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十一五期间规划纲要总结
1十一五期间规划纲要总结十一五期间,中国营养学会在中国科协和卫生部的领导下,贯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7-2011)的精神,各项工作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履行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职责,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科技工作者服务。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科协成立五十周年的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发挥我国科技事业发展重要力量的作用,不断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方式,拓宽工作领域,丰富工作内涵,加大工作力度。中国营养学会团结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致力于专业探索、科学普及、为民服务,为完成“十一五”规划、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和谐、小康社会作贡献。一、承担政府职能转移,进行营养立法等相关工作1、进行《营养改善工作管理办法》编写2009年受卫生部疾控局的委托,起草卫生部《营养改善工作管理办法》草案的任务,完成了大量会议组织、文献查阅、意见汇总、条款撰写和修改等工作,先后组织召开了五次专家会议,邀请卫生部、儿基会、营养学会、大专院校、相关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征求各方面的意见。2010年8月3日卫生部向全国卫生系统正式发布了《营养改善工作管理办法》,成为营养工作的第一个较为全面的法2规文件,对今后营养工作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2、组织《营养改善条例》营养师试点工作受卫生部疾控局的委托,2007年组织在托幼机构、中小学校和养老机构中配备营养师开展营养改善活动的试点工作。该项工作于2007年启动到2010年初完成,分别在北京、浙江、湖北、青岛的中学2所,小学2所,幼儿园1所,养老院1所开展了为期一年的试点工作,各试点单位配备合同制营养师1名,开展全面的营养改善工作。经过一年的试点工作,试点单位均取得了明显的营养改善效果,也获得了营养师指导幼儿、学生和老年人饮食营养的经验。也为营养立法工作作了先期的经验积累。二、推动科技与经济相结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国营养学会在工作中重视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努力使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承担社会化职能,为经济社会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服务。过去的五年间,根据中国科协事业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学会立足学科发展、自主创新,与时俱进,宣传最新营养研究成果,提倡健康饮食、运动、生活方式,为提高中国居民营养科学素质和健康水平服务。在努力做好营养科学研究和营养知识科普宣传的同时,学会一直在探索一种联系社会各界力量,最大效能地发挥各自优势,有效改善我国居民营养健康状况的新模式。3中国营养学会推动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初步尝试是2002年,在制定《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之后,为了打破当时营养素补充剂被国外产品一统天下的局面,中国营养学会成立专家组,自主研发了更适合中国人的国产维生素矿物质补充剂配方,并将技术转让给企业,这次尝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仅解决了学会租用办公场所的困难局面,并且得到足够的资金支持设立了“中国营养学会营养科研基金”,连续5年共使用资金1000万,资助完成了57个有关维生素、矿物质、植物化学物与健康关系的研究项目,在营养学界开创了科技社团筹款资助学科基础研究的先河。中国营养学会的社会知名度也有了显著的提高。2010年,学会承担了科协“创新发展基础项目”,申报建立我国第一个“营养科学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试点。为应对我国居民营养健康面临“营养不良与营养过剩的双重挑战”,探索一种集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及社会团体等各方力量,建立一种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合作关系。从技术改进、技术升级的被动应对向技术创造的主动出击转变,为促进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贡献力量。三、加强学术交流,繁荣营养科学技术事业学术交流工作是中国营养学会重点工作之一,多年以来中国营养学会一直坚持开展研讨会、论坛、继续教育培训班等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工作。1、召开学术会议及开展继续教育培训工作2006至2010年共召开52次学术会议,举办了15个继续教育培4训班,参加人数8280余人次;交流论文2318余篇;印刷论文集60种,编写培训教材15种。2008年召开的“第十次全国营养学术会议”是营养学领域四年一度的学术盛会,有来自全国各地的662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就食物、营养和健康的多个层面作大会报告,涉及多个学科领域,既有国际的发展趋势、先进技术方法的应用和热点问题,又有国民膳食营养状况改善、针对不同人群特点和实际营养问题进行干预的实践和成功经验。会议还组织8个专题会议,口头交流论文98篇,80余个墙报交流。2010年召开了“第二届两岸四地营养改善学术会议”,主题是“膳食变迁对民众健康的影响:挑战与应对”。来自内地、台湾、香港、澳门的355名营养学科技工作者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程义勇理事长亲自组织实施,针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膳食变迁及其对公众健康的影响,开展学术交流。主会场交流学术报告16篇、分会场交流学术报告33篇、专题论坛2个,交流学术报告8篇;征集学术论文246篇。此外,还召开了“中国儿童膳食与营养健康研讨会”、“食品功能和健康声称高层论坛”、“老年营养与长寿学术研讨会”、“医疗机构新发感染疾病防治培训班暨加强医院营养工作研讨会”,“中日营养健康交流研讨会”、“倡导科学合理使用营养素补充剂专题研讨会”、“维生素D科学新认识论坛”、“饮料摄入与健康学术研讨会”等多个专题学术研讨会。举办了多个继续教育项目如“临床营养继续教育培训班”、“公共营养现场调查与分析培训班”、“老年人慢性疾病营养防治5新进展学习班”等,受到专业人员的认可。“孕期、哺乳期妇女及婴幼儿、学龄前儿童营养与健康培训班”,是中国营养学会首次针对儿科、儿保、围产和临床营养医师而举办的营养培训,吸引了来自医院、妇幼保健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221名临床医师参加。