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我们留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给子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给世界留下什么样的子孙后代。——《世界教育报告》(1990年)有一流的教育,才能成为一流的国家。——温家宝(2006年7月18日)【课标要求】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刚解放时,我国学龄儿童入学率还不到20%,成人的文盲则高达5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识字是终身学习的关键,是民主和公民社会的基础工具,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更是最基本的人权。”一、扫盲教育1、原因:⑴我国人民群众文化素养普遍低下⑵教育事关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⑶识字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是最基本的人权。2、措施:⑴1950年:全国工农教育会议的召开。政府开办各种类型的补习学校。⑵1982年:宪法规定:“国家发展各种教育设施,扫除文盲。”⑶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一、扫盲教育2001年中国政府宣布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3、成就:农民在田间进行扫盲学习劳动模范郝建秀(中)在山东大学附属工农速成中学学习北京工农速成中学学生在学习采煤工人施玉海在中国煤矿工人速成中学学习文盲、半文盲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6.72%12.21%15.88%23.5%2001年1997年1990年80年代初(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课外链接:第一类:不能读书识字的人,这是传统意义上的老文盲。第二类:不能识别现代社会符号的人。第三类:不能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交流和管理的人。2001年,联合国重新定义的新世纪的文盲标准为: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中国每年新增文盲大约50万;由于辍学现象依然存在,全国约200个县尚未普及小学教育;由于人口流动增加,老文盲未完全扫除,新文盲又不断产生。还有些地区扫盲工作带有一定的运动性和突击色彩,扫盲教育质量不高,成果难以巩固,从而又导致一部分人复盲.据官方数字,我国4.8亿农村劳动力中,初中及初中以下的竟然达到4.2亿!这不仅是他们个人的不幸,也是国家民族的不幸。二、义务教育篇1、地位:是国家普及青少年教育、扫除文盲、提高人口素质、培养合格公民的重要手段,是国家的一项战略决策。2、措施:⑴1986年全国人大六届四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⑵90年代以来,普及义务教育成为“科教兴国”的重要环节。⑶实施“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希望工程”等。二、义务教育篇3、成就:2001年中国政府宣布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偏远贫困地区的小学“大眼睛”“大鼻涕”小光头1992年,著名摄影记者解海龙用镜头进行农村教育状况调查时,透过窗户纸看到孩子们正在读“山、石、水、火”等字。“大鼻涕”读得特别卖力,他皱着眉头,流着鼻涕。希望工程三个标志性照片希望工程三个标志性照片9292年至今,希望工程共捐助了年至今,希望工程共捐助了275275万名贫困学生,援建了万名贫困学生,援建了1188811888所所希望小学,收到海内外累计捐款希望小学,收到海内外累计捐款27.327.3亿元。亿元。“大眼睛”“大鼻涕”小光头1992年,著名摄影记者解海龙用镜头进行农村教育状况调查时,透过窗户纸看到孩子们正在读“山、石、水、火”等字。“大鼻涕”读得特别卖力,他皱着眉头,流着鼻涕。希望工程三个标志性照片希望工程三个标志性照片9292年至今,希望工程共捐助了年至今,希望工程共捐助了275275万名贫困学生,援建了万名贫困学生,援建了1188811888所所希望小学,收到海内外累计捐款希望小学,收到海内外累计捐款27.327.3亿元。亿元。从2006年开始,全部免除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2007年扩大到中部和东部地区;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免学杂费资金由中央和地方按比例分担,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的资金,中西部地区由中央全额承担,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资金由地方承担。“两免一补”(免学杂费、免课本费、补生活费)三、高等教育的发展遭到严重破坏1、曲折发展历程⑴建国初:照搬苏联模式——体制僵硬,培养目标过窄。实施“教育大革命”⑵“大跃进”时:⑶调整期:全面调整高等教育——进入稳定发展轨道⑷“文革”时:——素质下降,人才断层——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核心、造成教育界很大混乱三、高等教育的发展1、曲折发展历程⑸“文革”结束后:①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②20C80S以来高等教育迅速发展Ⅰ数量增加,资源配置、专业结构合理。Ⅱ建立起学位制度Ⅲ扩大办学自主权1953—1957年,教育在“必须彻底地、系统地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的口号下,模仿甚至照搬苏联的教育模式,为国家培养各种专业技术人才。但忽视了中国国情,出现了体制僵硬、培养目标过于狭窄等问题。建国初高等教育照搬苏联模式大跃进时期的“教育大革命”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核心,高校实行全日制、半工半读、各种形式的办学体制,初步建立起教学、生产劳动、科学研究三结合的教育体制。