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12第三章循环系统血管
概述循环系统的组成1.心血管系统2.淋巴系统循环系统的功能1.运输功能2.免疫功能3.内分泌功能血液循环途径体循环(大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及其分支动脉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及其属支右心房血液循环途径肺循环(小循环):右心室肺动脉及其分支肺泡毛细血管肺静脉及其属支左心房心血管系统组成:心脏(Heart)血管(bloodvessel)动脉Artery、静脉Vein毛细血管Capillary一、概述一、血管壁的组织结构血管系统各级管道的基本组织成分为内皮、肌组织和结缔组织。整个系统的结构具有共同的模式:组织呈层状同心圆排列。除毛细血管外,从管腔腔面向外依次分为三层,即内膜、中膜和外膜。血管是运输血液的管道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二、动脉动脉是由心室发出的血管。动脉在行径中不断分支,愈分愈细,小动脉最后移行为毛细血管。动脉管壁较厚,平滑肌较发达,弹力纤维较多,管腔断面呈圆形,具有舒缩性和一定的弹性,可随心脏的收缩、血压的高低而明显的搏动。动脉包括大动脉、中动脉、小动脉和微动脉四种,管壁均可分为内膜、中膜和外膜三层。(一)大动脉包括主动脉、无名动脉、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椎动脉和髂总动脉等。大动脉的管壁中有多层弹性膜和大量弹性纤维,平滑肌则较少,故又称弹性动脉。1.内膜有较厚的内皮下层,内皮下层之外为多层弹性膜组成的内弹性膜,由于内弹性膜与中膜的弹性膜相连,故内膜与中膜的分界不清楚。一般无血管分布,营养由管腔内血液渗透供给。2、中膜很厚,成人大动脉有40~70层弹性膜,各层弹性膜由弹性纤维相连,弹性膜之间有环行平滑肌和少量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中膜基质的主要成分为硫酸软骨素。大动脉HE染色大动脉管壁弹性膜3、外膜较薄,由结缔组织构成,没有明显的外弹性膜。细胞成份以成纤维细胞为主。外膜逐渐移行为周围的疏松结缔组织。其中的小血管称营养血管,进入外膜后分支成毛细血管,分布到外膜和中膜。(二)中动脉除大动脉外,其余凡在解剖学中有名称的动脉大多属中动脉。中动脉管壁的平滑肌相当丰富,故又名肌性动脉。(二)中动脉内膜内皮下层较薄,内弹性膜明显。中膜中动脉的中膜较厚,由10~40层环形排列的平滑肌组成,肌间有一些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外膜厚度与中膜相等,多数中动脉的中膜和外膜交界处有明显的外弹性膜。(三)小动脉管径0.3~1mm的动脉称为小动脉。小动脉包括粗细不等的几级分支,也属肌性动脉。较大的小动脉,内膜有明显的内弹性膜,中膜有几层平滑肌,外膜厚度与中膜相近,一般没有外弹性膜。(四)微动脉管径在0.3mm以下的动脉,称微动脉(arteriole)。内膜无内弹性膜,中膜由1~2层平滑肌组成,外膜较薄。(五)动脉管壁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心脏规律地舒缩,将血液断续地射入动脉。心脏收缩时大动脉管径扩张,而心脏舒张时,大动脉管径回缩,故动脉血流是连续的。中动脉中膜平滑肌发达,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使血管管径缩小或扩大,调节分配到身体各部和各器官的血流量。小动脉和微动脉的舒缩,能显著地调节器官和组织的血流量,正常血压的维持在相当大程度上取决于外周阻力,而外周阻力的变化主要在于小动脉和微动脉平滑肌收缩的程度。(六)血管壁的特殊感受器血管壁内有一些特殊的感受器。颈动脉体:位于颈总动脉分支处管壁的外面,主要由排列不规则的许多上皮细胞团索组成,细胞团或索之间有丰富的血窦。化学感受器,反射性调节呼吸运动。主动脉体:在结构和功能上与颈动脉体相似。颈动脉窦:是颈总动脉分支处的一个膨大部,该处中膜薄,外膜中有许多来源于舌咽神经的形态特殊的感觉神经末梢,能感受因血压上升致血管扩张的刺激,将冲动传入中枢,参与血压调节。(七)动脉的年龄变化动脉管壁结构的发育到成年时才趋完善。可能由于心脏和动脉始终不停地进行着舒缩活动,似较其它器官易发生损伤和衰老变化,其中尤以主动脉、冠状动脉和基底动脉等的变化较明显。中年时,血管壁中结缔组织成份增多,平滑肌减少,使血管壁硬度渐大。老年时,血管管壁增厚,内膜出现钙化和脂类物质等的沉积,血管壁硬度增大。因此,只有在血壁结构的变化已超越该年龄组血管的变化标准时,方能认为是病理现象。