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中小学生必知鸟类知识(50种鸟)上
1.白喉红臀鹎雀形目鹎科鹎属描述:中等体型(20厘米)、头顶黑色的鹎。腰苍白,臀红,颏及头顶黑色,领环、腰、胸及腹部白,两翼黑,尾褐。幼鸟臀偏黄。与红耳鹎的区别在冠羽较短,脸颊无红色。虹膜-红色;嘴及脚-黑色。叫声:悦耳的笛声及响亮的粗喘声chook,chook。分布范围:中国南方、东南亚及爪哇。引种至苏门答腊及苏拉威西岛。分布状况:甚常见的低地种类,见于高可至海拔500米的中国东南部和香港(chrysorrhoides),广东西南部和广西西部(resurrectus),西南地区(latouchei)。习性:群栖,吵嚷,性活泼,常与其他鹎类混群。喜开阔林地或有矮丛的栖息环境、林缘、次生植被、公园及林园。俗名:高髻冠黑帽布鲁布鲁红座白头只2.白头鹎雀形目鹎科鹎属描述:中等体型(19厘米)的橄榄色鹎。眼后一白色宽纹伸至颈背,黑色的头顶略具羽冠,髭纹黑色,臀白。幼鸟头橄榄色,胸具灰色横纹。虹膜-褐色;嘴-近黑;脚-黑色。叫声:典型的叽叽喳喳颤鸣及简单而无韵律的叫声。分布范围:中国南方、越南北部及琉球群岛。分布状况:常见的群栖性鸟,栖于林缘、灌丛、红树林及林园。为香港最常见的鸟种之一。亚种hainanus为留鸟于广西南部、广东西南部及海南岛;formosae为留鸟于台湾;指名亚种遍及华中、华东、华南及东南。冬季北方鸟南迁。现于河北(北戴河)及山东有定期的报道。习性:性活泼,结群于果树上活动。有时从栖处飞行捕食。俗名:白头婆白头翁3.红耳鹎雀形目鹎科鹎属描述:中等体型(20厘米)的鹎。黑色的羽冠长窄而前倾,特征为黑白色的头部图纹上具红色耳斑。上体余部偏褐色,下体皮黄,臀红,尾端具白色缘。亚种monticola具完整的黑色胸带。亚成鸟无红色耳斑,臀粉红。虹膜-褐色;嘴及脚-黑色。叫声:响亮不断的叽叽喳喳叫声,两或三音节短而甜的哨音鸣声wit-t-waet;也作悦耳的prroop声。分布范围:印度、中国南方及东南亚。引种至澳大利亚及其他地区。分布状况:甚常见于林园、公园、次生林及灌丛。指名亚种见于中国南方;monticola于西藏东南部至云南南部;有争议的亚种hainanensis于广东南部及硇洲岛。习性:吵嚷好动而喜群栖。喜栖于突出物上,常站在小树最高点鸣唱或叽叽叫。喜开阔林区、林缘、次生植被及村庄。俗名:高髻冠4.栗背短脚鹎雀形目鹎科短脚鹎属描述:体型略大(21厘米)而外观漂亮的鹎。上体栗褐,头顶黑色而略具羽冠,喉白,腹部偏白;胸及两胁浅灰;两翼及尾灰褐,覆羽及尾羽边缘绿黄色。白色喉羽有时膨出如Alophoixos冠鹎,但此种甚为明显。亚种canipennis多棕色,翼及尾无绿黄色翼缘。虹膜-褐色;嘴-深褐;脚-深褐。叫声:响亮的责骂声及偏高的银铃般叫声ticketyboo。分布范围:中国南方及越南西北部。分布状况:亚种canipennis常见于中国华南及东南的低地森林;指名亚种为留鸟于海南岛,在广西南部与亚种canipennis有混交。