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大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心理第十三章第一节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设计一、职业生涯的概念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在工作生活中所经历的职业或职位的总称。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依据理想的长期目标,所形成的一系列工作选择,以及相关的教育或训练活动,是有计划的职业发展历程。二、职业生涯的特性㈠独特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业条件,有自己的职业理想,有自己的职业选择,有为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所做的种种不同努力,从而有着与别人相区别的和独特的生涯历程。㈡发展性。每个人的职业生涯,都是一种发展、演进的动态过程。就整体而言,职业生涯是一个具有一定逻辑性的过程。㈢阶段性。每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过程都有着不同的阶段。人在不同的生涯阶段有着不同的目标和任务,职业生涯各个阶段之间具有递进性。二、职业生涯的特性㈣终生性。每个人的职业生涯作为一种动态发展的历程,是根据个人在不同阶段的企求而不断蜕变与成长,直至终身。㈤整合性。生涯应具有整合性,涵盖人生整体发展的各个层面,而非仅仅局限于工作或职位。㈥互动性。人的生涯是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环境、个人与社会互动的结果。三、职业生涯的发展阶段㈠职业准备期:多为24岁之前,这是为将来从事职业进行知识储备的时期。此时应当以学业为主.㈡职业选择期:在24-27岁,大学毕业后走上社会,到找到第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作为事业发展的起点。㈢职业适应期:在27-32岁左右,开始工作后的头8年,应当力争四个学会。三、职业生涯的发展阶段㈣职业稳定期:在32岁至50岁左右,这是职业生涯中时间最长,劳动效果最好,发展和成就事业最宝贵的时期,是职业生涯的主体。㈤职业素质衰退期:为50岁以后,此时是事业的收获和人生的享受季节,由于生理条件的变化,能力缓慢减退,心理逐步降低需求而求稳妥,其职业生涯一般是维持现状。㈥职业结束期:在60岁以上,开始适应退休生活,发展新的社会角色。四、人职匹配原理㈠人格特性——职业因素匹配指的是依据人格特征及能力特点等条件,寻找具有与之对应因素的种类的职业选择与指导的理论,也称“特性—因素匹配理论”。该理论是由职业指导的创始人、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帕森斯提出的。这种匹配过程包括三个步骤:㈠人格特性——职业因素匹配⑴特性评价。特性评价是指对将要选择职业的人的各种生理、心理条件以及社会背景进行的评价。⑵因素分析。因素分析是指职业对人的要求的各项因素进行的分析。⑶二者匹配。二者匹配是指把对个人的特性评价与对职业的因素分析结果对照,从而使人能够寻找到自己适于从事的职业。㈡人格类型——职业类型匹配由美国著名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Holland)提出的.是将人格与职业均划分为不同的大的类型,当属于某一类型的人选择了相应类型的职业时,即达到了匹配。人格与职业类型的匹配可以从多方面进行。这一思路可以扩张到气质与职业匹配、倾向性与职业匹配、兴趣与职业匹配、价值观与职业匹配等方面。人格类型——职业类型匹配1、现实型:这种类型的人往往表现出看重具体的事或真实的个人特点的价值观,喜欢从事技艺性的或机械性的工作,能够独立钻研业务、完成任务,长于动手并以“技术高”为荣。2、调研型:这种类型的人多看重科学研究的价值观,喜欢从事包含较多认知活动的职业,偏好对各种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和推理,并进行系统的创造性的探究。这类人往往有较高的智力水平和科研能力。。人格类型——职业类型匹配3、艺术型:想象丰富,看重美的品质,喜欢从事那些包含着大量自我表现、艺术创造、个性化的工作,喜欢通过各种媒介表达自我的感受(如绘画、表演、写作),其审美能力较强,感情丰富且易冲动,不顺从他人。4、社会型:属于社会型人格者,喜欢与人交往,乐于助人,关心社会问题,常出席社交场合,对于公共服务与教育活动感兴趣。人格类型——职业类型匹配5、企业型企业型也称决策型或领导型。该类型的人看重政治和经济方面的成就,对领导角色和具有竞争性的活动、冒险活动感兴趣。喜欢从事领导他人实现组织目标或获取经济收益的活动。6、常规型常规型人格者,喜欢从事有条理、有秩序的工作,按部就班、循规蹈矩、踏实稳重,讲求准确性(如数字、资料),愿意执行他人命令、接受指挥而不愿独立负责或指挥他人。人格类型——职业类型匹配霍兰德认为理想的职业选择就是人格类型与职业相适应,找到与其人格类型相应的职业称为“协调”,找到与其人格类型相近的职业称为“次协调”,选择了与人格类型相斥的职业称为“不协调”。