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北京市第五中学雷世贵201420152016物质与意识唯物史观矛盾特殊性规律客观性矛盾的普遍性、量变与质变价值观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辩证唯物主义唯物史观矛盾的特点实践与认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年份试题设问分值角度考点201439(2)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的相关知识,分析实践在冯洪钱创作《民间兽医草本》过程中的作用。(3)结合学习冯洪钱的事迹,班级举行“我的青春,我的梦”主题班会,请你以“理想·奋斗·价值”为关键词拟写一份要点或发言提纲,要求言简意赅,每个关键词对应相应要点,总字数100字左右。10+6作用——为什么类提纲——怎么做类实践和认识人生价值观的创造和实现201539(1)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抗战精神对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作用。(3)近年来,日本政界有人企图否认日本侵华的历史,请你加以批驳。10+6作用——为什么类批驳——为什么类意识的能动作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201639(1)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的知识说明我国科学家是如何发现疟疾新疗法的。(12分)12措施——怎么样类追求真理的过程考试分值:4道选择×4分+1-2道主观=14-16分。考点分布:从考查知识重点来看,主要考查矛盾观、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人生价值观的创造和实现、意识的能动作用等。特别突出人的能动性(意识、认识、价值观)。背景素材: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部是文字材料,立足于中华文化的传承、继承和发展。问题设计:主要考查“为什么”和“怎么做”类。答案组织:选择题的题肢观点也是正误相杂,适合排除法,试题考查内容的综合性越来越强,基本一道题涉及一个版块知识;非选择题试题一般都是微观切入,基础性、封闭性和开放性、探究性试题相结合。《生活与哲学》:以内容整合知识结构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史观(价值观)(世界的本质)1.哲学的基本问题2.物质与意识1.社会历史观2.人生价值观1.唯物辩证的联系观2.唯物辩证的发展观3.唯物辩证的矛盾观4.辩证否定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的状况)(探寻认识)(认识社会)1.实践与认识2.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3.真理观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哲学生活处处有哲学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哲学的基本问题含义: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为什么该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基本特征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自然科学基础:最具代表性的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运动世界的本质物质世界的物质性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固有属性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规律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规律是普遍的必须遵循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要求我们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意识从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从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的本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②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真理是客观的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决定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联系的多样性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和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系统和要素的关系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含义: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联系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发展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实质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成长,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做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由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二者在不同场合是可以变化的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含义:是指反映事物内部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的主次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辩证的否定观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发展和联系的环节是既肯定又否定,其实质就是“扬弃”创新意识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社会发展规律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人类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不断地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从而推动社会历史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人生价值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价值观含义:人们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作用: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物质与意识关系人与规律的关系物质与运动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有能动作用规律→客观性→尊重规律人→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物质与运动不可分运动与静止的关系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树立正确意识实事求是反对唯心主义反对形而上学实践与认识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强调真理)认识发展反复性:实践→认识→实践无限性广度进程深度上升性矛盾(核心)联系发展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发展实质:新代旧特殊性普遍性发展状态:量变质变内外因辩证否定(扬弃)主次矛盾主次方面构成对立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发展不平衡性两点论重点论相统一创新发展的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社会意识价值观价值判断社会发展规律人民根本利益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劳动者人民群众作用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社会存在人生价值观社会价值自我价值→实现物对人的作用一、重点知识梳理二、非选择题分析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联系观(人为事物联系、联系的多样性、系统优化)发展观矛盾观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价值观(价值观导向作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年份试题2013年2323.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说,自己的作品与家乡百姓的生活密不可分,艺术风格也深受故乡的泥塑、剪纸、扑灰年画、茂腔等民间艺术的影响。莫言独具特色的小说创作揭示的哲学道理有①意识形式的差异性决定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的多样性②意识反映客观存在的方式可以而且应当是多种多样的③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存在取决于反映者的想象力④意识如何反映客观存在受制于反映者的个性、能力和素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014年2020.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该片在电视台播放后引起了极大关注,产生了广泛影响。通过《舌尖上的中国》,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有美食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家乡的味道,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们从美食中体味深厚的文化意蕴,表明①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总是融合在一起②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统一于人的实践③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没有固定界限和本质差别④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年份试题2015年39(1)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中国人民客服经济力、军力,政治组组力等远远弱于日本的困难,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爱国将领,”狼牙山五壮士”、“八百壮士”等千英雄群体,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爱囚主义的壮丽史诗。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杭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关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极其残暴、极其野蛮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
本文标题:《生活与哲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051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