字,因此我国称其为“金字塔”。金字塔是建筑史上的奇迹,是古代埃及人卓越智慧和辛勤劳动的结晶,是埃及悠久的历史和文明的见证。著名的金字塔有胡夫金字塔、哈夫拉金字塔。一、史海泛舟任务一:识读下列材料,思考并回答有关问题。1.公元前3100年左右,上埃及征服了下埃及,初步统一,定都孟斐斯。请在图中填出孟菲斯。2.古代埃及人在《尼罗河颂》中写道:光荣啊,起源于大地的尼罗河!你川流不息,为的是使埃及苏学习目标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知识梳理学习过程生……你灌溉土地,使一切生物欣欣向荣。你生出大麦和小麦,好叫神庙里欢度节日。请思考:古代埃及的地理环境与埃及文明的产生有什么关系?任务二:为掠夺、和其他财富,小国之间经常爆发战争,相互兼并,逐渐形成南部的上埃及和北部的下埃及。公元前年左右,上埃及征服了下埃及,初步建立起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定都。二、探究释疑右图是古代埃及壁画,请根据你从中了解到的信息并结合教材第4页的有关叙述,描述一下古埃及人的生产生活情景。三、学史明智胡夫金字塔能在大漠风沙中屹立千年,其中有许多奥秘。例如,金字塔的每个斜面都是52°。科学家曾做过一个试验:把一些米、沙子、碎石子分别从上向下慢慢倾倒,形成了三个圆锥体,尽管它们质量不同,但形状却异常相似,斜面都是52°。根据科学验证,这是最稳定的角,金字塔正是按照这种角来建造的。想一想:在金字塔修建过程中,会用到那些科学知识或技术?一、拨云见日1.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学用园地A.尼罗河流域是古代埃及国土B.古代埃及人把尼罗河治理得很好C.尼罗河哺育了古代埃及文明D.有了古埃及文明,就有了尼罗河2.右图为今埃及赫拉康波里斯出土的“纳尔迈调色板”正反两面图案。有关其反映出的信息,表述不正确的是A.古埃及兼并战争的场景B.古埃及人狩猎的场景C.上埃及征服下埃及D.古埃及统一的史事3.古埃及的国王称法老,他是全国土地和财产的所有者。他的权力包括①代替神来统治人间②他的命令就是法律,重要案件由他裁决③任免各级官员④决定所有军队的组织和调遣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4.在尼罗河下游,散布着约80座金字塔遗迹。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也是埃及悠久的历史和文明的见证。右图所示金字塔的墓主应是A.图特摩斯三世B.图坦卡蒙C.胡夫D.哈夫拉二、逐鹿中原识读右图,思考并回答有关问题:1.金字塔因何得名?2.简要指出金字塔的实际功用和象征意义。3.除金字塔之外,古代埃及文明的代表性成就还有那些?三、穿越时空如果举办一次古代世界文明之旅,在其中的埃及站,你会推荐哪一景观?写出推荐理由。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学习目标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一、“河间之地”1.地理位置与地理环境:亚洲西南部。两河指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被希腊人称为“美索不达米亚”,意思是“河流之间的土地”。这里炎热少雨,但河流两岸水利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生产。苏美尔人很早就在这里定居。2.经济发展:两河流域是世界上最早的农业发生地,主要种植大麦、小麦和椰枣等农作物,用牛耕地,掌握了青铜冶炼技术。发明了轮子,制造出车辆。制定了阴历,一年354天,设置闰月来补足。创造了楔形文字。3.早期国家的形成:公元前3000年前后,南部出现了一些小国。各国长期混战。二、古巴比伦王国1.统一: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以巴比伦城为统治中心。他宣扬王权神授,将国家的行政、司法、军事大权都集中在自己手中。2.经济发展:农业是主要生产部分,国家组织扩建和完善灌溉系统,广泛采用青铜农具。手工业有纺织、制陶、冶金、造船等门类。有发达的运河网,对外贸易活跃。三、《汉谟拉比法典》1.制定法典的目的:为有效地规范王国社会秩序,巩固王国统治。2.主要内容:包括诉讼程序、刑事判罚、社会等级、经济纠纷等,几乎涉及巴比伦人生活的所有领域。3.历史地位:这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保存至今的法典。一、史海泛舟任务一:1.古代两河流域指和流域。最早在河流沿岸定居的是人。2.公元前年前后,两河流域出现了国家。公元前世纪,统知识梳理学习过程一了两河流域,建立了古巴比伦王国。任务二:汉谟拉比在位时,在原有法律的基础上重新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这部法典是用(文字)刻在黑色玄武岩石柱上的。法典的主要特点是。二、探究释疑1.