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件PPT 03特种铸造2和铸件结构设计2011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铸造工艺特种铸造2和铸件结构设计李海艳华中科技大学船海学院机械制造工艺基础----锻压工艺作业要求•作业最好采用打印方式,每次既交纸质作业,也交电子文档(PPT)。可以两人合作分章节来做。•题目本身也必须输入进电子文档。•图形使用天喻或者AutoCAD绘制,在PPT中可修改,粗细线宽度分明,不同类型线使用不同颜色。•交作业邮箱cathyisme@163.com.1.大型雕塑/首饰/工艺品/玻璃制品等艺术性产品的制造方法2.特种铸造工艺与设备3.极大零件的制造方法4.极小零件的铸造方法5.极小零件的制造方法6.机械手表的制造过程7.自行车的制造过程8.汽车的制造过程9.切削加工技术/刀具技术前沿10.塑性成形技术前沿11.飞机的结构与制造过程12.船舶的结构与制造过程13.枪支的构造与制造方法15.计算机的制造过程16.快速原型制造的最新进展17.球墨铸铁等材料的发明与应用18.典型轻工业机械的原理工程19.焊接技术前沿20.家具等消费品的制造过程综合训练环节(1)—撰写机械小论文参考小论文题目(任选或另选与制造技术与制造业相关的题目):分数为5-15分,第14周交,交电子文档,有图片视频加分,相同的,两人的分数均为0分。机械制造工艺基础----铸造工艺1.3.3、压力铸造:将液态(或半固态)金属高速压入铸型,并在压力下结晶而获得铸件的方法。生产率高,生产过程易于机械化和自动化。铸件质量高、精度高,表面光洁,铸件力学性能好。便于采用镶嵌法铸造,实现一件多材质制造,改善铸件某些部分的性能。设备投资大,压型制作周期长、成本高。气孔问题。机械制造工艺基础----铸造工艺生产率高,生产过程易于机械化和自动化。适用范围:汽车、拖拉机、仪器仪表、医疗器械等制造行业。10kg以下低熔点合金铸件。1.3.4、低压铸造:在20—70kPa的压力下,将金属液注入型腔,并在压力下凝固的铸造方法。机械制造工艺基础----铸造工艺适应各种不同的铸型。便于实现顺序凝固。尤其能有效地克服铝合金的针孔缺陷。铸件的表面质量高于金属型。组织致密,气密性好。金属的利用率高。设备简单、投资少,浇注系统简单。适用范围:汽缸体、活塞、曲轴箱、壳体等高质量铝合金、镁合金铸件等。机械制造工艺基础----铸造工艺1.3.5、离心铸造(Centrifugalcasting):将液态金属浇入高速旋转的铸型中,使金属液在离心力作用下充填铸型并凝固成形的铸造方法。离心铸造的基本方式(a)立式;(b)卧式;(c)成型铸件的离心铸造离心铸造的特点及适用范围(1)生产圆筒形铸件时,铸件成本低。机械制造工艺基础----铸造工艺离心铸造的特点及适用范围(1)生产圆筒形铸件时,铸件成本低。(2)金属结晶由外向内顺序凝固,极少存在缩孔、气孔、夹渣等缺陷。(3)可进行双金属铸造。机械制造工艺基础----铸造工艺缺点:内表面粗糙,尺寸误差大,品质差,不适于铸造比重偏析大的合金(如锡青铜等)及铝、镁等轻合金铸件。适用范围:大批生产铸铁和铜合金的管类、套类、环类铸件和小型成形铸件,如铸铁管、内燃机汽缸套、轴套、齿圈、双金属轴瓦和双金属轧辊等。机械制造工艺基础----铸造工艺1.3.5、挤压铸造:又称“液态模锻”,是对进入挤压铸型型腔内的液态(或半固态)的金属施加较高的机械压力,使其成形和凝固,从而获得铸件的铸造方法。机械制造工艺基础----铸造工艺挤压铸造的特点及应用范围(1)铸件组织致密,有利于防止气孔、缩松、裂纹产生。(2)铸件有较高的精度,较低的表面粗糙值。(3)工艺适用性较强。(4)工艺出品率高,便于实现机械化、自动化生产。1.4铸件结构设计(StructureRequirementsofcasting)1.4.1铸造工艺对铸件结构的要求液态成形件的结构主要包括:外形、内腔、壁厚及壁的连接。