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怎样解答文字题文字题也称列式计算题。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题型。也是对四则混合计算的顺序的进一步认识过程。同时,也是为初中学习代数而打下基础。因此,让学生正确掌握文字题的解题方法,在小学阶段至关重要。数学教材中虽然没有列式计算的例题和练习题,但在练习和测试中都会遇到。解这类题时,要求必须列综合算式,学生不易掌握。文字题是介于计算题与应用题之间的一种题型,是计算题的语言表达形式,是应用题数量之间关系的概括,是沟通式题与应用题的桥梁。加强文字题的教学,可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和数学术语的理解,牢固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并为解答应用题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有些文字题数量关系复杂,不仅层次多,而且一些表达运算顺序的名词术语往往容易混淆和被忽视,致使学生经常造成解题差错。因此要强化文字题的审题教学,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审题方法和技巧,提高解题的正确性。那么,怎样让学生解答文字题呢,就以下几点供大家参考;一,弄清题意,找准关键字.学生审题,往往只看一遍就开始做,然而,对做列式计算题,,这样很容易发生.错误,是学生的一种不良习惯.例如20乘以3与60的和,积是多少?就此题,如果学生不理解题意,不找准关键字,很容易列式为:20×3+60。这样,就变成最后是求和而不是求积了。因此,必须让学生弄清最后求的是什么?即所列式子最后计算的一步要与题中最后求的什么相符合。二、分析数量关系,正确运用括号。虽然有的学生弄清最后是求什么,但往往不注意运用“括号”改变运算顺序,导致结果不正确,顺序错误,该用括号面没有用,如:20与16的和乘以他们的差,积为多少?学生很容易列式为20+16×20+16,计算成:36×4=124。虽然结果正确,但计算的顺序错了,以数量关系,必须用“括号”这说明了在列式中括号的作用很大。三、掌握“除”与“除以”的区别在小学阶段,多数学生在列式时,对除与除以不够掌握,导致列式时,被除数与除数颠倒用了。如:20除0.5与3的积,商是多少。生容易列式为:20÷(0.5×3)所以,我们必须让学生掌握除与除以的区别;如果是甲除乙,列式用乙÷甲,即乙为被除数,甲为除数。如果是甲除以乙,则直接用甲÷乙则可其它的教学方法一、“扣”“扣”就是紧扣关键词。文字题中的数量关系,往往是由题中的一些关键词决定的。常用的关键词有“乘”、“乘以”、“被……乘”、“用……去乘”、“除”、“除以”、“被……除”、“用……去除”等等。例如“用182除以13的商,去乘28与14的差,积是多少?”题中的关键词一个是“除以”,一个是“乘”,根据题意,其数量关系是“商”乘“差”,列式是(28-14)×(182÷13)。“乘”这个关键词,它决定着什么量做被乘数,什么量做乘数,稍不慎就会把数量关系弄错。又如“从4000除以25的商里减去13与12的积,差是多少?”题中的关键词一个是“除以”,一个是“减去”,它们决定着本题的数量关系:“商”减去“积”列式是4000÷25-13×12。二、借助语文方面的知识——先缩句,再展开来解决,若缩句后仍较复杂,可分几步完成。“缩”就是抓主干缩句,即把题目骨架用关键词表示出来,再列式计算。例如:“750与250的和比它们的差多多少?”抓住其主干可缩减为:“‘和’比‘差’多多少?”这就可先分别算出750与250的和与差,再算“和”比“差”多多少?列式是(750+250)-(750-250)。例2:100减去725除以25的商,得多少?先缩句,把修饰成分去掉,得出:100减去商。写成算式形式:100-(商)。算式中的具体数不加括号,和、差、积、商这些词先加上括号。然后判断括号在算式中是否起作用。在100-(商)中,商是除法的运算结果。根据运算顺序可知,有无括号都是先算商就把括号去掉得:100-商。再展开,商是725除以25的商,就把商用725÷25替换,即可得出综合算式:100-725÷25。例3:1000除以25的商乘36与18的差,积是多少?先缩句,去掉修饰成分得出:商乘差。商、差加上括号,写成算式形式:(商)×(差)。判断运算顺序得知:商的括号可以去掉,差的括号不能去掉。得出:商×(差)。再展开,商是375与25的商,差是36与18的差。把商用1000÷25替换,差用36—18替换,即可得出综合算式:1000÷25×(36—18)。。例4:1800减675的差除以5与25的积的多少?先缩句,去掉修饰成分得出:差除以积。差、积加上括号,写成算式形式:(差)÷(积)。判断运算顺序得知括号不能去掉。展开:差是1800与675的差,积是5与25的积。把差用1800—675替换,积用5×25替换,即可得出综合算式:(1800—675)÷(5×25)。例5:75加上6除96的商,再乘24,得多少?先缩句,去掉修饰成分得出:75加上商,再乘24。此句子分前后两部分,因此要列综合算式需分两步走。(1)75加上商,根据例1方法得出算式:75+96÷6。(2)再乘24。第一步算式的最终结果是和,即第二步是:和再乘24。写成算式形式:(和)×24。判断运算顺序得知括号不能去掉。然后把和用第一步分析出的算式75+96÷6替换,即可得出综合算式:(75+96÷6)×24。三、“分”“分”就是抓关键分层次。即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分清层次,把整道文字题分解为几个小部分,就能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例如“96与80的和除以96减去80的差,商是多少?”可用“‖”把条件和问题分开,用“│”把条件分为两层次,用“.”标出数学语言中的关键字词,即:96与80的和│除以96减去80的差,‖商是多少?这样,通过分层次,不难看出本题要求商,应先求出“和与差”,最后再“和除以差”,这样就很快列出式子为(96+80)÷(96-80)。四、“索”“索”就是执果索因。如果文字题的问句中,直接指出了最后求的是什么,就可以从问题入手,执“问题”这个“果”去索取解决问题的“因”。例如:“从4500除以25的商里减去13与12的积,差是多少?”从问题出发,抓住“差”是多少分析推理:要求差,就要知道被减数和减数。但被减数与减数均未直接给出,而要通过已知数先分别求出商、积才能得到。引导学生列出:“被减数—减数”后,突出题中“商减去积,差是多少”,顺藤摸瓜,得被减数─减数,即:〈商〉─(积)4500÷25-(13×12)在数学学习中,很多类型题都有一定的解题方法。有时也可借鉴其他学科的知识来帮助我们解决数学问题。教
本文标题:如何解答文字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191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