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检验科同仁欢迎大家来到省中医!!一、检验科简介1、科室分布:检验科主要位于西院区:包括门诊化验室:门诊大楼一楼电动扶梯西,主要负责:门诊病人的临检方面的化验(大小便、体液、血液等的常规检验。门诊抽血处:位于门诊化验室对面。病房及急诊化验室:急诊楼二楼,主要负责住院病人的临检方面的化验。一、检验科简介血库:住院楼四楼电梯对面,负责输血检验及住院病人的血型检验。检验科东二楼:门诊楼东侧小楼二楼检验科包括科室:生化室:负责门诊住院病人的生化检验。细胞室:负责骨髓读片和脱落细胞学检验、血液病筛检试验等。血流变室:负责门诊病房病人的血流变检验。一、检验科简介免疫室:负责门诊病房病人的感染系列检测、特种蛋白、流式细胞学、自身免疫学检验。包括PCR室和艾滋病筛查实验室。微生物室:负责门诊病房病人的微生物学检验。检验科东区:经十路东院包括科室:生化室:综合楼二楼,负责东院区病房门诊病人的生化检验。一、检验科简介临检室:综合楼二楼,负责东院区病人的临检学检验。血库:综合楼三楼,负责输血和住院病人的血型检验。2、检验科工作简介:检验科承担全院的实验室工作,包括日常工作和部分科研。检验科工作人员由医学院校,遵循“循证医学”发展需要培养的专业人员组成。检验科以准确及时、质量第一为工作的最基本目标。二、标本采集1、如何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及时?实验室方面:实验室要有内部的一系列质量控制要求和标准操作程序。更重要的前提:是一份合格的标本。标本采集前的病人准备以及采集运送过程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2、怎样完成一个合格标本的采集?了解所申请检验项目的标本采集要求。二、标本采集1、病人的准备•状态•饮食•运动•体位•时间•药物•其他二、标本采集2、标本的采集原则•采样标本最佳时间选择的基本原则•采取具有代表型的标本•采集符合要求的标本应该控制的要点•标本的唯一性标识•采集量二、标本采集3、血液标本的采集颜色添加抗凝剂适用范围采血量(ml)紫EDTA-K2血细胞分析、糖化血红蛋白、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库交叉配血、血型2黄促凝胶生化、免疫球蛋白、风湿系列等3~5红枸橼酸钠肝炎系列、HBV-DNA、HCV-RNA等3~5二、标本采集颜色添加抗凝剂适用范围采血量(ml)蓝枸橼酸钠(1:9)凝血系列1.8黒枸橼酸钠(1:4)血沉1.6绿肝素钠血流变检查3(2管)二、标本采集4、尿液标本采集:种类•晨尿肾脏浓缩能力评价,形态学和化学成分分析,用于筛查、蛋白尿检查和细胞学研究。•随机尿适合于门诊、急诊患者的筛查试验•24小时尿标本•中段尿•餐后尿•餐前尿•计时尿•负荷尿二、标本采集5、粪便标本采集•查痢疾阿米巴滋养体时应于排便后立即检查•化学法隐血实验时,应于前三日禁食肉类及动物血食物并禁服铁剂及维生素C二、标本采集6、微生物标本采集6.1血液细菌标本的采集疑为败血症、脓毒血症或其他血液感染的患者,需做血液细菌培养以明确病原。及时、准确的从患者血液中分离出病原菌,才能正确实施有效的抗菌治疗,从而有助于治愈率的提高和医疗费用的降低。6.1.1采血时机在患者发热期间越早越好,最好在抗菌治疗前,从正在发冷、发热时或发热前半小时为宜。(对已用药而不能终止的病人,也应在下次用药之前)。二、标本采集6.1.2采血的次数及间隔•根据研究,仅抽血培养1次分离率约占80%,培养2次的分离率约占90%,而培养3次的分离率约占99%。仅抽血培养1次,除了分离率低(其实因菌血症常会暂时消失)外,且将很难评估病原菌是污染还是与感染有关。如果抽血培养2次或3次,则能够得到肯定。在急性发热性疾病如脑膜炎、细菌性肺炎等需要马上做抗菌治疗或急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等要急性手术患者,应立即从两臂分别抽取2份标本,对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在24小时内取血3次,每次间隔不少于30min,必要时次日再做血培养2次。对发热原因不明者两次抽血间隔60min;必要时于24~48小时后再抽血2次。二、标本采集6.1.3采血部位多次采血应在不同部位的血管穿刺以排除皮肤菌丛污染的可能。要避免从插管或导管内取血,因插管常被污染,其培养结果不能反应真实情况。要用75%乙醇和2%的碘消毒,成人一般从肘部采血,新生儿可从脐带、颈静脉抽血,此外还应从感染病灶局部附近血管采集。