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外周血百分比>0.05绝对计数>0.5×109/L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⑴寄生虫感染⑵过敏性疾病⑶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⑷嗜酸粒细胞胃肠炎⑸高嗜酸粒细胞综合征⑹皮肤病⑺肿瘤肺嗜酸性细胞增多症临床特点:肺嗜酸性细胞增多性浸润、血中嗜酸粒细胞增多(常6%),伴有胸闷、气短、咳嗽、发热、哮喘等症状,肺部X线常表现为游走性浸润或散在的片状、云雾状阴影,全身症状轻重不一,病程长短差异较大,对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反应较好,故预后多良好。病因:未明,多有服用某些药物史(如阿司匹林等)、真菌、寄生虫等感染史。发病机制:可能与变态反应或异常的免疫反应有关。病理学改变:肺组织内呈过敏性渗出性反应,主要在肺血管周围、肺间质和肺泡内嗜酸细胞浸润和水肿,有的甚至有肉芽肿形成。迁延型还可见间质性肺炎、嗜酸细胞性胸腔积液、肝细胞灶性坏死、肝脾肿大和心肌损害等诊断主要方法有:(1)外周血中嗜酸粒细胞增高并有肺部X线浸润性的改变。(2)肺组织活检:病变组织中的嗜酸粒细胞明显增多。(3)支气管肺泡灌洗:嗜酸粒细胞百分比增高,大于百分之5%。一、单纯性肺嗜酸性细胞增多症(游走性肺炎、过敏性肺炎)特点:游走性或一过性肺部炎性浸润阴影伴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增高,肺部症状轻微或无症状,多数仅有轻咳,并呈自限性,常于3-4周内自愈。病因:(1)寄生虫感染:蛔虫、钩虫、丝虫、绦虫、等等。(2)药物反应:阿司匹林、对氨水杨酸、青霉素、呋喃妥因、磺胺、保泰松等等。发病机制:一过性变态反应。诊断要点1.临床特点(1)病史:寄生虫感染史或服药史,病程较短而自限。(2)症状:无症状或症状轻微。(3)体征:常无胸部体征或不明显2实验室检查(1)影像学:X线表现为密度较淡、边界不清的片状或云絮状阴影,呈短暂游走性,病灶消散一般不超过1个月。(2)病原学:粪便中多可查出相应的虫卵,药物引起者,停药后症状减轻或自愈。(3)支气管肺泡灌洗: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多高于1%。(4)其他检查: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明显增高,可达10%-20%,直接计数常在(1000-2500)*106/L。痰脱落细胞检查也可见较多的嗜酸粒细胞。3、治疗反应:自限性疾病,停药、驱虫治疗或去除明确的致敏原后多可痊愈。肾上腺皮质激素可有效控制症状。二、慢性或迁延性肺嗜酸性细胞增多症1.病程和肺部X线表现为迁延,往往超过1个月,临床症状比单纯性肺嗜酸性细胞增多症较重。2.病因:寄生虫感染或药物所致,多数病人有过敏体质。3.诊断要点:(1)病史:有寄生虫感染史或服药史,半数患者有过敏体质。中青年女性为多,病程约为1-8个月。(2)症状:轻重不一,起病缓慢,有发热、干咳、乏力、气急等重者可发生呼吸衰竭。(3)体征:出现喘鸣,肺部捻发音及细小湿罗音,肝、脾肿大,嗜酸性细胞增多性胸腔积液。(4)实验室检查:影像学:X线表现不规则片状阴影,进展性,游走性持续1个月以上。病原学:同上。支气管肺泡灌洗:嗜酸粒细胞比例大于40%。肺功能检查: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伴弥散障碍。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比例多大于20%-70%,痰液检查发现大量嗜酸粒细胞。4.治疗反应: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有效,X线异常约在2周内恢复正常。三、哮喘型肺嗜酸性细胞增多症又称支气管肺曲菌病,以反复哮喘发作为主要特征。1.病因:对烟曲菌和一些真菌孢子过敏。2.诊断要点:(1)病史:个人或家族对曲菌或花粉、某些药物过敏史,女性多见,病程数月或数年。(2)症状:主要为哮喘,发热、咳嗽、痰粘稠、乏力、气急,肺不张,继发感染,支气管扩张的症状。(3)体征:哮喘发作—双肺可闻及多量哮鸣音,并发感染—湿罗音,肺不张—呼吸音减低,胸腔积液、心包积液—相应体征。3.实验室检查:(1)影像学:支气管肺炎样阴影、手指样或指套阴影—双侧性、游走性。(2)病原学:痰检含烟曲菌丝。(3)细胞学:痰脱落细胞检查大量嗜酸性细胞,支气管肺泡灌洗见嗜酸性细胞比例大于30%。(4)支气管造影:支气管扩张特征性改变。(5)肺功能检查: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6)其他化验检查:外周血嗜酸性细胞占20%-30%,继发感染,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哮喘急性发作—IgE↑。4.治疗反应: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有效。四、热带嗜酸性细胞增多症1.主要发生在亚洲、非洲及太平洋地区的热带地方,可能与丝虫感染有关。2.临床特点:(1)病史:丝虫感染史,多为青年人,起病缓慢,病程数月或数年。(2)症状:咳嗽、喘鸣、胸闷、乏力、发热等,发作性哮喘,心律失常,消化系统表现,严重时形成肺纤维化、肺气肿、肺功能不全。(3)体征:哮鸣音、湿罗音,轻度肝脾淋巴结肿大,肺气肿、肺纤维化体征。3.实验室检查:(1)影像学:肺部X线—粟粒状、斑点状或模糊阴影。(2)病原学:多发生丝虫病流行地区,丝虫补体结合试验阳性。(3)细胞学:痰脱落细胞检查大量嗜酸性细胞。(4)其他化验检查:外周血嗜酸性细胞明显增多,占20%-50%,绝对计数可达3500*106/L,IgE↑。4.治疗反应:以乙胺嗪作诊断性治疗。五、肺变应性血管炎与肉芽肿1.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女性多见。2.病因:不明,一般认为属结缔组织疾病的肺部表现。3.临床特点:(1)病史:哮喘、过敏性鼻炎,严重发展到全身性血管炎,多脏器损害。(2)症状:支气管哮喘(首发),发热,体重下降,鼻塞、腹痛、腹泻、上消化道出血、关节疼痛、多发性神经炎、心肾功能不全。(3)体征:全身多器官均可受累,鼻(窦)炎和鼻息肉、皮疹、淋巴结肿大、血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心脏扩大等体征。4.实验室检查:(1)影像学:肺部X线—散在或片状浸润性改变,斑点状阴影,多沿肺血管纹理排列,具有游走性;约1/3病人有胸腔积液或肺门淋巴结肿大。(2)肺活检:肺小血管坏死性巨细胞性血管炎,间质和血管周围有肉芽肿形成,嗜酸性细胞明显增多并积聚在血管、间质和肺泡中。(3)支气管肺泡灌洗:嗜酸性细胞比例增高,可达33%。(4)其他化验检查:贫血、ESR↑、血嗜酸性细胞明显增多,IgE↑,类风湿因子弱阳性,补体水平多正常。5.治疗反应: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有效。肺嗜酸性细胞增多症各型特征比较
本文标题:肺嗜酸细胞增多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133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