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眼外肌的解剖及作用眼外肌的名称•共6条眼外肌:内直肌(MR)外直肌(LR)上直肌(SR)下直肌(IR)上斜肌(SO)下斜肌(IO)解剖特点及功能起点:六条眼外肌除下斜肌外,均起源于眶尖部的Zinn总腱环下斜肌起源于眶内下缘稍后浅凹处.走行方向•①内、外直肌自Zinn总腱环起始后沿左右两侧向前走行,其走行方向与原眼位眼球的水平面相一致,所以在原眼位,其收缩时单纯使眼球作水平方向转动。•②上、下直肌自Zinn总腱环起始后,沿上、下两侧向前走行,其走行方向与原眼位眼球的矢状面呈23°夹角,即向前颞侧走行,所以在原眼位,其收缩时不是单一作用方向。•③上斜肌自Zinn总腱环开始向正前方走向,至滑车处折转向后颞方,其滑车以后的部分的走行方向与原眼位眼球的矢状面呈51°夹角。•下斜肌自鼻下眶缘开始后即向后颞方走行,与原眼位眼球的矢状面呈51°夹角。止点•4条直肌的附着位置都在旋转中心的前方(眼球旋转中心位于赤道稍后,在角膜缘平面后垂距11.5mm,偏鼻侧1.6mm之处),均附着于眼球的赤道以前的巩膜上,距角膜缘的距离约为5mm(内)、6mm(下)、7mm(外)、8mm(上)。•内外直肌的附着线基本上平行角膜缘。上、下直肌的附着线的鼻侧端距角膜缘较近,颞侧端则较远。•上、下斜肌均附着于赤道以后(眼球旋转中心之后)的矢状面颞侧的巩膜表面上•下斜肌附着线的后角距黄斑的距离为偏外2mm偏下1mm,前角在外直肌附着线的下端后约9.5mm,并高于外直肌下缘约2mm。•上斜肌的附着位置多有较大变异,一般说来,其后角在视神经前上方约6.5mm处,其前角在上直肌附着线的颞侧端后约4.5mm。神经支配•外直肌由展神经支配•上斜肌由滑车神经支配•其余4条肌肉均为动眼神经支配。作用内直肌—内转•外直肌—外转上直肌—上转、内转、内旋下直肌—下转、内转、外旋上斜肌—内旋、下转、外转下斜肌—外旋、上转、外转原眼位眼外肌的作用方向主要作用次要作用内直肌内转外直肌外转上直肌上转内旋内转下直肌下转外旋内转上斜肌内旋下转外转下斜肌外旋上转外转单眼运动时眼外肌的作用水平运动•以外转为例:•当眼球自原眼位开始外转时,外直肌收缩,内直肌松弛。•上、下直肌同时收缩并维持平衡。•上、斜肌同时收缩垂直运动以上转为例,眼球由原眼位向正上方转动时,起主要作用的为上直肌,而另一上转肌即下斜肌的上转作用则是次要的,由于此两条上转肌的内、外转和内外旋的作用相互抵消,而使眼球垂直方向上运动同时内、外直肌亦收缩,以保证眼球作垂直运动时不至于左右摆动,而当眼球进入上转位后,内、外直肌收缩所产生的上转作用则补充逐渐减弱的上转肌力量,使眼球的上转运动得以继续。两条下转肌即下直肌和上斜肌松弛。斜向运动以外上转为例,•此时外直肌和上直肌以及下斜肌收缩,而另外3条肌肉松弛。旋转运动•当眼球内旋时,上斜肌和上直肌收缩,即为2条带有“上”字的肌肉收缩,其余4条肌肉松弛;而当眼球外旋时,下斜肌和下直肌收缩,即为2条带有“下”字的肌肉收缩,其余4条肌肉松弛。双眼运动时眼外肌的作用•配偶肌:参与两眼同一共同运动的两条主动肌,称为配偶肌.同向配偶肌共有6组,即:左眼内直肌和右眼外直肌左眼外直肌和右眼内直肌左眼上直肌和右眼下斜肌左眼下直肌和右眼上斜肌左眼上斜肌和右眼下直肌左眼下斜肌和右眼上直肌。异向配偶肌有:两眼内直肌(集合)两眼外直肌(分开)两眼上、下直肌(垂直分开与垂直集合)两眼上斜肌(共同内旋)两眼下斜肌(共同外旋)•直接拮抗肌单眼上起相反作用的眼外肌,叫直接拮抗肌。如右眼上直肌的直接拮抗肌为下直肌及上斜肌•间接拮抗肌将配偶肌的同侧直接拮抗肌,叫间接拮抗肌。如右眼上直肌的间接拮抗肌为左眼上斜肌。
本文标题:眼外肌解剖及作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446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