1、铸件的外形设计(1)避免外部侧凹(2)铸件的外形应方便起模(3)分型面尽量平直(4)凸台、肋板设计要考虑起模方便2、铸件的内腔设计(1)尽量减少型芯数量,避免不必要的型芯(2)便于型芯的固定、排气和铸件的清理3、铸件要有结构斜度/拔模斜度机械制造工艺基础----锻压工艺机械制造工艺基础----锻压工艺机械制造工艺基础----锻压工艺1.4.2合金铸造性能对铸件结构的要求1、合理设计铸件厚度2、铸件厚度应尽可能均匀3、铸件壁(肋)间的连接设计(1)采用圆弧连接、圆滑过渡(2)避免锐角连接(4)避免十字形交叉连接3、铸件壁(肋)间的连接设计(3)厚壁与薄壁间的连接要逐步过渡(5)轮形铸件的轮辐连接采用奇数(6)避免出现过大的水平面机械制造工艺基础----锻压工艺3、铸件壁(肋)间的连接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基础----锻压工艺1.4.3不同的铸造方法对铸件结构的要求1、熔模铸件的设计(1)便于从压型中抽出金属型芯(2)孔、槽不应过小、过深(3)尽量避免大平面(4)铸件厚度尽量均匀2、金属型铸件(1)结构斜度较砂型大(2)铸件厚度不能太薄(3)并于安放与抽出型芯3、压铸件的设计(1)尽量避免侧凹、深腔(2)厚度要合理(3)注意镶嵌件连接机械制造工艺基础----锻压工艺利用金属在外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塑性变形,来获得具有一定形状、尺寸和机械性能的原材料、毛坯或零件的生产方法,称为金属塑性成型(也称为压力加工)。•金属塑性成型中作用在金属坯料上的外力主要有两种:冲击力和压力。•金属塑性成型的基本生产方法有以下几种:概述机械制造工艺基础----锻压工艺1、轧制:2、挤压:3、拉拔:4、自由锻:5、模锻:6、板料冲压:•金属塑性成型的基本生产方法:机械制造工艺基础----锻压工艺•各种加工方法的应用范围:•轧制、挤压、拉拔主要用于金属型材、板材、钢材和线材等原材料。•锻造用于承受重载荷的机器零件,如机器的主轴、重要齿轮、连杆、炮管和枪管等。•板料冲压广泛用于汽车制造、电器、仪表及日用品工业等方面。机械制造工艺基础----锻压工艺(1)塑性变形后金属组织的变化:•1)晶粒沿变形最大的方向被拉长,2)晶格与晶粒发生扭曲,产生内应力。3)晶粒间产生碎晶。2.1热塑性加工基础2.1.1加工硬化、回复和再结晶机械制造工艺基础----锻压工艺(2)塑性变形后金属的机械性能:•强度和硬度升高,塑性和韧性下降。产生加工硬化。•(钢丝反复折弯)2.1热塑性加工基础2.1.1加工硬化、回复和再结晶机械制造工艺基础----锻压工艺•1)回复:加工硬化使金属内能增加,是一种不稳定现象,在一定条件下,将回复到稳定状态。如当变形金属被加热时,晶格扭曲被消除,塑性有所回升——回复。•T回=(0.25-0.3)T熔•2)再结晶;继续升温,原子获得足够能量,并以某些•碎晶或杂质为核心结晶成新的晶粒,加工硬化完全消除。T再=0.4T熔,经再结晶后,变形金属又重新获得塑性。•高温下变形金属经历了加工硬化,但很快被再结晶所消除。回复再结晶2.1热塑性加工基础2.1.1加工硬化、回复和再结晶机械制造工艺基础----锻压工艺(1)冷变形:变形温度小于再结晶温度,有加工硬化现象产生。•冷变形优点:产品具有较高的硬度和低的粗糙度,表面质量好、尺寸精度高、机械性能好,一般不需再切削加工。•冷变形缺点:变形时需要很大的变形力,而且变形程度小,易降低模具寿命或使工件破裂。2.1热塑性加工基础2.1.2冷变形与热变形机械制造工艺基础----锻压工艺(2)热变形:变形温度大于再结晶温度,有再结晶现象产生。热变形后的金属可在较小的力下产生较大的变形,变形后的金属具有较高的机械性能。•热变形优点:金属能以较小的功达到较大的变形,加工尺寸较大和形状比较复杂的工件,同时获得具有高机械性能的再结晶组织。•热变形缺点:金属表面容易形成氧化皮,而且产品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较低,劳动条件和生产率也较差。2.1热塑性加工基础2.1.2冷变形与热变形机械制造工艺基础----锻压工艺•将铸锭加热进行压力加工后,由于金属经过塑性变形及再结晶,从而改变了粗大的铸造组织,获得细化的再结晶组织。•同时还可以将铸锭中的气孔、缩松等结合在一起,使金属更加致密,其机械性能会有很大提高。