在香港随着森林的成熟其数量正在增加。习性:常结成活跃小群。藏身于甚茂密的植丛。注:有著者将此种作为灰短脚鹎的亚种(参见郑作新,1987)。郑作新(1994)将惟一的亚种canipennis归在灰短脚鹎下,而将指名亚种另作一种。5.领雀嘴鹎雀形目鹎科雀嘴鹎属描述:体大(23厘米)的偏绿色鹎。厚重的嘴象牙色,具短羽冠。似凤头雀嘴鹎但冠羽较短,头及喉偏黑,颈背灰色。特征为喉白,嘴基周围近白,脸颊具白色细纹,尾绿而尾端黑。虹膜-褐色;嘴-浅黄;脚-偏粉色。叫声:悦耳笛声。急促响亮的哨音jideshishei,jideshishei,shishei。分布范围:中国南方及印度支那北部。分布状况:常见于华南、东南(指名亚种)和台湾(cinereicapillus)海拔400~1400米的丘陵。习性:通常于次生植被及灌丛。结小群停栖于电话线或竹林。飞行中捕捉昆虫。俗名:黄爪鸟蓝头公绿孬绿鹦嘴髀?青冠弱?嘴髀?中国圆嘴布鲁布鲁6.黑领椋鸟雀形目椋鸟科椋鸟属描述:体大(28厘米)的黑白色椋鸟。头白,颈环及上胸黑色;背及两翼黑色,翼缘白色;尾黑而尾端白;眼周裸露皮肤及腿黄色。雌鸟似雄鸟但多褐色。幼鸟少黑色颈环。与斑椋鸟的区别在体型较大,喉及头顶白色,眼周裸露皮肤黄色,缺少清楚的白色翼纹,嘴黑。虹膜-黄色;嘴-黑色;脚-浅灰。叫声:叫声为沙哑的刺耳音及哨音。分布范围:中国南方及东南亚。分布状况:常见于中国南方的农田,一般结小群取食于稻田、牧场及开阔地。习性:有时在水牛群或牲口群中找食。俗名:白头椋鸟白头莺黑脖八哥7.灰椋鸟雀形目椋鸟科椋鸟属描述:中等体形(24厘米)的棕灰色椋鸟。头黑,头侧具白色纵纹,臀、外侧尾羽羽端及次级飞羽狭窄横纹白色。雌鸟色浅而暗。虹膜-偏红;嘴-黄色,尖端黑色;脚-暗橘黄。叫声:单调的吱吱叫声chir-chir-chay-cheet-cheet。分布范围:西伯利亚、中国、日本、越南北部及缅甸北部、菲律宾。分布状况:繁殖于中国北部及东北,冬季迁徙经中国南部。常见于有稀疏树木的开阔郊野及农田。习性:群栖性,取食于农田,在远东地区取代紫翅椋鸟。俗名:杜丽雀高粱头管莲子假画眉竹雀8.丝光椋鸟雀形目椋鸟科椋鸟属描述:体型略大(24厘米)的灰色及黑白色椋鸟。嘴红色,两翼及尾辉黑,飞行时初级飞羽的白斑明显,头具近白色丝状羽,上体余部灰色。虹膜-黑色;嘴-红色,嘴端黑色;脚-暗橘黄。叫声:尚无记录。分布范围:中国、越南、菲律宾。分布状况:留鸟于中国华南及东南的大部地区包括台湾及海南岛,冬季分散至越南北部及菲律宾。于农田及果园并不罕见,高可至海拔800米。习性:迁徙时成大群。俗名:丝毛椋鸟9.八哥雀形目椋鸟科八哥属描述:体大(26厘米)的黑色八哥。冠羽突出。与林八哥的区别在冠羽较长,嘴基部红或粉红色,尾端有狭窄的白色,尾下覆羽具黑及白色横纹。虹膜-橘黄;嘴-浅黄,嘴基红色;脚-暗黄。叫声:似家八哥。经笼养能学说话。分布范围:中国及印度支那。引种至菲律宾及婆罗洲。分布状况:指名亚种为留鸟,见于长江中游水源处从四川东部及陕西南部至南方;brevipennis于海南岛;formosanus于台湾。