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公园规划1.城市公园绿地规划设计城市公园绿地规划设计一.概述:公园绿地是指向公众开放的、经过专业规划设计,具有一定的活动设施和园林艺术布局,以供市民休憩、游览和娱乐为主要功能特色的城市绿地•城市公园的起源、发展及现状:最早的城市公园出现在英国,1811年伦敦建设第一个对公众开放的园林绿地——伦敦摄政公园。城市公园绿地规划设计1854年美国奥姆斯特德设计的纽约中央公园,标志着现代城市公园的起源。中国:古代苑囿——私家园林、皇家园林——近代各国领事馆花园——现代开放性城市公园我国第一个城市公园——上海外滩公园(1965年8月8日)城市公园绿地规划设计城市公园绿地分类:公园绿地包括:综合公园(G11),社区公园(G12),专类公园(G13),带状公园(G14),街旁绿地(G15)综合公园包括:全市性公园(G111),公园面积一般在100hm2以上,服务半径为2~3km,步行约30~50min达到,乘坐公汽约10~20min到达。区域性公园(G112),服务半径为1~1.5km,步行约15~25min达到,乘坐公汽约10~15min到达。城市公园绿地规划设计二.综合性公园用地选择综合性公园的服务半径应使居住用地内的居民能方便实用,并与城市主要交通干道、公共交通设施有方便的联系。符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确定的性质和规模,尽量充分利用城市的有利地形、河湖水系,并选择不宜于工程建设及农业生产的破碎地段。充分发挥城市水系的作用,选择具有水面的地段建设公园,既可保护水体,又可增加公园景色,满足开展水上运动、公园地面排水、植物浇灌、水景用水的需求。城市公园绿地规划设计选择现有植被丰富和有古树名木的地段。在原有林场、苗圃、花圃、丛林等基础上加以规划改造、投资少、见效快。选择有可以利用的名胜古迹、革命遗址、人文历史、园林建筑的地区规划建设公园,既可丰富公园内容,有可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公园用地应考虑发展的可能性,留出适当面积的备用地。备用地可暂时作为苗圃、花圃。城市公园绿地规划设计三.综合性公园规划设计基本原则奥姆斯特德原则:保护自然景观,恢复或进一步强调自然景观。除了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尽可能避免使用规则形式。开阔的草坪要设在公园中心地带。选用当地的乔木和灌木来造成特别浓郁的边界栽植。公园中的所有园路应设计成流畅的曲线,并形成循环系统。主要园路基本上穿过整个公园,并有主要道路将全园划分为不同区域。城市公园绿地规划设计城市公园规划设计基本原则贯彻国家在园林绿地建设方面的方针政策,遵守相关规范标准。考虑市民对公园的使用要求,丰富公园的活动内容及空间类型。继承我国造园艺术,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创造有特色的园林风格。与当地历史文化及自然特征相结合,体现地域特色。利用公园现状及自然地形,有机组织公园各个构成部分,形成有序的空间序列。规划设计切实合理,满足技术和经济要求。注意城市公园与周边城市环境的融合协调。城市公园绿地规划设计四.城市公园规划布局基本形式规则式:地形平坦或有层层抬高的台地;轴线的应用、对称式布局;水体;道路广场;建筑;种植规划;园林小品;需有空间焦点。庄严肃穆、透视感强、条例性强(理性),如西方规则式园林。四.城市公园规划布局基本形式自然式:地形:多以自然地形或自然地形与人工山体水面相结合,再现自然地貌景观水体:自然岸线、驳岸多用自然山石或自然倾斜坡地、水面形式多样(溪流、湖泊、瀑布、泉、湾、潭、跌水)四.城市公园规划布局基本形式四.城市公园规划布局基本形式混合式:四.城市公园规划布局基本形式城市公园绿地规划设计五.城市公园功能及功能区划功能:游——观赏游览区憩——安静休息区娱——文化娱乐区教——科普教育区运动——体育活动区管理——管理服务区城市公园绿地规划设计功能区划:入口广场区:观赏游览区:山水风景、奇花异草、名胜古迹、建筑雕塑、假山盆景、鸟兽虫鱼。相对安静,100m2/人安静休息区:散步、品茶、垂钓、弈棋、书法、绘画、学习、气功。面积较大,注意与其他功能区间的隔离与衔接。文化娱乐区:有习、游泳、划船、音乐电影、舞蹈戏剧。露天剧场、游艺室、展览厅、音乐厅、广场。一般选择在公园中部,30m2/人城市公园绿地规划设计儿童活动区:游戏娱乐广场、少年宫、迷宫、障碍游戏场、沙坑、少年体育运动场、阅览室、科普园地。50m2/人。靠近公园主要入口,尺度、色彩简洁明快,赋予教育意义,分年龄段进行分区,植物选择无毒、无刺、无异味、所有硬质设施采用钝角形式,开展集体活动的场地,成人休息等候场所。老年人活动区:晨练、门球、老年舞蹈、戏曲、遛鸟。体育活动区:跑步、登山、游泳、旱冰、打球、骑车科普教育区:城市公园绿地规划设计管理服务区:管理设施:办公楼、苗圃、温室、食堂、保安、宿舍、给排水、通讯供电、仓库、广播室等服务设施:餐厅、茶室、小卖部、摄影、公用电话、问讯、物品寄存、园椅园凳、卫生室、厕所、垃圾桶城市公园绿地规划设计六.城市公园景观区划及空间序列组织1.关于景点、景区关于景点组成问题:观景点:城市公园绿地规划设计2.景观区划:广场景观区、水体景观区、山林景观区、树林草地景观区、台地景观区、树阵林荫景观区……3.