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芒市生态田园城市建设规划发展战略研究与总体城市设计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7.06Eco-GardenCityConstructioninMangshiCityDevelopmentStrategyResearch&UrbanDesign汇报框架1-项目理解与工作思路2-生态田园城市建设路径3-生态田园城市建设行动计划1项目理解与工作思路缘起:芒市生态田园城市建设--2016年初,省委书记陈豪对芒市城市规划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了德宏州委州政府提出的把芒市建设成为生态田园城市的工作思路--芒市建设生态田园城市,是全面贯彻习总书记对云南“三个定位”的具体实践,也是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德宏州州情的创新举措“田园城市”理论精神20世纪40-70年代——新城运动1945年英国《新城法案》的通过,新城强调“自足”。新城一般都相对较小,密度低,都经过认真规划,注意照顾生活和工作方面的社会平衡。在城市的发展上,不会超过既定的规模而向外围发展1907年-20世纪20年代——城市规划运动“田园城市协会”有必要关注更广泛的环境问题,甚至政治问题1907年,英国国会通过了《城镇规划和住宅法》。1909年“田园城市协会”改称为“田园城市和城市规划协会”1898年——理论提出1899-1906年——初步实践霍华德在其1898年出版的《明日——一条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一书中提出田园城市理论,城市建设和社会改革理论倡议建立一种兼具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田园城市,用城乡一体的新社会结构形态来取代城乡分离的旧社会结构形态1899年7月,“田园城市协会”成立,宗旨是推动霍华德《明日:一条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中提出的项目1900年,组建“先锋田园城市责任有限公司“1904年,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奇沃思动工20世纪20-40年代——卫星城市建设田园城市理论的分化,强调城市有宽阔的空间和发展潜力1929年大伦敦规划,提出建设一批各自具备经济与社会“自足”功能且又相互作用的卫星城市,并都处于距伦敦12-25英里的环状地带上20世纪80年代后——新城市主义从总体上继承霍华德田园城市的理念,但更加强调田园城市之间应有明确的边界,以突出邻里的归属感,同时提倡兼有居住、商业和就业功能的混合社区。对区域发展,新城市主义提出了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空间发展模式。周围设置永久性绿带,由快速轨道交通串联起来形成区域性的发展网络。历史影响卫星城、新城、邻里单元、人车分离、有机疏散……•背景:针对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城市空气和水域受到污染,交通阻塞,农民大量拥人城市,产生大量贫民窟,城市环境恶化的问题,霍华德提出了田园城市的理论•核心思想:通过城乡结合控制合理的城市规模,形成城乡融合的有机平衡的田园城市发展模式空间模型——社会城市结构体系•田园城市(1:5的城市与农田用地比例)•若干个联系的田园城市组成社会城市田园城市建设模型社会城市建设模型“田园城市”理论对我国影响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美丽家园新梦想:强调城市建设以自然为美,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玉林:五彩田园田园城市成都:世界现代田园城市遂宁:现代生态田园城市田园城市建设目前我国大陆只有成都、遂宁、玉林等城市正式实施生态田园城市建设,尚无实践成功案例“片段式”田园城市印迹:城市新区规划,对城市进行功能的分区规划,注意