2.1热塑性加工基础2.1.2流线组织机械制造工艺基础----锻压工艺机械制造工艺基础----锻压工艺•(1)流线组织的形成:锻件在较大的锻比下变形时,晶粒将沿最大变形方向被拉长,晶界上的夹杂也沿拉长的晶界重新分布,形成流线组织。•(2)流线组织的特性:沿流线方向强度和韧性高,垂直流线方向强度和韧性差。金属产生各向异性。•(3)流线组织的利用原则:使最大正应力方向与流线方向一致,最大切应力方向与流线方向垂直。使流线分布尽量与零件轮廓相一致。2.1热塑性加工基础2.1.2流线组织机械制造工艺基础----锻压工艺•可锻性常用金属材料在经受压力加工产生塑性变形的工艺性能来表示。是以金属的塑性和变形抗力来综合评定。•(1)塑性指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永久变形,而不破坏其完整性的能力。用截面收缩率,延伸率和冲击韧性来表示。•(2)变形抗力。金属对变形的抵抗力。•金属的可锻性取决于材料的性质(内因)和加工条件(外因)。2.2金属的可锻性机械制造工艺基础----锻压工艺•(1)化学成分:成分应靠近纯金属,杂质元素含量尽可能低。合金含量应低,以降低变形抗力。•(2)组织结构:组织应以单相固溶体为好,组织中应尽量减少脆性相含量,不能有网状脆性相存在。晶粒应细小而均匀。2.2.1材料性质的影响:机械制造工艺基础----锻压工艺(1)变形温度:温度增加,金属的变形抗力下降,塑性增加,有利于锻造成型。但应防止过热、过烧、严重氧化和脱碳。应严格控制锻造温度。低碳钢1200~800℃。(2)变形速度:变形速度高,回复和再结晶难以进行完全,易产生加工硬化现象。但当变形速度很高时,变形功转化的热能来不及传散,金属的温度将升高,加工硬化现象得以消除。所以高速锤锻可以改善锻造性。(3)应力状态:三个方向中压应力数目愈多,金属的塑性愈好;拉应力的数目愈多,金属的塑性愈差。为什么?因为拉应力会使缺陷处产生应力集中,而压应力则可使缺陷焊合。2.2.2加工条件的影响:机械制造工艺基础----锻压工艺机械制造工艺基础----锻压工艺2.3锻造工艺金属塑性成型方法主要分为无模自由成型(也称为自由锻)和模膛塑性成型(也称为模锻)。1、自由锻:工具简单、通用,生产准备周期短,灵活性大,特别适用于单件、小批量生产。而且,自由锻是大型件唯一的锻造方法。但自由锻造的生产效率低,对工人的技艺要求高,劳动强度大,锻件精度差,后续机械加工量大等致命弱点,导致自由锻造在锻件生产中日趋衰落。国外工业发达国家的中小型自由锻件在其锻件总产量的比重只有20%~40%。机械制造工艺基础----锻压工艺2、模锻:坯料在模型内受压变形,最终获得与模型形状一致的锻件的材料成型方法。2.3锻造工艺机械制造工艺基础----锻压工艺3、模锻与自由锻的比较:1)生产率高:比自由锻高10倍以上。2)锻件尺寸精度高,表面粗糙度小,锻造公差比自由锻小2/3-1/4。3)能锻造形状复杂的锻件,得到形状理想的流线,锻件性能好。4)操作简单,生产条件好。缺点:工艺成本和设备成本高,生产灵活性差。2.3锻造工艺机械制造工艺基础----锻压工艺4、模锻的应用:模锻适宜小型锻件的大批大量生产。主要用于生产汽车、飞机、坦克和拖拉机的曲轴、连杆、齿轮和阶梯轴等。2.3锻造工艺机械制造工艺基础----锻压工艺2.3.1模锻工艺模膛塑性成形按模型不同可分为胎模锻造成形和固定模膛锻造成形。1.胎模锻造成形1)胎模锻造成型是在自由锻设备上,使用可移动的胎模具生产锻件的锻造方法。2)胎模成型只适用于小批量生产,多用在没有模锻设备的中小型工厂中。机械制造工艺基础----锻压工艺胎模种类较多,主要有扣模、筒模及合模三种。(1)扣模:扣模用来对坯料进行全部或局部扣形,生产长杆非回转体锻件。也可以为合模锻造进行制坯。用扣模锻造时坯料不转动。2.3.1模锻工艺机械制造工艺基础----锻压
本文标题: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件PPT 03特种铸造2和铸件结构设计201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232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