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地方志编修基本知识一、依法修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各地先后开始“盛世修志”。2006年5月18日,国务院正式颁布《地方志工作条例》(下称《条例》)。2008年9月,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印发《地方志书质量规定》(下称《规定》)。《条例》和《规定》是修志的主要法规。当然,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云南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等也是相关适用法规。什么是地方志?由于地方志的多源性和源远性,形成了对方志属性的多种说法。有的说是地理书,有的说是历史书,有的说是地理、历史兼备,至今没有统一的定论。有人解释为地方志是记述一定地域里的社会、自然的历史和现状的综合性著述。“一方之全书”、“地方百科全书”。《条例》第三条描述为:地方志书,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条例》第十条规定,地方志书每20年左右编修一次。水富第一轮修志是1993年,20年过去了,现在是第二轮修志。如果说第一轮修志是摸索前行,那么,本轮修志则是有章可循。二、方志体例方志有其自身的体例,《规定》第八条指出志体是“横排门类,纵述史实,述而不论。”第十一条要求“体裁运用得当,以志为主。”(一)体裁体裁包括述、记、志、传、图、表、录、索引等,一部志稿几乎都要具备。述:有的称总述,有的称概述。“述”也包含一些章节下的无题叙述,即综合性叙述,它简要说明本章节记述的主要内容。2两者在写法上的区别是:《概述》要叙述志稿所记部门或地域事业发展的大势大略,胸怀全局,站在一定的高度,用一定的深度进行阐述。《概述》是全志中唯一可以适当议论的部类。既要展示现状,又要把握规律,揭示未来,展望前景。而章节下的无题叙述,只能综合内容,不能议论。无题叙述不是必有的,而要看需要,不必要的就直接进行入章节记述。记:主要是《大事记》,也含《编后记》。《大事记》—般采用编年体辅以纪事本末体。所谓编年体,就是按事物、事件发生的时间(年份、月份)先后排列,安排秩序;纪事本末体,就是指一件事物,若有时间上的跨度与跨越,要写明其发生到结束的简要过程,就是说要把一件事情、一个事物写完整。比如某一工程,可能开工时间是某年12月,竣工时间是第二年11月,就只能作为一条来写,位置在开始年的12月,而不是像年鉴那样只写当年,即使事情不完整,也放到下一年去写。《大事记》的特点就是具有时间的顺序性,事物、事件的完整性。《大事记》要抓住“大、要、新、特”的特点,以大事、要事为主。如水富发展中突出的重大事件、国家省市主要领导检查调研等作为“大”“要”事记。有些事虽然不大,也不重要,如1991年12月27日水富县城首次积雪,1985年10月23日拖拉机驾驶员周××违章搭客22人,在楼坝至永安途中翻车,6死9伤……但它是新鲜事、特别事,也要记入大事记。《大事记》是引导读者读志的线索或脉络,不能写得太细太详,因为其记述的内容,在后面的专章专节中要具体写,避免过多重复。志:“志即记也”,也就是分门别类地记述事物的意思。具体地说,志就是除了《概述》、《大事记》、《人物》、《附录》之外的专志部分。“志”是一部志书的最主要部分,与前面的述、记,后面的人物、附录等是并列关系。专志部分,章节体的志书分篇章排列,纲目体的志书与前述内容并列排列。传:主要指人物传记。传是最能体现地方志教化功能的部类。3包括正反面“大”人物,能工巧匠的“小”人物等。图、照:正文前面的地图、示意图、题词、照片以及正文中的随文图片,如人物传主照片、为了图文并茂而插入的图片、以及作用类似于表的曲线图等。选用图片要考虑历史资料性和反映事物、事件的重要性,尤其重视工作场景等照片,最好不要“排排坐”,还要考虑图片的成像质量、使用图片的平衡等问题。表:除人物表外,一般不独立使用,而是根据内容需要随文安排。后面另行讲述。录:有修志人员署名及人物部类的名录两类。