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宏观经济学第十七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第十七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T、G、TR是药,C、I是药引,宏观经济政策是药方。第一节概述一、政策目标(一)充分就业(二)价格稳定:不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三)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四)国际收支平衡二、政策工具:达到目标的手段三、政策及理论的演变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目标之一充分就业1、失业:(1)含义: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并且正在积极寻找工作的人所处的状态。(2)分类:A、自然失业:在经济的动态变动过程中,由于某些难以避免的原因而造成的失业。包括B、非自愿失业:愿意接受现有工资水平,但仍找不到工作。C、周期性失业:由于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失业,属于非自愿失业,存在于经济周期的衰退与萧条阶段。D、隐蔽失业:表面上有工作,实际上对生产并没有做出贡献的人所处的就业状态。其边际生产力为零。(3)影响:A、对个人B、对社会2、充分就业:几种状态自然失业摩擦失业:信息不畅通或者获得信息花费的成本较高,社会上总有一些人在寻找工作自愿失业:求职性失业,劳动者不满意现有工作,离职去寻找更理想的工作而造成的失业。劳动力结构(技术结构、地区结构、性别结构)不能适应劳动力需求的变动所引起的失业。季节性失业:某些行业受季节变动的影响引起的失业。古典失业:由于工资刚性(工资只能上升不能下降)所造成的失业。此时劳动供给大于劳动需求。失业对个人的影响自愿失业,带来闲暇享受或者寻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工作非自愿失业,使收入减少,生活水平下降不同事件引起的紧张感(美国)事件紧张程度事件紧张程度配偶死亡100解雇40入狱66学业不良被迫辍学37失去工作49孩子离家29亲密朋友死亡47工作条件变化20失业对社会的影响政府要增加福利支出,造成财政困难影响社会稳定使实际GDP减少充分就业(1)一切生产要素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2)消灭了周期性失业,允许自然失业存在(3)空缺职位等于寻找工作的人数政策工具(一)需求管理:管理总需求1、源: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AD不足2、代表:凯恩斯3、目标:治理失业和通货膨胀4、工具:财政与货币政策(二)供给管理:管理AS1、源:20世纪70年代石油价格大幅度上升2、工具:(1)收入政策:控制工资与物价(2)人力政策:改善劳动力市场状况(3)经济增长政策:促进经济增长(三)国际经济政策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政策宏观经济政策的四个阶段(一)20世纪30年代~二次大战前夕:试验时期理论依据:《通论》目标:摆脱危机最成功的例子:罗斯福新政(newdeal)(二)二次大战后~20世纪60年代末:新时期理论依据:凯恩斯主义,“官方经济学”目标:充分就业与经济繁荣工具:财政与货币政策案例:1944年英国《就业政策白皮书》/1946年美国《就业法》(三)70年代初~1992年:第三阶段理论依据:自由放任思想复兴,凯恩斯主义失宠目标:四个特征:经济政策自由化与多样化,如货币学派、供给学派并存典型:1978年美国《充分就业和平衡增长法》/里根经济学(四)1993年~2000年:克林顿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疑似”复兴第二节财政政策的实践一、含义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改变税收、支出和公债以影响总需求,进而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政策。第二节财政政策一、构成:(一)财政支出政策1、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G。例一——军需品和警察装备的购买。例二:公共工程支出——政府投资兴建公共设施,但不是“形象工程”。2、转移支付:TR(二)财政收入政策1、财产税:对土地(不动产)和土地上建筑物(动产)征税,按固定比率从收入中征收。我国为12%2、所得税:对个人薪金、公司利润征税。税率随收入上升而上3、流转税:对流通中的商品和劳务征税。按固定比率从收入中征收。我国为17%(三)公债(PublicDebts)内债,为了弥补财政赤字而发。公债1、运作:政府向本国居民、企业、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债权人——公众;债务人——政府2、分类:按偿还期限划分(1)短期公债:3个月、6个月、1年(2)中期公债:1~5年(3)长期公债:5年以上,40年,永久3、公债哲学:公债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公债哲学(1)自己欠自己的债,不构成债务负担。(2)政府政权稳定,所以债务偿还有保证。(3)债务用于发展经济,使政府有能力偿还债务。二、财政政策的运用(一)原则:逆经济风向行事1、经济萧条时期,AD不足,使用扩张性财政政策(松政策),增加AD,就业扩大2、经济繁荣时期,AD旺盛,使用紧缩性财政政策(紧政策),减少AD,通货膨胀消失(二)具体运用: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1、经济萧条时期,采用松政策2、经济繁荣时期,采用紧政策(1)增加税收;(2)减少政府支出(三)自动稳定器(AutomaticStabilizer)工具自动发生作用,不需政府采取行动(四)功能财政——周期平衡预算:政策的实施造成了盈余或赤字的出现,怎么办?