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孔子其人孔丘Confucius(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字仲尼。排行老二,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修订“五经”(《诗》《书》,定《礼》《乐》,序《周易》)。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zōuyì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TheAnalectsofConfucius)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四大圣哲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KarlTheodorJaspers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KarlTheodorJaspers,1883年2月23日—1969年2月26日)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神学家、精神病学家。雅斯贝尔斯有一个很著名的命题——轴心时代1883年,马克思去世。但在同一年,德国又迎来了另一位哲人的诞生,他就是雅斯贝尔斯。他在1949年出版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说,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轴心时代”发生的地区大概是在北纬30度上下,就是北纬25度至35度区间。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老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在那个时代,古希腊、以色列、中国和印度的古代文化都发生了“终极关怀的觉醒”。换句话说,这几个地方的人们开始用理智的方法、道德的方式来面对这个世界,同时也产生了宗教。它们是对原始文化的超越和突破。而超越和突破的不同类型决定了今天西方、印度、中国、伊斯兰不同的文化形态。那些没有实现超越突破的古文明,如巴比伦文化、埃及文化,虽规模宏大,但都难以摆脱灭绝的命运,成为文化的化石。而这些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文化一直延续到今天。每当人类社会面临危机或新的飞跃的时候,我们总是回过头去,看看轴心时代的先哲们是怎么说的。东方三大圣人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孔子62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知难而退,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安贫乐道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为,孔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直道而行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道而行,他曾说:“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史记》载孔子三十多岁时曾问礼于老子,临别时老子赠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这是老子对孔子善意的提醒,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就是看问题太深刻,讲话太尖锐,伤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危险。1怀着与人为善的理念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等等,都是他的做人准则。孔子学院为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增进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理解,为各国汉语学习者提供方便、优良的学习条件,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在世界上有需求、有条件的若干国家建设以开展汉语教学为主要活动内容的“孔子学院”,并在中国北京设立“孔子学院总部”。1孔子学院,即孔子学堂(ConfuciusInstitute),它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大学,而是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是一个非营利性的社会公益机构,一般都是下设在国外的大学和研究院之类的教育机构里。孔子学院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给世界各地的汉语学习者提供规范、权威的现代汉语教材;提供最正规、最主要的汉语教学渠道。孔子学院总部(ConfuciusInstituteHeadquarters)设在北京,2007年4月9日挂牌。境外的孔子学院都是其分支机构,主要采用中外合作的形式开办。2004年11月21日,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都首尔挂牌。截至2010年10月,全球已建立322所孔子学院和369个孔子课堂,共计691所,分布在96个国家(地区)。孔子学院设在91国共322所,国内61所高校和机构参与孔子学院的合作办学,主要提供到国外教授中文的教师和招募志愿者。韩国人对祭孔大典申遗?在韩国首都首尔,传统舞蹈剧团在纪念孔子的活动中表演。根据韩国的消息,韩国人已经在准备拿祭孔大典去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下一步就是把孔子彻彻底底的变成韩国人了,中国的论坛上却还在为应不应该祭孔吵个不停,很多人对孔子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只要你仔细研究一下韩国人祭孔的资料,就会发现他们一直在强调正宗。看过韩国人的祭孔视频,再来对照中国的祭孔视频,大部分人都会得出韩国人的典礼好像更正统,更高尚的感觉。韩国人的祭孔好像总和中国的对着干,你们穿满清的长袍马褂,我就穿正统的汉服;你们的仪式变来变去没有定式,我们却遵循的是古礼一成不变;你们在文革中将孔子批倒批臭,我们却尊孔几百年不变;你们的祭孔大典往往是政府主导活动,我们的祭孔却是二百多所乡校同时进行的全国性活动!……篡改历史是第一步,将祭孔大典申遗是第二步,接下来就是给国际社会造成孔子真的是韩国人的印象,最终目的是达到韩国才是亚洲文化的渊源所在,韩国文明哺育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文明!