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外国新闻史》第七章
LOGO“二元化”的变通之路——日、德近代新闻传播新体系的确立历史第七章日、德近代社会转型与“二元化”新闻传播体制模式。2.日、德二元社会与两国“二元化”新闻传播体制的关系。日本和德国是西方近代资本主义体系中两个很有特色的国家。近现代日本新闻传播事业发展历史,明显地具有东方文明背景,具有浓烈的本国传统特色,呈现出某种“日式”色彩,从而与有着类似的近现代历史背景的德国(第二帝国期间的德国)构成了一种相异于英、法、美西方主流新闻传播发展历史的特殊模式。LOGO背景之回顾第一节一、日、德近代化进程与“二元化”社会特征“二元化”社会生活中传统因素与现代因素的对立与并存现象,以及这种“二元化”并存现象所构成的一种普遍的、相对稳定的社会化结构方式。具体到这两个国家的近代化发展历史中,就是以往的封建因素和近代的资本因素在这两个国家近代历史中长期并存与对立的现象。一、日、德近代化进程与“二元化”社会特征日德产生“二元化”社会的原因1.从外部来看,明治维新运动之后的日本和1871年统一后的德国似乎是很典型的近代资本主义国家了。2.这两个国家中的资本的力量也确实为上层统治者所允许、鼓励,并得以存在与发展。3.这两个国家迈入近代资产主义化的进程,是由“英雄”人物领导完成的;日德两国君主先天具有了把握两国社会转型的方向、速度、程度、范围的权力;其国家基础结构是在社会中的封建因素与资本因素的相互妥协因而最终在日本和德国历史上产生了一种新的资本主义“二元化”近代国家类型。日德产生“二元化”社会的特征一是:君主的权力不受议会和宪法的限制。二是:政府内阁是君主行使行政权力的中枢组织机构,内阁实质上是根据君主的意志组成的,首相由君主任命,内阁不是对议会负责,而是对君主本人负责,内阁的去留完全取决于君主的决定,在这一过程中,民众的意志和影响极小。二、“二元化”君主立宪政体LOGO历史的进程第二节一、日本近代新闻传播事业的萌芽和新体系的初步确立(一)日本官办近代新闻媒介存在时期刊名地位德川幕府末期《荷兰传闻书》《官版·巴达维亚新闻》构成了日本近代新式新闻传播事业的早期萌芽《荷兰传闻书》日本封建幕府了解外部世界的唯一信息来源,仅供最高层的大将军及重臣阅览,是政府绝密级文件,也是日本境内第一份具有近代色彩的、非公开的官方新闻媒介。《官版•巴达维亚新闻》日本最早公开发行的官办近代报纸《官版•海外新闻》《官版•中外新闻》为幕府严格控制创办的官方新闻出版物一、日本近代新闻传播事业的萌芽和新体系的初步确立(二)日本的早期外报创刊日期刊名创刊人所在地1861年6月22日《长崎航讯》后改名《日本信使》英国人汉沙德横滨1864年《海外新闻》滨田彦藏1867年《万国新闻纸》英国传教士贝里美国强迫日本签订了《日美和亲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之后,外国人在日本逐渐多了起来。由于外人在日享有“治外法权”等特殊权益,他们便在日本外国人居住区陆续发行了一批外文报刊和日文报刊,这类报刊主要集中于外国人居住的两个港口城市——长崎和横滨。一、日本近代新闻传播事业的萌芽和新体系的初步确立除了官方新闻传媒和外人报刊外,幕府所辖的“洋书调所”里的一批学者翻译横滨、长崎等港口城市出版的外文报纸,然后手抄复印了一种新闻书,这就是“手抄译报”。著名学者柳河春三组织的“会译社”是当时从事“手抄译报”的中坚同人组织。“手抄译报”虽不是官方正式出版的印刷物,数量不多,但因直接翻译在日外报,信息量大,很受读者欢迎,影响甚大。它们主要供幕府当局官员和“洋书调所”内的学者们传阅,并不对外销售,但在统治集团和中上层社会精英分子中有着广泛影响。