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平衡协调发展,注重城市里公园、广场等公共活动场所的规划建设……“田园城市”建设案例借鉴文体科研中心中央商务区机场台湾宜兰:“北北吉宜”都市圈中的节点城市•空间组织模式:组团发展•空间布局:林、田、乡、城、海轴线•产业选择:生态观光+农业旅游+科创•城乡关系:融合发展•生态控制要素:生态敏感区划定•居住社区理念:邻里单元•交通组织:公共轨道交通•城市建设控制要素:容积率控制泰国清迈:泰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空间组织模式:中心放射•空间布局:城在田中、绿色环绕•产业选择:旅游业+农业•城乡关系:一体化发展•生态控制要素:农业保护区划定•居住社区理念:街坊•交通组织:控制主要交通廊道•城市建设控制要素:建筑高度控制新西兰基督城:南岛经济、文化中心,国际门户城市•空间组织模式:中心放射•空间布局:城绿交融、花园点缀•产业选择:现代农业+高科技领域产业+旅游业•城乡关系:一体化发展•生态控制要素:外围农业区划定,城市内部公园规划•居住社区理念:街坊•交通组织:控制主要交通廊道•城市建设控制要素:建筑高度控制芒市“生态田园城市”建设目标建设目标田在城中山水格局产城融合功能完善空间格局田园城市建设五要素城市功能城乡关系特色产业乡村秀美城市宜居稻田花海四季飘香民族特色乡愁韵味城市特色城市效率与乡村休闲兼得宜居宜业宜游总体思路全域视野关注生态田园建设:•发展战略的高度,城市设计的方法•总体把握、系统梳理、突出重点融合建设空间与非建设空间:•管控、建设、改造逐步推进,建构长效行动机制:•常态下,长期的行动、理念和意识•项目行动计划的统筹安排和实施落实•城市法规制度完善,治理水平提升2芒市生态田园城市建设路径芒市具有建设生态田园城市的特色优势条件山水田园的生态环境沿边开放的战略地位风光秀美的七彩城寨品牌知名的特色资源特色突出的民族文化芒市亦存在建设生态田园城市的短板与难题芒市旅游情况比较发展以及保护缺统筹战略地位作用未体现城市村寨建设缺管控特色资源条件未发挥城市整体风貌缺特色芒市生态田园城市建设路径空间格局•控:生态红线+开发边界•建:引爆区域+入城节点+功能组团•改:老城更新+历史核心+街道整治•连:开放空间网络连接城市与自然田园城乡关系•乡镇:因地制宜确定乡镇发展路径•村寨:建设旅游休闲产业带动型村庄支撑系统•生态农业:农业基地带动乡村发展•全域旅游:旅游产品、旅游线路•绿色交通:联系网络、感知要道、城市绿道•基础设施:海绵城市、绿色能源、共享基础1-构建田园的空间格局管控建设改造连通控:生态红线+开发边界基于四大视角分析生态成本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开发热点重要景观资源地区生态田园城市空间格局生态红线用地适宜性评价四个维度出发,运用景观生态格局分析方法,在生态优先原则指导下,规划芒市生态田园城市空间格局,划定城市开发边界,以及生态控制红线。生态视角用地视角成本视角景观视角开发边界空间格局地质灾害坡度地形起伏度建成区林地基本农田水域水源保护用地视角-用地适宜性评定2.990.0316.6913.2867.01010203040506070高适宜性较高适宜性中适宜性较低适宜性低适宜性基于工程条件、兼顾生态底线的用地适宜性评价用地适宜性评价空间格局生态视角-生态安全格局基于生态风险评估的生态安全格局划分生态风险评估全域生态空间结构五岔路江东轩岗芒市勐嘎三台乡西山遮放芒海中山生态极生态绿环生态绿核生态本底生态廊道生态连接点人居建设点网络延伸绿惠全域圈层分区时空协同•双极:芒市坝子农田组成的生态极+遮放坝子和戛中湿地组成的生态极•一环:连接芒市生态极与周边周边空间的生态绿环•五核:Ⅱ级战略性生态空间组成的生态绿核•三片:周边生态本底片区•多点:连接生态绿核与生态本底片区的生态连接点及主要的人居建设点空间格局景观视角-重要景观资源地区山林农田城市/公园农田山林景观单元辨识及重要景观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景观单元划分空间格局成本视角-开发热点•开发潜力评价+用地适宜性评价→→成本视角的开发热点•从未来空间开发概率来看,开发热点主要集中于三个区域:老城区及周边、芒市机场周边、遮放镇区周边总体开发潜力用地适宜性总体开发价值基于开发潜力和用地适宜性辨识开发热点地区空间格局2020城市增长规模控制线2030城市增