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外部性矫正【基础知识】Externality的中文译名,除了外部性,还有外在性、外部效应、外在经济等。盛洪认为,经济学曾经面临的和正在面临的问题都是外部性问题。外部性问题不仅是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也是法学、社会学、人口学甚至政治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张五常和杨小凯却认为,外部性概念模糊不清、同义反复、没有意义。一、外部性的概念与后果1、外部性的概念Buchanan&Stubblebine:外部性可以表达为:UA=UA(X1,X2,…,Xn,Y1)UA:A的个人效用,它依赖于一系列的活动(X1,X2,…,Xn),这些活动是A自身控制范围内的;Y1:由另一个人B所控制的行为。某个人的行为给其他人带来了未在交易价格中反映的成本或收益。负外部性:某个人的行为给他人造成额外的损害;正外部性:某个人的行为给他人带来额外的收益。消费的负外部性:某人的消费行为给他人带来额外的成本。如吸烟。消费的正外部性:某人的消费行为给他人带来额外的收益。如喷香水。生产的负外部性:某人的生产行为给他人带来额外的成本。如造纸厂排放污水。生产的正外部性:某人的生产行为给他人带来额外的收益。如养蜂对农作物产量的增加。拓展的解释区际外部性:辖区之间人类行为的影响。如上游对中游,中游对下游。代际外部性:代际之间人类行为的影响。如前代对当代,当代对后代。【问题讨论】经济学家们对外部性概念的理解有哪些差异?自A.Marshall以后,经济学家们从不同角度对外部性问题进行研究。A.Pigou从“公共产品”入手,认为外部性问题具有不可分割性;M.Olson从集体行动入手,认为外部性体现个体行动与集体行动的对立;R.Coase从外部侵害入手,认为外部性问题不是单向的;博弈论从“囚徒困境”入手,认为外部性体现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不一致。迄今为止,有三个比较权威的定义,这几个定义把外部性与经济学其他基本概念联系起来。HalRonaldVarian(1984)的定义:当一个个体的行为不是通过影响价格而影响另一个个体的环境时,就称之为外部性。这一定义从个体与个体的行为关系来界定,认为人们之间存在利益冲突,一方的行为势必影响另一方的利益。与不同行为策略即博弈有关。JamesEMeade(1973)的定义:外部经济是这样一种事件,它将可察觉的利益(或损害)加于某个人,而这个人并没有完全赞同,从而直接或间接导致该决策失误。这一定义是从决策成本与交易成本的角度来考察的,认为双方同意的交易是有效率的交易,同意与否不是一个心理问题,而是一个成本问题。DouglassCNorth&RobertPThomas(1973)的定义:当某个人的行为所引起的个人成本不等于社会成本,个人收益不等于社会收益时,就存在外部性。这个定义显然是从收益与成本角度来推敲的。在人与人之间的交互行动中,一个人的成本可能就是另一个人的收益,一个人的收益又可能是另一个人的成本。一种选择的收益就是另一种选择的机会成本。但是,如果产权不清楚,成本或收益便无从谈起。所以,成本和收益的界定以产权制度为基础。2、外部性的复杂性(1)同一活动对相同主体会同时产生正或负的外部性。新建一工厂,使相邻社区的交通条件改善,又使空气质量下降。(2)同一活动对不同主体会同时产生正或负的外部性。某人在家中高唱周杰伦的歌,使追星族的邻居大饱耳福,却使年长的邻居苦不堪言。3、外部性的后果(1)负外部性使产量过剩负外部性的实质:产品的价格不能充分反映生产这种产品的社会边际成本。即:MPC﹤MSC外部边际成本: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产品给第三者带来的额外成本。(2)正外部性使产量不足正外部性的实质:产品的价格不能充分反映该种产品的社会边际收益。即:MPB﹤MSB外部边际收益: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产品给第三者所带来的额外收益。