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全国一卷文综历史第41题专题评讲
典型试题评讲——以高考41题为例三中高岗一、真题展示:1、2012年高考新课标全国一卷: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见图10)。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2、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一卷: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比较图9、图10,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3、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二卷: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图7太和殿,清朝皇帝治国理政的场所图8白金汉宫(左)和唐宁街10号(右),自18世纪中期至今分别为英国王宫和首相官邸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建筑和政治关系的角度进行中英比较。二、试题特点分析1、类型特点: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这种题目的雏形最早出现在1999年高考的试卷中,是以历史小论文的形式出现,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只有作答要求,没有标准答案,言之有理即可,评卷的灵活性大。2、课标能力要求:①信息的提取能力:2012年的材料以文字为主,强调文字材料的理解的概括;2013年的材料以图表为主,强调对图片的识别、理解。②比较能力:2013年以两幅图片为例,比较关键的历史信息。③说明阐释能力:说明某种现象背后的本质,得出某种结论。3、思维过程要求:要求学生通过分析图表的关键信息,然后再透过历史现象认识历史本质。4、试题变化及趋势:从2011年至2013年的高考试题的结构看,主观题40、41、及选做题的分值都没有变化,分别为25、12、15;从试题的题型看,40、41题及选做题的题型没有变化,都分别是材料解析题、评述题和材料题,但是41题的的材料形式却变化较大,2011年的材料是文字,2012年和2013年给的材料是图片,体现出历史材料的多元化;另外,从作答要求上看,2011年和2012年是观点评述,而2013年则是图片信息解读与本质和规律的说明,这说明新课标全国一卷的主观题40题和选做题基本稳定,命题人把试卷主观题改革的突破口放在了41题,未来2014年的高考41题也许会材料形式或者作答要求又有新的变化,今年41题材料很可能会以表格的形式出现,而表格最能承载经济信息,刚好去年和前年这一题考查的知识版块是中国的政治文明,所以,今年的41题很可能是用表格来考查世界经济史中的知识。三、解题流程:1、审题:审清题目的要求,因为这类题目的提问大体有两种情况,一类是:“提取………………信息,并结合所学的知识予以说明”,如2013新课标全国一卷41题的提问,“比较图9、图10,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另一类是:“提取………………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的关系的角度予以说明”,如新课标全国二卷41题提问,“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建筑和政治关系的角度进行中英比较”为什么要分两种情况呢?因为第二种情况下,一般要求对某种关系进行总结和升华。2、信息的解读:在这一过程中,同学们要求注意两部分的信息,一是主体图表所反映出的信息,二是对图表进行注释的信息,包括时间,地点等等的注脚和旁注,只有把主图和注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得到整个完整的信息,这需要我们考生对图表进行充分的挖掘。3、答题模式:根据刚才审题中的题目的提问方式,可以分为两种应答流程模式,⑴流程:①信息的解读和描述;②说明和阐释某种历史本质;③完善答案参看2013年新课标全国一卷答案:“示例一:信息:汉代的州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唐代的道南北分布大体平衡。说明:汉唐间南方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示例二:信息:汉代州名与唐代道名有很大不同。说明:唐代“道”的划分更注重山川地理形势。”(在组织答案时要运用发撒思维,不拘泥于一个观点和方向,尽量从多角度回答,一般从政治、经济两角度,但是也可以从文化、民族关系等等)示例一:信息:汉代的州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唐代的道南北分布大体平衡。说明:汉唐间南方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示例二:信息:汉代州名与唐代道名有很大不同。说明:唐代“道”的划分更注重山川地理形势。示例三:信息:在唐代的地图出现了吐蕃和南诏。说明从汉到唐中央和地方少数民族的关系更为密切。示例四:信息:在唐代的地图中出现了流求。说明从汉到唐中央政府和台湾地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⑵流程:①信息的解读和描述;②说明和阐释某种历史本质;③简单的结论;④完善答案(在组织答案时,这种情况应当集中于一个角度回答)参看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二卷答案:“示例:太和殿高大雄伟(信息),象征皇权至上(说明)。白金汉宫工整威严(信息),显示君主立宪制下的国王享有尊贵地位(说明);唐宁街10号平实素朴(信息),却是英国行政中枢,体现民主政治风格(说明)。历史上的一些建筑可视为物化的政治制度、直观的权力结构和有形的政治文化。(规律的升华与总结)”4、答题模式的其他可能性(1)多个信息说明一个结论(2)一个信息说明多个结论(3)比较两者之间的相同点四、课堂训练: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表一: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经济统计数据时间国民收入平均年增长率工业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率1966-1970年7.8%8.5%1971-1975年5.7%7.4%1976-1980年4.3%4.4%表二:美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经济统计数据时间国民收入平均年增长率年均生产增长率1963-1973年1.03%1.9%1974-1979年1.11%0.1%提取两表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进行比较。苏联的国民收入增长低于工业生产增长,说明苏联是以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为主导;苏联的工业生产持续下降,说明苏联的改革逐渐失效,斯大林模式越来越阻碍苏联经济发展美国的国名收入增长逐渐超过经济发展水平,说明美国政府重视建立福利社会;美国的经济增长持续下降,说明凯恩斯主义失灵。这说明过分的政府干预经济不利于经济的监考发展,必须把国家干预和市场调节结合才能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五、课后巩固:问题见纸质材料
本文标题:全国一卷文综历史第41题专题评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048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