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牛建彪(推广研究员)13893233418QQ:976954230一、概况黄芪为多年生草本豆科植物,具有耐寒、耐旱、怕热、怕涝的生长习性,多生长于干旱的向阳山坡草地或向阳林缘灌丛间,为常见药用植物。以根入药,性温、味甘,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排毒、排脓、剑疮生肌之功能。由于黄芪喜寒凉干燥的气候,非常适于北方地区栽种。定西黄芪王河北黄芪王二、植物学特性黄芪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60—150厘米,叶为羽状复叶,总状花序,生于茎或分枝的顶端。花冠蝶形,淡黄色。荚果成熟后膨在为膜质泡状。主根细长,圆柱形,稍带木质化,黄褐色,外皮粗糙,内部淡黄色;茎直立,上部多分枝,叶片为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圆形或长椭圆形,全绿,总状花序,腋生,花蝶形。黄芪直播一般产量低,质量差,保苗难度大,因此,生产上应采用育苗移栽的方法进行高产栽培。春季或夏季,种子前置处理后,按每亩7公斤的用种量,均匀撒入田内,覆土厚度2厘米,铺一薄层细沙,干旱时应多次进行喷洒水,30天时间苗可出齐,苗期要间苗锄草二次,行、株距6~8厘米,注意防治病虫害,当年10月上中旬挖出埋土,保温贮藏,或在第二年春季萌芽前挖苗移栽到大田中去。三、育苗技术(一)整地施肥黄芪系深根作物,应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的平地或向阳的山坡地,中性或微酸性砂质壤土为好,前茬以禾本科作物为宜。深耕达30厘米以上,利于保墒,同时提高出苗率20~30%;加深耕作层,改善耕层结构,利于根系伸长、增粗、分叉减少,既提高产量,又提高质量等级。结合整地化肥深施到耕层20厘米左右做基肥,每亩施入腐熟的有机肥3000~4000公斤,三元长效缓释肥(N、P、K各15%)20公斤,配以复合生物有机肥25公斤。犁地后拣出上季作物的根茬和地中的石块,用耙子打碎土块,耙平地面,做育苗的苗床。黄芪育苗时,土壤水分好的地块采用高床,土壤水分条件不好的地块采用低床,要求育苗创面宽1.0~1.1米,低于或者高于步行道10~15厘米。做床可在播种前一周进行,床的方向依据育苗地的坡度大小而定,如果地势平坦,可以以南北向为宜,坡度较大时,床的方向与地的等高线相垂直。地势平坦时可不做床,作成小畦即可。(二)种子选择1、种子特性黄芪种子具有硬实性,硬实率一般在40%-80%,播种后出苗率低,播前必须进行种子处理,打破种子的不透气性,提高播种出苗率。2、种子精选黄芪播种用种子宜选择三年生以上的植株所结的种子为好。要求选用品种纯正、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的优良单株作母株。在秋天果荚下垂且黄熟,种子变褐时立即采收,随熟随采。果荚采回后脱粒晒干贮存,播种前经水选和风选,除去杂质、瘪粒和虫蛀的种子,选择颗粒饱满、褐色有光泽的种子用于生产。(三)种子处理1、水温变换浸种在播种前几天,白天用40℃温水浸泡,晚上再换冷水,连续处理三个昼夜,捞出后装入瓦罐内,上用湿布盖住放在温暖的地方催芽,3~4天便能发芽,即可播种。也可将种子放在沸水中急速搅拌一分钟,立即倒入冷水中,水温准却至40℃,再浸泡2小时,将水倒出,加盖湿麻袋闷12小时,待种子膨胀或外皮破裂时播种。2、机械损伤按1份细河砂与2份种子均匀混合,放在中等大小的碾子上,铺3~4厘米厚,碾至种皮起毛刺时为止。碾好后筛取种子,在20℃温水中浸泡一天,堆沤在温暖的地方,5天左右发芽,即可播种。注意勿使种子碾搓过度,否则会使胚受伤,种子易受病菌侵染,播后烂种多,出苗率不高。3、硫酸处理老熟硬实的种子,可用70~80%的硫酸溶液浸泡3~5分钟,取出后迅速置流水中冲洗半小时,或用清水多次洗净种子上残余硫酸,稍干即可播种,发芽率可达90%以上。(四)播种方法播种前在整好的苗床上浇透水,然后将催芽后的种子与细绵沙均匀均匀混合撒于床面上,上面撒一层细土覆盖种子,将种子盖严为宜,覆土后用木板适当镇压即可。