6.1.4采血量成人菌血症或败血症的血液中含菌量较少,平均1~3ml血液中均有一个细菌。所以采血量一定要足够。成人一般为10ml,新生儿与婴儿为1~5ml。二、标本采集6.1.5皮肤消毒程序用碘伏作用90s以上,从穿刺点向外画圈消毒,至消毒区域直径3cm以上;用75%酒精脱碘;对碘过敏的患者,用75%酒精消毒60s,待酒精挥发干燥后采血。6.1.6培养瓶消毒程序75%酒精擦拭血培养瓶橡皮塞,作用60s;用无菌纱布或无菌棉签清除橡皮塞表面残余酒精。6.1.7静脉穿刺和培养瓶接种程序在穿刺前或穿刺期间,为防止静脉滑动,可戴乳胶手套固定静脉,不可接触穿刺点;用注射器无菌穿刺取血后,直接注入血培养瓶,轻轻颠倒混匀以防止血液凝固;立即送检,切勿冷藏。二、标本采集6.1.8保存若不能立即送检,应置室温,严禁置于冰箱中。6.1.9培养瓶选择指南中文名称采血量培养基体积适应范围瓶盖颜色标准需氧瓶5~10mL40mL来源于未使用过抗生素患者的标本蓝色标准厌氧瓶5~10mL40mL来源于未使用过抗生素患者的标本紫红色二、标本采集6.2尿液细菌培养标本采集和保存6.2.1清洁中段尿法:女性:采样前先用肥皂水冲洗外阴部及尿道口,再以无菌水冲洗,无菌纱布擦干,用手指将阴唇分开排尿,弃去前段尿,留取中段尿于无菌广口瓶料杯中,5~10mL,加盖立即送检。男性:用肥皂水翻转包皮冲洗,再以无菌水冲洗,无菌纱布擦干,弃去前段尿,留取中段尿于无菌广口瓶料杯中,5~10mL,加盖立即送检。二、标本采集6.2.2导尿法:用导尿管导取10~15ml尿液,置灭菌容器中送检;长期留置导尿管者应更换新导尿管留尿;留置导尿时,用无菌消毒法消毒导尿管外部及导尿管口,用无菌注射器通过导尿管抽取尿液送检(不可采集尿液收集袋中的尿液送检)。二、标本采集6.2.3集尿法:怀疑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时,于清洁容器中留取24h尿液,取其沉渣10~15ml送检。6.2.4耻骨上膀胱穿刺法:培养结果与临床病情矛盾时可采用此法,一般较少应用。6.2.5肾盂尿采集法:必须由临床医生采集。二、标本采集6.2.6注意事项:标本需在应用抗菌药物之前或停用抗菌药物5天之后留取尿液标本。尿液在膀胱内应6~8小时以上,使细菌有足够的时间繁殖。使用导管、膀胱镜、膀胱穿刺等外科手术方法采集的尿液标本送检时条形码标签上需详细注明。有泌尿道感染症状的病人可在症状出现时收集,治疗48-72h后重复送检;对无症状的菌尿病人(尿常规检验白细胞或亚硝酸盐试验阳性等),应连续送检3份。尿液是良好的培养基,采集后尽快送到实验室。常规不超过1h送交实验室,不能及时送检者,可保存于4℃冰箱,但不能超过8h。疑为淋球菌感染者不能置于4℃保存,立即送检。二、标本采集6.3下呼吸道标本采集6.3.1气管抽吸物纤支镜标本、气管内插管、鼻咽抽吸液等由临床医生采集,微生物学检查的标本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6.3.2痰采集方法清晨刷牙后,用清水漱口3次,用力自气管深部咳出当日第一口浓痰,收集于带盖、广口、密封的无菌杯,尽快送检。对小儿或咳痰困难病人,用压舌板向后压舌,用棉拭子伸入咽部,经压舌刺激咳嗽时,可喷出肺部和气管分泌物,黏在棉拭子上,置入无菌试管中送检。二、标本采集6.3.3注意事项:标本采集后需尽快送至实验室(室温环境下2h内),不及时运送可导致肺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苛养菌由于不适应外界环境和自溶现象而死亡;延迟送检时应置于4℃冰箱保存(疑为肺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苛养菌感染不在此列),但不超过24h。二、标本采集6.4皮肤(主要指脓液及伤口分泌物等)标本采集方法6.4.1闭锁性脓肿标本患者病灶局部皮肤或粘膜表面用碘伏消毒、75%酒精脱碘,用无菌注射器将脓肿内容物吸出,一部分注入厌氧瓶内送检,一部分置无菌瓶内送检,避免使用棉签采样,厌氧瓶室温放置不可置于冰箱保存。6.4.2开放性脓肿标本先用无菌生理盐水或75%酒精清洗病灶表面,对伤口或已破溃的脓肿以无菌的拭子取脓液及病灶深部的分泌物,瘘管以无菌方法采取组织二、标本采集碎片,放于无菌试管送检。对采集标本部位应首先清除污垢,再以碘酒或酒精消毒,防止皮肤表面污染菌混入影响检验结果,盛放标本器皿应无菌。6.4.3大面积烧伤的创面分泌物因创面的部位不同,细菌种类不同,故应用无菌棉拭子多部位采集脓液及分泌物,置于无菌试管。注意事项:烧伤12小时内的创面及分泌物中细菌检出率较低。