长规模控制线城市增长规模控制线芒市多规合一增长边界及规模控制线全域开发边界VS•生态保护红线(一级管控区):一级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态保护红线(二级管控区):水源保护区、省级以上森林公园、公益林控:生态红线+开发边界空间格局芒市坝区控:分级分类管控城市开发边界芒市大河一级河道:•原则上禁止大规模建设开发•生态修复,岸线建设,重点段落可适当以建筑小品方式增加休憩场所两处水库三级河道二级河道:•维持现状,保持现状农业种植功能•增加沿水系林木,形成防护带•原则上禁止一切建设行为广沙河果郎河孔雀湖芒别水库水库保护:•水源保护,控制建设•适当增加旅游功能城区三级河道:•控制两侧绿带宽度一级核心农田二级核心农田生态过渡空间郊野公园弹性控制外围刚性控制城市开发边界水库一级河道二级河道三级河道空间格局南喊河板过河南秀河芒市坝区控:分级分类管控两处水库三级河道孔雀湖芒别水库三级农田一级核心农田:•农业功能为主,不得改变农业种植性质•破坏整体风貌的前提下,可适当建设观景栈道和观景平台•生态田园观光核心区:适当增加旅游服务建设用地,总用地面积不超过2%,新增建设不得破坏整体田园风貌二级核心农田:•保持现状农业种植功能•原则上禁止大规模建设开发•可适当以建筑小品方式增加休憩驿站•咖啡种植基地:可适当建设咖啡主题相关的体验、展览等旅游服务建筑,总用地面积不超过1%,建筑风貌突出当地特色外围三级农田:•维持现状,农业种植•原则上禁止一切建设行为一级核心农田二级核心农田生态过渡空间郊野公园弹性控制外围刚性控制城市开发边界水库一级河道二级河道三级河道空间格局7KM²23KM²40KM²芒市坝区控:分级分类管控两处水库三级河道三级农田孔雀湖大金顶生态郊野公园郊野公园法帕山体郊野公园芒别水库郊野公园生态过渡空间:•维持田、林现状,生态保育为主•原则上禁止一切建设行为•可适当建设徒步步道、休憩驿站城区周边低山田林相间城区周边山谷村落郊野公园:•生态修复和生态保育为主•原则上禁止大规模开发建设•生态公园形式建设,可适当增加建筑小品、游憩步道、休憩场所等一级核心农田二级核心农田生态过渡空间郊野公园弹性控制外围刚性控制城市开发边界水库一级河道二级河道三级河道空间格局外围生态本底:•维持现状,生态保育为主•除必要村镇建设外,原则上禁止一切建设行为三类生态绿色空间生态红线:刚性控制+弹性控制控:生态红线+开发边界06-一级核心农田:•农业功能为主,不得改变农业种植性质•破坏整体风貌的前提下,可适当建设观景栈道和观景平台•生态田园观光核心区:适当增加旅游服务用地,总面积不超过2%,新增建设不得破坏整体田园风貌03-芒市大河一级河道:•原则上禁止大规模建设开发•生态修复,岸线建设,重点段落可适当以建筑小品方式增加休憩场所07-二级核心农田:•保持现状农业种植功能•原则上禁止大规模建设开发•可适当以建筑小品方式增加休憩驿站•咖啡种植基地:可适当建设咖啡主题相关的体验、展览等旅游服务建筑,总用地面积不超过1%,建筑风貌突出当地特色04-广沙河、果郎河二级河道:•维持现状,保持现状农业种植功能•增加沿水系林木,形成防护带•原则上禁止一切建设行为01-城市开发边界:•城市集中建设区域,原则上不得突破01030406070706070909090910020202-水库保护:•水源保护,控制建设•适当增加旅游功能0405-城区三级河道:•控制两侧绿带宽度0508-生态过渡空间:•维持田、林现状,生态保育为主•原则上禁止一切建设行为•可适当建设徒步步道、休憩驿站09-郊野公园弹性控制:•生态修复和生态保育为主•原则上禁止大规模开发建设•生态公园形式建设,可适当增加建筑小品、游憩步道、休憩场所等10-外围生态本底刚性控制:•维持现状,生态保育为主•除必要村镇建设外,原则上禁止一切建设行为建:引爆区域+门户节点+特色组团芒别水库航空小镇帕底咖啡小镇法帕温泉小镇孔雀湖七星傣寨旅游片区龙瑞高速火车站芒市机场2个引爆区域2+3+43个门户节点4个特色组团空间格局城市综合功能核心区德宏国际生态田园民族文化小镇核心引爆区域建设指引建:2个引爆区域空间格局德宏国际生态田园民族文化小镇•主导功能:文化旅游、民族文化演艺、医养中心、滨河商
本文标题:芒市生态城市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069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