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药处方第一节中药处方的概念一处方的概念和意义处方概念(狭义):是指由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由(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药品调剂人员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患者发药凭证的医疗文书。处方的意义:法律意义技术意义经济意义法律意义:处方书写或调剂错误造成医疗事故时,医师及调剂人员均应负法律责任。技术意义:处方写明了医师用药的名称、剂型、规格、数量、用法和用量,因此是调剂人员配发药品和指导患者用药的依据。经济意义:处方是患者交纳药费的凭证和统计药品消耗的依据。第二节中药组方的原则组方原则君药:针对主病、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臣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作用的药物;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佐药:佐助药、佐制药、反佐药使药:引经药、调和药方剂组成举例治肺热咳喘的麻杏石甘汤石膏(君)清泻肺热麻黄(臣)宣肺止咳甘草(佐、使)助君臣止咳平喘调和药性杏仁(臣、佐)降气平喘经方:经典著作中记载的方剂。时方:从清代至今出现的方剂。秘方:有一定独特疗效,且秘而不传的处方。验方、偏方:在民间流行,有一定疗效的简单处方。法定处方:《中国药典》及局、部颁标准收载的处方。协定处方:指医师会同本院药师,根据临床需要,相互协商制定的处方。医师处方:医师临时拟定的处方急诊:淡黄色麻醉:淡红色儿科:淡绿色普通:白色毒药:贵重:第三节中药处方的类型第四节中药处方的结构处方前记包括医院名称、科别、门诊号、住院号、患者姓名、年龄、性别、婚否、单位、住址等。1处方正文饮片方:饮片名称、剂量、剂数、用法用量、脚注。成药方:药品名、剂型规格、数量、用法用量。2处方后记医师签字药价药师签字(审方、调配、复核、发药)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的通知国中医药医政发〔2010〕5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中医科学院:为规范中药处方管理,提高中药处方质量,我局组织制定了《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现予以印发,请各级中医医疗机构在临床工作中遵照执行。各地在执行过程中有何问题,请与我局医政司联系。二O一O年十月二十日第一条为规范中药处方管理,提高中药处方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与中药处方开具相关的中医医疗机构及其人员。第三条中药处方包括中药饮片处方、中成药(含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下同)处方,饮片与中成药应当分别单独开具处方。第四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全国中药处方书写相关工作的监督管理。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中医药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中药处方书写相关工作的监督管理。第六条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委员会负责本医疗机构内中药处方书写的有关管理工作。第七条医师开具中药处方时,应当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体现辨证论治和配伍原则,并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第八条中药处方应当包含以下内容:(一)一般项目,包括医疗机构名称、费别、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或住院病历号、科别或病区和床位号等。可添列特殊要求的项目。(二)中医诊断,包括病名和证型(病名不明确的可不写病名),应填写清晰、完整,并与病历记载相一致。(三)药品名称、数量、用量、用法,中成药还应当标明剂型、规格。(四)医师签名和/或加盖专用签章、处方日期。(五)药品金额,审核、调配、核对、发药药师签名和/或加盖专用签章。