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临床路径管理培训课件
临床路径培训南京市浦口医院2013-01-19我国开展临床路径情况•2009年底,卫生部启动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利用2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23个省(区、市)的110家医院开展22个专业112个病种的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马晓伟副部长指出:我国医疗费用结算一直沿用“按医疗服务项目付费”,这种方式的弊端日益显现,除了诱导过度医疗,也难以有效引导医疗机构提供规范的诊疗服务。逐级改变这种支付方式,实行按病种付费等系列改革势在必行。今后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将全面提速,深入开展,重点要做好以下工作:细化内容,分级管理,将部分病种临床路径细化为三级和二级医院适用的版本;深入推进试点工作,继续扩大试点医院范围,扩大试点专业数等;针对重点病种制定路径,细化出单病种基本和非基本临床路径,对于基本临床路径,要明确规定治疗必需的药物、检查项目和治疗手段,同时测算最高限价并向社会公示。临床路径的定义•由医疗、护理及相关专业人员在疾病诊断明确以后,针对某种疾病或手术制定的具有科学性(或合理性)和时间顺序性的患者照顾计划。•核心是将某种疾病(手术)所涉及的关键性检查、治疗、护理等活动标准化,确保患者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得到正确的诊疗服务,以期达到最佳治疗效果。•临床路径是指针对某一单病种的诊断、治疗、康复和护理所制定的一个诊疗标准化模式,是持续改进医疗质量的新的管理模式。•它以缩短平均住院日,合理支付医疗费用为特征,按病种设计最佳的医疗和护理方案,根据病情合理安排住院时间和费用,不仅可以规范诊疗过程所应常规进行的诊疗操作,减少一些不必要、不合理的诊疗行为,而且还可以规范诊疗行为应完成的时间等,增强了诊疗活动的计划性,保证医疗护理等措施在既定时间内实现并达到预期的效果,促使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什么是临床路径管理是由医院内的一群成员,根据循证原则,对某种疾病或手术方法制定一种治疗模式,让病人由住院到出院都依此模式来接受治疗。路径完成后再根据临床路径的结果来分析、评估每一个病人的差异,以避免下一个病人发生同样的差异或错误,依此方式来维持或改进医疗的质量,规范医疗行为并控制整个医疗成本。就是在病人住院后每天依照临床路径的建议治疗病人,然后对照实际的治疗程序和临床路径的差异,直到病人出院。最后再由特定的人员分析及评估差异的原因,作为以后提高医疗质量、修改临床路径的参考及避免不必要的医疗浪费。模式转变经验型医疗服务模式→管理型医疗服务模式传统型医疗管理模式→质量效益型医疗管理模式传统的医疗模式是每一位医生依据个人的临床经验或习惯进行临床工作,医疗质量难以控制。如果医护人员由于技术水平不均或临床工作经验不足,治疗和护理过程中稍有不慎,随时有可能造成不良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将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及病人的顺利康复。临床路径规范了医护人员群体在医院中所采取的主要的、具体的临床诊疗措施,并对诊疗行为进行有效地实施、监测、记录和审查等医疗管理。医生甲医生乙医生丙患者甲诊治方案乙诊治方案丙诊治方案医院质控组织现行诊疗模式医生甲医生乙医生丙患者临床路径方案医院质控组织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实施临床路径的目的和目标1.规范医务人员行为;2.寻找高质量、高效率并符合成本-效益的最佳治疗护理模式;3.合理使用医疗成本、掌控医疗费用;4.加快患者康复过程,缩短患者住院天数。临床路径管理的益处•患者知情度增加—病情、治疗和检查方案。•费用相对固定-住院天数相对固定缩短。•每日对患者的医疗护理相对重视。•对主治及以上医师而言:大部分病例纳入临床路径进行集中管理,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研究疑难复杂病症,促进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对住院医师而言:可作为临床训练的教学指引,更快的掌握诊疗流程和规范。•对护理人员而言:可由临床路径预先得知对患者应提供的护理服务,使护理活动更具规范性。•对患者而言:可得到高品质的医疗照护、缩短住院日、减轻医疗费用负担、降低并发症。临床路径实施的意义医疗管理模式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和保障医疗安全的有力举措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合理利用医疗资源的有益尝试临床路径管理的作用和意义1、控制医疗成本,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2、保证医疗服务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保障医疗安全3、促进医患沟通,提高患者满意度。