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诗歌欣赏与创作(教师中心稿)[吐血推荐]一、何为诗歌二、诗歌分类三、诗歌鉴赏主观题是语文试题当中比较难的题目,对这方面内容教师在平时讲了不少,但大都浮在表面,泛泛而谈,教师讲得不到位,学生学得更是不得法,学生做诗歌鉴赏只能是云里雾里,一切跟着感觉走。本文想针对诗歌鉴赏题作一个比较深入的实用的探讨,以飨学生。一、不得不了解的诗歌鉴赏情况【投石探水,摸清行情】:欣赏文学作品难免“见仁见智”,所以人们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将古诗鉴赏用主观题的形式进行检测,让考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不同的见解,这是在新的语文教学理念指导下的一次革命,是符合文学鉴赏规律的举措。但语文命题毕竟有其自身的特点,它必须在放开手脚的同时对试题加以必要的限制,不能使考生无从下手,切入点最好小一点,以便于应考考生和阅卷教师操作。诗歌命题的切入点可能是:①分析作品的整体风格,如让考生回答文本的风格是豪放还是婉约,是属于山水田园诗歌派还是属于边塞诗派;②分析诗歌的意象及意境;③分析诗歌的表现方法及表达作用,如赋、比、兴、通感、夸张、对比、象征、寄慨等。当然,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在命题上可以就某一方面提出设问,也可以是综合要求,也可能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全面培养考生的能力,不能有所偏废。诗歌的考查主要包括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的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战态度进行评价,所谓初步鉴赏指的是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作概要的赏析,无需引经据典,也不需要拿试卷以外的作品进行比较,只需对作品本身的特点进行鉴赏。文学鉴赏能力带有很强的综合性,它不仅需要知识,还需要阅历、见识、思想、情感,以及个人的的气质等,从对作品鉴赏本身来说,又包括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如对作品思想内容的把握,对艺术形象的理解,对艺术技巧的评析,对艺术语言的咀嚼,等等,考查文学鉴赏能力,可以单项命题,也可以综合命题。诗歌赏析题,从选材的风格方面看,多趋于清丽淡雅的格调,且多为情景交融之作,因此,训练应以富有意境的诗歌为重点,有对字句含义的理解,有对文学常识典故的辨识与理解,有对表达技巧和修辞方法的辨识与理解,有对诗歌意境、主旨、艺术形象的把握,有对感情基调、艺术风格的把握。要提高解题能力,必须扩大知识视野,注意文学修养,掌握阅读方法。诗歌鉴赏题从出题材料看,不外乎比较短小的近体诗或古体诗或词或小令或自由诗,各种诗歌形式都要熟悉,要抓住“短小”二字。【高屋建瓴,抓住脉络】:不少同学感到,诗歌鉴赏无从复习,不知道要考什么内容,不少复习材料提到的诸如诗歌的形象、风格、语言等有时根本不沾边,老师讲知识技巧用不上,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那是因为讲析诗歌鉴赏比较混乱,往往东一榔头西一棒,有的不着边际,没能很好地抓住诗歌鉴赏的脉络。任何一种文学样式都是由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组成的,诗歌也不例外,我们如果能牢牢抓住内容和形式这两个方面深入探讨,诗歌方面的问题就能讲清讲透。二、不得不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上面谈到诗歌鉴赏应牢牢抓住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进行,从内容上看,要抓住以下三个方面:一、形象·意象·意境;二、流派(题材);三、思想感情【形象·意象·意境】:形象是指客观的景、物、人;当客观形象蕴藉了诗人主观的情感,那么,诗歌中的形象便成了意象或意境;形象和意象或意境(“意”就是主观方面的东西)的区别主要看有无主观的感情色彩,因为写入诗中的景物或人必然打上诗人情感的烙印,所以,我们谈到诗中形象往往说“意象”或“意境”,而不用“形象”二字。那么,意象和意境怎么区别呢?简言之,意象是指单一的突出的包含感情的形象,意境是指几个包含感情的形象组合而成的情境,这两者区别的关键是看诗中的“形象”是单一的还是多个的。