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纺织服装 > 岳麓版选修1第9课欧洲宗教改革(共46张PPT)精讲
第九课欧洲宗教改革英国: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2、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中世纪(MiddleAges;公元476~公元1453),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主要是西欧),由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开始计算,直到文艺复兴时期(公元1453年)之后,资本主义抬头的时期为止。“中世纪”一词是从15世纪后期的人文主义者开始使用的。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者中世纪的早期在欧美普遍称作“黑暗时代”。说说“中世纪”的由来?一、中世纪的天主教会〖问题引领〗1.2.天主教会在中世纪的欧洲地位如何?结合必修三思考其地位在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生活方面各有何具体表现?3.14,15世纪欧洲世俗社会的重大变化?4.归纳总结欧洲宗教改革的背景?1.对于基督教,我们从教材上,能了解它的哪些信息?基督教(诞生于公元一世纪的以色列巴勒斯坦)东正教(东派)天主教(西派)东正教天主教新教第一次分裂1054年第二次分裂16世纪1.对于基督教,我们从教材上,能了解它的哪些信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是“原罪”和“救赎”。据基督教教义,原罪是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违背上帝的命令、偷吃禁果所犯的罪行,传给后世子孙,是人类一切罪恶和灾祸之源。人类永远无法自救。上帝(天主)差遣其子耶稣来到世间,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在上帝面前替人类赎了罪。凡是信仰上帝、跟随耶稣的人都能得救,死后获得永生。华丽的祭坛教皇出巡红衣主教大主教罗马教皇红衣主教大主教主教神父信徒上帝中世纪欧洲天主教势力结构图主教的俱乐部油画主教的宫邸艳丽奢华,追随者们在一同“探讨”球艺的问题。在他们热情的参与下,保龄球运动已经颇为成熟了。教皇和红衣主教团几乎都是意大利人,他们把教会变成了一个奢靡的俱乐部,优雅的谈论着艺术、音乐和戏剧。却少有提及信仰的问题。合作探究:天主教日益专制与堕落的表现有哪些?愚人船布罗尼穆斯·博斯油画荷兰1470年这幅画描绘了在荒宴中纵情声色的修女和修士们,他们正试图咬下悬在空中的糕点。中世纪教会中所谓圣者的愚蠢与自负加上他们生活中的堕落、益发使他们成为了人们嘲弄的对象。火刑柱插图画中世纪火刑是中世纪典型的刑罚,把人绑在柱子上烧死,有点像中国古代的炮烙之刑。“被告人如不承认‘罪行’,就反复用刑拷问。一切有利于被控告人的证词都不能成立。被告可以不经审判便予处死。被告认罪之后,如又否认,即不在审讯,予以烧死”。——《宗教裁判所审讯条例》思考:从以上图片,可以获得什么历史信息?天主教奢侈腐化、荒淫无度、贪婪敲诈、野蛮残暴。理解材料:“物必先腐而后生虫,教会之所以出现改革的诉求,皆因自身的腐败”天主教会的堕落和残暴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引发了反对天主教的宗教改革运动。结论——摘自《西方宗教史》合作探究:结合教材说明14~16世纪的西欧生产方式有哪些进步?阶级结构和社会思想发生了哪些变化?有何影响?中世纪的神学垄断地位是怎样开始被打破的?14~16世纪西欧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资产阶级、新贵族出现需要一个强大的民族国家作支撑15、16世纪英、法、西班牙顺应时代要求,逐渐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独立于世俗政权之外的天主教会成为中央集权发展道路上的严重障碍,把教会置于王权的控制之下成为时代的要求,宗教改革开始。文艺复兴解放思想居于欧洲共主的统治地位.①社会生活:②经济:③政治:④思想文化:人人都是天主教徒,从生到死都受教会控制和影响.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1/3的土地、轻商).西欧封建统治的国际中心,建立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宣扬教权高于王权实行专制,教会垄断学校教育宗教神学理论成为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2.天主教会在中世纪的欧洲地位如何?表现在哪些方面?11世纪的“卡诺莎之辱”德皇亨利四世在同罗马教皇的斗争中失利,被教皇开除教籍,国内诸侯乘机反叛。1075年1月,年仅26岁的亨利四世带着他的妻子和孩子,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站在满地白雪的卡诺莎城堡的院子里。