有条件的可在地面撒一层牲畜粪。条播时按40厘米行距开沟,沟深4厘米,把处理好的种均匀地撒播沟中,覆土后稍加镇压。亩播量1.5—2公斤。播种时期一般在春播4月上中旬,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伏播7月中旬,秋播11月初。(五)田间管理1、间苗苗高5—7厘米时进行第一次间苗,并拔除杂草经过2—3次间苗,每隔10厘米左右留一株壮苗苗即可。如果缺苗断垄较多时,可用见出的小苗带土补栽或催芽补种,以保育苗地全苗。2、松土锄草当黄芪苗出齐后可进行第一次松土锄草。此时苗小根浅,应以浅锄为主。当苗高15cm以后,应根据田间状况锄草2~3次。草量过大时,可选用黄芪田专用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3、追肥定苗后要追施氮肥和磷肥,一般每亩追施硫酸铵15~17公斤,或尿素10~12公斤、硫酸钾7~8公斤、过磷酸钙10公斤,开花结果期每亩追施过磷酸钙6~10公斤,氮肥7~l0公斤,促进结实和种子成熟。土壤肥沃的田块应尽量少施化肥。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或生命素,天达2116等植物生长调节剂,10天喷1次,喷3~4次。4、打顶为了控制黄芪生长高度,减少营养消耗,培育壮苗,应在6~7月份进行打顶,提高苗子质量。5、起苗幼苗在田间过冬,来年春季土壤解冻后,移栽前起苗,注意避免伤根。起苗方法是先用三齿铁杈将苗掘起,然后轻轻翻下,拣出苗子,抖掉泥土。将挖起的栽子按20%带土量,扎成400~500g小把,装入麻袋或塑料编织袋,运到移栽地移栽。6、假植贮苗贮苗前,苗栽要仔细挑选,病苗和带伤的苗必须汰除,否则引起整个烂苗。在阴湿的地方挖宽50厘米、深50厘米的坑,长度按苗子数量定,将选好的苗把平放一层,铺上湿土5cm厚,在湿土上再放一层苗把,如此放3~4层苗,最后用湿土埋好。运输时将苗挖出,装入麻袋或编织袋中,苗把之间混入15%的湿土,以防苗子呼吸发热,然后装车,最后用篷布包扎结实即可运输。如要长途运输,途中休息时车辆要停放在阴凉处,随时检查是否有发热现象,如发现发热要及时倒包散热。苗子运到目标地后应尽快定植。四、大田种植管理技术(一)、整地选择地势高,土层深厚、疏松、中性或碱性沙质壤土或绵沙土地块,耕翻整地时每亩施充分腐熟细碎的圈肥5000公斤以上,饼肥50公斤(按照GAP标准少用或不用农药与化肥,选择没有污染源的地区),将土壤耙细整平,多雨易涝地应做高畦。(二)施肥:黄芪以长根为主,施肥应考虑多施磷肥,氮肥适量,过多会造成地上部分徒长。移栽前结合整地要施足底肥,以优质腐熟的农家肥为主,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使用,氮、磷、钾肥平衡施用。一般结合深耕进行,随翻地每亩施入优质有机肥料约3~4吨,等养分长效缓释肥40~50公斤。最好将有机肥与化肥撒施在犁沟内,翻耕覆土,做到土肥充分均匀混合。若种植区山高路陡,运送大量农家肥有困难,建议配合施用生物有机肥50公斤/亩或豆饼75公斤/亩,以补充有机质。移栽时在播种沟内施用熏土、草木灰等。但要注意有些肥料容易灼伤种子。(三)移栽时间及苗子选择春季移栽时间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苗栽萌动前,只要土壤解冻,即可移栽,越早越好。秋季移栽可在霜降前后进行。在移栽前,将腐烂、发霉、苗体有病斑虫伤、割伤、擦伤、折断的伤病苗除去;小老苗、分叉苗及根茎粗1mm以下难以快速生长的特小苗均应除去。优质种苗的外观特征是:健壮、无病虫感染、无机械损伤、表面光滑、苗子质地柔软,幼嫩、均匀、条长,直径2~5mm,苗长15cm以上,百苗鲜重40~80g。(四)栽植方法按沟距40厘米,深25厘米开沟,按10厘米的株距顺斜或平放于沟旁一侧,芽头朝上,芦头顶离地面2-3厘米,用第二个犁沟的土将前一个沟覆土埋苗,厚度3厘米左右,压实。也可尝试地膜覆盖栽培。(五)田间管理1、中耕除草黄芪移栽后杂草生长迅速,与苗争肥、争水、争光,如不及时拔除,将会造成草荒。除草要及时,在出苗期,杂草苗小根浅,除草省工省时。幼苗出土后生长缓慢,有草时应拔除,一般不中耕。