习性:结小群生活,一般见于旷野或城镇及花园,在地面高视阔步而行。俗名:别别?凤头八哥寒皋华华了哥鸲鹆鹦鹆中国凤头八哥10.白颈鸦雀形目鸦科鸦属描述:体大(54厘米)的亮黑及白色鸦。嘴粗厚,颈背及胸带强反差的白色使其有别于同地区的其他鸦类,仅达乌里寒鸦略似,但寒鸦较之白颈鸦体甚小而下体甚多白色。虹膜-深褐色;嘴-黑色;脚-黑色。叫声:叫声比达乌里寒鸦声粗且少啭音。通常叫声响亮,常重复kaaarr声。也发出几种嘎嘎声及咔哒声。叫声一般比大嘴乌鸦音高。分布范围:中国华中、华南及东南,并至越南北部。分布状况:常见,尤其在其分布区的南部。留鸟见于中国华东、华中及东南包括海南岛的多数地区。习性:栖于平原、耕地、河滩、城镇及村庄。在中国东部取代小嘴乌鸦。有时与大嘴乌鸦混群出现。俗名:白脖老鸹白颈三荷鬼雀害?鸦燕白腰乌玉颈鸦11.喜鹊雀形目鸦科鹊属描述:体略小(45厘米)的鹊。具黑色的长尾,两翼及尾黑色并具蓝色辉光。虹膜-褐色;嘴-黑色;脚-黑色。叫声:叫声为响亮粗哑的嘎嘎声。分布范围:欧亚大陆、北非、加拿大西部及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西部。分布状况:此鸟在中国分布广泛而常见,被认为能带来好运气而通常免遭捕杀。亚种bactriana分布于新疆北部和西部以及西藏的西北部;bottanensis于西藏南部、东南部及东部至四川西部和青海;leucoptera在内蒙古东北部呼伦池地区;sericea见于中国其他地区,包括台湾及海南岛。习性:适应性强,中国北方的农田或香港的摩天大厦均可为家。多从地面取食,几乎什么都吃。结小群活动。巢为胡乱堆搭的拱圆形树棍,经年不变。俗名:飞驳鸟干鹊客鹊鹊鹊鸟神女12.鹊鸲雀形目鹟科鹊鸲属描述:中等体型(20厘米)的黑白色鸲。雄鸟:头、胸及背闪辉蓝黑色,两翼及中央尾羽黑,外侧尾羽及覆羽上的条纹白色,腹及臀亦白。雌鸟似雄鸟,但暗灰取代黑色。亚成鸟似雌鸟但为杂斑。虹膜-褐色;嘴及脚-黑色。叫声:哀婉的sweeswee叫声及粗哑的chrrr声。有多种活泼的鸣声包括模仿其他鸟的叫声,但缺少白腰鹊鸲那种浓郁的音调。分布范围:印度、中国南方、菲律宾、东南亚及大巽他群岛。分布状况:常见于低海拔地带,高可至海拔1700米。亚种prosthopellus为留鸟于中国北纬33°以南的多数地区。亚种erimelas见于西藏东南部及云南西部。部分地区罕见的原因在于常被捉作笼鸟。习性:常光顾花园、村庄、次生林、开阔森林及红树林。飞行时易见,栖于显著处鸣唱或炫耀。取食多在地面,不停地把尾低放展开又骤然合拢伸直。俗名:进鸟屎坑雀四喜土更鸟信鸟知时鸟猪屎喳13.发冠卷尾雀形目鸦科卷尾属描述:体型略大(32厘米)的黑天鹅绒色卷尾。头具细长羽冠,体羽斑点闪烁。尾长而分叉,外侧羽端钝而上翘形似竖琴。指名亚种嘴较厚重。虹膜-红或白色;嘴及脚-黑色。叫声:悦耳嘹亮的鸣声,偶有粗哑刺耳叫声。分布范围:印度、中国、东南亚及大巽他群岛。分布状况:亚种brevirostris繁殖于华中、华东及台湾;冬季北方鸟南迁越冬。