历史遗迹、遗物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途径之一。图1图2(1)通过以上遗址或遗物,可以了解古代哪些国家的历史?(2)图1这部法典的名称是什么?是谁制定的?这部法典维护谁的利益?(3)请简述这部法典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的地位。三、学史明智人们常常将埃及文明和两河流域文明相提并论,因为它们有许多共同点。你能从地理环境、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找出它们的共同之处吗?一、拨云见日1.大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诞生在()A.两河流域B.黄河流域C.尼罗河流域D.印度河流域学用园地2.当你漫步卢浮宫时,解说员指着一黑色的石柱说:“这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请你判断,此文物应产生于何处,该法典用哪种文字记载()A.两河流域,楔形文字B.两河流域,拉丁字母C.印度河流域,甲骨文D.尼罗河流域,象形文字3.楔形文字既有语义符号,又有语音符号。《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成文法典。这两大文明成果均诞生于下列哪一地区()4.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这一地区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许多文明遗址和文物遭到破坏,曾属于这一地区的古文明是()A.古埃及B.古印度C.古巴比伦王国D.古希腊二、逐鹿中原识读右图,思考并回答有关问题:1.请将下列国家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方框内.A.建造金字塔的国家:古代埃及B.颁布《汉谟拉比法典》的国家:古巴比伦王国2.仔细观察该图,指出亚非文明古国所处地理位置的共同特点。3.古代文明为什么多产生在大河流域?第3课古代印度学习目标通过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初步了解古代的印度社会。一、南亚次大陆的古老文明1.古代印度是指喜马拉雅山以南的整个南亚次大陆。2.约公元前3000年至前1800年,印度河两岸出现了一些城市国家。3.约公元前1500年前后,“雅利安人”进入南亚次大陆,逐步征服了印度河流域,并逐渐向东扩张到恒河流域。二、种姓制度1.形成原因:随着雅利安人的扩张、社会的分化和国家的形成,古代印度社会逐渐形成等级制度,称为“种姓制度”。2.内容:全体居民被划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种姓。在四个等级之外,印度社会还有地位极其低下的“贱民”,意为“不可接触的人”。3.规定:各种姓贵贱分明,地位与生俱来,世代不变;职业世袭,不得随意更换;不同等级间一般不许通婚;在法律面前,四个等级的地位也不平等。4.影响:维持着印度社会的秩序和稳定,同时也阻碍了印度社会的发展。三、佛教的创立1.佛教创立的社会背景:公元前6世纪,印度进入列国时代,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化,种姓制度日益引起人们的不满,反对婆罗门特权的情绪不断高涨。百姓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2.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3.佛教的基本教义:佛教的基本教义是解释人生的“苦”并引导人摆脱苦。4.佛教的传播与影响:公元前3世纪以后,佛教开始向邻近国家传播,逐渐成为世界性宗教。5.世界上广泛应用的“阿拉伯数字”,实际起源于印度。一、史海泛舟任务一:1.古代印度是指以南的整个南亚次大陆。知识梳理学习过程2.古代印度城市遗址中最为著名的是和。3.约公元前1500年前后,一支自称游牧部落进入南亚次大陆,逐步征服了印度河流域,并逐渐向东扩张到恒河流域。4.公元前世纪,创立了佛教。5.世界上广泛应用的数字,实际起源于印度。任务二:阅读教材,完成表格。等级名称社会成员权利和义务婆罗门祭司贵族刹帝利掌握国家军事、行政权,征收赋税、当兵打仗吠舍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失去土地者等二、探究释疑每当我们游览某种宗教的建筑时,发现最大、最宏伟的建筑是大雄宝殿,里面往往有一尊很大的佛像。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这是什么宗教的建筑?该宗教产生于什么时
本文标题:九年级历史上(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014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