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外国文学》第二章 中世纪欧洲
第二章中世纪欧洲文学第一节概述•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至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欧洲封建社会的历史时期,史称“中世纪”。这一时期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初期(5—11世纪)是封建社会形成时期。中期(12—15世纪)是封建社会兴盛时期。后期(16—17世纪中叶)是封建社会解体和资本主义兴起时期。就文学史而言,中世纪文学只包括前两个时期的文学,后一时期的文学主要是近代资产阶级文学,不属中世纪文学的范畴。•一、影响文学的因素•1、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反封建斗争•西欧各国的封建制度是在罗马帝国奴隶制度解体、新的封建因素产生的基础上,同时又在日尔曼人原始公社制解体、向阶级社会过渡的基础上产生的。这两种因素错宗复杂的结合,形成了西欧各国的封建制度。•法兰克王国的建立,标志着欧洲封建制度的正式形成。•中世纪反封建斗争始终很活跃,并对文学产生影响。•十字军东征•十字军东征•2、基督教神学统治•欧洲封建社会最显著的特征是政教合一,基督教会成为封建统治的主要支柱。•基督教信仰上帝是唯一的神。它的主要思想武器是《圣经》。《圣经》由《旧约》和《新约》两部分组成。《旧约》原是古希伯莱人犹太教的经典,《新约》则成于基督教兴起之后,包括耶稣及其门徒的传说、言行录和书信。教会从《圣经》中演绎出神权至上、禁欲主义和来世思想作为基本教义,宣扬人类犯有“原罪”,应该抛弃现世的一切享受和欲望,顺从上帝的安排,仁慈、宽恕、忍耐、博爱、以德报怨,以此求得来世进入天堂。•中世纪文化占主导的是基督教文化。但是古代文化的传统并没有完全消失,民间世俗的文化活动也仍然活跃并逐渐表现出反封建反教会的特点。•宗教裁判所屠杀异教徒•二、文学状况•欧洲中世纪文学与古希腊罗马文学基本上没有直接的继承关系。•欧洲中世纪文学主要包括教会文学、骑士文学、英雄史诗和城市文学四种类型。此外,还有民间歌谣、传说等。中世纪文学的特征:宗教色彩、神秘色彩、民间文学色彩,梦幻、象征、寓意等。•教会文学是中世纪欧洲的正统文学,由拉丁文写成,有基督故事、圣徒传、祷告文、赞美诗、宗教剧等多种体裁。总的文学意识是宣传教义,唯有对上帝的绝对盲从。其中的一些基本精神,如仁爱、宽恕、救赎等,为后世欧洲文学所承袭。它所采用的梦幻故事的形式和象征、寓意的表现手法,也影响了整个中世纪欧洲文学。•一部手抄的拉丁文《圣经》•骑士文学是欧洲中世纪世俗封建主文学的主要成就。它是骑士制度的产物。骑士以忠君、护教、行侠为信条,尚武,重视荣誉,爱慕、崇拜贵妇人,以博取所爱贵妇人的欢心甘愿冒险,即所谓骑士精神。骑士文学主要是写骑士的征战冒险以及他们与贵妇人之间的爱情,主要体裁有骑士抒情诗和骑士传奇,在法国最兴盛。•骑士抒情诗以法国南部普罗旺斯为中心,受民歌的直接影响,中心主题是讴歌骑士之爱,即所谓骑士的“典雅的爱情”。种类有牧歌、夜歌、怨歌多种,尤以破晓歌最著名。它抒发了现世的个人爱情,描写了不同等级间的恋爱关系,与宗教的禁欲主义完全相悖(中世纪第一次由外部世界的描写,转入人物内心世界的描绘)。骑士抒情诗的形式和抒情技巧,推动了近代欧洲抒情诗的发展。•去普罗旺斯拥抱紫色爱情•骑士传奇是一种长篇叙事诗,大多写骑士为了爱情、荣誉或宗教而进行的冒险。分为古代、不列颠和拜占庭三个系统。凯尔特王亚瑟和他的圆桌骑士的故事流传最广。骑士传奇环境虚构,情节曲折离奇、具有浪漫风格。它往往围绕一两个主人公的经历组成长篇故事,注重人物的外貌、心理和生活细节方面的描写,是欧洲近代长篇小说的滥觞。•骑士文学虽美化封建主阶级的生活和道德,但它表现了对世俗生活的向往,对个人荣誉的追求,对以性爱为基础的、现世的个人爱情生活的肯定。这些都叛离了教会的禁欲主义。•亚瑟王和他的圆桌骑士•英雄史诗是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民间文学,是中世纪文学的突出成就。它分为早期史诗和后期史诗两类。•早期史诗是氏族社会末期的产物,反映的是封建化以前各民族部落生活,歌颂部落英雄,并带有神话色彩。在这类史诗中,最早最完整的作品是盎格鲁.萨克逊人的《贝奥武甫》。