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专项施工方案冲击碾压
1第一节编制依据1.1国家或交通部现行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冻土施工标准化管理指南及下发的施工图纸等。1.2技术水平、机械设备能力和同类工程的施工经验。1.3施工现场调查所得的有关资料。第二节工程概况2.1主要工程量试验段选在K327+420~K327+600段,试验段长度180米,其属于少冰,多冰冻土路段,工程量如下:里程长度(m)工程数量备注U型钢筋(Kg)冲击碾压(m2)填筑砂砾(m3)土工格栅(㎡)K327+420~K327+6001804038519425981592.2工程地质及气候状况本试验段属于青藏高原河源山原草甸区,海拔高,气候寒冷,在特殊的地理环境下形成了多年冻土区,该区段多年冻土地温在-0.3~-1.5摄氏度,具有冻土地温高、退化速度快,对热干扰更敏感、冻土热稳定性更差等特点,具有强烈的垂直地带性,多年冻土温度、厚度受海拔高度的控制。主要分布有岛状不连续多年冻土和大片连续多年冻土,冻土类型以少冰-多冰冻土为主。2.3试验段的目的2.3.1通过路基试验段施工,摸索并总结出一套高寒、高海拔地2区冻土路基填、挖施工合理的施工组织和机械设备配置方式;2.3.2通过试验,摸索并总结清表及填前碾压、回填及碾压;不同填料法,填筑松铺厚度、松铺系数,不同自然条件下的机械设备组合、碾压遍数和挖方路堑底基换填施工的工艺方法;2.3.3总结出如何依据招标文件及技术、质量标准以及部颁质量标准进行规范的程序管理方法和质量控制手段;2.3.4通过试验段施工,收集相关数据,指导全面路基工程施工并达到技术标准。2.4施工准备2.4.1技术准备:A、标准试验(包括填料的重型击实,CBR,塑、液限,含水量,颗粒分析等);B、测量全套资料(导线点,水准点复测,原地面高程复测)2.4.2、现场准备:A、人员组织安排均己到位,协调工作己做好;B、施工机械配备已到位;C、通往试验段的施工便道已通,人员及机械设备可直接进场作业。2.5施工材料2.5.1按设计图要求选用级配良好的砂砾进行基底处理。路基填料,选择位于原G214线K357+400-K357+700段右侧料场的砂、砂砾料。2.5.2采用双向土工格栅,其进场土工格栅检测必须符合设计并满足如下要求(抗拉强度均大于80KN/m,延伸率小于等于10%);选用宽度不小于4m的土工格栅,连接处绑扎后采用U型钢筋钉进行固定,3U型钉纵横向均按2m间距进行布设。2.5.3填方路基材料要求:路基填料施工前,取代表性土样,按现行实验规范对填料进行各项试验,取得土样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进行试验段铺筑。填料材料要求如下:砂砾料0.075mm以下颗粒含量不得超过5﹪,其颗粒组成应符合垫层材料级配要求。第三节施工组织安排3.1人员配备试验段管理人员一览表:项目部人员组织一览表姓名学历职务李岳峰本科项目经理田敏哲本科技术总工蔡鹏飞本科工程部部长王永剑本科路基工区长安斌本科试验室主任蒋小彬本科测量队长基层施工队人员组织一览表姓名学历职务刘海法本科现场技术负责人赵均专科技术员马明星专科试验员王旭东本科测量员3.2设备配备4主要机械设备一览表序号设备名称型号规格额定功率(KW)生产能力数量(台)进场时间1装载机ZLC50C3.0m312011.62振动压路机徐工26215526T12011.63平地机PY180227铲刀长4.9m12011.64挖掘机220型1.0m312011.65冲击碾12012.56自卸车22.0m352011.67洒水车1326000L自喷式12011.68推土机T140235.4直铲12011.6主要试验测量设备一览表序号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1灌砂筒套12全站仪中纬206R台13水准仪苏一光DZ2台23.3施工计划安排详见“分项工程进度安排表”分项工程进度安排表施工项目计划开工时间计划完工时间基地处理2011.8.122011.8.14填筑砂砾2011.8.152011.8.22冲击碾压2012.5.222012.5.31铺筑土工格栅2012.6.12012.6.4路基填筑2012.6.42012.6.8第四节施工方案4.1冲击碾压施工工艺流程4.1.1测量放样、场地清理、场地周边防护、碾压前压实度,高程测量,记录、洒水车洒水,平地机刮平,压路机静压、冲击碾压35遍(时速>12Km)、观测沉降量,含水率,压实度检查、平地机刮平,洒水均匀,压路机静压、冲击碾压4-20遍(时速>12Km)每遍进行沉降量观测,含水率检查,第5、10、13、16、19遍进行压实度检测、每三遍平地机刮平,压路机静压、冲击碾压后5遍、每遍进行沉降量、压实度、含水率检测、最后一遍压实度检测,符合设计值进入下道工序(低于设计值增加冲击遍数)。