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考纲研读考点提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结合区域人口迁移图及一些时政背景材料,考查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及人口迁移特征。一、人口的迁移1.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或范围内发生改变。2.国际人口迁移(1)19世纪前特点:以为主方向:欧洲、意义:开发了,传播了,改变了的空间分布(2)“二战”后①特点:从流向;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国际本国集团性、大批的移民美洲大洋洲新大陆工业文明人种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②方向由人口迁出地区变为人口迁入地区由人口迁入地区变为人口迁出地区等石油输出国成为迁入地区3.国内人口迁移(1)我国古代:因脆弱的、频繁的战争、而迁移。(2)新中国成立以来[重点提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流向:从内地迁往沿海;山区迁往平原;农村迁往城市;贫困地区迁往发达地区,并出现了大规模的“民工潮”。欧洲拉丁美洲西亚、北非农业经济自然灾害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2.其他因素:、宗教、社会变革、、生态环境变化及个人动机和需求。战争国家政策不同人口迁移类型的综合分析1.国际人口迁移的新表现在目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了新的特点,其中科技移民、劳务输出和国际难民迁移是三种常见形式。可按迁移原因→方向→影响的思路对比分析如下:形式科技移民劳务输出国际难民迁移迁移人口类型高素质人才外国廉价劳动力战争难民、政治难民迁移的原因寻找更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发达国家和地区劳动力不足,寻找更多的就业机会战乱、种族冲突、政治迫害迁移的方向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发展中(贫穷)国家流向发达(富裕)国家,人口稠密国家流向人口稀疏国家流向和平国家、能对其提供避难需要的国家产生的影响发展中国家在人才和经济上蒙受双重损失缓解发展中国家就业压力,赚取外汇给迁入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带来许多问题2.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历史演变分析我国的国内人口迁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出的特点不同,可从以下几方面分析:[特别提示]正确认识我国目前的“民工流”现象(1)“民工流”产生的原因: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②城乡或地区之间出现巨大的收入差距;③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及国家的优惠政策。(2)“民工流”的特点:①主要从山区流向平原,从农村流向城市,从贫困地区流向发达地区,四川、江西、安徽、贵州、湖南等农业人口大省是民工主要输出地,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以及工矿地区是民工的主要输入地;②季节性流动以成年民工为主,“外籍工人”以年轻人居多;③流动不稳定;④文化素质偏低。(2011年济宁模拟)下表反映了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据此完成(1)~(2)题。迁出国数量(万人/年)迁入国数量(万人/年)中国30.3美国110.0墨西哥26.7德国21.2印度22.2加拿大17.3印度尼西亚18.0英国13.6菲律宾14.4澳大利亚8.3(1)关于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A.主要由人口多的国家迁往人口少的国家B.主要由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C.全球迁出人口少于迁入人口D.主要由亚洲国家迁往拉丁美洲国家(2)下列关于人口迁移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减轻了迁入地的就业压力B.加重了迁出地的环境压力C.为迁入地提供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D.对迁出地人们生活观念的更新没有帮助【解析】该题组考查当前国际人口迁移的方向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从题干材料可看出人口迁出国为发展中国家,迁入国为发达国家,也就是说目前国际人口迁移主要是由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人口迁移可减轻迁出地的环境压力;帮助迁出地人们更新生活观念;加重了迁入地的就业压力;为迁入地提供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答案】(1)B(2)C1.(2011年济南模拟)读我国2006年跨省劳动力流出、流入饼状图,回答(1)~(2)题。(1)b地区是()A.东部沿海B.东北三省C.中部D.西南(2)关于我国2006年跨省劳动力流动的影响描述正确的是()A.对a地区城市化的促进作用最强B.b地区工业化进程受到限制C.减缓了c地区的人地矛盾D.导致d地区农村劳动力严重短缺解析:本题组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能力,以及对劳动力流动现状、后果的理解能力。b地区流入量非常大、流出量很小,而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因素,可据此判断b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应该是东部沿海。c为人口流出地区,可以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答案:(1)A(2)C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及人口迁移的影响1.人口迁移是多种因素作用下的人们有意识的行为因素影响举例自然因素气候通过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而对人口迁移产生影响美国老年人口由东北部“冷冻地带”向西南方“阳光地带”迁移水源其分布及变化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早期逐水草而居的人口迁移土壤通过影响农业生产发展而对人口迁移产生影响农业社会人们为寻找新土地而迁移矿产资源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而发生人口迁移伯明翰、大庆、攀枝花的形成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因素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经济收入,从而能有更高的生活水平;宏观经济布局的改变“孔雀东南飞”体现了人口向东南沿海的集中迁移交通通信相对缩小了地区间的距离,减少了迁移困难近几个世纪以来人口迁移高潮文化教育改变人们的生活态度、生活期望和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大学生的求学、“科技移民”婚姻家庭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老年人口迁移起重要的作用军人家属的从军政治因素国家政策决定人口迁移能否正常、合理进行三峡移民战争造成人们无家可归,流落到邻近的国家阿富汗难民涌向巴基斯坦政治因素政治中心的变化缅甸首都从仰光迁往内比都2.人口迁移对迁入地与迁出地产生的影响有利影响不利影响迁入地①为迁入地提供大量廉价的劳动力。②促进迁入地商品流通和经济的发展。③促进迁入地第三产业的发展大量人口迁入,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尤其在住房、交通、卫生、教育、城市环境方面产生巨大压力迁出地①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等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②人口迁出可缓解当地人地矛盾。