4、提高医院管理水平,促进医疗事业可持续发展5、对护理人员而言:可由临床路径预先得知对患者应提供的护理服务,使护理活动更具规范性。如何施行临床路径成立临床路径领导小组和质量管理委员会:由医院院长和分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分别担任正、副组长担任。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相关临床科主任、护士长任成员。履行以下职责:(1)制定本医疗机构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的规划和相关制度;(2)协调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3)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4)审核临床路径文本;(5)组织临床路径相关的培训工作;(6)审核临床路径的评价结果与改进措施。如何施行临床路径成立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由分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任组长,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成员组成指导评价小组。履行以下职责:(1)对临床路径的开发、实施进行技术指导;(2)制定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3)对临床路径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4)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如何施行临床路径成立科室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由临床科室科主任任组长,临床科室医疗、护理人员和相关科室的医务人员任成员。履行以下职责:(1)负责临床路径相关资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2)负责提出科室临床路径病种选择建议,并同药剂、检验及财务等部门共同制定临床路径的文本;(3)结合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提出临床路径文本的修订建议;(4)参与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价与分析,并根据临床路径实施的实际情况对科室医疗资源进行合理调整。如何施行临床路径实施小组设立个案管理员由临床科室主治医师(或副主任)、主班护士担任。(1)负责实施小组与委员会、指导评价小组的日常联络;(2)指导经治医师分析病人变异情况;(3)指导每日临床路径诊疗项目的实施,加强与患者沟通(4)根据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定期汇总、分析本科室医护人员对临床路径修订的建议,并向实施小组报告。(5)负责查核项目执行情况和临床路径的进度,及时向科主任护士长汇报,与相关职能部门沟通。如何施行临床路径各部门分工及职责医务科负责组织临床科室科主任制定医师临床路径,并按计划组织实施护理部组织护士长制定护理临床路径(包括患者告知单),并组织实施医保办负责合规收费的实时监控,微机室负责电脑信息技术保障工作院办负责社会公告及宣传工作病案室负责相关病案信息收集、统计工作科教科负责组织人员培训药剂科负责监测合理用药,在保证质量基础上降低用药成本,协助处理与药物有关的变异。检验科、放射科、功能科等对临床路径检查项目给予优先检查,及时报告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单病种路径管理的综合考评,定期阅读变异分析报告,提议讨论需要改良服务的项目。如何施行临床路径临床科主任的职责1.决定病人是否进入或退出临床路径。2.随时指导下级工作,保证临床路径的有效实施。3.查房时检查病人治疗情况与临床路径的符合情况,讲评临床路径的完成情况,对有意义的变异进行讲解和说明。4.对实施中有争议的变异进行判断,决定解决方案。5.对标准临床路径提出修改意见。制定临床路径中与医疗相关的措施。如何施行临床路径临床主治医师的职责1.每天巡查时对病人康复进度评估,判断是否符合路径的预期进度要求,检查临床路径表内诊疗项目的执行情况,对不正确的变异及时纠正。2.每周查房时点评临床路径的完成情况。教学查房时对有意义的变异进行讲解和说明。3.组织病区住院医师进行临床路径标准治疗路径教学,指导下级医师正确使用临床标准治疗路径。4.及时完成变异记录单和分析报告表,病例个案评价分析表。如何施行临床路径临床住院医生的职责1.