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表演型人格障碍的表现、形成和治疗
表演型人格障碍的表现、形成和治疗何克,刘丽君摘要:表演型人格障碍的核心症状是寻求关注。具体表现有装腔作势、轻佻、浅薄、情感易变、善交际和分裂等。表演型人格障碍的发生发展,主要与父母的养育方式不当和患者的自我塑造有关。改善父母的养育方式可以预防表演型人格障碍。改变患者的认知和行为方式,可减弱或阻断表演型人格障碍者的自我塑造。案例:•王女士是一位活泼、温柔、漂亮的女人,为防止第三次婚姻破裂前来咨询。她面临的是一个老问题,她开始厌倦只守着丈夫的生活,向往与其他男人交往。她濒临另一次婚外情现在她必须作出决定,是放任情感再次冲动,还是就此止步、自我约束。•王女士有一个比自己小4岁的妹妹。父亲是一个成功而富有的大商人,在他看来,两个漂亮的女儿就是非常好的摆设,他喜欢向朋友们炫耀女儿的美貌和家庭生活,但并不真正关心她们。母亲是一位情绪化的漂亮的妇人,她非常关心女儿们的美貌和天资。两姊妹总爱在父母的面前争宠。王女士虽然常常占上风,但为了确保得到父母的表扬和看重,她必须一直保持与父母的期待一致,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青春期的王女士很受人欢迎,常常受到异性的关注和关心,有许多约会和男性朋友,她在校艺术团唱歌,是校报的画家,还是啦啦队队长。大学毕业后,她认识了一位英俊而富有的男子并与他结婚。结婚不到一年,双方都开始了极随便的婚外性关系,她不在乎自己的丈夫和女儿的父亲。在女儿出生后几个月,他们便平静地离了婚。离婚后不久,她结识了第二任丈夫。婚后第三年,她迷住了一位学舞蹈青年,又经历了一段短暂的婚外情。此后,又接连经历了几次婚外情。她丈夫知道这些婚外情后,接受了她的悔过及保证。不久,她又与这些婚外情人重温旧梦。于是,第二次婚姻在婚后四年通过法院判决后结束临床表现:•1行为表现:装腔作势,好演戏•2人际行为:轻佻,好引诱人•3认知方式:浅薄,散漫•4情绪体验:易变,冲动•5自我评价:善交际,好享乐•6主要防御机制:分裂临床表现:•分裂(dissociation)是一种把真实的自我与公开的自我分裂开来的倾向。他们通过改变自己在他人面前的表现以创造一个不断变化的让社会认可的形象,分裂作为一个机制,能够分散人们对表演型人格障碍者的真实缺点的关注。或许更重要的是,分裂起到一个自我分心的作用,以防止或避免自己感受到和描述出不愉快的思想和情绪。因此,表面上的友好热情、戏剧化行为乃至好调情等能防止他们详细地感受和思考自己可能存在的真正不足与表演型人格障碍有关的心理障碍•表演——反社会人格障碍表演-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基本特征是:人际关系肤浅、善变;不承担社会责任,独立、冲动、刻薄、敌意。这种患者表面上和蔼可亲,内心却害怕被别人视为软弱或好心肠,由此,他们的行为模式常常显得自相矛盾。此种人格障碍常见于少年管教所、监狱和戒毒机构。•表演-边缘型人格障碍•表演-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基本特征是:行为幼稚、不稳定、情绪化,有时表现粗鲁、轻浮。•焦虑障碍•表演型人格障碍者常常体验到分离性焦虑,是因为他们四处寻求剌激和支持而不能如愿。由于他们把人际关系中的孤立感归因于不能获得他人的关注和支持,他们特别害怕独处,害怕独处时的孤独和无聊,害拍得不到别人关注和支持。部分表演型人格障碍者很善于掩盖他们所体验到的分离性焦虑。由于是为追求他人的关注和支持而害怕独处,表演型人格障碍患者常常有恐怖症,尤其是广场恐怖症的表现。