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 东方路街景设计0811改
东方路(丁塘河西路—东城路)两侧街景设计(工作计划书)常州市规划设计院2012.81.设计背景及意义1.1区域位置1.2规划范围1.3目的与意义1.4相关规划解读东方路两侧街景设计1.1初步认知东方路常州市东西向交通性主干道,西侧与飞龙路相连,东侧直通沪蓉高速公路横山桥道口。对于戚墅堰区,东方路是连接戚墅堰新城区与常州市中心区的主要通道,也是戚墅堰新城乃至东大门地区主要的景观展示大道。常州市中心区东方路两侧街景设计东方路集中大量公共交通优势条件,现状快速公交2号线与规划交通2号线均从东方路通过,并于戚墅堰区界内分别设站点5处和2处。在TOD模式引导下,近年来戚墅堰新城区的建设活动也主要围绕东方路沿线展开,并取得显著效果。城东中心站邓家站1.1初步认知东方路两侧街景设计1.1初步认知一轴:沿东方大道商贸、商务发展轴,是联系双心,即商贸中心和公共服务中心的主要廊道;绿化空间围绕玫瑰湖、丁塘河、东方路、龙城大道、大明路等形成网状空间生态廊道。2戚墅堰分区规划(2004—2020)戚墅堰新城区发展策划及概念性城市设计主要景观轴线:以展示现代化城市中心区形象和城市窗口形象为主要内容的景观轴线。生态绿地系统:沿东方东路、东方西路南侧50米绿化控制带。1东方路两侧街景设计1.1初步认知横山桥道口宜人住区商贸繁华+生态文明产业辉煌新城形象三角场青洋路高架东城路镇东路东方路沿线用地性质较为多样,从分段特色看,可以归纳为如下四部分:东方路两侧街景设计1.1初步认知0102Role:交通廊道、东部门户Role:景观廊道、发展轴线Role:生态廊道、绿化体系03RoleDefinition东方路两侧街景设计东方路(丁塘河西路—东城路)两侧,包括绿化带与沿街建筑,总用地面积约32公顷。毓秀园丁塘河湿地公园1.2设计范围东方路两侧街景设计1.3现状认知1.2.3.4.绿化景观缺乏特色历程整治仅考虑道路的交通属性,树种配置缺乏层次和活力,与本段定位不符街道小品休闲设施缺乏现状公用电话亭、座椅、雕塑小品等设施不足的问题突出过街通道数量有限受现状快速公交二号线的影响,南北联系不便商业氛围有待提升现状业态以社区服务型为主且缺乏引导,部分店面经营状况不佳空间使用率不高由于周边地块尚在建设中,未成体系,未形成吸引人的有效空间5.东方路两侧街景设计1.4工作重点宏观研究层面为:东方新城核心设计范围,总用地面积约15.5平方公里。工作重点:处理片段与整体的关系—对相关规划进行研究,对本路段在整体功能、景观、绿化体系中的定位及相关控制引导要求。1东方路两侧街景设计东方二路中观规划层面为:北起路横路、南至东方二路,西起丁塘河西路、东至东城路,总用地面积约为1.8平方公里,规划范围内东方路长度约1.8公里。工作重点:对现状建设规模、居住人口、业态布局、用地权属等进行调研,结合丁塘河湿地公园与轨道交通二号线城东中心站的带动作用,对未来发展情况进行判断,明确主要服务人群、使用特征等内容,并对主题形象定位等进行策划。21.4工作重点1.前期研究背景条件分析资源条件评价现状调研2.总体策划功能构成主题形象目标定位东方路两侧街景设计1.4工作重点微观设计层面:北段:优化绿化配置、完善街道设施,改善街道环境品质,并编制近期景观提升方案。南段:提出沿线整体方案,对店招、立面、照明等街道景观要素进行合理控制与引导。3北段:完善提升南段:规划引导东方路两侧街景设计路面整治立面改造绿化整治•整修道路路面,提高人行道铺设质量,营造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各行其道的交通秩序。•按照减量化和美化亮化原则,拆除未经批准、过期、设置不规范、破损或有碍市容观瞻的户外广告和标语。•体现生态自然;公园绿地强化四季景色,完善休闲设施,适宜观赏游憩。