主人公贝奥武甫英勇无畏、大公无私、对氏族部落具有高度的责任感,甚至不惜献出生命,体现了氏族社会人民理想的美德。这部史诗是英国文学中第一部重要作品。这类史诗重要的还有日尔曼人的《希尔德布兰特之歌》、芬兰的《卡勒瓦拉》等。•《贝奥武夫》剧照•后期史诗是各民族高度封建化以后的产物,反映各民族建立封建国家的历史过程,歌颂具有民族意识的爱国英雄,体现了人民要求清除封建内乱,实现国家统一的愿望。这类史诗一般都以一定的历史事实为依据,先在民间流传,后由神职人员整理加工而成。最著名的有法国的《罗兰之歌》、西班牙的《熙德之歌》、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以及俄罗斯的《伊戈尔远征记》。•《罗兰之歌》是这类史诗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史诗的主题是歌颂爱国精神。主人公罗兰是封建时代人民理想的英雄,表达了人民要求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的愿望。史诗风格粗犷自然,形象鲜明,叙事明快,善用重叠和对比手法,体现了民间文学的创作特色。•《罗兰之歌》插图及中译本封面•城市文学是中世纪中期随着城市的兴起而出现的反映市民生活和思想的世俗文学。•城市文学大多为民间创作。它取材于日常现实生活,主要揭露封建主和教会的恶德败行,赞扬市民的机智,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乐观精神。它的主要艺术手法是讽刺,风格生动活泼,但有的也流于粗俗。城市文学在法国最发达,主要形式有韵文故事、讽刺叙事诗和笑剧。•韵文故事是一种短小精悍的诗体故事,代表作品有《驴的遗嘱》、《农民医生》等。•讽刺叙事诗《列拉狐的故事》是城市文学最突出的成就。作品由27组故事组成,写狐狸列拉与各种动物之间的斗争,以兽喻人,讽喻社会现实。中心角色列拉则体现了市民的特点。它一方面反映了市民与统治阶级的对立,同时又体现了市民欺压弱小,谋私利的劣根性,实际上是新兴资产者的化身。《列拉狐的故事》以出色的喜剧手法和鲜明的讽刺性,体现了城市文学独特风格。•列拉狐故事中译本•笑剧是从城市宗教剧演出中的“幕间剧”独立出来的,最著名的作品是《巴特兰律师》。•在城市文学中,长篇故事诗《玫瑰传奇》以及平民诗人吕特勃夫(1230?—1285?)和流浪诗人维庸(1431?—1480?)创作的市民抒情诗都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由于基督教的统治,人本意识被神本意识所压制,教会文学和宗教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入的影响,基督教精神成为后世欧洲文学的又一文化内核。从这个意义上说,中世纪文学是欧洲文学发展史上不可缺少的环节,它与古希腊为代表的古代文学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学,构成后世欧洲文学的两大渊源。第二节但丁•但丁·阿里吉耶里(1265—1321)是意大利第一位民族诗人。恩格斯:“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最初一位诗人。”•一、生平与创作•但丁出生于佛罗伦萨一个没落贵族家庭。《新生》(1292—1295)是他的第一部文学作品。放逐期间,但丁写了三部著作。《飨宴》(1304—1307)、《论俗语》(1304—1305)、《帝制论》(1310—1312)。•但丁•二、《神曲》•《神曲》(1307—1321)是一部叙事长诗,是但丁的代表作。全诗分为《地狱》、《净界》(又译《炼狱》)、《天堂》三部,共14000余行。•《神曲》采用中世纪文学特有的梦幻形式,描述但丁自己神游地狱、净界、天堂的所见所闻所感。•《神曲》采用中世纪文学特有的梦幻形式,描述但丁自己神游地狱、净界、天堂的所见所闻所感。•全诗情节充满寓意,内容极其丰富而复杂。作者表面上写的是“亡灵的境遇”,但着眼点是人。黑暗的森林喻指意大利现实;但丁在森林中迷路,意味着人类的迷惘;三头猛兽象征阻碍人类走向光明的淫逸、野心和贪欲;维吉尔象征理性,他引导但丁游历地狱和净界,说明人类应该在理性的指导下认识罪恶和错误;贝亚德象征信仰,她引导但丁进入天堂,说明人类只有靠信仰才能达到真理和至善的境界。•宇宙三界示意图•波提切利·地狱图•图片说明:文艺复兴意大利画家波提切利作品(约1495)。这是一个地狱的剖面图,详尽地画出了地狱各圈灵魂受惩罚的情景。