(五)充分就业预算盈余——衡量财政政策类型的标准松政策(1)减税(2)扩大政府支出ADDPI投资销售流转税消费个人所得税投资公司所得税ADDPIAD消费转移支付政府购买支出消费收入就业投资公共工程支出自动稳定器1、自动变动的税收:累进制的所得税萧条→个人与公司收入下降→符合纳税标准的主体自动减少、税率自动下降→政府税收下降速度大于收入下降速度→消费、投资下降的速度放慢→AD下降速度放慢2、政府转移支付:萧条→失业人数↑→符合领取救济标准的人数↑→TR↑→DPI↑→C↑→AD↑3、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萧条,农产品价格↓→政府收购→农场主收入↑→C、I↑繁荣,农产品价格↑→政府抛售→农产品价格↓避免经济过热案例:(美国)牛奶和牛奶制品行业很大,而且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十分重要。政府要制定牛奶的健康标准,并对牛奶及奶制品的生产和销售过程进行必要的干预。农业部的商品信贷公司是法律规定的购买多余奶制品以保持政府控制的保护价格(价格下限)的单位,它堆积了大量的黄油、奶酪以及无脂干牛奶----大约是每年消费量的10%。目前的价格下限是每磅13美分。周期平衡预算1、功能财政:为了实现充分就业,扩张性财政政策可能导致财政赤字;为了抑制通货膨胀,紧缩性财政政策可能导致预算盈余。但对之要处之泰然,不应为了追求年度财政收支平衡而妨碍财政政策的正确制订和实行。2、周期平衡预算:“处之泰然”的资本3、赤字财政政策:“处之泰然”的表现(1)具体操作:造成财政赤字后,政府委派财政部发行公债,卖给中央银行;央行支付货币给财政部,财政部用货币进行各项支出,刺激经济;银行在公开市场买卖公债,调节经济。(2)在美国的演绎繁荣,财政盈余萧条,财政赤字周期预算平衡充分就业预算盈余BudgetSurplus1、含义:在潜在GDP(GDP*)基础上产生的BS,记为BS*2、公式:3、作用:从BS*判断应实行什么政策:(BS*-BS)>0→(GDP*-GDP)>0→经济萧条,应实行扩张性政策。从BS*判断已经实行了什么政策:BS*增加→t增加→实行的是紧缩性政策)*(***GDPGDPtBSBSTRGGDPtBSTRGGDPtBS三、局限性遇到以下因素,预期目标难以实现。(一)政治因素影响大选、战争时期不能增税减支(二)时滞的影响(TimeLag):使政策效果延迟1、认识时滞2、行动时滞3、影响时滞(三)利益集团阻挠:来自于挤出效应(四)居民预期如果他预期持续萧条,则刺激消费的政策无效第三节货币政策的实践一、基础知识(一)银行制度(二)存款准备金制度(三)货币创造乘数(四)公开市场(五)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货币供给是怎样影响总需求的?二、政策的运用(一)总原则(二)三大政策工具(三)其他措施三、局限性银行制度1、中央银行(1)发行的银行:垄断一国货币发行权(2)银行的银行:同商业银行进行业务往来(3)国家的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监督其他银行2、商业银行(1)负债业务:吸收存款(2)资产业务:发放贷款,投资购买债券(3)中间业务:代客结算存款准备金制度1、准备金:Reserve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之前,必须保留一定比例现金,以便支付给前来取款的客户。吸收存款额=准备金+发放贷款额2、法定准备率:RequiredReserveRate由中央银行规定的准备金占商业银行全部存款的比率。rd吸收客户存款贷款银行留下准备金货币创造乘数:银行是如何创造货币的dr1最初存款最终存款dMrK1edMrrK11、货币创造乘数2、前提:(1)商业银行无超额储备excessreserve,否则,(2)银行客户不在手边保存现金cash,否则(3)考虑到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cedMrrrK1cedcMrrrrK1公开市场OpenMarket,又称金融市场,各种信用工具交易的场所。包括:1、货币市场:从事短期信用工具买卖2、资本市场:从事长期信用工具买卖(1)一级市场:发行市场(2)二级市场:流通市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货币供给量是怎样影响总需求的?1、利率渠道(主要渠道)M→r→C、I→AD2、股票市场传导渠道(1)托宾q渠道:货币供给→股票价格→托宾q→投资→总需求(2)财富渠道:货币供给→股票价格→金融财富价值→消费→总需求(3)财务管理渠道:货币供给→股票价格→金融资产价值→财务困难可能性→耐用品支出→总需求(4)物价渠道:货币供给→物价水平→股票除息价值→本期股票真实回报→下期投资→下期产出政策总原则逆经济风向行事1、萧条时期,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使利率下降,刺激消费和投资。2、繁荣时期,紧缩性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给,使利率上升,减少消费和投资。总之,萧条时期要雪中送炭,而不是雪上加霜。繁荣时期要泼水降温,而不是火上浇油。政策工具1、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灵活/结果容易预测/最常用(1)原则:央行在公开市场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调节货币供给量和利率。(2)操作:2、再贴现率政策:央行被动地等待(1)释义:商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由于准备金临时不足而向央行借款,借款时支付的利息率为再贴现率。(2)操作:萧条,再贴现率下降,借款成本下降,商行向中央银行的借款增加,准备金减少,从而货币供给上升。繁荣时期,再贴现率上升,货币供给下降。3、调整法定准备率:效果猛烈,较少使用/存在时滞萧条,降低法定准备率,商业银行对外贷款增加,另外货币创造乘数上升,从而货币供给增加。美国,rd变动1%,导致M变动20亿美圆。所以不能轻易变动rd.ADrM债券价格债券需求货币投放萧条,买进债券其他措施1、道义劝告无法律地位,但效果不错2、垫头规定:对证券市场放款3、Q号条例:规定商业银行的利率上限4、控制分期付款和房地产抵押贷款条件局限性(一)公众预期的影响利率下降、产生悲观预期→C、I不会显著增加(二)货币流通速度的限制通货膨胀时期,货币流通速度加快,致使降低M的效果不明显(三)流动偏好的存在致使利率不可能降得太低,使货币政策效果打折扣(四)时滞的困扰:认识时滞影响时滞行动时滞银行是如何创造货币的?客户银行存款额准备金贷出甲A1002080(贷给乙)乙B801664(贷给丙)丙C6412.851.2(贷给……)……………………总额500100400
本文标题:宏观经济学第十七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202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