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九讲结课技能一、什么是结课结课是指课堂教学在结尾阶段的教学,也叫断课。是教师在一个教学内容结束或一节课的教学任务终了时,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归纳总结、重复强调、实践等活动使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新技能进行及时的巩固、概括、运用,把新知识新技能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使学生形成新的完整的认知结构,并为以后的教学做好过渡的一类教学行为。它虽占课堂教学的比例不大,却是不容忽视的。结课技能不仅应用于一节课的结束、一章知识的结束,也经常应用于相对独立的教学阶段的结尾。俗话说∶描龙绘凤,重在点睛。”唯其如此,教学才能收到余音绕梁的艺术效果。结课技能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也是教师展现智慧的环节。二、结课的作用1.巩固强化知识课堂结束是一种“及时回忆”。知识的再次重复、深化,会加深记忆。依据教育心理学家的研究,课堂及时回忆要比六小时后回忆,效率高出四倍。课堂结束可以将知识信息从原来的瞬时性记忆转化为短时记忆或长时记忆,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2.总结概括知识总结是结课的最大特征,也是结课的首要任务。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收口”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的再一次的提纲挈领的概括和归纳。3.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通过恰当的结课.可以帮助学生作一番简要的回忆和整理,理清知识脉络,便于学生把握教学重点,使学生容易从复杂的教学内容中简化储存的信息。4、实现教学过渡知识往往是前后连贯的,既有纵向联系,也有横向联系。好的结课可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起到课与课之间,知识点与知识点间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三、结课的方法教学结课的形式与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科目、不同教学内容和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情况或课堂临时出现的情况灵活选用、努力创新,不要拘泥于形式、死板单调。1、归纳式结课法指教师在一节课结束前就课堂教学讲述的主要内容进行归纳、概括和总结来结果课堂教学的方法。这是中小学最常用的结课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归纳总结不是对课堂所讲授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对该节课的重点、难点、知识体系的强调性陈述,重在对知识的整理和概括。除了用语言进行概括外,还可辅之以板书。运用举例2.自然结尾法正所谓“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教师所讲一堂课的最后一个问题的最后一句话落地,下课的铃声正好响起,这便是自然式结课。这种结课方式要求教师精于设计课堂教学的内容和结构,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的进程和时间,才能有效地达到预期的结果。自然式结课方法不强调结课的形式技巧,讲究的是课堂教学进程和时间的精心设计,有时也得益于教师的课堂应变能力。例如,有位地理教师讲解一幅地图,没想到地图没钉结实,“啪”地一声掉下来,这时恰好下课铃响起,老师不失时机地幽了一默:“看来挂图也想休息了,下课。”结课干脆利落,饶有风趣,师生在会心一笑中完成了课堂教学。3.悬念留疑法悬念式结课,即结课时留下疑问,诱发学生的求知欲,造成“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悬念效应。叶圣陶说∶“结尾是文章完了的地方,但结尾最忌的却是真个完了。”好的悬念设置能诱发学生的求知兴趣,能激发学生思维想象的浪花,能使学生产生急于知道下文的迫切心理。为此,教师要认真研究、仔细分析,设计好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造成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运用举例:一位老师对《少年闰土》结课设计如下∶“同学们,‘我’和少年闰土结下了深厚情谊,离别时难舍难分。那么,三十年后他们又见面了,会怎么样?(学生循着课文思路,纷纷自圆其说)大家说了很多,可惜都没说对。(学生困惑)三十年后,真实的情况是,闰土一见‘我”便喊了一声‘老爷’。这是怎么回事呢?请大家课后阅读鲁迅的小说《故乡》就会明白了。”该结课设计欲擒故纵,既强化了教学重点,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4.前后照应法前后照应法指教学结束与起始相呼应,使整个教学过程前后照应的方法。回应的内容包括开头设置的悬念、问题、困难、假设等,是悬念则释消,是问题则解决,是困难则克服,是假设则证实或证伪。回应法使教学表现出更强的逻辑性,让学生豁然开朗,顿开茅塞,同时还使学生产生一种“思路遥遥、惊回起点”的喜悦感,有助于增强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运用举例: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内容时,有的老师在课文引入时采用“提出问题’巧布悬念”,先出示小黑板∶弟弟解一元二次方程x2—15x--100=0,得出两个根为20和5。姐姐走过来’刚看了一眼就说∶“你做错了。”姐姐是怎样看出来的?有的学生脱口而出∶“验根。”教师强调∶由题意可知,姐姐是在一瞬间作出判断的,不可能是利用代入原方程验根的方法。(学生点头)当老师讲完“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后,重新出示小黑板,让学生再次考虑课前提出的问题,学生恍然大悟,齐答∶“是利用了韦达定理”。5.探索式结课方法指教师利用课堂教学的结束环节,结合该节课的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和鼓励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向课外延伸,激发学生学习和研究新知识的兴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结课方法。运用举例:一位小学教师在教学《蝙蝠和雷达》的结束部分时,这样结课: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你还知道人们从什么地方得到启示,发明了什么?”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人们从荷叶得到启示,发明了伞;从大脑得到启示,发明了电脑……同学们一下子举出了十多例子,尽管有些例子不准确,但兴趣很浓,教师便又提出一个问题“你从什么得到启示,觉得可以发明什么?大家在平时的生活中要仔细观察,积极利用得到的启示开展一些科技小发明、小创造活动。”这样就把学生从课堂上激起的学习兴趣延续到课外,鼓励学生去探索课本以外的奥妙。5.激励式结课方法指教师用充满激情、富有情感的语言寄厚望于学生来结束课堂教学的方法。往往很能打动学生的心扉,留下难忘的印象。让课文的内容与学生现实和未来联系起来,激起学生对未来的憧憬、对理想的追求。运用举例∶一位教师在《竺可桢》一课的结课设计:“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多么可贵的科学热情,多么可贵的严谨作风。物候学与我们同学一样,正处在年青时期,风华正茂。有志于此者,真是大有作为啊!”这样的结课,能不让学生热血沸腾,为之动容吗?6.设置情境法设置情境法是以教学情境为凭借,在课末创设出和谐、热烈的教学气氛的一种教学方式。特点是∶以情感人,以意境陶冶人的心灵。可以运用教学语言或教学媒体构成课堂教学的课末情境,使学生觉得上课是一种艺术享受。运用举例∶《春风吹》课末,可播放燕子、青蛙的叫声,下雨的响声,让学生在朗读下列儿歌后下课∶春风吹,春风吹,吹来了燕子,燕子叫叽叽;春风吹,春风吹,吹醒了青蛙,青蛙叫呱呱;春风吹,春风吹,吹落了小雨,小雨淅沥沥。俨然构成师生虚拟“春风与春雨共舞,燕子同青蛙齐鸣”的教学情境,课虽终而情趣却盎然不已。
本文标题:第九讲-结课技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075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