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高中地理答题套路和技巧讲义整理
题型一特征描述型综合题【题型解读】此类题目按对象可分为对地理事物特点的描述、地理事物分布特点的描述和地理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特点描述。高考中特征描述类试题,设问形式一般有“说明”图中地区植物“特点”,“描述”图示地区年降水量或地形区或是聚落“分布状况”,“简述”图中某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从河流的长度、流域面积、水流速度、流量季节变化等方面“归纳”河流的“主要特征”等。【答题套路】解答特征描述类试题的基本思路,见下图:区域空间定位(经纬网定位法和区域特征定位法相结合)↓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和图文信息↓特征分析(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包括区域内地形、气候、河流、湖泊、土壤、自然带、自然资源等地理要素的基本特征;区域人类活动的主要特征包括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旅游业等经济活动的基本特征)↓梳理、组织语言,把握关键词↓简洁、准确描述(尽量使用地理术语,避免口语化)【高频考点】一、自然地理要素1、地形类型(较大的区域一般描述为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这五大地形类型,而较小的区域则应细至山谷、冲积扇、三角洲等地形)、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及分布、具有典型特征的地形(如欧洲多冰川地貌)2、地势地表的起伏状况(如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地势高低(如青藏高原地势较高、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3、气候:主要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进行,气温包括气温的高低、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等,降水包括降水量的多少、降水的季节分配、导致降水偏多或偏少的原因;此外还要考虑光照情况、气温和降水的组合情况(如季风气候最突出的特点是雨热同期)4、河流:水文特征:径流量、汛期(长短、次数)、是否会出现凌汛、结冰期(有无、长短)、含沙量、水能蕴藏量等。水系特征:源地、流向与所注入的海洋、长度、流域面积、支流(多少、对称与否)及水系形状等。5、资源:种类多少、储量大小、开采条件的好坏。二、人文地理要素1、人口的密度、地区分布、增长、结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2、城市沿交通线、河流、海岸等分布,多分布在平原、河谷等地区和河流干支流交汇处、河流入海口处。3、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农作物种类及分布、农业部门结构、生产水平(商品率、机械化水平、集约化程度、专业化水平等)、生产经营方式。4、工业地域分布、发达程度、主要部门及结构、技术水平、主要的工业中心等。三、区域地理要素: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人文地理特征(人口、城市、农业、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旅游业等)题型二地理事象判断型综合题【题型解读】此类题型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判断某自然地理事物或现象是什么,判断人类生产活动怎么样,是否合理。判断是对事物情况有所肯定或否定的思维形式,包括地理事物是什么、有什么、属于什么。常见的判断型设问形式有:判断……的分布是否合理;指出……的类型等。【答题套路】判断型试题主要有以下两类:(1)判断是什么、属于什么。解答这类试题的思路主要依据三个方面:第一,基本的规律和原理,如判断图中高压控制区域的天气状况;第二,图中的信息(点、线、面、图例和文字等),如依据经纬度位置、海陆轮廓及相对位置关系等信息确定气候类型,地形类型,农业地域类型;第三,基本的方法,如根据影响风的形成因素判断风向,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流向相反,海洋等温线与洋流流向相同等等。(2)判断怎么样、是否合理。这类试题往往是对人类生产活动的评价,解答这类试题的思路也是依据三个方面,即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三个方面来分析;还要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来考虑。自然条件要结合气候、地形、水文等自然要素分析;社会经济条件主要从和人们衣食住行的联系角度来考虑,从是否节约了建设成本等角度分析。总之,不管是哪种判断型试题,解答的关键都是寻找依据。1、地形地势:河流流向和等高线凸出的方向相反;河流从地势高处流向地势低处。海陆状况:河流由陆地流向海洋。河流流量变化:湖泊(水库)上游河流流量变化大;湖泊(水库)下游河流流量变化小2、光照图判读: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晨昏线与经线的位置关系;昼夜长短的变化;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极昼、极夜出现的半球。气候方面:气团活动;锋面活动;特殊天气现象的产生;气压中心的变化;季风(东亚、东南亚、南亚、澳大利亚北部等)方向的变化;干湿季节;等温线的弯曲;气压带的断裂等。河流方面:河流汛期;河流补给类型;河流封冻、解冻的时期,凌汛的出现;季风洋流等。生物方面:草木枯荣,开花结果,动物迁徙、繁殖等。农业方面:作物播种、生长、成熟;鱼汛;山地牧场的放牧;黄淮海平原的水盐运动特征;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的农事活动等。其他方面:雪线升降;登山佳期;极地考察;海岸晒盐3、地形类型:等高线分布特征:海拔在500米以上,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多为山地;海拔1000米以上,表面平坦,边缘陡峻,为高原;四周高,中间低,为盆地;海拔200~500米之间,多为丘陵;海拔200米以下,为平原。板块位置:板块为消亡边界多高大山脉,如安第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等。河流水系特征:向心状水系为盆地,山脉则往往为分水岭4、气候类型:气温和降水的数据、图表资料;某地的地理位置;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地带性植被类型的指示作用;典型动物的指示作用。5、国家、地形区、山脉、河流或城市:经纬网定位;主要经纬线及附近的地理事物;海陆位置定位法;区域轮廓定位;地理景观定位;文字资料定位;图例、注记定位。6、风向:水平气压梯度力(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高空中的风向和等压线平行,近地面的风向和等压线斜交成一夹角);风玫瑰图。7、影响工业区分布的主要因素(指向):环境因素(污染类工业区位是否合理);工业区和生活区距离是否适当;工业区和生活区是否设置卫生防护带;占用农田情况。8、农业区位是否合理:地价和单位面积产值;农业生产特征(需水量,对运输需求的迫切性);地势起伏状况。9、交通区位是否合理:连接两地的必要性,和整个交通运输网的关系;能否促进沿线城镇经济发展;对沿线环境的影响等。10、港口区位是否合理自然因素:陆域条件,地形平坦;水域条件,港阔水深社会因素:以城市为依托经济因素:腹地是否广阔11、商业中心区位是否合理:交通最优原则和市场最优原则题型三原因分析型综合题【题型解读】地理事物成因分析成为地理综合题的常见设问和考查形式。命题形式上,常常以区域图为信息的载体,就区域内典型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进行设问,通常的设问形式有“试分析××地理现象的(自然或社会)原因”“分析××地理事物的成因”等。【答题套路】地理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自然原因一般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矿产、洋流、板块运动等方面来分析;人为原因一般从历史条件、人口、工农业、城市、交通、工程建设、市场、政策、科技、军事、宗教等方面来分析。