单一可以是一首诗总的形象,如现代诗人戴望舒《雨巷》中打雨伞的女郎,又如托物言志诗中的“物”,像下面这首诗中的小松形象就是意象:小松(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意象还可能是意境中某一形象,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诗歌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合下一起(几个形象组合在一起)就是意境,如果一一考察小令中诸如“枯藤”等某一单一的形象,那就是意象。对意象或意境要善于把握客观的景物特点和主观的情感内含。也就是说,诗歌意象分析首先要明确诗人所写的景物对象,景物组合所体现的氛围特征,再分析其相互关系和传情效果,还要能分析写景方法。人物形象的分析则往往由整体界定和具体分析两步组成。整体界定时要能有效地从原诗撷取信息,往往表现为对人物年龄外貌等外部特征和身份性格等内部特征以及社会阶级属性作出恰如其分的判断;具体分析则要求能结合原诗信息对整体界定的定义来源作出阐释。[例1]阅读下面诗词,回答问题。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注:燕然:内蒙古的燕然山。汉和帝永元元年,大将军窦宪大破北匈奴,曾采燕然山石,勒石记功而返。试简述“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一句所写意境特点。答案:以“千嶂”、“长烟”、“落日”、“孤城”组合成一幅富有层次的塞下秋景图,意境开阔苍凉。[例2]下面是元代才子王冕一首诗,阅读后回答问题。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1)这首小诗中塑造的主要意象是什么?突出了它哪些主要特征?答案:(1)梅。①耐寒、坚韧。首句中“冰雪”可见梅的生长环境极其恶劣,衬托出梅的耐寒品格和坚韧风骨;②自甘寂寞,高洁脱俗。首句中“林中”及第二句可见梅自甘寂寞,不同流俗,性情高洁;③报春。三四句写梅的报春,梅是有奉献精神,公而无私的。诗人以梅自况,表现了自己自甘寂寞、不慕荣华、高洁脱俗的志趣及公而无私的精神,反映了封建时代知识分子儒道一体的思想体系以及出世和入世的生活艺术[例3]阅读下面一首古诗,赏析诗中“月亮”这一意象的作用。200字左右。月夜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注:①鄜州:现陕西省富县。②云鬟:妇女的鬟发。③清辉:指月光。④虚幌:薄而透明的帷帐。⑤双照:月光照着诗人和妻子。答案:在中国民俗和古典诗歌中,月亮是团圆的象征。唐代诗人张九龄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佳句,宋代大诗人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是脍炙人口。杜诗《月夜》描绘的是一幅月圆人不圆的画面,作者借“月亮”意象至少有三个作用:①勾起诗人对妻儿的思念之情;②颈联的月下妻子描写,渲染了妻子思念丈夫的凄楚的氛围,增强了感染力;③表达出明月千里寄相思的主题,给读者创出了很大的想像空间,收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例4]昭君怨郑域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冷落竹篱茅舍,富贵正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这首词上阕吟诵的具体是什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不得超过50个。答案:.梅。两个“道是”句写花开的季节在冬春之际,花色如雪,香气高雅不同一般,花枝旁逸,花栽种在农家院内。[例5]一鹭图刘羽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衣公子立芳洲。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这是一首题画咏物诗,诗人笔下的白鹭是一个怎样的意象?答案:孤独、寂寞,追求清高而无人理解的悲剧形象。[例6]:简析下列这首诗意境:溪涨清风拂面,月落繁星满天。数只船横浦口,一声笛起山前。析:首句“溪涨”暗示此诗所写为夏夜情景,着一“拂”字写风之轻柔,给人以闲适恬静之感;次句写月落而繁星满天,描绘出晴朗的夏夜氛围,给人以舒适之感;第三句写船“横”,最具诗情画意,状幽静、闲适,末句以“一声笛起”来得娴静,写出夏夜的清幽自然。全诗则描绘出一个闲适恬静、清幽自然的美好意境。[例7]:阅读下面诗词,回答问题。双调·清江引张司久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简要分析这首诗的意境。简析这首诗取西风、雁啼、红叶、黄花、芭蕉和秋雨等一系列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渲染出一种浓深的秋意,抒发了游子身处异地,思念家乡的愁情,全诗以景衬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流派(题材)】:有不少考诗歌属于什么诗,至少应注意诗歌的三个角度的分类:体裁、流派、语言表达。