二、标本采集6.5脑脊液标本6.5.1脑脊液标本的采集均由医师以无菌操作取得,盛于灭菌容器中立即送检。如有其它检查,顺序为:第一管做细菌培养,第二管做化学或免疫学检查,第三管做一般性状检查和显微镜检查。取出的脑脊液置于无菌试管,15min内送至实验室,严禁冷藏。二、标本采集6.5.2每种检验需要最小量:细菌培养≥1ml,真菌或抗酸杆菌检测≥2ml。6.5.3脑膜炎奈瑟氏菌能产生自溶酶,离体后迅速自溶;肺炎链球菌及流感嗜血杆菌亦易死亡。因此,脑脊液无论做涂片检查或培养,必须于采集后立即送检,否则影响检出率。6.5.4天冷时宜将标本置于35°C的条件下保温送检,以免病原菌死亡。三、细菌报告解读1、了解一些名词•敏感(S)——表示测试菌可被测定药物常规剂量给药后在体内达到的血药浓度所抑制或杀灭。•中介(I)——提示该细菌对常规用药体液或组织中的药物浓度的反应率低于敏感株,但在一些部位(如尿液中的喹诺酮类及β-内酰胺类)或者使用高于正常给药量时临床上有疗效。•耐药(R)——表示测试菌不能被在体内感染部位可能达到的抗菌药物浓度所抑制,临床治疗无效。•最低抑菌浓度(MIC)——稀释法药敏试验中能够抑制细菌肉眼可见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三、细菌报告解读2、了解一下抗生素•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类:青霉素G,耐青霉素酶青霉素甲氧西林、萘夫西林和异噁唑类青霉素(氟氯西林、双氧西林、苯唑西林、氯唑西林),广谱青霉素类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和抗假单胞菌青霉素(以哌拉西林作用最强)•氨基组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等•羟基组青霉素:羟苄西林替卡西林等•脲基组青霉素:美洛西林哌拉西林等•主要作用于革兰氏阳性菌。广谱青霉素类对流感杆菌、沙门氏菌属、志贺氏菌属、大肠杆菌以及其他某些肠杆菌也有良好的抗菌作用。三、细菌报告解读•头孢菌素类:•一代:头孢噻吩、头孢唑啉、头孢氨苄、头孢拉啶、头孢羟氨苄•二代:头孢羟唑(头孢孟多)、头孢呋辛(西力欣)、头孢克洛(头孢氯氨苄)三代:头孢噻肟(凯复隆)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复达欣)头孢哌酮(先锋必)•四代:头孢匹罗头孢吡肟三、细菌报告解读•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头霉素:头孢西丁、头孢美唑、头孢替坦对G+、G-、需氧和厌氧菌均有抗菌活性但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碳氢酶烯类:硫霉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超广谱、高效能抗菌活性的抗生素•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氨曲南、卡卢芙南、替格芙南。对G-菌包括肠杆菌科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作用强,不动杆菌属、产碱杆菌属和各种厌氧菌耐药。三、细菌报告解读•氨基糖甙类抗生素: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水溶性好,性质稳定,口服吸收差;抗菌谱广作用机制为抑制细菌合成蛋白质。有不同程度的肾毒性和耳毒性。•大环内酯类:红霉素、麦迪霉素、螺旋霉素、乙酰螺旋霉素等,抗菌谱窄,主要作用于需氧G+菌和阴性球菌。新大环内酯类:克拉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抗菌谱扩大,作用增强。三、细菌报告解读•四环素类:四环素、米诺环素。抗菌谱广,对G+球菌和阴性杆菌包括布鲁氏杆菌、霍乱弧菌、流感杆菌均有一定抗菌作用。•氯霉素类:氯霉素、甲砜霉素。抗菌谱广,但对铜绿假单胞、沙雷氏菌、不动杆菌耐药。•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抑制蛋白质合成。抗菌谱和生物学特征与大环内酯类相似。•利福平类:特异地抑制DNA依赖性RNA聚合酶。抗菌谱广。•
本文标题:-检验科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379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