•强迫障碍•在表演型人格障碍患者中,可以观察到强迫思维和观念。由于缺乏严密的认知程序和结构,他们的强迫症状与强迫型人格障碍者的强迫症状不同,显得漂浮而没有固定的中心。他们的强迫思维和观念很少涉及具体的人、事和情境。•转化障碍•在精神分析的理论框架内,转化障碍(conversationreactions)是反映心理需要或冲突的某些躯体障碍,这些躯体障碍虽然不受主观意志控制,但经恰当的检查后,不能以已知的病理生理和病理解剖来解释。转换障碍是表演型人格障碍者吸引他人关注和支持的最佳选择,也是其最引人注目和最具有特征的表现。•分离障碍•在追求新的剌激和支持而感到无望时,表演型人格障碍者常常会失去认知组织能力,表现出类似于心因性漫游的症状,其特征是非器质性心理障碍所致的,突然、无计划和无准备地出门旅游或离开经常工作的地方,并且事后不能回忆(美国精神病协会,1980)。•情感障碍•表演型人格障碍者经常体验到心境恶劣(dysthymicdisorders),他们经常对存在的焦虑和被疏远。由于他们要追求有意义的人际关系、工作和自我认同,他们很难维持长期的人际关系和工作。如果不能成功地获得他们所需要的关注和支持,他们便会陷入抑郁、躁狂,或双相状态。原因与发展——生物因素•表演型人格障碍的特征揭示其有生物学基础。兴奋好动、强烈的情绪性和植物神经易兴奋均表明下丘脑前后部(limbicandposteriorhypothalamicnuclei)的低兴奋阈(Weil,1974)。网状上行激活系统的低阈值可能起到相互影响的作用。原因与发展——环境因素•1、父母对表演性行为的强化•强化标准的个人化•不当的强化方式•2、以父母的表演性行为榜样•3、习得的操纵性行为原因与发展——神经心理的发展•感觉神经和心理依恋是感觉-依恋阶段(从出生到一岁半)的主要发展任务,这一阶段的发展对表演型人格障碍的定型起着关键的作用。在这一发展阶段,剌激过度会导致低剌激阈、过分过敏和日益增强的心理依恋。依赖型人格障碍(被动-依赖型的人格障碍)也有这种外部定向的特点。两者的主要区别是:表演型人格障碍(主动-依赖型的人格障碍)起因于早期的各种来源的剌激过度;而依赖型人格障碍则起因于早期的单一来源,甚至是唯一来源的刺激过度。原因与发展——自我塑造与巩固•正常情况下,个人的价值既来源于外界认可,也来源于自我认可。完全依靠自我认可的人,向我行我素发展;完全依靠外界认可的人,通过下述四种倾向向表演型人格障碍者发展:•1、与外界保持一致•2、喜新厌旧的人际关系•3、绝不面对真实的自我•4、操作性条件反射诊断(CCMD-1989)•诊断•表演型人格障碍需要符合下述项目中的三项:•(1)表情夸张,象演戏一样,装腔作势,情感体验肤浅。•(2)暗示性高,很容易受其他人的影响。•(3)自我中心,强求别人符合他的需要或意志,不如意就给别人难堪或强烈不满。•(4)经常渴望表扬和同情,感情易受伤害。•(5)寻求剌激,积极参加各种社交活动。•(6)需要别人经常注意,为了引起注意,不惜哗众取宠,危言耸听,或者在外貌和行为方面表现得过分吸引异性。•(7)情感反应强烈易变,完全按个人的情感判断好坏。•(8)说话夸大其辞,掺杂幻想情节,缺乏具体的真实细节,难于核对。预防原则1、根据社会或文化标准奖励孩子。•2、不给孩子树立表演性行为榜样。•3、教育孩子要有一定程度的自我认可。治疗原则•1、帮助患者认识自我认可的重要性,学会自我认可。•2、奖励患者的非表演性行为,惩罚患者的表演性行为。谢谢
本文标题:表演型人格障碍的表现、形成和治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085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