按照临床路径表内标准医嘱中注明的诊疗项目计划执行,每日查房并对进行病人的康复进度评估,判断是否合乎临床路径的预期进度。2.发现不符合情况时,应及时报告主治医师并商讨是否继续按临床路径进行治疗,应在医嘱下达后告知主班责任护士或值班护士并说明原因,同时向病人进行必要的解释和说明。如何施行临床路径临床护士的职责(1)在临床路径的计划阶段,负责相关资料的收集;(2)依据护理程序,讨论与确定与护理服务相关的部分准备好临床路径表等;(3)监测临床路径表上应执行的项目;(4)负责病人的活动、饮食和相关的护理措施;(5)协助和协调病人按时完成项目;(6)记录和评价是否达到预期结果;(7)负责提供病人与家属的健康教育;(8)协定和执行出院计划;(9)有变异时仔细记录变异,与护士长和医生讨论并加以处理。如何施行临床路径制定临床路径表单根据卫生部制定的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参考临床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借鉴其他医院经验,制定我院标准化—细化—本地化的临床路径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1、临床路径准入标准:符合诊断依据、诊断明确、没有严重的合并症、能够按照路径的设计流程和预计时间完成诊疗项目的患者。2、退出标准:(1)在实施过程中,患者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需要转入其它科室实施治疗。(2)在实施过程中,患者要出院、转院或改变质量方式而不得不中止临床路径诊疗流程。(3)由于入院前检查检验结果报告不准确或其他原因,导致入院第一诊断有误而进入临床路径诊疗流程的患者。临床路径表单1、临床路径表单(医师篇)2、临床路径表单(护理篇)3、临床路径患者告知书4、标准医嘱单(长嘱)5、标准医嘱单(临嘱)6、临床路径变异记录单7、患者满意度调查表临床路径变异记录单变异是指病人在接受诊疗服务的过程中,出现偏离临床路径程序或在根据临床路径接受诊疗过程中出现偏差的现象。是指病人的治疗结果或医务人员的医疗护理行为不符合标准治疗路径的预期要求。由于病人的个体差异性和治疗结果的不可预测性,发生变异被允许的。但变异率不应超过40%,其中不可控性变异不应超过20%(病人因素)临床路径变异的处理(1)记录:应及时将变异情况记录在变异记录单内;记录应当真实、准确、简明;经治医师应与个案管理员交换意见,共同分析变异原因并制订处理措施。(2)报告:经治医师应及时向实施小组报告变异原因和处理措施,并与科室相关人员交换意见,并提出解决或修正变异的方法。(3)讨论:对于较普通的变异,可以组织科内讨论,找出变异的原因,提出处理意见;也可以通过讨论、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探索解决或修正变异的方法。对于临床路径中出现的复杂而特殊的变异,应组织相关的专家进行重点讨论。临床路径管理结果评估评价指标(1)住院天数;(2)医疗费用:病人的平均住院费用;(3)临床结果;(4)病人/家属的满意度;(5)工作人员的满意度;(6)平均住院日;(7)病人的并发症发生率;(8)病人再住院率。实施结果评估与评价非手术病人评价应包括以下内容:1.并发症发生情况;不良事件(压疮、跌倒、坠床、管路脱落等);2.主要药物选择合理(用药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及适当性);3.住院费用、药品费用、医疗耗材费用;4.住院天数、病人转归情况,二周内因相同原因非计划再住院;5.健康教育知晓情况评价;6.患者满意度(包括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治疗效果、合理检查、合理受费等)。实施结果评估与评价手术病人的评价应包括以下内容:1.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应用的类型、术前术中用药时间、用药天数);2.非计划重返手术室次数及原因;3.手术后并发症(肺栓塞、深静脉血栓、败血症、肺部感染等);不良事件(压疮、跌倒、坠床、管路脱落等);4.医院感染重点(呼吸机相关肺炎、静脉导管致血行感染、留置导尿管致泌尿系感染、手术风险分级与切口感染等);5.住院天数、手术前住院天数;6.住院费用、药品费用、医疗耗材费用;7.病人转归情况;8.健康教育知晓情况评价;9.患者满意度(包括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治疗效果、合理检查、合理受费等)。临床路径评价与反馈•科室临床路径实施小组要每季度统计病种评价相关指标的数据,提出改进方案,并上报院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院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要
本文标题:临床路径管理培训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387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