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曾国藩家书》优秀课件
作者介绍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人。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实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成就了“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事业。•曾国藩出生在一个地主家庭,但受祖父和父亲影响,从小发愤图强。•6岁入塾读书,8岁随父学五经,14岁应童子试,22岁考取秀才,28岁中进士。初授翰林院检讨,1846年充文渊阁直学士,次年升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曾国藩少年得志,官运亨通,10年之中连升10级,官至二品。他能获得这么快的擢升,关键在于他刻苦修身。从曾国藩的相貌看,其脸长而削瘦,鼻翼两边法令既深且长,一对三角眼,一双扫帚眉,不怒而威,无形中让人产生一种不令而从的感觉。把曾国藩比作为人中之龙,自然一点也不夸张。(1)仕途在京十多年间,他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累迁侍读,侍讲学士,文渊阁值阁事,内阁学士,稽察中书科事务,礼部侍郎及署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等职。曾国藩少年得志,官运亨通,他就是沿着这条仕途之道,步步升迁到二品官位。十年七迁,连跃十级,从七品一跃而为二品大员。他能获得这么快的擢升,关键在于他刻苦修身。曾国藩立志求学,要求极严,抱负很高。他受儒家思想影响很深,从不放弃对自己的修炼,至其年衰,政治思想成熟,也不放弃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省和自责。(2)太平天国曾国藩的仕途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官运亨通的曾国藩在北京已经待了12年了。可在他41岁这一年,一切都改变了。“太平天国”起义席卷中国,曾国藩被任命团练大臣,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曾经京城里这位温文尔雅的曾老师,现在变成了杀人如麻的曾剃头。曾国藩一生如果不是洪杨起事而风云际会,也不可能名满天下。可以说没有“太平天国”也就没有历史上的曾国藩。湘军在镇压晚清的各地农民起义中也迅速成长,使晚清一度出现了“中兴”的局面。曾国藩、左宗棠和胡林翼、彭玉麟被史学界称为“中兴四大名臣”。曾国藩具有丰富的政治经验和历史知识,他组建湘军,振兴清廷军政,尊为中兴第一名臣;他效法泰西;力主富国强兵,向称洋务运动先驱;他义理考据,成就斐然,公推天下文章领袖;同时,他也杀人如麻,人称“曾剃头”、“曾屠户”,令人闻名丧胆;他还割地求和,许多人说他是“卖国贼”、“大汉奸”,身后仍骂声不绝。治学与教育曾国藩的一生实践了中国人“立德、立功、立言”的理想,他践行了大学中“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标。好在历史选择了曾国藩。十余年间,尽管战场硝烟不散,随时命悬一线,谣言和指责纷至沓来。曾氏却在这些年间,留下了一部日记(从第二次出山起至去世前一天未尝中断)、一部家书(被后世称之为最好的家教教材)、一个文派(湘乡派)、一种精神(湘军精神、敢打硬仗,确立了湖湘文化在近代史上的地位),开创了一个运动(洋务运动)……《曾国藩家书》及其评价•《曾国藩家书》是研究曾国藩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写给儿子纪泽、纪鸿以及诸弟的家书中。曾国藩的家书,共有330多封,是历史上家书保存下来最多的一个。全书分为治家类、修身类、劝学类、理财类、济急类、交友类、用人类、行军类、旅行类、杂务类,共十大类。《曾国藩家书》治学修身进德•治学的态度•治学的目的•治学的方式曾国藩的治学之道包括:“立志、居敬、主静、谨言、有恒”论理教育思想一、读书以明理二、读书要有志、有识、有恒三、读书要兼容并蓄,学以致用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为国为民做事首先要有健康的身体《曾国藩家书》中,许多书信都涉及到养身益寿之道。