这三个角度本文都将叙述,这里讲流派。所谓流派是指学术思想或文艺创作方面的派别。流派如同风格,它是由创作个性决定的作品的思想与艺术上总的特色。这里讲的流派主要是从思想内容上或者说是从题材上说的。按照诗歌的题材(表达思想感情的材料,所写的是哪方面内容),我们将诗歌为以下几种类型(包括其意境特点):山水诗:清新优美田园诗:恬淡宁谧咏史诗:雄浑壮阔送别诗:依依不舍边塞诗:悲凉慷慨讽喻诗:沉郁激愤羁旅行役诗:深沉凄凉宫廷诗:缠绵婉转[例1]: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从军北征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注:碛(qi):沙漠。根据诗歌内容流派判断这是什么诗?解释第一句中的“海”字。用200字左右的篇幅具体分析本诗“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及妙处。答案:(1)这是一首唐诗中的边塞诗。因为唐代边境战事频繁,许多男子被征去戍边,故唐人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边塞诗。(2)“海”指沙漠,与岑参诗句“瀚海阑干百丈冰”中的“海”意思一致(3)这首边塞诗运用了“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抒写了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首句勾画了一支远征军队活动的广阔背景:雪后的天山,刺骨的寒风,浩瀚的沙漠。景物雄阔的苍凉,有力烘托出了行军的环境气氛。第二句以一曲《行路难》及一个“遍”,丰富了首句的内涵。而笛声的哀怨与环境的荒凉,更能撩起征人的惆怅和愁思。三、四句承接第二句,由笛声引出了“回首月中”的典型动作。士兵们在月光中望什么?也许是遥望永远也回不去的故乡,也许是望着笛声传来的方向,也许他们相对而视,热泪夺眶而出……全诗是一个壮阔而又悲凉的行军场景,诗中将景色、动作、声音、感情四者融合在一起,寓情于景,情在景中,含蓄蕴藉,耐人寻味。【思想感情】:诗歌的思想感情的把握是诗歌鉴赏中比较难的一部分内容。因为形象大于思想,所以诗歌的思想感情具有多样性和不确定性,比如李商隐的《锦瑟》。但是大部分诗歌的思想内容还是比较确定的,特别是0所选的小诗,其思想感情还是比较好把握的。中国0诗歌绝大部分是抒情诗,对诗歌情感主旨的分析是鉴赏古诗的常见考点。1994年《菊花》诗赏析中所谓“突出渲染了菊花的高洁气质”就属主旨把握歪斜;1998年《题李凝幽居》赏析第二题说首联“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也“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则属对情感分析的牵强附会。感情是诗的生命,诗歌是以抒发真实的、带有普遍性的情感为主要特征的;诗人描写人、事、物、景时,都注入了他的喜怒哀乐的情感,注入了他的思想主张。同时,诗还是叙述生活的艺术,是人生哲理的艺术反映,一般在浓郁的感情中有理想信仰、人世经验、社会风云、生活智慧的闪光。诗歌的思想内容,一般不是平白直露,而是往往依附于诗歌所写景物与人事,所以我们在分析时,不仅要注意诗中所写的景物特征和人事性质,把握情由景出,情由事生等普遍性规律,还要注意诗歌中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手法的运用情况。具体来说,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把握:(1)思想感情0考查的主要有三点:①情感类别(哀怨、激愤、憎恶、欣喜、欢快、向往、离愁别恨、怀古伤今等);②情感载体(大雁—思归、羌笛—思乡、杨柳—离别、菊花—傲视、圆月—思念、落叶一失意等);③抒情方法(直抒胸臆、融情于景、托物言志、触景生情等)(2)内容主旨①涉及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②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③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④时代背景、社会现实。诗歌表现思想内容的形式大致有两种:①借景物抒情;②借人物言志。律诗、绝句大多是先
本文标题:诗歌欣赏与创作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382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