冲击碾压施工工艺框图如下:64.1.2侧放冲击碾压机行走轨迹根据路基宽度,确定循环冲击碾压的轮迹走向,用灰线洒出,之后用冲击式压实机进行冲击碾压,从路基的一侧向另一侧冲蹍,冲蹍顺序应符合“先两边、后中间”的次序,以轮迹搭接但不重叠覆盖整个路基表面为冲蹍一遍。4.1.3设备就位碾压由牵引车拖动冲击碾,在缓冲区加速行驶,通过测验区时确保行驶速度不小于12Km/h,碾压采用排压法。行驶两次为一遍,形成4米宽碾压带,其中每遍第二次的单轮有第一次两轮内边距中央通过,形成理论冲击碾压间隙双边个0.13m,当第二遍的第一次向内移动0.2m冲击碾压后,将第一遍的间隙全部碾压,第三遍在回复到第一遍的位置冲蹍。每遍纵向相错1/6的轮周距进行碾压,在碾压3遍完成后,回复到第一遍位置开始第二轮碾压,依次从一侧向另一次推移完成全部碾压遍数。4.1.4冲击碾压过程中,如果因轨迹过深而影响压实机的行进速度,可用推土机平整后在继续冲蹍。若冲击碾压过程中,路基表面扬尘,可用洒水车适量洒水后继续冲蹍,在碾压过程中当土壤含水率不够时,洒水进行调整,使其达到最佳含水量,每冲击碾压3遍后,进行沉降量观测,压实度,含水率检测。4.1.5按第3条和第4条连续冲击碾压,至最后5遍的沉降量不大于1cm时,进行设计要求的项目检测。4.1.6如果未能达到设计规定的施工质量要求,则重复(3)~(5)条项目,直至达到设计要求为止。4.2质量检验冲击碾压检测:冲击碾压3遍(时速大于12Km/h)时进行沉降量观测、含水率,压实度检测;冲击碾压4-19遍时(时速大于12Km/h)每遍进行沉降量观测、含水率检测,第5、10、13、16、19遍进行压7实度检测;冲击碾压后5遍,每遍进行沉降量观测、压实度、含水量检测。4.3数据采集流程4.4与监理组的工作对接4.4.1基底处理范围及碾压基底高程测量邀请测量监理工程师旁站、见证。原地面高程测量请监理工程师随即抽检。4.4.2碾压过程中每遍碾压后沉降量测量请监理工程师随即抽检。4.5施工注意事项及要点4.5.1施工注意事项(1)该路段属于填方路段,地势平缓,冲击碾压范围要依据边线放样进行。(2)冲击碾压前记录好地面高程,水准点,中桩位置原始资料,8用前后数据进行对比确定冲击压实后的沉降量。(3)冲击碾压若干遍后,地面成波浪形,会产生跳车现象,影响车速和冲击效果,及时进行整平处理,视土质含水量适时洒水。第五节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5.1工程质量管理措施5.1.1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项目部严格按照ISO9001质量体系要求,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详见“质量保证体系框图”。5.2工程质量管理机构项目经理部成立第三架子队以副队长李万林任组长,技术总管杨凯任副组长的质量领导小组,负责全项目的质量创优领导工作;工程技术部和安质环保部为相应的质量主管部门;各专业施工队设专门的质检工程师,施工班组设兼职的质检员,以形成系统化的质量管理组织机构体系。详见“质量管理组织机构体系图”。9质量保证体系框图建立健全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与管理制度思想保证工程回访改进工作质量强化巩固质量意识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保证项目部安质环保部队专职质检工程师三工三查制行政管理保证企业法人负责制项目经理、总工责任制制定质量政策贯彻质量标准组织协调施工质量监控施工队长、技术主任责任制工班长、主管工程师责任制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经济保证经济法规经济责任制优质优价完善计量支付手段制定奖惩条令签定包保责任状经济兑现奖优罚劣提高经济效益施工保证精心组织,合理安排,突出重点,专业化施工精干高效的项目部和专业施工队伍质量评定配套齐全的机械设备和测试仪器标准化作业制定创优规划完善创优措施检查创优效果技术保证加强技术培训,执行质量标准执行部颁规范技术标准制定完善技术管理制度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提高技术水平岗位培训与持证上岗实现质量目标反馈三不交接制五不施工制调配技术质管力量10质量管理组织机构体系图5.3技术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健全以技术总管杨凯为主的技术质量管理体系,分别配备相应的专业工程师(刘海法、郭军业、贾伯、王旭东、许生军);各施工队,配备主任工程师一名和专业工程师。