修志人员署名有分前后两部分的,有的只署在志前,如领导机构人员、志稿编辑人员、审查验收人员等;有的在封底署出版社责任编辑、封面设计人员等。此外,还有附录一些具有重要存史价值的原始文献、补遗考订等资料。引;即索引,以拉丁字母排序目录,放在“附录”后,便于检索。此外,还有序言,一般放在志前。有自序,编者自行撰写;有他序,因为地方志是官修,所以多数由修志地域的地方官员撰写。与序言类似的还有跋,多数为编者撰写,一般放在志末,但现在较少见。(二)篇目设置篇目设置是续修工作的基础工程,是搜集资料的线索,是编写志稿的提纲,是审定出书的目录。没有篇目设置志是修不出来的。篇目设置的过程,就是志稿酝酿构思的过程。因此,篇目设置是否合理,纵横交插是否得当,分类归属是否科学,是续修志书能否实施精品战略的关键所在。篇目设置包括如下内容:1.《凡例》凡例是说明著作内容和编纂体例的文字。“其发凡以言例,皆经国之常制,周公之垂法,史书之旧章。”(杜预《春秋左氏传序》)志书凡例是一部志书的编写原则,有人形象地称其为志书的“小宪法”,可见其重要性。在《凡例》中规定指导思想、断4限、编写要求、使用体例、语言文风、文字规范、计量单位、人物入志标准等,说明资料来源及有关编写内容。有的书籍直称《编写说明》,亦称《例言》、《发凡》,而志书则多称《凡例》。2.断限水富第一轮修志的断限是1974~1994。2009年第二轮修志启动时,云南省的统一要求为1978~2005。鉴于水富实际,经省志办同意水富的断限定为1974~2008。2013年12月15日水富县委九届二十四次常委会议专题研究第二轮修志问题,要求把断限时间顺延5年,即由原来的1974~2008年改为1974~2013年。3.体式结构志书的体式,可分为章节体、纲目体,平头设置、大编设置等。(1)章节体。又称教科书体,是“五四”后引进的结构形式。其优点是领属关系严谨,逻辑性强,层次分明。但也有缺点,那就是结构呆板,处理交叉重复和均衡问题不便,编写实际从节开始,检索使用不十分方便。第一轮地方志大多是章节体式。章节体既可以是“篇—章—节一目”的形式,也可以省去“篇”这一层次,直接从“章”开始设置,成为“章—节—目”形式。(2)纲目体。这是传统志书的结构形式,民国以前的地方志基本上都是纲目体。纲目体分“领属目”与“实写目”,领属目是指志书的不同层次,实写目是指志书的具体表现形式。其层次可分为纲目、类目、分目、条目四层,前三者就是所说的“领属目”,而条目就是实写目。第一轮修志中,昆明《五华区志》属纲目体式。纲目体的优点:结构简单,层次少,领属关系灵活,一事一条易于撰写和检索,尤其是适应现代电子书籍要求,便于网络查阅运用。缺点:由于条目限制编写内容,有过于细微的倾向,偏重于反映微观事物,容易产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弊端。(3)章节纲目体。即采用章节体的结构,以条目为基本编写单元。这是将前述两者综合运用的新形式。54.结构体型结构体型可分为三类:(1)大编体。即将全志分为“五大块”式的结构,主要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五部分。其优点是:具有宽容性,利于反映综合情况,可以模糊处理归类问题。缺点是:有时归类失当,不易查找使用;结构不平衡等。第一轮修的《水富县志》就属大编体例。(2)小编体。为弥补大编体的不足,将五大编分解为若干小编,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进,但归类失当、检索不便、结构失衡,层次过多等问题仍没有完全解决。第一轮修的《镇雄县志》近似于小编体型。(3)平头体。平头体即平头列志,将“志”这一部分按照事业或事物性质进行分解,不同性质的事业或事物分别作为一志,或设为“卷”,或设为篇、章,与概述、大事记、人物、附录并列排列。这样利于解决大、小编体的不足和弊端。平头体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已成为国内地(市)县级志书的主流形式。其优点是:增加了检索性,按照事业或事物性质划分门类,交叉重复现象较少,结构平衡,比较容易组织编写等。当然,平头体也不是万能的,特别是机构改革中出现关、停、并、转等,有时将会出现“横要缺项”的问题,应作研究。本轮将修的《水富县志》纲目即为平头体。5.