根据惯例,年轻的德皇赤足披毡站在寒冷的雪地里苦苦恳请教皇接见,并原谅他这个认了罪的人。而格里高利七世这位出身低微的手工匠的儿子,硬是让高贵的德皇在室外整整等了三天,直到使其受尽了精神上的侮辱后才出来恩赐给这位忏悔者一个赦罪的吻,史称“卡诺莎觐见”,又称“卡诺莎之辱”。这段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因反对经院哲学,怀疑宗教教义,被宗教裁判所判处死刑,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1632年伽利略的理论被判为异端,他本人也被软禁,由指定人员看管,禁止会客,每天书写材料必须上缴。布鲁诺被处以火刑2、宗教“异端”的运动发展:•强调《圣经》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抨击教会的腐败,•没收教会财产,简化宗教仪式•教权服从于世俗的权力。共同点:①资本主义不发达,资产阶级力量较弱,不得不借助宗教外衣。②在天主教的神权统治下,思想和行动受到天主教的严格控制,要将具有浓厚宗教信仰的民众发动起来,需要披上神圣的宗教外衣。·为什么西欧早期的反封建斗争采取了宗教“异端”的形式?经济上: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重商主义思想的流行。政治上:民族观念的崛起。文化上: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大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3、14,15世纪欧洲世俗社会的重大变化?天主教会对这些发展有何影响?影响:14~15世纪,西欧封建制度逐渐衰落,近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其轻商思想和当时商品货币关系蓬勃发展的趋势相背离,阻碍了社会进一步发展。因此天主教已经成为欧洲社会发展的绊脚石(它是欧洲宗教改革的根本原因)4、宗教改革的背景经济上: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和重商主义思想的流行,同教会的轻商思想产生冲突。政治上:中世纪的西欧,封建割据严重,天主教势力空前强大,威胁世俗统治权力。思想上:文艺复兴大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成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观念的更新。社会生活上:天主教会的腐败和迫害,引起各阶级阶层的强烈不满。二、宗教改革运动的过程•1.欧洲宗教改革主要有哪三次运动,开始时间以及新教形成了哪三个重要派别?•2.你认为马丁.路德改革的原因有哪些?总结路德与加尔文在各自改革中的主张和实践活动,并归纳两人主张有何异同?两人的宗教主张与教会的宗教思想有何不同?•3.概述英国宗教改革的主要过程,并各自产生怎样的作用?•4.新教的三个派别主要的传播地区?〖问题引领〗1.欧洲宗教改革主要进程马丁·路德发动宗教改革加尔文与日内瓦的试验英国王权与天主教会的决裂路德宗1517年加尔文宗1536年、1541年英国国教教会,英国圣公会,亦译安立甘教会1534年关于“赎罪券”亚尔伯特是通过贿赂教皇当上大主教的。为了还债,他自愿充当教皇的代理人,负责替教皇兜售“赎罪券”。在销售“赎罪券”时,他到处宣扬:购买“赎罪券”的人,当钱币落到赎罪钱柜“叮当”作响时,死者的灵魂就立刻被送到了天堂。购买“赎罪券”1、马丁.路德发动宗教改革序幕:1517年,《九十五条论纲》拉开序幕内容:(蔑视教皇权威)“因信称义”(信仰即可得救)全体信徒皆教士信仰的唯一根据是《圣经》(《圣经》被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简化宗教仪式.主张神甫可以娶妻.作用:②形成新教路德宗,影响德国和北欧.①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及教义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惜时如金和建立“廉价教会”的经济观念及否定权威和追求地位平等的政治要求.背景:四分五裂、受教会压榨最严重(赎罪券)《九十五条论纲》1517年万圣节前夕,路德在维登堡的卡斯尔教堂大门上张贴了《九十五条论纲》。在《论纲》中痛斥出卖“赎罪券”的作法,并且提出了“信仰耶稣即可得救”的原则,反对用金钱赎罪的卡斯尔教堂北门办法。他还提出简化宗教仪式,驱逐天主教会势力的主张。教皇利奥十世由此《圣经》被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教皇和教会的权威受到严重打击。马丁·路德宗教主张的核心思想:每个人可以凭自己的虔诚信仰得到拯救,个人信仰建立在自己对《圣经》的独立理解上。即“因信称义”。天主教宣称,人若要得救,必须要以教会为中介,履行复杂的圣礼,做“善功”“赎罪”。为了聚敛钱财,教会发明了出售“赎罪卷”的方法。天主教会主张上帝神职人员教徒路德教主张上帝教徒因行称义因信称义•何为“善功”?天主教:“善功”是信仰上帝,鄙视尘世生活,遵守宗教戒律,履行宗教义务。马丁·路德:生活中的一切正当手艺和职业都是“善功”。影响:满足了资产阶级的要求1527年7月,路德与曾经当过修女的KatharinavonBora喜结良缘。