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王启凯摄瀛洲公园:万花深处荡轻桡,香气逼人暑气消。鹤浣波心翻碧浪,鱼游水面戏红桥;王启凯摄始建于光绪年初,布局仿新都桂湖公园一角而建,以池塘为主,辅之以亭台廊舫,布局疏密有致,登上洗鹤亭,玉墟秀色尽收眼底。每逢节假日邀朋集友,或荡舟池上,或漫步小径,或下棋品茗,真是饴然自得,乐在其中王启凯摄钟鼓楼:此地是会心处,登天往上头行。•清雍正十二年知州罗国珠于城内十字大街中部修建钟鼓楼一座,砖石砌卷洞四,高二丈,阔四丈,主楼建筑共三层,总文革时期的钟古楼•面积400多平方米。加上卷洞基座总高达22米,定名“凌霄楼”。双层亭檐,梁翘鳌肩,铜铃随风摇曳,叮当作响,门窗镂空雕花,全身彩绘,蔚为壮观。四方各悬有匾额,东“紫气东来”,西“长庚西映”、南“彩换南天”、北“光分北极”。基座四面卷洞上均嵌有石刻匾额,东“兴仁”、西“崇义’、南“文治”、北“武安”.•北门城楼:始建于明洪武三十—年(1398),定名“拱极楼”。清乾隆时曾两次被毁重修,道光二十一年(1841)又毁于火,道光末至咸丰初修复至今,前后已有598年的历史。•白马寺:万赖无声添佛性;一尘不染澄惮心。•位于城东,原为供奉大理国主而建,保存较完好。现景为改革开放后,社会各界捐资修建。现辟为佛教胜地,大雄宝殿,观音阁、茗轩,书法碑林已初具观模,全国佛协会长赵朴初为寺庙题了匾。白马寺大雄宝殿规模宏大气势雄伟雕塑精美.是一个消闲娱乐的好去处,也是目前会理县佛教的一个圣地。王启愚摄王启凯摄白马庙•天主堂: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天主教始传入会理城区,至1926年始建会理天主教堂,亦称永安公。位于民主巷。为法国哥特式与中国式亭阁杂揉的中西结合建筑是城内脸具有代表性的近代建筑王启凯摄•王启凯摄•文化桥:(金梅桥)建于民国时期。受滇南建桥技术影响,是一种特殊文化风味的建筑桥梁。桥基为三孔分水置墩,其上铺厚木枋板,桥面较宽大,置有长条座凳,外有槛栏,可以观赏河面及周围景物。其上有槛柱承力的房顶,两分出水。桥内各柱均挂有各式对联,可供欣赏,两边桥门口均建八字墙。桥内可遮雨故名“风雨桥”。文化桥桥头•金江书院:河岳英灵钟此辈;国家元气在斯文王启凯摄上:金江书院•下:景庄庙•金江书院始设于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是清朝全州最高学府,房舍精美,设备周全,掌院资深,经费充足,为宁远府所属各书院之冠,是一所颇有名气的书院。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曾造就了大批人才,为会理这座历史古城增添了光彩。景庄庙:(滇省会馆),在城小西门外,雄踞城西丫口山上,建筑殿宇宏伟,重檐飞阁,林木参天。该庙奉祀的景庄王世隆,系唐代云南六诏中蒙舍诏王,曾被唐册封为云南王,为掠唐地,以会理为攻守据点,世隆因能“尊贤重士,通商贾,安流亡.嘉士庶,抚绥蕃夷,境宇之中鸡犬无惊”。1935年,红军长征过会理,彭德怀指挥的第三军团总部就设在庙内,指挥攻城。现是会理第二中学所在地。校内有古流苏树一株,树高约9米,相传为明代修庙时栽植,每到春季繁花满枝。这种树在国内却极其稀有,倍受珍爱。王启凯摄上:金江书院下:景庄庙•烈士陵园:青山绿水常留生前浩气;•翠柏苍松堪慰逝后英灵。烈士陵园大门(上)•烈士陵园纪念碑(下)•王启凯摄•昔日是西来寺,寺内悬挂有状元杨升庵所撰和手书的“乱竹堆成世界,把茅盖住虚空”对联。•现在除修建了庄严肃穆的烈士纪念堂、烈士展览馆外,还烈士陵园大门(上)烈士陵园纪念碑(下)王启凯摄
本文标题:会理古建筑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128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