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把握诗歌赏析的选择题
把握诗歌赏析选择题2011——《如梦令》李清照B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雨疏风骤”的意思是雨点稀疏,晚风急猛。B.“海棠依旧”是此人对“卷帘人”的回答。C.“绿肥红瘦”描写出雨后海棠花的情景。D.这首词篇幅短小,有人物,有对话,意味深长。2010——《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八月湖水平”写出了洞庭湖的水面平静。B、“波撼岳阳城”描写了岳阳城摇摇欲坠的景象。C、后两联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愿望。D、全诗委婉表达了作者希望一展才华的政治抱负。句意理解——难词理解句意理解——补充主语写作技法——还原比喻风格形式句意理解——景物特点句意理解——景物特点中心主旨中心主旨说说下列选项考察诗歌鉴赏的哪些方面BD挖出这些“地雷”1.曲解词义2.忽略信息暗示一、句意理解上:1.“昏鸦”指昏昏沉沉的乌鸦2.“为赋新词”指为了写出新词新赋3.“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写了清晨时分的山景和诗人的感受。4.“水光潋滟晴方好”描绘了西湖在雨水滋润下的湖面美景。挖出这些“地雷”3.景物特点概括有误4.断章取义,以偏概全一、句意理解上:5.颈联诗人放眼望去,江上的景色凄美动人,令人伤感。6.“树木丛生”四句描写了由盛转衰的秋景7.“芰荷”是指荷花,可见此曲描写的是江南水乡夏季美丽的景色8.“挥手自兹去”体现了诗人洒脱豪迈,不带缠绵悱恻的哀伤之情。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芰荷丛一段秋光淡。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挖出这些“地雷”1.错判修辞2.混淆典故3.概念颠倒二、写作技法上:9.“浮云”两句运用拟人的修辞,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和别离的不舍。10.“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以冯唐自比,表示自己敢于为蒙冤受屈的将领直言,使他重新复职。11.“日月之行”四句实写大海吞吐日月星汉的磅礴景象。12.尾联以静衬动,表现出禅寺的生机与情趣13.“水光潋滟”两句由远及近地描绘了西湖的自然美景。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朝廷何日派遣冯唐去云中郡赦免魏尚的罪呢?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挖出这些“地雷”1.风格把握有误三、风格形式上:14.《题破山寺后禅院》全诗语言华丽,对仗工整,是山水游记中的佳作。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挖出这些“地雷”1.肆意拔高或贬低2.张冠李戴四、情感主旨上:15.“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形象地抒发其关于世事人生的深沉慨叹,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己也如雨中浮萍漂泊不定,对世事人生失去信心。16.“胡未灭”三句流露作者因年老而不能再报效祖国的沉痛悲愤和不甘17,“此生谁料”,抒发了作者晚年报国无路的痛苦和无人可诉的内心孤独和压抑。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小结在判断错误选项的过程中,我们需要:1.一字不漏地找出选项中的各个方面的关键信息。2.从各个方面的易错点入手,进行判断。牛刀小试C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以下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醉里挑灯看剑”,词人在酒醉之后还拨亮灯火端详宝剑这表明词人在刀光剑影中抗敌为国的愿望之迫切。B.“五十弦翻塞外声”中的“塞外声”是指塞外粗犷的战歌,“翻”指“弹奏”,表现出弹奏热烈,乐声响彻云霄的情景。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这两诗句先后从听觉、视觉两个角度概括而生动地写出战斗紧张激烈。D.这首词借剑寄意,表现抗金救国的主题,即是壮词,又是悲歌,基调愤激。牛刀小试A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以下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点明了观沧海地点居高临海。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写出了沧海壮阔宁静的景象。C.“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写出了岛上春意盎然的生机。D.“幸甚至哉,歌以咏志”直抒胸臆,抒发了作者难以抑制的豪情。牛刀小试B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以下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钱塘湖水面尚浅,云幕低垂的美景。B.颔联抓住了“争”、“啄”两个动词,生动描绘了莺歌燕舞的动态美,展示了春天的活力。C.颈联巧用“乱”、“迷”、“没”等字,真实再现了姹紫嫣红、草长莺飞的西湖盛春景色。D.尾联直抒胸臆,具体描绘了西湖的美丽景色,表达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心情。牛刀小试D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以下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通过对周围环境气氛的描写,具体真切地体现了那种难以言传的伤春之情以及微妙的内心感受。B.上片中的“细细”一词,不仅状春风的独特之处,同时为下文作者抒发对远方意中人爱恋的缠绵做铺垫。C.下片中的“强”字,极写作者努力想以酒来取乐,结果是“借酒消愁愁更愁”,片刻的欢愉都未能有。D.整首词表现了作者思恋、惆怅、愁怨交织的复杂的内心世界。总结•准确理解词句意义和景物特点,并能够整体把握诗歌内容。•认真思考,准确分辨作品风格和写作技法的概念。•结合社会背景、诗人生平和诗歌内容等信息,准确理解诗歌主旨。作业1.对一模后古诗鉴赏的错题进行集中整理,分析错误原因。2.完成《中考五年》2011部分的诗歌拓展题诉衷情书博山道中壁朝代背景南宋:靖康耻使南宋偏安江南,虽有国仇家恨,但朝廷屈辱求和、朝中奸臣当道。个人际遇陆游:幼时受家中爱国思想熏陶,仕途曾为奸臣所阻。中年入蜀,短暂投身军旅。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辛弃疾: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中年遭谗言落职,退居江西长达20年之久。平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却均未被采纳。豪迈倔强的性格和执着北伐的热情,难以在当时畏缩而又圆滑、嫉贤妒能的官场上立足。诗歌主体内容今昔对比;理想与现实对比。逆胡未灭,功业未成而人已老。空有志向却不被重用。通篇写愁。少年单纯,无愁说愁。而今历尽沧桑,有关怀国事,怀才不遇的哀愁;也有无人可诉的内心孤独和压抑。主旨理解饱含人生秋意。抒发了作者晚年悲愤不已,念念不忘国事的愁苦心情。抒发了作者报国无路的痛苦和无人可诉的内心孤独和压抑,也是对南宋朝廷的讽刺与不满。主旨比较
本文标题:把握诗歌赏析的选择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196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