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艾灸烫伤与晕灸正确处理方式
艾灸烫伤与晕灸正确处理方式什么是烫伤?由于火焰、高温固体(烧热的金属如随身灸器铁片等)或高温蒸气等所致的组织损伤。低温烫伤(容易留疤)皮肤长时间接触高于体温的低热物体而造成的烫伤。接触70℃的温度持续1分钟,皮肤可能就会被烫伤;而当皮肤接触近60℃的温度持续5分钟以上时,也有可能造成烫伤;低温烫伤低温烫伤与其他烫伤的区别?“一般来说,艾灸过后发红发烫的感觉过几个小时就会消退,如果过了六七个小时还感觉疼痛,一定要注意是否是低温烫伤。”——灸量、时间有讲究,艾灸后六七个小时还痛要就医烫伤分级1.一度烫伤烫伤只损伤皮肤表层,局部轻度红肿、无水疱、疼痛明显。2.二度烫伤烫伤是真皮损伤,局部红肿疼痛,有大小不等的水疱。3.三度烫伤烫伤是皮下,脂肪、肌肉、骨骼都有损伤,并呈灰或红褐色。一度烫伤二度烫伤三度烫伤烫伤处理1.一度烫伤(不留疤)应立即脱去烫伤部位的衣袜后,嘱咐顾客尽量暴露烫伤部位,涂上芦荟胶/烫伤膏;皮肤的需要水不多不用敷料消毒纱布包扎。烫伤处理2.二度烫伤(处理不当可能留疤)(1)一般白色或略带黄色透明小水泡,嘱咐顾客尽量暴露烫伤部位,涂上芦荟胶/烫伤膏,并嘱咐顾客在碰到烫伤部位流汗/沾水后,需及时补涂上药膏;(2)如果是大水泡/小水泡比较多,可用消毒后的针从泡的底部刺破后,将水泡内的液体挤出,再涂络合碘消毒,如果方便就直接暴露烫伤皮肤直至愈合,如果无法暴露皮肤的用医用纱布包扎烫伤皮肤,松紧要适度,每天涂药4次。并告知顾客烫伤部位需要穿着宽松的衣服,不得束缚烫伤部位,确保透气;烫伤处理3.三度烫伤(可能留疤)(1)参照二度烫伤处理;(2)消炎药膏涂敷在创口并口服抗生素消炎;(3)及时就医处理;烫伤后的日常注意事项1、不要吃会上火的食物首先辛辣的食物吃了会使我们上火的,不只是这样,会使我们上火的食物都是不能够吃的哦,吃了之后上火会使被烫伤的部位化脓的。2、不要吃黑色素高的食物被烫伤之后做了治疗后,首先不能够吃含很高黑色素的东西,比如酱油!这样会留疤的!晕灸原因(1)体质原因:为最主要的诱因之一。体质虚弱,精神过于紧张、饥饿、疲劳,特别是过敏体质,血管神经机能不稳定者。不少无明显原因的晕灸者,往往可从体质中找到原因。(2)刺激原因:穴位刺激过强,可致晕灸。所谓过强,因各人情况不一,很难度量比较。在刺激的种类上,以艾灸多见。晕灸原因(3)体位原因:一般来说,正坐位或直立施灸时易发生晕灸。(4)环境原因:环境和气候因素也可促使晕灸,如气压低之闷热季节,诊室中空气混浊,声浪喧杂等。晕灸临床表现(三期——先兆期)头部各种不适感,上腹部或全身不适,眼花,耳鸣,心悸,面色苍白,出冷汗,打呵欠等。有些患者可无先兆期。晕灸临床表现(三期——发作期)轻者:头晕胸闷。恶心欲呕,肢体发软凉,摇晃不稳,或伴瞬间意识丧失。重者:突然意识丧失,昏扑在地,唇甲青紫,大汗淋漓,面色灰白,双眼上翻,二便失禁。少数可伴惊厥发作。晕灸临床表现(三期——后期)经及时处理恢复后,患者可有显著疲乏,面色苍白,嗜睡及汗出。轻症则仅有轻度不适。晕灸处理方法——轻度晕灸1、应迅速停止施灸;2、将患者扶至空气流通处,仰卧,解开衣服最上面的衣扣以方便透气、散热;3、抬高双腿,头部放低(不用枕头);4、给予温热开水或红糖水饮服;晕灸处理方法——重度晕灸1、立刻停灸,平卧,操作如轻度晕灸;2、悬灸百会、内关、悬钟、水沟、涌泉五穴;点燃后在这五个穴位上作雀啄式温灸,不宜离皮肤太近,以免烫伤,直至知觉恢复,症状消退。3、如必要时,配合施行人工呼吸,针刺上述五穴等(门诊部有医生在的情况)。4、送医院处理;晕灸预防方法——心理预防主要针对有猜疑、恐惧心理者,或艾灸时哭笑、惊叫、躲避、肌肉痉挛。伴有呼吸、心跳、皮温、面色、出汗等植物神经系统和内分泌功能改变者。均可作预先心理预防,以避免出现晕灸等不良反应。晕灸预防方法——心理预防语言诱导:施灸前,先耐心给患者讲解艾灸的具体方法,说明可能出现的针灸的感觉、程度和传导途径,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晕灸预防方法——心理预防松弛训练:对好静、压抑、注意力易于集中、性格内向的患者,令其凝视某物体,待其完全进入自我冥想(入静)状态后,始行艾灸。晕灸预防方法——心理预防转移注意力:对急躁、好动、注意力涣散、性格外向的患者,可令患者作一些简单的快速心算,或向其提出一些小问题,利用其视、听觉功能和思维活动等,转移其注意力,促进局部组织放松。晕灸预防方法——生理预防饥饿患者,灸前宜适当进食;过度疲劳者,应令其休息至体力基本恢复。特别对有晕针或晕灸史者,最好采取侧卧位,简化穴位,减轻刺激量。在施灸过程中,一旦患者有先兆晕灸症状,应立即处理。灸疗结束后,最好能嘱患者在诊室休息5~10min后始可离开,以防延迟晕灸。
本文标题:艾灸烫伤与晕灸正确处理方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098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