流水、鲜血、岩石、恐怖的森林、城门等。画家把他对《神曲》的热忱都表现在这幅漏斗型的地狱图里,极富感染力。•佛罗伦萨手抄本·天堂图•图片说明:15世纪佛罗伦萨手抄本插图。人们描绘天堂图,通常用圆形表示。手抄本插图表现得别具一格。三个圆环是环中有环的套环,代表内外一致的三位一体。外环是一个杏仁形状,它通常和耶稣升天相联系。表明但丁升入天堂是要到耶稣基督追随的上帝那里去。•作品的主题:在这个充满矛盾斗争和苦难的时代,人应当凭借理性和信仰,从迷惘和错误中经过苦难和考验,洗心革面,弃恶从善,走向光明和幸福。全诗的内容具有两重性。•《神曲》中所表现的宇宙观和道德观,都受基督教思想的支配。但丁在探索人类从苦难通往幸福的途径上,依然把基督教和上帝作为原动力,把信仰置于理性之上,宣扬禁欲和苦修,道德净化。此外,作品中还包含不少神学的说教,有大量繁琐哲学的知识和很多难解的象征及隐喻,神秘色彩很浓。这些都体现了《神曲》作为一部中世纪文学作品的特点,也是但丁作为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的标志。•但《神曲》并不是一部宗教文学作品。诗中所写的见闻,大都取材于现实,广泛地反映了当时意大利的社会生活,触及到一系列重大的社会问题,多方面提出了与中世纪传统观念不同的看法,体现了时代的进步思想。这是《神曲》内容的主导方面。•其思想进步性主要表现在:•第一、揭露现实,抨击教会和封建统治阶级的恶德败行。•作者把那些利欲熏心、为非作歹的教皇、教士统统打入地狱,让他们受严厉的惩罚,并满怀愤怒,历数他们的罪行,客观上表现了人民反封建反教会的情绪。•第二、谴责城邦党派纷争,渴望意大利和平统一。•《神曲》中,但丁指出,争权夺利永无休止的党派斗争,造成国家的分裂,民族的灾难。因此,他碰到那些能够维护意大利和平统一的亡魂,就大加赞扬,对那些出卖祖国、制造纷争的鬼魂则痛加鞭挞。但丁忧国忧民,要求祖国统一,表现出高度的爱国热忱,也体现了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第三,肯定现世生活的价值,强调人的自由意志,推崇古代文化。•但丁认为,人有才能和智慧,有自己的自由意志和理性,是上帝“最伟大的杰作”。他以维吉尔对自己的教诲,说明人应该避开懒惰有所作为,不要无声无息度过一生。他极力颂扬古希腊英雄尤利西斯(奥德修斯)远航探险所表现的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但丁还把目光投向具有人本精神的古希腊罗马文化。他称荷马是“诗国里高贵的一派”。他特别崇敬维吉尔,把他看成是“智慧的海洋”,并让他作为自己探索人生的引路人。这一切都体现了与中世纪神学教义完全不同的文化精神。•《神曲》的进步思想是欧洲近代资产阶级新思想——人文主义思想的萌芽,这正是但丁作为新时代最初一位诗人的标志。•《神曲》内容的两重性是但丁思想矛盾的反映,也是欧洲两种文化传统的冲撞在他身上的体现。这正是但丁作为过渡性的诗人的特点。《神曲》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在中世纪文学中最先广泛反映了时代的社会生活,透露了新时代的新思想的曙光,因而在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神曲》插图:迷路•《神曲》插图:地狱之门•“从我这里走进苦恼之城,走进罪恶之渊,走进幽灵队里。正义感动了我的创世主:我是神权,神智,神爱的作品。除永存的东西之外,在我之前没有所造的物,我和天地同在:你们走进来,把创的希望抛在脑后罢!”•《神曲》插图•《神曲》插图•《神曲》插图•《神曲》插图•《神曲》插图•《神曲》插图•《神曲》插图•《神曲》在艺术上也体现了两重性。•第一、结构严谨、匀称。•全诗三部,每部33篇,加上序曲,合成一百篇。每部布局也精心设计。地狱九层,净界内外九级,天堂九重,外加天府合成十的整数。每部诗行大致相等,以三行为一节,奇偶连锁押韵(ABA,BCB,CDC),把各节连接起来。这种结构方式,包含了中世纪神学对数字的神秘解释,“三”即“三位一体”,“十”意味着完美,“一百”则代表“完美中的完美”,同时也给人以艺术美感。•第二、运用梦幻故事形式,
本文标题:《外国文学》第二章 中世纪欧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153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