篇目具体设置2013年12月16日志办安排专人,按照《规定》第十四条“地方志的篇目设置,应符合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实际,突出民族特点和地方特色,做到门类合理,归属得当,层次分明,排列有序,形式上不强求一律”的要求,对2009年6月设置的第二轮修志篇目大纲,在尽可能使用原有资料的前提下进行了必要的修订。(1)删繁就简6○1“原篇目”设28篇,新篇目改20卷,即采用卷、章、节、目的平头体,使篇目更加简明清晰。○2“原篇目”专设“体制改革”和“开放、开发”两个专篇。新篇目不独立设置篇目。理由是:第一,改革、开放是时代进步的灵魂,是贯穿于整个历史进程的必然,而不是一时一事的体现,融于各行各业记述更符合让事实说话的志书编修原则。第二,单独立篇,虽然醒目,但编纂时在相应部门的记述里必然出现重复,无法解决。从市内已完成编修的7县中将改革、开放单独立章的一家看,也验证了这一问题存在的必然性。○3删去不符合实际的内容。如“物价指数”、“三防建设”“119指挥部建设”等相关单位都无法提供资料,原因是县级未开展此项工作。又如“××目标”,“扶贫计划”等奋斗期望,并非是已经实现的历史,不属志书所记。“素质教育”到目前为止,定义尚无定论,更缺少相应的衡量标准,不便记述。○4删除概念模糊的内容“民族、宗教”篇的“民族”应当是广义的,如“第二节民族状况”应当包括汉族,而非指少数民族;而“贯彻民族政策”、“培养民族干部”似乎又特指少数民族。这给行文带来了定义模糊的困难。其次,从民宗局提供的资料看,基本是2000年以后的内容,无法形成历史链。从水富少数民族看,人口最多的苗族也仅是3千余人,要记述出成篇的历史资料,本身就是一件难事。因此将其简化为“第一节民族事务”下列“管理机构、汉族、苗族、其他民族”目;“第二节宗教事务”,下列“宗教信仰、落实宗教政策、宗教管理”目。(2)补充遗漏“原篇目”没有劳务输出内容,11个单位遗记的“机构”,予以补充。教育新增“普及教育”,包括普及初等教育、普及六年义务教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普及实验教育。理由:这是教育发展进程中的里程碑,有必要专节记述。“农业”中补充“农7业技术”,“习俗”中补充“忌讳”和“不良习俗”,军事中补充“重要战事”等等。(3)注重地方特色○1突出地方文化特色新增“水富水文化”章,内容包括:温泉水文化、向家坝电站景观文化、水富奇石文化、三江口水文化(北大门公园、三江口公园、关河号子、关河漂流、水上餐厅)○2设化工章,突出化工基地特色。下设云天化、其他化工(包括金明化工厂、炸药厂)○3设电力章,突出水富是能源基地特色。下设小水电、中滩溪电站、横江电站、向家坝电站等节。(4)《水富县志》篇目大纲(1974~2013)(略)三、志书编纂的基本原则志书编纂有十项基本原则。(一)秉笔直书。秉笔就是执笔,直书就是如实记载,直言不讳,不畏权势的威迫而隠其“恶”,不为利禄引诱而扬起“善”;不以恩怨论是非,不以成败论英雄;不拔高溢美,不苛求贬低;记事全凭历史;褒贬出于公心。这是“史德”。可受“突出政治”影响,水富志书也未能跳出“解放前一团漆黑,解放后一片光明,三中全会以后一帆风顺”的记述模式。比方水富在经济建设发展中出现的失误,如玻璃厂、高滩水厂等建设项目在志鉴中少见甚至不见踪影,有悖《规定》第六条“正确反映历史发展中的曲折和问题”之原则。(二)横排纵写。也称“横分纵述”。这是志书划分门类的原则。通常的提法是“横排门类,纵述史实”。横排的方法是事以类从,类为一志。一般按照事物或者事业的性质进行划分,归并同类项,性质相同的或者相近的归为一类,成为一卷或一章。纵写,就是指横排划分到一定层次后,从事物起始按时间顺序进行撰写,要求从上限到下限写完整。若事业、事物发展过程中有停顿,应作交代。8(三)述而不作,叙而不议。这是地方志记述中的主要原则,指记述要客观真实,不能随意发挥,更不能加进编纂者的主观评价和议论。在记述方法上,要摒弃“形容、比喻、论述”等文学笔法。清代方志学家
本文标题:地方志编修基本知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125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