第九条中药饮片处方的书写,应当遵循以下要求:(一)应当体现“君、臣、佐、使”的特点要求;(二)名称应当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准确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没有规定的,应当按照本省(区、市)或本单位中药饮片处方用名与调剂给付的规定书写;(三)剂量使用法定剂量单位,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原则上应当以克(g)为单位,“g”(单位名称)紧随数值后;(四)调剂、煎煮的特殊要求注明在药品右上方,并加括号,如打碎、先煎、后下等;(五)对饮片的产地、炮制有特殊要求的,应当在药品名称之前写明;(六)根据整张处方中药味多少选择每行排列的药味数,并原则上要求横排及上下排列整齐;(七)中药饮片用法用量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无配伍禁忌,有配伍禁忌和超剂量使用时,应当在药品上方再次签名;(八)中药饮片剂数应当以“剂”为单位;(九)处方用法用量紧随剂数之后,包括每日剂量、采用剂型(水煎煮、酒泡、打粉、制丸、装胶囊等)、每剂分几次服用、用药方法(内服、外用等)、服用要求(温服、凉服、顿服、慢服、饭前服、饭后服、空腹服等)等内容,例如:“每日1剂,水煎400ml,分早晚两次空腹温服”;(十)按毒麻药品管理的中药饮片的使用应当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第十条中成药处方的书写,应当遵循以下要求:(一)按照中医诊断(包括病名和证型)结果,辨证或辨证辨病结合选用适宜的中成药;(二)中成药名称应当使用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公布的药品通用名称,院内中药制剂名称应当使用经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名称;(三)用法用量应当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常规用法用量使用,特殊情况需要超剂量使用时,应当注明原因并再次签名;(四)片剂、丸剂、胶囊剂、颗粒剂分别以片、丸、粒、袋为单位,软膏及乳膏剂以支、盒为单位,溶液制剂、注射剂以支、瓶为单位,应当注明剂量;(五)每张处方不得超过5种药品,每一种药品应当分行顶格书写,药性峻烈的或含毒性成分的药物应当避免重复使用,功能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中成药不宜叠加使用;(六)中药注射剂应单独开具处方。第十一条民族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要求参照本规范执行。第十二条本规范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解释。第五节中药处方的常用术语一、药名附加术语1.要求炮制类包括炒、炙、煅、蒸、煨、煮等。如常用的炒焦白术、蜜炙甘草、煅龙骨、酒蒸地黄、煨豆蔻、醋煮芫花等。2.要求修治类桔梗、厚朴去皮;银杏、桃仁去皮壳,枇杷叶、金樱子去毛;人参、牛膝去芦;牡丹皮、地骨皮去心;山茱萸、诃子去核;巴豆、续随子去油;蕲蛇、乌梢蛇去头尾;斑蝥、红娘子去头翅;8.要求特殊服法类某些药物的服法有特殊要求,如三七、沉香、鹿茸、金钱白花蛇等冲服,阿胶、鹿角胶烊化等。二、其他常用术语1.药引(1)药物类药引这类药引又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引经报使类,如太阳病用防风、羌活、藁本为引,既是其他药物的“向导”,又能发挥这类药物本身具有的疗效;一类为调和诸药类,如甘草、生姜、大枣等,麻黄汤中炙甘草调和诸药,便属于这种类型。(2)食物类药引主要有粳米、蛋黄、蛋清、蜂蜜、西瓜汁等。如白虎汤用粳米益胃养阴;凉膈散用白蜜,既可调和硝黄峻下,又能存胃津、润燥结,收“以下为清”之妙。(3)其他类药引主要有酒、醋、盐、茶叶、灯心、荷梗、荷叶、西瓜翠衣、童便等。如仙方活命饮加酒煎服,取酒性善走,既可散瘀,又能协诸药以达病所。2.忌口由于治疗的需要,往往要求病人忌食某些食物,称之为“忌口”。如水肿忌食盐,黄疽、腹泻忌油腻等,都有科学依据。又如服鳖甲忌苋菜、服荆芥忌鱼蟹以及服桂枝汤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二)处方书写规定书写处方不得用铅笔、红色墨水笔,处方内容书写完整(包括临床诊断)。成药与饮片不得混在同一张处方上书写,饮片的特殊煎法注明在药名的右上方,加括号。药物名称和使用剂量应以现行的《中国药典》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药品标准为准。