《修身养性之诀》曾国藩总结了修身十二款: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谨言、养气、保身、日知所亡、月无亡不能、作字、夜不出门。他认为古人修身有四端可效:“慎独则心泰,主敬则身强,求人则人悦,思诚则神钦”。曾国藩不信医药,不信僧巫,不信地仙,守笃诚,戒机巧,抱道守真,不慕富贵,“人生有穷达,知命而无忧。”曾国藩认为“养生之法约有五事”:一曰眠食有恒,二曰惩贫,三曰节欲,四曰每夜临睡前洗脚,五曰每日两饭后各行三千步。”养生之道,“视”、“息”、“眠”、“食”四字最为要紧,养病须知调卫之道。曾国藩说:“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讲求乎诚正修齐之道,以图无忝所生;一者修业之事,操习乎记诵词章之述,以图自卫其身。”曾国藩——进德之法一曰慎独则心安二曰主敬则强身三曰求人则人悦四曰习劳则神钦一方面,他继承了先秦孔子、孟子、墨子的观点,认为读书是为了提高品德情操,增长知识才干,使自己成为“贤人”、“君子”以至“圣人”。一方面秉承宋朝朱熹之学说,主张读书要“明天理”。从孔子到朱熹,都反对为个人消遣和利禄名誉读书。但另一方面他又不拘于朱熹的“性命”、“道德”空谈,而继宋朝陈亮“经世致用”之说,认为读书大可报国为民,小可修业谋生,以自卫其身。他已经将那种由宋儒所倡导的伦理—宗教型的理想人格发展为一种合圣贤和豪杰为一体,兼具德性、智性与血性的理想人格。字谕纪鸿儿•家中人来营者,多称尔举止大方,余为少慰。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气习,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译文•家中到营中来的人,大多数都称赞你举止大方,我对此稍感欣慰。世人多希望自己的子孙能做大官,我不希望后人做大官,只希望你们做个知书明理的君子。勤俭自立持家,多劳动,多吃苦,既可以享受富足的生活,也可以过节俭的生活,这就是君子。我做官已有二十年了,不敢沾染一点儿官场习气,饮食起居,仍然遵守朴素的家风,极其俭朴也可以,稍微丰盛点也可以,太丰厚那我就不敢了。•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尔读书写字不可间断,早晨要早起,莫坠高曾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吾父吾叔,皆黎明即起,尔之所知也。译文•凡是做官的人家,从俭朴到奢侈容易,从奢侈回到俭朴就困难了。你现在年纪还小,千万不要贪图奢华,不能养成懒惰的习惯。无论是大户人家和小户人家,士农工商各种人,只要勤俭节约,家业没有不兴旺的;骄奢倦怠,家业没有不衰败的。你读书写字不可以间断,早晨要早起,不要丢掉自高曾祖父相传下来的家风。我的父亲和叔父,都是黎明就起床,这是你所知道的。•凡富贵功名,皆有命定,半由人力,半由天事。惟学做圣贤,全由自己作主,不与天命相干涉。吾有志学为圣贤,少时欠居敬工夫,至今犹不免偶有戏言戏动。尔宜举止端庄,言不妄发,则入德之基也。译文•凡是富贵功名,都是命里注定,一半在于人力,一半在于天命。只有学做圣贤,才是全靠自己作主,与天命不相关涉。我有志学做圣贤,可小时候少了恭敬谨慎的态度,所以到如今还免不了时有戏言和戏谑的行为。你应该举止端庄,不随便说话,才是修养道德的基础。字谕纪鸿儿•殷切嘱咐纪鸿修身齐家、读书做人之理:•读书是为了做“明理之君子”,不为升官发财;“勤苦俭约”是持家之本。•他告诫儿子,“由俭入奢易,由奢反俭难”,“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于懒惰”。字谕纪泽儿•十九日曾六来营,接尔初七日第五号家信并诗一首,具悉。次日入闱,考具皆齐矣,此时计已出闱还家。译文•曾六于十九日抵达军营,接到你初七寄来的第五封家信和一首诗,信中的一切都已经知道。信中说你第二天就要参加考试了,考试用具也已经准备齐全。估计这时候应该已经考完回家了吧。•尔七古诗,气清而词亦稳,余阅之忻慰。凡作诗,最宜讲究声调。余所选钞五古九家,七古六家,声调皆极铿锵,耐人百读不厌。