1.4工作重点微观设计层面:北段主要设计内容包括3东方路两侧街景设计业态引导交通组织空间景观•对沿线店铺租售情况进行调研,结合城市成熟商业步行街的案例,对沿线店铺业态提出引导要求•完善道路系统,补充辅助设施•组织道路交通•确定停车场数量、规模与位置•确定景观轴线与节点•主要绿化组织人行道系统街景照明系统市政公用系统建筑外观系统色彩规划广告牌与灯箱城市公共小品交通及停车系统绿化系统1.4工作重点微观设计层面:南段主要设计内容包括3东方路两侧街景设计1.5规划目标街道是城市的经脉,建筑的呼吸,良好的街道空间是城市气质与活力的集中体现。东方路是戚墅堰区重要的公共功能发展轴、城市景观展示轴,本次规划的目的主要在于:1、提升景观品质、强化门户形象优化绿化配置、完善街道设施,对店招、立面等街道景观要素进行合理控制与引导,改善街道环境品质。2、挖掘特色潜质、强化商业氛围依托快速公交与轨道交通等优势资源,增加街道的休闲、交通等功能,提升购物环境品质。3、完善街道功能、强化空间活力增加街道小品、休闲及活动场地与设施,增加街道空间的参与性与吸引力。2.工作内容2.1技术路线2.2设计要素2.3设计原则2.4工作重点2.5设计成果东方路两侧街景设计2.1技术路线基础资料研究案例分析相关规划解读现场调研空间设计操作管理规划整合街景照明系统交通及停车系统市政公用设施系统绿化系统与开放空间人行道系统建筑外观系统广告牌及灯箱色彩规划城市公共小品用地功能整合交通组织空间景观制定管理图则制定建设时序制定相关管理条例相关背景资料相关设计资料与法规相关总规、控规、详规及城市设计现状功能、交通、景观、建设情况及存在问题宁波中心城区街景整治深圳华强路街景整治设计目标制定前期准备具体设计图纸成果文本说明书管理图则配套设施后期管理管理措施长效控制东方路两侧街景设计2.2设计原则1、与周边地块协调发展2、关注设计细节与人性化3、注重设计特色与个性化4、强调可操作性与有效管理•注重街区的功能定位,合理疏导各类交通•注重街区的整体开发,协调经济效益与环境效应的矛盾•贯彻“以人为本”理念,重视使用者的需求•合理利用各个设计元素,塑造良好城市空间形态•根据城市与周边地区的特点,塑造具有个性的城市形象•注重与街道两侧特色公共空间、功能区与重要节点(地铁站)相结合•与相关规划取得一致(包括戚墅堰新城控规、城市设计等)•加强规划可操作性,控制与开发并重,并提出有效的保障措施与建设指引•近远期结合,提出近期实施计划东方路两侧街景设计2.3工作要求1、规划方面2、设计方面3、管理方面4、实施方面从整个地区的规划出发,对周边地段的功能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在更大范围内研究确定交通、用地以及城市空间形态上的整体要求。在规划整合的前提下,进行以街道空间和视觉形象为研究对象的空间设计,包括街道节点、道路断面、天际线设计、地块设计等。注重整体设计的前提下,对绿化、人行、交通、市政、建筑外观、街景照明等系统进行具体设计。就街道宽度、绿化环境、公用设施、建筑高度、风貌、城市景观等提出分类控制引导要求,制定相应的导则与管理文件。结合城市的建设计划,制定建设时序,确定近期建设项目及远期建设计划;为管理者提供保持良好街景的长效而切实可行的操作策略。东方路两侧街景设计2.4设计成果文本、图纸、说明书具体内容包括:•基础研究:概念解读、案例研究、相关法规研究•现状调研:相关规划研究,现场调研评估•街景设计:规划整合设计:功能布局、交通组织、空间景观等环境整治设计:建筑外观、人行道、交通停车、绿化与公共空间、街道照明、色彩规划、广告标识、市政公共设施、环境小品、无障碍系统等相关管理文件:地块指标控制、空间景观与风貌引导(设计导则)、环境要素引导、建设时序(近远期规划)、经费预测等东方路两侧街景设计2.5项目进度及设计人员安排现状调研收集资料初步方案初次汇报方案深化汇报论证2012年8月13—2012年8月172012年8月20—2012年8月312012年9月1日—9月15日2012年9月15日—10月1日项目组由常州市规划设计院规划二所与环境所组成,主要参与人员包括:•规划二所:顾逸佳、王敏、李舒文、邱桃东•环境所:甘德华时间进度安排如下:
本文标题:东方路街景设计0811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020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