三、毛细血管(capillary)管径最细,分布最广的血管。它们分支并互相吻合成网。各器官和组织内毛细血管网的疏密程度差别很大。代谢旺盛的组织和器官,毛细血管网很密;代谢较低的组织,毛细血管网则较稀疏。猴胰腺毛细血管×2001毛细血管;2、3微动脉;4微静脉(一)毛细血管的结构毛细血管管径一般为6~8μm。毛细血管管壁主要由一层内皮细胞和基膜组成。细的毛细血管横切面由一个内皮细胞围成,较粗的毛细血管由2~3个内皮细胞围成。内皮细胞基膜外有少许结缔组织。(二)毛细血管的分类1.连续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相互连续,细胞间有紧密连接等连接结构,基膜完整,细胞质中有许多吞饮小泡。连续毛细血管分布于结缔组织、肌组织、肺和中枢神经系统等处。肺和中枢神经系统内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甚薄,含吞饮小泡较少。2.有孔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不含核的部分很薄,有许多贯穿胞质的内皮窗孔,直径60~80nm,一般有隔膜封闭,较一般的细胞膜薄。内皮细胞基底面有连续的基板。内皮窗孔易化了血管内外的中小分子物质的交换。此型血管主要存在于胃肠粘膜、某些内分泌腺和肾血管球等处。3.血窦(窦状毛细血管或不连续毛细血管)管腔较大,形状不规则。主要分布于肝、脾、骨髓和一些内分泌腺中。血窦内皮细胞之间常有较大的间隙。不同器官内的血窦结构常有较大差别。四、静脉(Vein)静脉起始于毛细血管,末端终止于心房。小静脉起于毛细血管,在回心过程中逐渐汇合成中静脉、大静脉,最后注入心房。静脉也根据管径的大小分为大静脉、中静脉、小静脉和微静脉。但静脉管壁结构的变异比动脉大,甚至一条静脉的各段也常有较大的差别。静脉管大致也可分内膜、中膜和外膜三层,但三层膜常无明显的界限。静脉管壁薄,平滑肌和弹力纤维均较少,缺乏收缩性和弹性,管腔断面较扁。静脉的功能是将身体各部的血液导回心脏。静脉血回流的动力主要不是依靠管壁本身的收缩,而是靠管道内的压力差。1.微静脉管腔不规则,管径50~200μm,内皮外的平滑肌或有或无,外膜薄。紧接毛细血管的微静脉称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其管壁结构与毛细血管相似,但管径略粗、内皮细胞间的间隙较大,故通透性较大,也有物质交换功能。2.小静脉•管径达200μm以上,内皮外渐有一层较完整的平滑肌。较大的小静脉的中膜有一至数层平滑肌。外膜也渐变厚。3.中静脉中膜比其相伴行的中动脉薄得多,环形平滑肌分布稀疏.外膜一般比中膜厚,没有外弹性膜,由结缔组织组成,有的中静脉外膜可有纵行平滑肌束除大静脉以外,凡有解剖学名称的静脉都属中静脉。中静脉管径2~9mm,内膜薄,内弹性膜不发达或不明显。4.大静脉•管径在10mm以上,上腔静脉、下腔静脉、无名静脉和颈静脉等都属于此类。•管壁内膜较薄,中膜很不发达,为几层排列疏松的环形平滑肌,有时甚至没有平滑肌。外膜则较厚,结缔组织内常有较多的纵行平滑肌束。大静脉管壁切片5.静脉瓣•管径2mm以上的静脉常有瓣膜。瓣膜为两个半月形薄片,彼此相对,根部与内膜相连,其游离缘朝向血流方向。•瓣膜由内膜凸入管腔褶叠而成,中心为含弹性纤维的结缔组织,表面覆以内皮,其作用是防止血液逆流。动静脉之间的比较比较项目动脉静脉管壁较厚较薄平滑肌和弹性组织丰富较少结缔组织较少较多瓣膜无有分层界限明显不很明显血流方向从心室流至毛细血管从毛细血管流回心房表1动脉和静脉特征比较五、微循环•指由微动脉到微静脉之间的微细血管的血循环。•它是血液循环的基本功能单位。•人体各部和器官中微循环血管的组成各有特点,但一般都由微动脉、毛细血管前微动脉和中间微动脉、真毛细血管、直捷通路、动静脉吻合和微静脉组成。心包•心包为包囊心和大血管根部的纤维浆膜囊。•浆膜心包分壁、脏两层。壁层紧贴于纤维心包的内面;脏层覆于心肌的外面,又称心外膜,脏、壁两层在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相移行围成的腔隙称心包腔,腔内含少量浆液,起润滑作用,以减少心搏动时的磨擦。•心包对心脏具有保护作用,正常时能防止心的过度扩大,以保持血容量的恒定,由于纤维心包伸缩性甚小,若心包腔大量积液,则可限制心的舒张,影响静脉血回心。患风湿性心脏病时,心瓣膜内胶原纤维增生,使瓣膜变硬,变短或变形,瓣膜还可发生粘连,以致瓣膜不能正常地关闭和开放。
本文标题:12第三章循环系统血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354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