(三)“手抄译报”一、日本近代新闻传播事业的萌芽和新体系的初步确立随着政局的发展与变化,1867—1868年间日本进入了政局动乱时期,幕府派和尊王派两大敌对政治集团形成了。他们不仅在政治、军事上刀剑相向、残酷拼杀,也各自利用最新的近代媒介,在新闻传播领域摇旗呐喊、笔墨交锋,从而形成了日本最早的政论报纸。(四)早期近代政论报刊一、日本近代新闻传播事业的萌芽和新体系的初步确立幕府派报刊根据地在江户(东京)和横滨。创办者大多是幕府“洋书调所”的学者们和幕府的官吏旧臣。主要报刊柳河春三的《中外新闻》(1868年2月24日创刊);福地源一郎的《江湖新闻》(江户);过里之助的《远近新闻》(横滨)。这些报刊积极报道“戊辰战争”(明治战争),支持与赞助幕府军队,对以明治天皇为首的新政府横加抨击,倡言尊王必败,在舆论战线上为幕府大将军摇旗鼓吹、呐喊助威。一、日本近代新闻传播事业的萌芽和新体系的初步确立尊王派的报刊根据地主要在天皇新政府的所在地京都和大阪两地。主要的报纸新政府官办的《太政官日志》(1868年3月);民间人士创办的《都鄙新闻》;大阪的《内外新闻》《各国新闻纸》等。尊王派报纸一致拥护明治新政,猛烈抨击幕府派的所有政见,倡言尊王必胜、拥幕必败。两派报刊唇枪舌剑,你来我往,打得不亦乐乎。一、日本近代新闻传播事业的萌芽和新体系的初步确立第一步,新政府于1868年4月28日公布了一个太政官公告,规定今后的任何出版活动都必须事先得到政府的许可。第二步,明治政府随后又公布了一个太政官公告,诏令对任何未经特别许可而出版发行的报刊,都将予以严厉的处罚。第三步,新政府于1869年2月8日公布了日本新闻史上第一个正式的新闻法规——《报纸印行条例》(八条)和附录(五条)。该条例的第二条以法令的形式明文宣布:报纸发行采取许可制度。条例中的第五、七、八条则对各种报刊的刊载内容做出了原则性的规定,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限制性条款是第五条中“不许妄加批评政法”的内容。(五)明治政府“御用报刊”体系一、日本近代新闻传播事业的萌芽和新体系的初步确立但是,明治政府又对创办新式近代新闻传媒抱有极大的热情,对近代报刊所带来的大众宣化教导功能极为崇拜,因此非常鼓励创办各种民间新式近代报刊。这个时期内创刊的报纸很多,而这些报纸几乎都同政府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与一些重要的政府官员大吏更是交情匪浅,甚至可以说每个重要报刊都有相当硬的政府后台。二、“二元化”元素并存局面的形成——新传播体制的建构和发展明治政府建立伊始,天皇即颁布诏书“明定国是”昭告天下,大力推行“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富国强兵”的“三大国策”,广泛吸收学习外来文化,全力发展近代资本主义经济。西方新文化思潮的传入,加上日益快速发展起来的实体性资本经济,逐渐增强了日本新兴的近代新闻传播事业体系中的资本元素。随后,在如梦方醒的明治政府的持续强力整合打压下,日本的近代新闻传播事业先后经过三次起伏,终于折服于政府权威,从政治与文化领域逐渐退缩,走上了积极配合政府各项政策、埋首全力经营新闻市场的另一条道路,并最终形成了世界新闻传播史上独特的“二元化”新闻传播体制。明治天皇二、“二元化”元素并存局面的形成——新传播体制的建构和发展1.报刊的分裂与党派争论“民权派”和“官权派”两大报刊阵营的激烈论战,从客观上吸引了日本大众对新闻传播事业的关注,扩大了报刊传播媒介在社会上的影响。