空间基本类型:可控空间:规划范围以内、可供游人游览活动(使用)的园林空间不可控空间:又称半影空间,规划范围以外、视线可以到达但无法进入使用的园林空间,借景城市公园绿地规划设计动态空间:使用者在行进中景观观赏,考虑空间的连续、序列、景色的变化,使空间有起点、发展、高潮、结局静态空间:固定视点的静态构图,经营空间中各景观要素的位置、体量、形体、线条、色彩、质感、视距关系(前景、中景、背景)(主景、配境)开敞空间:闭合空间:城市公园绿地规划设计4.景观空间序列组织:不同类型的空间组织:起景——发展——高潮——结景、空间间的渗透、过渡序景——起景——发展——转折——高潮——转折——收缩——结景——尾声如昆明世博园花园大道:入口广场(起境)——花钟(序景)——花海、花船、花溪、花柱(发展)——集会广场、中国馆(转折)——中心广场(高潮)——大温室(尾声)城市公园绿地规划设计开门见山式:“显”,对称及均衡的布局,中心内容、主要景点始终呈现在前景方向上,轴线的顶端是主要景观所在。欲显还隐式:利用地形、建筑、树丛等队主要景物进行障景的同时露出景物的一部分,引导人们接近景点。传统园林中很多该类实例,如苏州虎丘景区,在很远的地方就可看到虎丘山顶上的云岩寺塔,到山门处消失,进入山门又突然出现深藏不露式: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城市公园绿地规划设计七.综合性公园出入口规划设计位置选择:公园出入口一般分为主要出入口(1个)、次要出入口(1个或多个)、专用出入口(1~2个)主要出入口:与城市主要交通干道、游人主要来源方位、公园用地自然条件相协调,应设在城市主要道路和有公交通过的地方,同时使出入口有足够的人流集散用地,与园内道路联系方便。城市公园绿地规划设计次要入口是辅助性入口,主要为附近居民或城市次要干道的人流服务,一般设在公园内有大量集中人流集散的设施附近。如园内的表演厅、露天剧场、展览馆等场所附近。专用入口:方便管理生产及不妨碍园景,多在公园管理区附近或较偏僻不易为人所发现的地方,不供游人使用。城市公园绿地规划设计城市公园绿地规划设计规划设计:考虑其对城市街景的美化作用,平面布局、立面造型、整体风格根据公园性质和功能来定。大门造型与周边城市环境有较明显区别。公园出入口构成:内外集散广场、大门、停车场、存车处、售票处、检票处、小卖部、休息廊、导游图等。内外广场面积、形状由公园规模、游人量、门前道路宽度及其在城市道路中的地位等决定,面积以公园游人容量为依据,宜按500㎡/万人计算。城市公园绿地规划设计公园出入口宽度在园停留时间>4h1~4h<1h售票公园不售票公园8.317.025.015.010.25.0城市公园绿地规划设计环境容量估算概念环境容量: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所能容纳的游客数量,又叫瞬时容量。环境日容量: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一定空间,一天范围内所能容纳的游客数量。环境容量制定的主要依据是在不破坏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能充分满足游人生活必需和食宿交通条件时,所能容纳的游人的理想数量。城市公园绿地规划设计环境容量估算原则(一)、忍耐度原则:估算以维护风景资源价值和保护环境质量为前提,环境容量不能超过风景资源保存和风景环境质量保护的“忍耐度”。(二)、满足性原则:估算必须保证游客游兴及观光要求得到满足。(三)、安全原则:估算必须在自然资源、环境质量得到保护,游客游性得到满足的前提下,使游客的安全得到保障。城市公园绿地规划设计线路法又叫游道法:1.完全游道环境容量计算方法:C=A*D/BC—环境日容量;A—游道全长;B—游客占用合理的游道长度(一般取5米);D—周转率(D=景区开放时间/游完全程所需时间)城市公园绿地规划设计2.不完全游道的计算方法:C=A*D/(B+B*E/F)F—游完全程所需时间;E—沿游道返回所需时间;C—环境日容量;A—游道全长;B—游客占用合理游道长度;D—周转率城市公园绿地规划设计面积法:适用于城市公园、露营地等景区C=A*D/aC—环境日容量;A—可游览面积;a—个人应占面积;D—周转率市、区级公园游人人均占有公园面积以60㎡为宜,居住区公园、带状公园和居住小区游园以30㎡为宜;近期公共绿地人均指标低的城市,游人人均占有公园面积可酌情降低,但最低游人人均占有公园的陆地面积不得低于15㎡。风景名胜公园游人人均占有公园面积宜大于100㎡城市公园绿地规划设计卡口法:适用于溶洞、漂流河段等分批参观的景区。T1=H-T2H—每天开放时间;T1--每天游览时间;T2—游完全程所需时间D=T1/T3D—日游客批数;T3—两批游客间隔时间;C=D*每批游客的人数C—环境日容量;D—日游客批数城市公园绿地规划设计旅客日容量计算:旅客日容量是指风景区、公园、风景旅游村、旅游城镇容纳旅游者的能力。G=(H/T)*CG—某游道或景区旅客日容量;C—某游道或景区日环境容量;H—游完某游道或景区所需全部时间;T—游客在某公园或景区观光游览时间(以7小时为宜)。资料:旺季以理论日容量100%计算平季以理论日容量65%计算淡季以理论日容量20%计算
本文标题:公园规划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274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