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大学》修养好自身的道德,管束好自己的家庭,从而治理好国家大事,使天下太平安定。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离娄下》恒言:经常这样说。本:根本。国家是天下的根本,家庭是国家的根本,而个人又是家庭的根本,所以个人自身的修养是基础。源静则流清,本固则丰茂;内修则外理,形端则影直。——《魏子》江河的源泉洁净水流就清澈,树木的根牢固枝叶就繁盛;人自身修养好外部关系就融洽,形体端正则影子不会歪斜。默默专注而有成绩,不事标榜而受人信用,这完全是由于德行。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周易·系辞上》通过朗读上面的经典,同学们发现它们都是关于什么方面的?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fú补充重点字词意思以:用来;广大:使……广博成学:成就励精:振奋年与时驰:年华意与日去:意志;岁月遂成枯落:最终;枯败;凋零。(要求:根据补充的重点字词意思及资料下面的注释,自己快速口头翻译。)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奋发向上,轻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呢?(穷庐,亦可解为空虚的心灵。)想一想: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要求:独立思考解决。)告诫儿子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fú思考:本文从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的修身?从这几个方面是如何展开论述的?1、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2、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都强调一个“静”字,修身要静,学习要静,获得成功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于“躁”字,把静、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的效果。思考一下:诸葛亮几千前前对儿子说的话,今天还有意义吗?你如何理解?(要求:小组讨论,每个人都要说出自己的看法。)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满招损,谦受益。——《尚书》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诗序》乃能用之无穷。明知识之归宿,乃能取之无尽;明知识之本源,
本文标题:53国学经典诵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161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