指名亚种繁殖于西藏东南部及云南西部;常见于低地及山麓林,尤其在较干燥的地区。习性:喜森林开阔处,有时(尤其晨昏)聚集一起鸣唱并在空中捕捉昆虫,甚吵嚷。从低栖处捕食昆虫,常与其他种类混群并跟随猴子,捕食被它们惊起的昆虫。俗名:发形凤头卷尾卷尾燕山黎鸡14.黑卷尾雀形目鸦科卷尾属描述:中等体型(30厘米)的蓝黑色而具辉光的卷尾。嘴小,尾长而叉深,在风中常上举成一奇特角度。亚成鸟下体下部具近白色横纹。台湾亚种harterti的尾较短。虹膜-红色;嘴及脚-黑色。叫声:叫声多变,为hee-luu-luu,eluu-wee-weet或hoke-chok-wak-we-wak声。分布范围:伊朗至印度、中国、东南亚、爪哇及巴厘岛。分布状况:常见的繁殖候鸟及留鸟,见于开阔原野低处,偶尔上至海拔1600米。亚种albirictus于西藏东南部;亚种harterti为台湾的留鸟。迁徙鸟中亚种cathoecus繁殖于吉林南部及黑龙江南部至华东、华中并青海、西南、海南岛及华南;迁徙经中国东南地区。习性:栖于开阔地区,常立在小树或电线上。俗名:大胆鸟黑黎鸡黑龙眼燕剪刀雁土秋乌鬚公竹鸠并?15.山斑鸠鸽形目鸠鸽科斑鸠属描述:中等体型(32厘米)的偏粉色斑鸠。与珠颈斑鸠区别在于颈侧有带明显黑白色条纹的块状斑。上体的深色扇贝斑纹体羽羽缘棕色,腰灰,尾羽近黑,尾梢浅灰。下体多偏粉色,脚红色。与灰斑鸠区别在体型较大。虹膜-黄色;嘴-灰色;脚-粉红。叫声:叫声为悦耳的krookroo-krookroo。分布范围:喜马拉雅山脉、印度、东北亚、日本、中国大陆及台湾。北方鸟南下越冬。分布状况:常见且分布广泛。亚种meena在中国西部及西北部为留鸟;指名亚种为西藏南部至中国东北部大多数地区的留鸟或夏季繁殖鸟;orii为台湾的留鸟;Agricola见于云南南部及西南部。春季成大群途经中国南部。于喜马拉雅山脉分布至高海拔。习性:成对活动,多在开阔农耕区、村庄及寺院周围,取食于地面。俗名:斑鸠东方斑鸠花翼花翼金背斑鸠绿斑鸠麒麟斑麒麟鸠山鸽子雉鸠棕背斑鸠16.珠颈斑鸠鸽形目鸠鸽科斑鸠属描述:人们所熟悉的中等体型(30厘米)的粉褐色斑鸠。尾略显长,外侧尾羽前端的白色甚宽,飞羽较体羽色深。明显特征为颈侧满是白点的黑色块斑。虹膜-橘黄;嘴-黑色;脚-红色。叫声:轻柔悦耳的ter-kuk-kurr反复重复,最后一音为加重。分布范围:常见并广布于东南亚;经小巽他群岛引种其他各地远及澳大利亚。分布状况:常见留鸟,见于华中、西南、华南及华东各地开阔的低地及村庄。亚种tigrina于云南西南部的怒江以西;vacillans于云南其余地区及四川南部;hainana于海南岛;formosana于台湾;指名亚种见于其分布区域内的其他地区。习性:珠颈斑鸠与人类共生,栖
本文标题:中小学生必知鸟类知识(50种鸟)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109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