二、外部性的起源1、产权与外部性有人认为,源于市场机制。厂商和消费者都不会站在MSC或MSB的角度作出决策。更多的人认为,源于产权不清。若一种资源的产权没有排他功能,那么就会导致过度享用,最终使其他成员的利益受损,从而产生外部性。一般来说,共有产权最容易导致外部性。共有产权:辖区内的每个成员对某种财产都拥有产权,实际上这种财产并不属于哪个人。在共有产权条件下,某一个成员可以过度分享财产的权利,其他人与其谈判的成本很高。国有产权也容易导致外部性。国有产权:财产权利名义上归国家所有,实际上由政治家或官员所选择的代理人来行使。代理人也可以过度分享财产的权利,其他人与其谈判的成本也比较高。私有产权:依照法律,财产权利归家庭或个人所有。只有在私有产权条件下,某一个成员无法过度分享财产的权利,从而不易产生外部性。2、“公地悲剧”1968年,美国加州大学生物学教授G.Hardin,在《Science》上发表《TragedyofTheCommons》,描述了这样一种情形:早期的西方国家都有公共牧场,牧民乐于在免费的公共牧场上放牧。随着牲口数量的不断增加,牧场出现了荒漠化,畜牧业也难以为继。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对于任何一户牧民来说,每增加一头牲口所产生的收益归自己,由此带来的生态成本却由大家分担。“公地悲剧”的实质:资源的过度利用,甚至激励人们去破坏和毁灭资源。现实生活中经常会出现“公地悲剧”的事例。如卫生间里的手纸。【实例】每年3月中旬,西湖龙井村的茶农还没有开摘一芽新茶,但每斤售价几千元的“龙井”新茶已在杭州街头出现。“西湖龙井”、“杭州龙井”、“浙江龙井”等,把“龙井”二字当成“公地”。结果是,茶叶市场上鱼龙混杂,“龙井”品牌也就不再神圣。打算统一包装了。但是,……。【实例】在西北荒原上,生长着有药用价值的甘草。名义上归国家所有,事实上有关部门无法管理。于是,就有人自行去挖掘,由于没有人对那里的生态平衡负责,这种挖掘行为必然发展到过度“攫取”。结果,地表植被遭到破坏,最终退化成荒漠。【实例】在早期美国西部大草原上,流行的规则是“圈出”。农场主要想自己的麦子不被牛吃掉,只有把麦田圈起来,把牛圈出去,否则便得不到赔偿。尽管那时美国西部很多牧场草地都有了归属,但是由于条件局限,很难划清界线。1867年,美国人格利登发明了有刺铁丝网。由于这种栅栏既牢靠又低廉,牧场主们纷纷采用铁丝网把自己的牧场和他人的牧场区分开来。此后产权界限清清楚楚,“公地悲剧”随之终结,西部边疆的开拓也得以最终完成。有刺铁丝网被认为是“改变世界面貌”的7项专利之一,也是19世纪人类社会“10大发明”之一。3、“反公地悲剧”1998年,美国学者M.A.Heller教授提出了“反公地悲剧”的概念。一种资源有许多拥有者,但他们中的每一个都有权阻止其他人使用资源,导致资源的闲置。【实例】日本东京一家水泥厂每年需进口淡水沙300万吨,而福建闽江上游的洪水每年给闽江口带来700万吨河沙,阻塞航道。把闽江河沙卖给东京水泥厂,既能疏通航道又可赚取外汇。日方希望福建长期提供闽江口的淡水河沙。没想到诸多的“产权拥有者”都想得到利益。外贸局:河沙出口属于外贸,应该由他们经营;水利局:闽江水利归他们管,挖沙须经他们同意;交通航运局:挖沙与清理航道分不开,应该由他们经营;建设局:河沙属于建筑材料,应该由他们经营;闽江河沙队:官不应与民争利。【实例】2002年6月至2004年6月,富阳市政府两次对富春江黄沙采挖权进行公开拍卖,获得收入5380万元。如果放任不管,就会出现“公地悲剧”。2001年,富春江上有85条采沙船,运沙船近千条。全市外运黄沙1500万吨,占杭州建筑市场用沙量的60%。如果让职能部门多头管理,又可能出现“反公地悲剧”。三、外部性的矫正外部性的矫正:对产品的私人边际成本或私人边际收益进行调整,使之与社会边际成本或社会边际收益相一致。1、公共部门对外部性的矫正(1)课征税收(或收费)对具有负外部性的产品征收相当于其外部边际成本数量的税收。瑞典和丹麦较早开征环境保护税。