用药必须超过剂量时,医师应在剂量旁重新签字以示负责。除处方医师外,其他人员不得擅自修改处方,如遇缺药或其他特殊情况需要修改处方时,要交处方医师修改,并在修改处盖章或签字后才能调配。处方为开具当日有效,有特殊情况下需延长有效期的,由医师注明有效期,但最长不得超过3天。(三)处方限量规定急诊处方----限3日量门诊普通处方----最多不超过7日量。毒性药品-----不得超过2日极量第一类精神药品-----不得超过3日常用量第二类精神药品-----不得超过7日常用量麻醉药品注射剂----不得超过2日常用量。晚期癌症-----持科主任申请、院领导批准的特殊证明,允许超限量和连续使用麻醉性镇痛药。调剂处方时必须做到“四查十对”:查处方,对科别、姓名、年龄;查药品,对药名、规格、数量、标签;查配伍禁忌,对药品性状、用法用量;查用药合理性,对临床诊断。药品调剂人员在完成处方调剂后应当在处方上签字。药品调剂人员对于不规范处方或不能判定其合法性的处方不得调剂。除医疗用毒性药品、精神药品、麻醉药品及戒毒药品外,任何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不得限制就诊人员持处方到其他医疗、预防、保健机构或药品零售企业购药。(二)中药饮片的命名中药饮片名称除直接用药材名称外,还有以下几种主要命名方法:1.在药材名前增加炮制方法。如:炒紫苏子、焦麦芽、制乌头、炙甘草、煅炉甘石、煨木香等。2.在药材名前增加炮制所用辅料及结合方法的名称。如:蜜黄芪、酒川芎、盐知母、姜半夏、醋柴胡、醋淬煅磁石、土炒白术、土山药等。3.生用或鲜用饮片,在药材名前面加上“生”、“鲜”字。如:鲜石斛、鲜芦根、生地黄、生蒲黄等。生用有时也不加“生”字,但毒性中药生用必须加“生”字,如:生川乌、生草乌、生天南星、生半夏、生马钱子、生巴豆、生甘遂、生白附子等。4.“炭”、“霜”、“粉”类药饮片,在药材名后面加上“炭”、“霜”、“粉”字。如:蒲黄炭、荷叶炭、千金子霜、巴豆霜、珍珠粉、马钱子粉等。(三)讲究使用道地药材道地药材是中药材中的精华,它是指那些历史悠久,品种良好,生产及加工技术成熟,质量优良的著名药材。如产于浙江的“浙八味”:浙贝母、浙玄参、杭菊花、杭白芍、杭麦冬、山茱萸、延胡索、白术;产于河南怀庆府的“四大怀药”:怀地黄、怀山药、怀牛膝、怀菊花;产于东北的“三宝”:人参、辽细辛、北五味子,还有著名的贵药、云药、川药、广药、西药、南药、北药等。(四)适宜选用细贵药材细贵药材主要指药材资源少,药效显著,价格较昂贵的中药材,如羚羊角、冬虫夏草、人参、鹿茸、麝香、天麻、牛黄、西红花、海龙、海马、蛤蚧、金钱白花蛇、三七等等。其商品规格和等级划分均较为复杂。因此,应用细贵药材当注意其复杂的商品规格和等级划分,才能够做到适宜选用。(五)按规定使用毒麻药材毒性药材系指药理作用剧烈,治疗量与中毒量相近,使用不当会致人中毒和死亡的一类药材。麻醉药材是指连续使用后易产生身体依赖性,能成瘾癖的一类药材。毒性中药有砒石、水银等27个品种,麻醉中药有罂粟壳。(六)应用进口药材应了解进口品种的主产国家或地区三、中药的处方脚注定义:医师开汤剂处方时在药名的右上角所加的须调剂人员对饮片采取不同简单处理的方法要求。脚注内容:煎法、服法、简单炮制(临方炮制)常用的脚注术语:先煎、后下、包煎、另煎、冲服、烊化、打碎、炒制等一些质地坚硬、致密的根及根茎类、矿物类、动物类药材,不易吸水煎出有效成分,应予以打碎(如山慈菇、白矾、自然铜、儿茶、肉桂、鳖甲、龟甲等)。果实种子类中药,表皮含有果胶和蜡质,不易吸水煎出有效成分;内含油脂和挥发油,也不宜事先破碎。因此,该类药物应于临用时破碎,以防止其有效成分的走失和变质(如五味子,牛蒡子、瓜蒌子、荜茇、草豆蔻、芥子、丁香、酸枣仁、蔓荆子等)。打碎中药的配伍原则及禁忌第一节中药配伍原则配伍就是根据治疗需要和药物性能,有选择地将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合理地配合起来应用,以适应复杂的病情。配伍的目的:增强药物的疗效,减轻药物的毒副作用或抑制其偏性。但配伍不当,也会影响疗效,甚至产生不良反应。对药物之间的配伍关系,古代医家总结为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与单行合称为配伍“七情”。1.单行就是用一味药治疗疾病。如独参汤用人参一味,大补元气,治疗虚脱证。2.相须就是两种性能、功效相似的药物配合使用,可起到协同增强作用。如石膏配知母,可增强清热泻火的功效;大黄配芒硝可增强清热泻下功效;银花配连翘可增强清热解毒的功效等。3.相
本文标题:中药处方、配伍禁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114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