片面强调“突出政治”和过多参加体力劳动,打乱了正常教学秩序;许多改革,造成教育界很大混乱“文革”时高等教育遭到严重破坏“北大”红卫兵批判校长陆平等“反动学术权威”大学不招生,知识青年“上山下乡”1977年8月4日,邓小平亲自主持召开了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果断决定恢复中断10年之久的高考制度。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高考大学迎来恢复高考后的新生我国大学建立起完善的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制度。80年代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情况民族和民办高等教育长足发展西藏大学培养的硕士毕业生民办大学校园一角2、启示:“文革”期间,教育遭受严重破坏人才断层损失巨大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发展迅速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成就巨大举世瞩目三、高等教育的发展教育扫盲教育1950全国工农教育会议198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目标:1993《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义务教育法律保证:《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战略:“科教兴国”成绩:2001-1-1宣布:如期实现……高等教育建国初:照搬苏联的模式“大跃进”时期:“文革”时期:新时期:“教育大革命”核心办学体制教育体制严重破坏1961调整,1963开始稳步发展1977恢复高考80S以来迅速发展增加、合理学位制度扩大办学自主权强调重要性和紧迫性:宗旨:“开展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法律保证:新中国教育事业历程:扫盲教育:人口素质、文化水平显著提高义务教育:成为“科教兴国”的重要环节高等教育:教育与经济科技的关系更加密切认识: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教育发展。明确科教兴国是中华民族的振兴之路。美国依据1948—1984年经济实际增长数据,将传统的经济增长公式调整为:经济增长(100%)=34%(劳动增长+资本增长)+66%(科技和教育)。日本1952—1961年的经济增长模式为:经济增长(100%)=33.4%(劳动增长+资本增长)+66.6%(科学技术)。目前,发达国家技术和知识的增加占生产率增长总要素的60%~80%,我国占30%左右。对比以上几种经济增长模式的差异,探究其间的变化反映了什么问题?1977年开始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20世纪80年代提出“三个面向”指导方针1986年,颁布《义务教育法》1993年,发展高等教育—“211工程”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启动“希望工程”加大对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力度“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新时期教育:新中国教育发展史(1949——今)扫盲教育义务教育高等教育1949年——文革前文革期间文革结束——今50工农教育会议补习班参照苏联教育大革命全面调整86义务教育法90“科教兴国”重要环节2001年基本普及82宪法93纲要恢复高考高等教育迅速发展遭到严重破坏经济恢复国力增强巨大危害国家落后经济恢复生活水平综合国力提高对中国影响如何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1)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教兴国战略已经被世界各国所认同和实施。发展科技已经成为各国发展经济提高国力的主要手段,而科技的发展必须靠教育培养人才,许多国家把发展教育定为战略要务,并展开了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并且终身教育观念已成为普遍共识。(2)教育事关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现代化建设保持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教育提供强大的动力。教育具有先导性和全局性,重视教育、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3)由于历史和现实等原因,我国科技教育水平在整体上还不是很高。发展科教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至关重要的环节。(4)新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曲折尤其是“教育大革命”和“文革”对教育干扰与破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教训。①现代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它改变了传统社会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劳动和资本增长的模式,转而主要依靠科技和知识的增长。这说明,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与科技的进步紧密相关的,而科技发展需要人才,所以教育也就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②还可以从中看出中国和世界发达国家在经济增长要素方面存在的差异。中国的经济增长还不是主要依靠科技的发展,这说明中国的“和做突国”战略虽然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跟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还需不断地加大在科教方面的技资,继续推动科技和教育的发展。
本文标题: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187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