培训受到学员的一致好评,参会的学员强烈要求营养知识培训。2、举办营养知识更新班十一五期间共举办了“维生素营养与慢性病防治”、“营养与神经科学”、“营养相关慢性病社区干预的意义及其进展”3期营养知识更新班,共有来自全国各地247名学员参加专业学习。培训班邀请了国内外知名专家和教授授课,并在交流探讨营养专业知识基础上,还增加了交叉学科的内容,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3、举办“营养领导才能培训班”(“LeadershipTrainingandCapacityBuildingamongstYoungerNutritionistsinChina”)“营养领导才能培训班”是国际营养科学联合会(IUNS)为推动发展中国家营养工作,培养未来国际性营养领导人才而创办。目前已在非洲及亚洲多个国家成功举办,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中国营养学会得到国际营养科学联合会(IUNS)的支持,并由学会名誉理事长葛可佑亲自邀请专家、安排课程,已在2008年、2009年成功举办两期培训班。培训内容注重现实问题分析与解决,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参加培训的学员均为来自大学、临床医院、疾控中心等单位的45岁以下的营养科技工作领导人。会议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授课,教师与学员比例为1:3,教学方式强调互动,创建了国际学术交流的6新模式。4、设立并颁发中国营养学会科学技术奖中国营养学会科学技术奖是由国家科技部批准的营养界唯一奖项,是贯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激励科技人员攀登营养科学技术高峰;同时促进营养学研究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结合,推动我国营养事业发展而设立的奖项。奖励对象是在营养科学技术研究第一线做出直接创造性贡献的个人。该奖项每两年申报、评审、奖励一次。从2005年起,截止2010年已进行3届评审,共有21个研究项目获奖,颁发奖金37.2万元。5、主办《营养学报》2007~2010年共发稿625余篇,发行5.14万册,连续4年被国内9个数据库、19种文摘刊物及291种期刊做数据源外,继续入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09-2010)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4版)》和《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源期刊(英文版)》。2009年主要被引用指标:影响因子0.899,总被引频次1652,即年指标0.102,基金论文比0.78,5年影响因子1.155,Web即年下载率48.1,h指数17。6、编著《营养科学辞典》自2005年,由学会名誉理事长葛可佑牵头,组织知名营养专家编著我国首部《营养科学辞典》。此工作正在顺利进行。四、全面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推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7中国营养学会长期致力于科普宣传工作,“十一五”期间,在科协“三个服务一加强”的指导思想下,科普工作成为学会工作的重中之重。学会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为核心,搭建科普工作平台,重点工作及进展情况如下:1、修订《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编著“《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精编版”及《中国居民在外就餐健康指南》,为营养科普宣传制定理论依据2007年学会受卫生部委托,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1997版进行了修订,制定了《指南》(2007版),为居民提供最根本、准确的健康膳食信息,指导居民合理营养、促进健康。2008年1月卫生部以1号令的形式发布。《指南》与《宝塔》的制定,为学会开展科普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2009年底,学会特组织专家编著《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精编版。它是遵循正确、通俗和实用的原则,提炼原著中的精华部分改写而成。将于2010年11月出版发行。2010年9月,受卫生部疾控局委托,科普委员会承担了编著《中国居民在外就餐健康指南》任务,并初步确定了主要内容及分工,计划于2011年6月完成。2、结合《指南》和《宝塔》,长期开展科普宣传活动,为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服务(1)长期积极参与各类主题科普活动,帮助大众实践《指南》和《膳食宝塔》8“十一五”期间,由学会现任秘书长贾健斌牵头组织,联合全国22个省市营养学会,结合全国科技周、科普日、地球日等活动,在全国30多个城市开展推广《指南》大型宣传活动。五年间,共免费发放《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折页、挂图、《营养相关慢性病》等材料共约66.7万张/套/册,开展科普讲座、报告会共约260场,约1300人次营养专家及工作人员参与,受众数百万,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2010年与雀巢公司合作开展“中国儿童营养健康教育项目”,针对四所城市的共约4万名小学生、三个农村地区共约2万名小学生,通过营养课程、小工具、游戏、竞赛等多种方式,进行营养健康教育及干预。(2)努力提高农民营养知识水平,积极参与科技下乡;关心贫困学生健康,实施“送营养工程”农民,特别是贫困革命老区的未成年人是学会营养宣教的重点人群之一。学会一直把科技下乡作为科普工作的重点之一,“十一五”期间,学会专家共42人次参加了中国科协组织的“百名专家、百名致富能手进四川凉山”、“百名科技专家、致富能手进内蒙古科尔沁草原”、“百名科技专家、致富能手进回乡”等科技下乡活动14次。做报告40余场,发放科普万余份,受众万人次。学会参与科协倡导的“大手拉小手行动”,在吕梁展开科技扶贫,并启动了“送营养工程”,免费为两所寄宿制小学近400名学生每人每天提供一颗鸡蛋。为学生们进行身高、体重的测量,对他们的膳食状况进行专业的调查、追踪。根据他们的状况,提出了编制学校一周9食谱、膳食中增加大豆及其制品、米汤不要倒掉等合理化建议。2010年,增加了临县前陡泉小学,免费为400余名学生提供鸡蛋,至此,学会每年资助鸡蛋的学生人数达到了700余名。为贯彻邓楠书记关于吕梁扶贫工作要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指示,2009年学会和科协农技中心合作,引进一家世界500强企业,与当地政府一起收购小杂粮,2010年3月止,共从吕梁农户收购3890吨小杂粮。2009年,中国科协与学会共同举办了“爱北京,爱祖国,纪念建国六十周年”革命老区吕梁贫困小学生夏令营活动。(3)加强大众传媒传播能力建设,努力扩大传播领域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积极参与推动媒体的营养健康科普宣传活动。中国营养学会与《北京青年报》、《环球时报》、《健康时报》、《中国食品报》、《科技日报》、
本文标题:十一五期间规划纲要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443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