一是对特定商品征税,如汽车注册税、轮胎税、飞行设备税、包装物税、垃圾税、农药及杀虫剂税、化肥及饲料税、添加剂税、电池税等;二是对特定行为征税,如二氧化碳税、硫元素排放税等;三是对特定资源征税,如原油税、水资源税。【问题讨论】课税方式矫正外部性有何利弊?1、优点谁污染谁纳税,公平;迫使污染者研发治污技术,效率。2、缺点环境保护税的设计比较难。如果以污染物的排放量为税基,排放量怎么确定?产品生产生产过程产生污染的剂量污染物在环境中的长期积聚环境中污染物的暴露由暴露所带来的损害损害的货币成本如果以污染企业的产量为税基,是否公平?如果以引起污染的投入物为税基,如何确定投入物与污染的关系?税率不能过高,否则会因过分清洁而付出过高的代价;税率不能高度统一,也不能固定不变。而差别税率和弹性税率会引起寻租活动。(2)发放补贴对具有正外部性的产品发放相当于外部边际收益数量的补贴。一些知识分子享受国务院或省政府特殊津贴,就是因为他们的科技成果具有正外部性。森林生态补偿基金也是为了矫正正外部性。缺陷是受政府财力的制约。(3)政府规制政府部门直接干预个人或企业从事的具有外部性的经济活动。如勒令厂商安装防污设备或改进生产工艺等;禁止砍伐原始森林等。【事例】黄河49%的水量、长江25%的水量、澜沧江15%的水量是从青海三江源地区来的,被称为“中华水塔”。这个地区原来有几千个湖泊,现在大多数都干枯了,草地变成了沙漠,狐狸和鹰不见了,鼠害非常严重。在三江源有90%左右的草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和50年前相比,单位面积产草量下降了30%-50%。近30年来,三江源冰川退缩的速度是过去300年的10倍,气候变暖是冰川消融最主要的原因。2005年开始,国家投资75亿元启动了三江源治理保护工程。生态移民。从三江源生态保护区搬离草场的牧民已经超过3万人。集约化生态畜牧业。原有1000多万头牲畜,减少了300多万头。【实例】1938年瑞典化学家米勒合成了DDT,1942年开始大量生产和使用。它对于消灭害虫能发挥神奇的作用。1948年米勒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然而,这是一种难降解的有毒化合物。正因为它的负外部性,许多国家已在20世纪70年代禁止使用DDT,我国也在1983年停止使用DDT。政府规制针对性强,见效快。但是也有缺陷:污染者认为只要在排污量范围内,就不必治污;由于企业之间或地区之间外部边际成本不同,统一规定排污标准难以实现效率;政府是否以公共利益为目标进行干预,也会导致寻租现象。(4)实施专利制度让应用新技术的人向发明新技术的付费。世界上最进步的国家,无一不是具有强大的技术力量的国家。这些国家毫无例外都对发明创造活动提供专利制度的保护和激励。18、19世纪的英国,工业化水平处于顶峰地位,而那时候专利制度已经在英伦三岛植根300多年。1623年的《独占法》是现代专利法的鼻祖。美国于1790年、法国于1791年,都通过了第一部专利法。关于知识产权制度有争议。Helpman(1993):知识产权制度降低了模仿率,可能延长产品生命周期,放慢技术创新的步伐。Lai(1998):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会导致更多的外商直接投资,从而加快创新速度。【ZBM提问】政府可否购买专利?由私人组织技术创新,并针对创新成果赋予专利权,在专利权人申请并对其予以充分补偿的前提下,将专利技术置于公有领域的制度。2、私人部门对外部性的矫正(1)损害者与受害者谈判科斯:外部性是产权不明引起的。一个公共的池塘,企业可能随意倒垃圾,产生外部性。如果池塘是私有的,企业倒垃圾必须赔偿污染造成的损失,这时就没有外部性了。【事例】某工厂的烟尘使附近5户居民洗晒的衣服受污染,居民的损失是375元(5×75元)。治理办法一:安装除尘器,费用150元;治理办法二:提供烘干机,费用250元(5×50元)。
本文标题:外部性矫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302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