终结中医是当务之急?韩剧《大长今》的热播,“韩医”申请世界遗产的争议,让中医在“保护国粹”大旗下进入了公众视野。但这一“国粹”要怎样保护?中医药泰斗邓铁涛老先生警告:用不了10年,中医药将毁在我们这一代手上。日本医学权威大眆敬节弥留之际嘱其弟子:现在我们向中国学习中医,10年后让中国向我们学习。中医的未来,是生存还是消亡?在德国柏林得月园的入口处,矗立着一尊孔子的塑像,塑像基座上刻着孔子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西方人认为这句话是耶稣圣谕“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的中文译本。在西方国家,如果你和学者或政要谈论孔子,他们都会表现出十分尊敬的神情,并对孔子大加赞扬。但当你再往深处询问孔子的时候,他们会显得一脸尴尬,支支吾吾。有时,他们还会提出一些奇怪的问题,一个法国留学生问我:“孔子春秋时期是鲁国人,‘冬夏’时期是哪国人呢?”看到他满脸疑惑,我不知如何应答。以《夜宴》与《黄金甲》为代表的“中国式大片”又踏上了“冲奥”之路,得到奥斯卡的承认,仿佛成了中国电影的终极梦想。《卧虎藏龙》在奥斯卡上的成功,使中国的武侠文化得到了西方的青睐。但紧随此风的众多武侠大片却在国内外都饱受质疑。不管电影“冲奥”,还是孔子学院,抑或世界遗产申报,都寄托了中国文化输出的宏愿。但“文化赤字”现状却无法让人乐观:图书进出口贸易比例10:1,对欧美逆差高达100:1。从2000年到2004年,中国进口影片4332部,出口影片屈指可数。余秋雨就中国文化输出情况发言,驳斥了季羡林“21世纪是中国文化的世纪”这一说法。撒切尔夫人曾言:中国不会成为超级大国,因为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此中意蕴,国人是否应该深思?中国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被“以夷变夏”。这种状况我们从自己每天的日常生活中都可以感受到,比如,从服饰、饮食、节日、礼仪中都可以感受到:中国人都穿西服夹克,开始喜欢吃麦当劳、肯德基、披萨,过西方的情人节、鬼节、圣诞节,婚丧嫁聘娶、吉凶军宾嘉等礼仪大都按西礼操办,中国儿童在幼儿园连母语都没有学好就用大量时间学习外语,这些都表明中国人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上日益西化。我们从中国的历史中可以看到,变文化首先从日常生活细节的改变开始,即古人说的“变文化自变衣冠变风俗始”,我们中国人现在已经在衣冠、风俗等生活细节上改变了自己,现在中国人除了汉语外还有什么是中国的呢?如果这一状况不改变,再过不了多久,恐怕语言也很难说是中国的了!孔子门人及其后学均推尊孔子。亚圣孟子认为,孔子所行的“圣人之道”,是遍及自然界和社会的至高准则。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通,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平帝时封“褒成宣尼公”唐代加封为“文宣王”元加封“大成至圣文宣王”清世祖封“大成至圣文宣先师”走上圣坛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朱子语类》卷93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孟子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於夫子,可谓至圣矣!——司马迁历代评价天不生夫子于中国,中国当如何?曰不夷狄如也。——《樊川文集》卷六赵普再相,人言普山东人,所读者止《论语》……太宗尝以此语问普,普略不隐,对曰:“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罗大经《鹤林玉露》历代评价夫子之道,不可须臾去也。不闻之,是无耳也;不见之,是无目也;不言之,是无口也;不学之、不思之,是无心、无精爽也,尚可以为人乎哉?——李觏(gòu)历代评价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也;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自孔子以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以传,自孔子以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柳诒徵《中国文化史》历代评价新文化运动要破除以孔子之道为代表的中国封建主义文化信念、价值体系,要对历史的孔子及其学说进行重新认识,将它从封建主义意识形态中拯救出来;要树立民主与科学的精神,进行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根本改造。五四时期的评孔思潮打倒“孔家店”1974年1月18日毛泽东发动“批林批孔”运动在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前开的批林批孔大会打入地狱叛徒林彪、孔老二,都是坏东西。嘴上讲仁义,肚里藏诡计。鼓吹“克己复礼”,一心想复辟。红小兵齐上阵,口诛笔伐狠狠批。嗨!诺贝尔们以孔子为未来人类的新救世主:“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二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孔子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21世纪是亚洲的世纪、是中国孔子的世纪。重返圣坛?于丹在“百家讲坛”开讲《论语》心得三十而立就是建立心灵的自信。物质的东西越多人就越容易迷惑。知天命就是内心有一种定力去对抗外界。耳顺就是悲天悯人理解与包容。只有建立内心的价值系统,才能把压力变成生命的张力。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万名网民大调查:超过44%网民常看论语孔子,名,字,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政治上主张,鼓励人们,即“出来做事”。开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人,身通六艺者人。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丘仲尼儒仁礼治入仕私人三千七十二《论语》是一部___体散文集,是孔子的___和______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和《___》《___
本文标题:29孔子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176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