只有人格类型与职业相匹配,才是最佳的职业选择。五、职业生涯设计的基本步骤㈠确定志向。志向是事业成功的基本前提。㈡自我评估。通过评估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作出最佳抉择。㈢职业生涯机会的评估。通过对职业生涯机会的评估,职业生涯设计也才具有实际意义。㈣职业的选择。人的职业选择恰当与否,关系到其职业意愿、兴趣能否得到满足,关系到其才能能否得到发挥。五、职业生涯设计的基本步骤㈤职业生涯路线的选择。作出职业生涯路线的选择,以便使自己的学习、工作以及各种行动措施沿着你的职业生涯路线或预定的方向前进。㈥设定职业生涯目标。生涯目标的设定,是职业生涯设计的核心。五、职业生涯设计的基本步骤㈦制定行动计划与措施。在确定了职业生涯目标后,行动便成了关键的环节。㈧评估与回馈。在达到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中自觉地总结经验和教训,修正对自我的认知和职业目标。第二节大学生的择业心理及影响因素一、大学生择业的心理趋势㈠主体意识普遍增强目前高校实行“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使得在校大学生对就业问题表现出积极的关注。㈡劳动合同等法律意识有所增强具体表现在大都主动学习了相关的法律知识、了解签定协议中是否有含义不清并缺乏必要约束的条款、对所签就业协议的法律效力都比较清楚。一、大学生择业的心理趋势㈢经济意识增强经济利益是大学生选择职业时所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的。㈣择业期望呈现多种矛盾既想积极竞争,又担心不能公平竞争的心理现象比较突出。既想发挥专业特长,又有考虑社会需求放弃专业准备改行的想法。二、影响择业心理的因素影响择业心理的因素是很多,这些因素相互关联,共同作用影响大学生的择业心理。一般说来,影响大学生择业心理的因素可分为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类。㈠客观因素1、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当前影响大学生择业心理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大学生的择业行为也是社会环境重要的晴雨表。2、家庭因素家庭是人一生最重要的生活场所,也是影响大学生择业的主要因素之一。㈠客观因素3、学校教育教育奠定了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对人的职业生涯有着巨大的影响。4、机会机会,在这里是指社会为个体提供工作岗位的可能性,以及为个人发展、向上流动的职业环境。㈡主观因素1、认知方式认知方式对于大学生择业时扬长避短很有参考价值。2、个性特征大学生择业若考虑个性心理特征与职业之间的关系,会对个人发展起促进作用;反之则会起阻碍作用。第三节大学生的择业心理的调适一、择业自卑心理与调适首先,正确评价自己对有自卑感的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其次,要经常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再次,克服惧怕心理。二、择业自负心理与调适大学生对自身的气质、性格、兴趣、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自己有一个实事求是,恰如其分的评价,形成合适的自我社会定位,才能在择业的过程中,将良好的主观愿望与客观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获得成功。三、择业焦虑心理与调适要克服焦虑心理,主要是要更新观念,打破事事求稳,求顺的传统思想,树立市场竞争的新观念。客观地分析自己,合理的设计求职目标,尽量减少挫折,增强求职的勇气,也会减轻心理焦虑的程度。四、择业嫉妒心理与调适要克服它主要靠加强自我修养,提高道德水平来克服。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做到二点:一是真诚待人,二是换位思考。如果别人在某些方面确有优势,而自己明显不足,就要坦然对待,审时度势,下决心去超越,或转移竞争方向,在其他方面努力做出成绩。五、择业怕苦心理与调适要克服怕苦心理,思想上要认识到能吃苦是人最基本的能力,不能吃苦就不会有事业的成功。六、择业挫折心理与调适克服择业挫折,首先要正确认识挫折。其次,采取针对性措施。造成挫折的原因有多种多样,对具体问题一定要做具体分析,寻找原因,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办法。第三,舒解挫折情绪。第四,进行合理宣泄。作业1.制定一份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计划书。2.影响择业心理有哪些因素?欢迎访问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网
本文标题: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101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