苗高16厘米左右时要锄草1~2次。草量大时考虑用化学除草剂除草,节省用工投入,降低生产成本。2、追肥合理追肥是黄芪增产的关键,其目的是及时补给黄芪代谢旺盛时对肥分的大量需要。追肥以速效肥料为主,叶面喷施以便及时供应不足的养分。对底肥不足或土壤贫瘠的地块,结合中耕除草,及时进行追肥,亩施三元复合肥10~15公斤,磷酸二铵5公斤。6~7月盛花期出现缺肥症状,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生命素、天达2116等植物生长调节剂,隔10天喷1次,连喷3~4次。3、打顶、摘花蕾打顶摘蕾可以打破主茎顶端的生长优势,抑制黄芪株高,控制地上植株生长,减少养分消耗,促进根部生长,提高黄芪产量,是黄芪高产栽培的一项重要内容,据生产调查,一般可增产15.4%左右。摘蕾一般于6月中旬出现花蕾时,将其摘除,通常每年摘蕾3~4次。打顶则要“适时”,打顶过早,会影响地上部分生长,降低叶面积系数,影响光合作用。降低产量,打顶过晚,则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根据黄芪生长发育特点,适时的打顶时间宜在7月下旬。4、采种7-9月开花结籽,待种籽变为褐色时采摘荚果,随熟随摘。晒干后脱离种子,去掉杂质,装入布袋或麻袋,放入通风干燥处贮藏备用。5、采收方法黄芪地上部变黄干枯后,用镰刀割去地上藤蔓,根部在田间后熟一周,再起挖,起挖时间要考虑在土壤上冻之前能够结束收获工作。收挖时先用三齿铁杈或铁锨将黄芪一侧土壤挖空,再将黄芪挖倒,拣出挖出的黄芪根,抖去泥土,收挖切勿伤根皮甚至挖断芪根。晒干,捆成小把。亩产干品400~500公斤五、主要病虫害防治(一)白粉病初发病时叶正、背两面生白色粉状霉斑,叶柄、茎部染病也生白色霉点或霉斑,严重时整个叶片被白粉覆盖,致叶片干枯或全株枯死。1、加强田间管理。栽植密度不能太高,注意清除杂草,加强田间通风透光。多施有机肥,注意氮、磷、钾配合施用,防止偏施氮肥引起植株徒长,导致抗病性降低。2、农业防治。避免与豆科作物或易感染白粉病的作物轮作或间作。3、化学农药防治。①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30%石硫合剂150倍液喷雾。②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施。(二)根腐病俗称“红根病”。染病植株叶片变黄枯萎,茎基和主根全部变为红褐色干腐状,上有纵裂或红色条纹,侧根已腐烂或很少,病株易从土拔出,主根维管束变为褐色,湿度大时根部长出粉霉。防治:(1)控制土壤温度,防止湿气滞留。(2)进行轮作,施行条播或高畦栽培。(3)防止种苗在贮运和移栽过程中造成伤口,注意防治地下害虫。(4)发病初期喷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一900倍液。(三)蚜虫多在夏季发生,天旱时发生严重,主要吸取嫩芽、嫩叶汁液,使其干枯致死。防治方法:可用40%乐果乳油1500~2000倍或抗蚜威液喷杀。(四)地下害虫主要有蛴螬、地老虎,金针虫等,为害根部。可用3911、辛硫磷等进行毒铒诱杀。方法是:亩用3911或辛硫磷0.50千克,对水5千克,拌入10--20千克油渣,翻地前撒入,随撒随翻,以防降低药效。金针虫蝼蛄蛴螬地老虎(五)红蜘蛛危害幼苗及成株叶片,吸食汁液,造成植株黄萎以至干枯。防治方法:可用50%杀螟松1500倍液喷杀。(六)豆荚螟6月下旬至9月下旬发生,成虫在黄芪嫩荚或花包上产卵,孵化后幼虫蛀入荚内咬食种子。老熟幼虫钻出果荚外,入土结茧越冬。在花期用敌敌畏或敌杀死按用量每隔7天喷施一次,连续喷3-4次,直到种子成熟为止。七、收获当植株茎叶枯萎时,将地上部分茎叶割掉,在畦地一端开60-70厘米深的沟,然后用长铁叉翻土,将根扒出,除去泥土,剪掉芦头,晒至7-8成干时,剪去侧根及须根,分等捆成小把,此后晾晒至全干,即可上市出售。多年生鲜货出口作脱皮加工处理。晾晒干即可。
本文标题:黄芪栽培技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391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