但是,由于风头甚健的“民权派”报刊把自身发展要求中的“言论自由”主张作为自由民权运动的一个重要部分;由于“民权派”报刊的许多著名发行人、编辑和记者都是自由民权运动的骨干分子;因而“民权派”报刊与明治政府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冲突。(一)第一次起伏——从政论报刊到政党报刊一、日本近代新闻传播事业的萌芽和新体系的初步确立2.天皇政府的残酷打压与强行矫正明治政府对自己亲手扶植栽培的报刊的反叛行为痛心疾首,政府一改以往对传媒事业一概保护的政策,180度转变为有选择地保护并对反对派报刊的言论实施严厉的镇压。1873年10月9日,明治政府重新颁布了《报纸发行条目》。1875年6月20日和6月28日,明治政府颁布《新闻纸条例》《谗谤律》。1876年7月,政府公布的《太政官第98号布告》声称:“凡妨害国家治安者,内务省将禁止或停止其(报刊)的发行。”就这样,在这短短的一段时间里,日本新闻传播界遭到了政府方面的可怕打击。仅在1873到1875年间,全国就有300多名记者和报人先后受到罚款、拘捕、监禁等项严厉惩处。日本新闻史上的“黑暗恐怖”时代(特指19世纪七八十年代这一时期)到来了。(一)第一次起伏——从政论报刊到政党报刊一、日本近代新闻传播事业的萌芽和新体系的初步确立3.日本政党报刊时期的来临为了加强宣传,在未来的竞选中占有一席之地,报纸与杂志作为各个政党发表宣言、相互论战的舆论阵地再度活跃起来,日本近代新闻传播事业进入了“政党报刊”宣传时代。这一时期日本各政党主要代表性的报刊如下表:(一)第一次起伏——从政论报刊到政党报刊一、日本近代新闻传播事业的萌芽和新体系的初步确立创刊日期刊物自由党报刊系统《朝野新闻》(末广铁肠主编)《自由新闻》(1882年创刊于东京,马场辰猪主笔)《立宪政党新闻》(1882年创刊于大阪,古泽滋主笔)立宪改进党报刊系统《邮便报知新闻》(矢野文雄、犬养毅主笔)《东京横滨每日新闻》(沼间守一、岛田三郎主笔)《大阪日报》(1876年创刊于大阪)立宪帝政党报刊系统《东京日日新闻》(福地源一郎主笔)《大东日报》(1882年创刊于大阪)中立派报刊系统《时事新报》(1882年创刊于东京,福泽谕吉主笔)、《朝日新闻》(1879年创刊于大阪)一、日本近代新闻传播事业的萌芽和新体系的初步确立1.小报的兴盛大报通常指政论—政党报刊,而小报则是代表着日本近代新闻传播事业中另一个发展方向——资本与市场元素的报刊类型,即以赢利为主要目的的商业化通俗大众报刊。日本小报的出现肇始于19世纪70年代,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以社会精英为读者对象的大报一贯注重政论,版面庄重严肃,售价昂贵,一般中下层民众无力接触。其二,天皇政府对政论—政党报刊的残酷迫害,创办没有政治风险的商业小报似乎是唯一可行的选择了。(二)第二次起伏——从商业化报纸到产业化经营报纸一、日本近代新闻传播事业的萌芽和新体系的初步确立最早的小报是1873年年初创办的《东京假名书新闻》和《每日平假名新闻》。最富有代表性的小报是1874年11月2日东京创刊的《读卖新闻》和1879年1月25日创刊于大阪的《朝日新闻》。小报共同的基本特征:一般没有社论和政论文章,只是客观地报道和刊载大量新闻;经常以章回小说的形式连载侦探、文艺小说和纪实文章;版面形式较大报活跃得多,经常刊印各类插图;售价低廉,通常都是通过街头叫卖出售;编辑和记者们多为民间戏剧文学工作者,文章语言通俗易懂;刊印文字很少使用汉字,大部分文章用片假名、平假名;几乎都不大涉及当时的政治斗争,努力超脱于政党派系争论外。
本文标题:《外国新闻史》第七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153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