【高频考点】气候考点一:太阳辐射考虑因素:纬度(同一纬度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相等);天气和气候状况;地势高低和坡向(阴坡、阳坡)例:西北地区太阳辐射强于海南岛的原因:西北地区降水少,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海南岛降水多,云量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大,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少。考点二:等温线走向考虑因素:①东西走向(与纬线平行):太阳辐射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纬度因素)。②与海岸线平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或者洋流影响。③等温线闭合:若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盆地;反之,则为山地或高原。例:我国1月份0℃等温线东部呈东西走向,西部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的原因:前者主要是受纬度因素影响,后者主要是受地形因素影响。考点三:气温年变化考虑因素:纬度(不同纬度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下垫面(地形、洋流和海陆分布)、大气环流(风向)。例:我国西北内陆气温年较差大的原因:西北内陆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太阳高度大,云量少,地面得到的太阳辐射多,陆地升温快;冬季陆地降温快,且离冬季风源地近,加剧严寒。考点四:气温日变化考虑因素:某地昼夜温差大的原因:受反气旋控制——晴天多,云量少;地处内陆,热容量小,变温快等。例:我国西北内陆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西北内陆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云量少,白天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地面得到的太阳辐射多,温度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差,地面损失的热量多,温度低。考点五:降水考虑因素:海陆位置(内陆干旱少雨)、大气环流(受低气压带、夏季风控制,降水较多)、天气系统(锋面、气旋控制多雨,反气旋控制为晴天)、地形(迎风坡降水多)、洋流(暖流增温增湿)、植被和水文状况(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及湖沼、水库周围,空气湿度较大)、人类活动(城市雨岛效应)。例:台湾东北部降水较多的原因:夏季东南季风、冬季西北季风受地形阻挡,形成地形雨。马达加斯加岛东西两侧降水差异及成因:东侧受沿岸暖流影响且为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形成热带雨林气候;西侧为背风坡,降水少,形成热带草原气候题型四对比型综合题【题型解读】比较地理事物之间异同点,它为客观、全面地认识事物。对比型综合题往往给出大量的材料,把两片区域或两种事物、现象等进行对比,分析其共同和不同的特点。高考题中对比型试题的设问方式主要有:比较图中……和……的差异(不同或异同),分析……和……的共同特点(问题),说明图示××和××的自然条件与类型的差异等。【答题套路】解答对比型试题的秘诀所在第一步确定比较对象。第二步确定比较要求,要求找相同点还是不同点,还是异同点都找。第三步确定比较考点。第四步确定比较角度和方向。答题依据:首先,联系题中图表和材料,它们是解决对比型问题最直接的依据。其次,联系所学教材知识点,与所学知识建立准确的联系。最后,联系生活经验和常识。题型五对策措施型综合题【题型解读】设问中常见设问词有“措施”“治理方法”“建议”“发展方向”等,常见问题有环境问题、自然灾害的治理措施,人口、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方法,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整治措施,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及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问题的解决措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等。【答题套路】在解答措施型试题时,要把握两点:(1)题中没有对原因的考查,但是要针对原因或不足,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2)解题时有两个注意:一是自然条件一般不易改变,主要应从改变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方面来寻找措施;二是治理措施是多方面、综合性的,一般应该包括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等,要点应尽量全面,而且要具有针对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考点一人口问题发展中国家: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0~14岁的人口所占比重过大。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和人口老龄化。措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考点二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中产生的问题事例一:德国鲁尔区资源开发:传统产业衰落;环境污染严重措施: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改造煤炭、钢铁工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管理,营造绿色空间事例二: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开发:土地退化、植被破坏、环境污染措施:从防洪入手,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电力先行,发展高耗能工业;利用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业;改善环境与发展旅游相结合。事例三:中国东北地区农业开发:黑土流失、森林破坏、湿地减少措施:①实行“少耕深松、耕松结合、深松蓄水”的耕作制度;加强黑土培肥,增施有机肥,如秸秆还田;植树造林,加强对坡面、沟壑的治理。②合理采伐;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生态环境。③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好现有的天然湿地;围垦的湿地逐年退田;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事例四: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产业升级面临困境;城市建设相对落后;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措施:①优化产业结构,以广州市为基地,发展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以此推动地区的产业升级;②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③加强规划与管理,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考点三环境问题事例一:黄土高原和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措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压缩农业用地,提高土地生产率;扩大林、草
本文标题:高中地理答题套路和技巧讲义整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46866 .html