③可以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人口迁出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从而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提示]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在某一特定时间、特定地域内的人口迁移总是某种因素占主导地位,因此对其影响因素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般情况下,在现代社会中,社会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2011年合肥模拟)下图为某地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1)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A.人口的老龄化B.婚姻家庭C.政治因素D.经济因素(2)图中甲、乙、丙、丁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存在明显关联性的是()A.甲、乙B.甲、丙C.乙、丙D.乙、丁【解析】(1)图中迁移人口主要集中在20~29岁,这部分人口属于劳动人口,人口迁移最可能受经济因素影响。(2)图中甲为0~4岁的儿童人口迁移,主要与父母的迁移有关;乙为20~24岁的青年人口迁移,与甲的关联性最明显;丙丁均为老年人口迁移,其主要受气候、环境等因素影响,与儿童和青年人口迁移关系不太密切。【答案】(1)D(2)A2.(2011年黄冈模拟)读我国省(市、区)际人口迁移概率比较图,回答(1)~(2)题。(1)从2000年我国人口普查统计数据来看,我国五个主要的人口迁入省区是()A.广东、浙江、上海、江苏和北京B.广东、浙江、福建、江苏和北京C.广东、北京、广西、江苏和浙江D.广东、浙江、北京、山东和海南(2)从2010年人口数据来看,我国净迁入人口的省区出现变化,其中人口迁入明显减少的省区是()A.北京B.上海C.广东D.江苏解析:(1)根据图中2000年人口迁移概率曲线上各点对应省区可得,广东、浙江、上海、江苏和北京是最主要的人口迁入省区。(2)读图可知,与2000年相比,2010年我国省(市、区)际人口迁移概率变化最大的是广东,故广东省人口迁入明显减少。答案:(1)A(2)C(2010年高考江苏地理)下图为三个城市圈20世纪不同年代人口增长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下列选项最符合“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特点的是()A.乙城市圈70年代B.乙城市圈80年代C.甲城市圈90年代D.丙城市圈90年代(2)人口迁移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化过程。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乙城市圈60年代城市化速度快、水平高B.乙城市圈90年代城市化速度慢、水平低C.丙城市圈90年代城市化速度快、水平高D.90年代,与丙城市圈相比,甲城市圈城市化速度快、水平较低[命题立意]本题组主要考查解读地理信息并进行综合分析和推理的能力,具体考查了不同国家和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差异。[思维点拨]第(1)题,据图可知,乙城市圈80年代、甲城市圈90年代、丙城市圈90年代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均低于1%,属于低自然增长率,故选项A是正确的。第(2)题,丙城市圈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应该位于发达国家或地区,其城市化速度慢,城市化水平较高;甲城市圈城市化速度较快,与丙城市圈相比,90年代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应为发展中国家,其城市化水平较发达国家低,故本题正确选项为D。【答案】(1)A(2)D(2009年高考天津文综)读某发达国家四城市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示意图(下图),回答(1)~(2)题。(1)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受人口迁移影响明显的一组城市是()A.abcB.acdC.abdD.bcd(2)据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判断,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的是()A.aB.bC.cD.d[命题立意]本题组以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示意图为切入点,主要考查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和人口迁移对人口结构的影响。[思路点拨]准确判断出不同城市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出现异常的原因是解答本题组的关键。第(1)题,对四幅图进行分析可以看出,a图中人口老龄化异常严峻,而20~30岁年轻人口比重最小,这可能与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迁出有关;b图中20岁左右的人口比重异常增加,这与该年龄段人口的大量迁入有关;c图比较符合发达国家的人口年龄结构;d图中20~50岁阶段男性比例明显偏高,这应与人口的迁入有关。第(2)题,文化教育主要针对的是青少年,b图中20岁左右的人口比重突然增加,说明有大量青年来该城市上学,因而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答案】(1)C(2)B一、选择题人口迁移受许多因素影响,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迁移特点、原因及影响各不相同。读“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示意图”和“我国M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完成1~3题年龄段(岁)0~1415~2930~4445~59≥60男性人口(万人)5.0425.1414.684.941.76女性人口(万人)3.8437.1011.634.011.781.当前沪宁杭地区能大量吸引民工迁入的原因是()A.①B.③C.⑥D.②2.建国初期,我国人口大量迁往东北、西北的原因是()A.④B.⑥C.③D.①3.M市迁入人口的特征有()①女性人口少于男性人口②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③迁移人口受婚姻家庭影响为主④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A.①②B.②④C.①③D.②③解析:第1题.民工大量迁入沪宁杭地区的原因是经济因素。第2题.中国建国初期对东北和西北的开发,是国家政策的影响。第3题.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会得出②正确,青壮年劳动力迁移主要是经济差异所导致,所以④也是正确的。答案:1.B2.A3.B读“上海各圈层市内跨区(县)人口迁移分布模式图”,完成4~5题。4.据图判断,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A.城区边缘部迁出人口主要选择圈内迁移和迁向近郊区,以迁向近郊区人口最多B.近郊区和远郊区迁出人口主要选择迁向城区边缘部及近郊区C.近郊区和远郊区同圈内的横向迁移人口比重都很高D.都心部迁出人口主要选择迁向城区边缘部和近郊区,以迁向近郊区人口最多5.图中人口迁移主要是迁向()A.近郊区B.远郊区C.都心部D.城区边缘部解析:第4题,比较图中数据可知,近郊区和远郊区同圈内的横向迁移人口比重都很低。第5题,由图可知,迁向近郊区的人口数量最多。因此,图中人口迁移主要是迁向近郊区。答案
本文标题:77人口的空间变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176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