余所未钞者,如左太冲、江文通、陈子昂、柳子厚之五古,鲍明远、高达夫、王摩诘、陆放翁之七古,声调亦清越异常。尔欲作五古七古,须熟读五古七古各数十篇。先之以高声朗诵,以昌其气;继之以密咏恬吟,以玩其味。•二者并进,使古人之声调,拂拂然若与我之喉舌相习,则下笔为诗时,必有句调凑赴腕下。诗成自读之,亦自觉琅琅可诵,引出一种兴会来。古人云,“新诗改罢自长吟”,又云“煅诗未就且长吟”,可见古人惨淡经营之时,亦纯在声调上下工夫。盖有字句之诗,人籁也;无字句之诗,天籁也。解此者,能使天籁人籁凑泊而成,则于诗之道思过半矣。译文•你所写的七言古诗,气势清新,用词稳妥,读后让我感到十分欣慰。凡是作诗,对声调要十分讲究。我所选抄的九家五言古诗、六家七言古诗,声调都是铿锵有力的,让人百读不厌。而那些我没有选抄的,像左思、江淹、陈子昂、柳宗元等人的五言古诗,鲍照、高适、王维、陆游等人的七言古诗,声调也显得十分清新。你若打算作五言和七言古诗,必须要熟读数十篇五言和七言古诗。熟读的时候,首先要大声放开朗读,感知诗中蕴含的气势;之后再不断地在口中吟咏,以掌握诗的韵味。•若能协调地运用两种阅读方法,便可使古人的声调几乎和自己的喉舌相通,这样再下笔作诗的时候,笔下定会不断有好的诗句迭出。自己所作的诗,一定要熟读数遍,自然会有朗朗上口的感觉,引出属于自己的独特诗味来。古人说“新诗改罢自长吟”,又说“煅诗未就且长吟”,从这些句子中可见,古人在费心作诗的时候,是注意在声调上下工夫的。因为有字句的诗是人的声音,而无字句的诗则是天的声音。若能够理解这些道理,天声人声便能协调地凑在一起。若能做到这一点,作诗的道理也就明白了多半。译文•尔好写字,是一好气习。近日墨色不甚光润,较去年春夏已稍退矣。以后作字,须讲究墨色。古来书家,无不善使墨者,能令一种神光活色浮于纸上,固由临池之勤、染翰之多所致,亦缘于墨之新旧浓淡,用墨之轻重疾徐,皆有精意运乎其间,故能使光气常新也。译文•你平常爱好习字,这是个很好的习惯。只是你近来写的字墨色稀淡,缺乏光泽,与去年春夏的水平相比,反而有些退步了。日后习字之时,必须讲究墨色的浓淡。古时的书法家,无一不擅长用墨,字写成之后,就有一种神光活色跃然纸上,之所以有这样的效果,固然缘于勤奋的练习,但与墨的新旧浓淡也有着很大的关系。用墨的轻重缓急,都有精要之意在其中,所以才会使书写的字光泽毕现、神气常新。•余生平有三耻:学问各途,皆略涉其涯涘。独天文算学,毫无所知,虽恒星五纬亦不认识,一耻也;每作一事,治一业,辄有始无终,二耻也;少时作字,不能临摹一家之体,遂致屡变而无所成,迟钝而不适于用,近岁在军,因作字太钝,废阁殊多,三耻也。尔若为克家之子,当思雪此三耻。推步算学纵难通晓,恒星五纬,观认尚易。家中言天文之书,有《十七史》中各天文志,及《五礼通考》中所辑《观象授时》一种,每夜认明恒星二三座,不过数月,可毕识矣。译文•在我这一生中,有三件事让我惭愧甚至羞耻:各种学问都稍稍涉猎,略懂一二,唯有天文算学,一点儿也没有学习过,就连恒星和五纬也不会辨认,这是耻辱之一。无论是处事还是治业,总是有始无终,这是耻辱之二。小时候我也经常习字,但是没有始终临摹一家的字体,结果因屡次改变,最终一无所成,如今写字速度缓慢,很不适用。特别是近年来,在军营里处理公务,常因字写得太慢而耽误很多事情,这是耻辱之三。你若承认是我家子孙,就该常思洗掉这三件耻辱。纵然推步算学很难弄明白,恒星五纬还是比较容易认识的。家中讲天文的书,有《十七史》中各史的天文志以及《五礼通考》中所辑录的《观象授时》一种。每天晚上认明恒星二三颗,不到几个月,就能全部认识。•凡作一事,无论大小难易,皆宜有始有终。作字时,先求圆匀,次求敏捷。若一日能作楷书一万,少或七八千,愈多愈熟,则手腕毫不费力。将来以之为学,则手钞群书;以之从政,则案无留牍。无穷受用,皆自写字之匀而且捷生出。三者皆足弥吾之缺憾矣。译文•凡是做事,不管大小难易,都应该有始有终。练习写字时要先求圆匀,再要求敏捷。如果能一天练习一万楷书,少则也要写七八千字,越多越熟练,那么手腕就毫不费力。将来做学问,便可手抄群书,若从事政治,公文也不会积压。数不尽的好处,都会因写字的好和快而衍生出来。你若能做到以上三方面,就足以弥补我今生的缺憾了。•今年初次下场,或中或不中,无甚关系。榜后
本文标题:《曾国藩家书》优秀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175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