实行技术工作统一领导,划分各级技术权限,明确各级技术负责人的职责,推行技术承包责任制,开展技术优质服务。详见“技术管理工作体系图”。5.4制定质量目标和规划,开展目标管理根据质量目标规划提出的各项指标,从项目部到班组逐步分解为工作指标、管理指标、各项保证指标和操作指标,层层抓落实,保证各项质量指标的实现,确保质量总目标。副队长李万林技术总管杨凯安质环保部张利德项目部质量领导小组质检工程师陈海福试验室马明星精测队王旭东各施工队队长试验员测量组专职质检员班组兼职质检员工班班组长11技术管理工作体系框图技术管理工作体系技术责任制图纸会审制技术交底制技术复核制测量复核制工程试验制质量检验制施工日志制技术档案制单位工程图纸审查,包括初审和综合会审审查后处理编制单位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技术措施和施工工艺技术交底技术规程标准的学习与贯彻建立各项规章制度体制度技术工作工序施工中技术指导与控制技术控制测量控制试验控制施工日志竣工文件技术总结工程验交125.5积极开发科技新成果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和新工艺,以先进的技术确保高质量的产品。5.6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认真做好设计图纸自审与会审,充分理解设计意图,逐级进行技术交底,严格按设计图、相关的技术规范及操作规程要求进行施工。技术人员深入现场精心指导,质检人员与测试人员准确检测、严格把关。强化工序、工种、工艺的质量控制,在一些重点工序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专人负责,对关键性的重点工艺开展QC活动,组织技术攻关。5.7严格实行质量终身责任制严格实行质量负责制和质量终身责任制,实行企业法人代表、项目负责人、各级技术人员及工班负责人对工程质量负相应责任,层层签订质量责任书,做到责任落实到位,使各级指挥人员在实施组织指挥中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确保工程质量。5.8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种质量管理制度5.8.1认真执行工前技术交底制。开工前必须向全体参建职工进行技术交底,交清设计意图、交技术标准、交质量标准、交施工方法、交施工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专项技术培训,使全体施工人员质量目标明确,标准楚,施工方法得当,工艺操作符合要求。5.8.2认真贯彻执行“三工三查”制,即工前交底、工中检查指导、工后总结评比。坚持施工过程中的“五不施工”和“三不交接”13的规定。“五不施工”即:未进行技术交底不施工,材料无合格证、试验不合格不施工,上道工序或成品、半成品未经检查验收不施工,隐蔽工程未经监理工程师检查签证不施工,图纸和技术要求不清不施工。“三不交接”是:无自检记录不交接,未经质检人员验收不交接,施工记录不全不交接。5.8.3建立健全质量创优检查分析评比制度,开展创优竞赛活动,做到月有检查分析,季有质量评比,年有总结奖惩。5.8.4坚持施工过程三级质量检测制度。即“跟踪检测”、“复测”、“抽检”,通过施工过程三级质量检测达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的目的,杜绝质量事故的发生。5.8.5坚持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现场验收制度。对原材料、成品及半成品由质检工程师组织质量、技术、试验、物资部门及施工队有关人员进行验收,确
本文标题:专项施工方案冲击碾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295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