图为其肖像,由LucasCranachtheElder于1526年绘画。2、加尔文改革——改革深入(1)主要内容:反对盲从天主教会,认为《圣经》至高无上。主张“信仰得救”,并将之解释为“先定论”。主张简化宗教仪式,规定选举神职人员。制定严格道德标准,过节俭生活。(2)特点:比路德更加激进,符合资产阶级的利益主张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传播到西欧(法国、今荷兰、英国等国家)问题:比较加尔文与路德两大新教教义的异同。为何说加尔文教义更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提示:相同:①强调《圣经》的地位②主张信仰得救③简化宗教仪式不同:加尔文把信仰得救解释为先定论,即人的得救与否完全由上帝预定,人的意志无法改变;人在现世的成功与失败就是得救与否的标志。这种主张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的作用,鼓舞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所以说该教义更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更为激进。正如恩格斯所言:“加尔文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果敢大胆的分子的要求。”•①英国宗教改革的发起者是谁?这和德国、瑞士的宗教改革有什么不同?•②英国宗教改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动机何在?•③是什么直接原因引发了的英国宗教改革?其实质反映了什么?发起者是国王,是由亨利八世拉开的,这使得英国的宗教改革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运动。而德国和瑞士宗教改革的人物则是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马丁·路德和加尔文。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其主要原因不是出于纯洁信仰,而是出于现实政治和国家利益的需要,其目的是维护日益强大的王权。英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导火线是亨利八世的一场离婚案。实质是反映了王权和教权的斗争。3、英国宗教改革——改革扩展⑵过程:亨利八世时①通过《至尊法案》,英王为教会首脑,教皇无权干涉;保留天主教基本教义和仪式②解散修道院,没收其土地财产,修士还俗伊丽莎白一世时①重申《至尊法案》②神职人员效忠英王③信仰得救,《圣经》为惟一标准(3)特点:自上而下的改革,保留了很多天主教的成分⑴原因:①英国较早形成为统一的民族国家②婚姻继承问题导致亨利八世与教皇决裂削弱教会实力,增强王权建立起附属于王权和政府的民族教会1、思想:继文艺复兴后欧洲又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进一步打击教会权威,;2、政治:沉重打击天主教会在各国封建统治,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发展;宗教改革也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斗争旗帜;3、经济:新教确立了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伦理规范和生活方式,夺取大量原属教会的财产,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4、文化:打破了天主教会精神垄断,宗教改革使各国普遍重视教育,兴办学校,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三、宗教改革运动的历史作用加尔文改革:三者中最为激进、最具有时代特色的改革;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英国宗教改革:依靠王权,自上而下;保留较多天主教成分三次改革各自有何特点?路德改革:开辟宗教改革的道路(教随国定)三.天主教会的应对措施〖问题引领〗1天主教会进行改革的目的?2天主教会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3教会改革运动有何作用?——教会改革天主教会的应对措施1、天主教会的改革①目的:抵御新教的攻势,重振天主教的声威。②措施:A、整顿组织内部:革除内部弊端,惩治贪污腐化,加强对神职人员监督。B、坚持教皇至上:对新教寸步不让,教皇是宗教事务的最高权威,没有教会解释《圣经》普通教徒不可能得救。C、加强宗教裁判所的活动,加紧打击“异端”。D、创立耶稣会,扩大天主教的影响。③作用:③作用:A、一定程度上纯洁了天主教会,恢复了天主教会的部分势力。B、耶稣会员在传教的过程中
本文标题:岳麓版选修1第9课欧洲宗教改革(共46张PPT)精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050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